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人才和学科建设

人才和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 2020-12-02 18:11:14

如何加强科室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

某位企业家朋友的话语或许能道出这个老板群体的整体忧虑:“对外招聘是一个快速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空降兵到来后,其管理风格能否与企业氛围相适应,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来,而企业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走弯路。”
对于公司的发展,除了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持之外,智力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已经不再是难事,只要企业手中的项目足够吸引人,大批风投资金就会一涌而至。但相较于资金问题,人才的储备就并非易事。
这种担忧,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家普遍的思想意识。对他们而言,内部培养人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在这种情况下,人才梯队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未雨绸缪地培养该各种接班人,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当一些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同时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仿佛站在梯子上高低有致一样,因此称作梯队建设。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因为人才外流或者大规模扩张而导致的人才断层。
在现阶段,也有许多企业都在坚持按照梯队建设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但往往会走入误区,不得其所
第二种误区,则来自于普遍的“领导提拔”。
通常企业人才的选拔依赖于上级领导的印象,而丧失公开、公正、公平的概念,而且领导的目光难免会固定在某个范围,不能全面评价,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出现“千里马”长期埋没的现象。
接下来,部门经理根据条件对员工进行考察,并理清计划培养人数量及时间,发现有符合梯队建设的人员,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人力资源部填写备案,并及时与成员沟通其自己的兴趣方向,优势及劣势,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目前“储备人才”的概念。只有在原有岗位的人获得晋升之后,现有确定的补充人才才有机会晋升,这样的人才储备就变成了“人盯人”的怪圈。一旦后备人才迟迟得不到提拔,会认为是上级在刻意打压,给公司整体人才建设机制埋下祸根。另外这种后备人才计划范围过小、目标性过于明显,一旦某人被定为后备人才,其他人员就会感觉丧失了发展机会,随之带来的就是消极怠工。
企业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做这件事。在大体框架确定后,将该制度在公司内部宣讲,告知全体人员工作参与竞聘,形成竞争机制;同时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将计划贯彻落实到部门中去,在全公司形成一个人才培养造势。

② 如何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党的来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源力的基础,党支部则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我们要把党支部建设成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

③ 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拟参保即入户,双一流指的是什么大学

我们都知道,广州已经被权威机构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想要在广州买房,乃至落户广州,两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今日广州市人社局正就《关于放宽“双一流”高校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入户社保年限的通知 》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毕业院校为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在引进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即可入户

需要注意的是,”双一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哦,会根据学校及学科的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④ 如何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还不能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步伐,到202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设项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大学科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优化重点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布局,使更多的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进一步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使“985工程”、“211工程”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进而使部分高等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部分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具有地方或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

第二,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建设资金继续由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学校要凭借学科优势获得立项。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管理制。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与安全监管。适应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考核、评价和竞争淘汰机制,切实提高项目组织实施的科学性。

第三,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高等学校的优势学科要面向世界,积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以及,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或项目。二是高等学校要积极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逐步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三是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强合作研究。
~~~

⑤ 千人长期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有什么区别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2007年为止,我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根据《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的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已被取消。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中央为主体)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⑥ 如何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教科研能力和水平

这个必须要明确选好课题然后选好人
这样的才能做到新老的交替,然后做好传帮带
只有不断的教与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人才
教育和实践以及医疗的结合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⑦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

外国语学院经过常年不懈努力,正在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规格的外语专门人才,语种涉及英语、俄语和日语。
本科专业始于1972年,当年招收英语、俄语两个语种的学生,2004年日语专业开始招生。2007年,英语创新实验班(翻译)开始招生,同年,“英语”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硕士研究生教育始于1995年,该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1年获批英语(学科教学),即英语教育硕士点,2003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硕士点。2010年获批招收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教育,2009年获批增列“跨语言文化研究”二级博士点(隶属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科点)。
近十年来,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实现了本学科建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各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总体来讲,本学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教授、博士”人才引进、各硕士专业协调发展、本科与硕士课程体系调整与完善、模块教学梯队建设、专业特色凸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优势教学资源的创建等几个阶段。其中大力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构筑教学团队核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至2003的两年间,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部署,引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张京鱼、田兵、贺俊杰等三位博士。其研究领域分别涉及二语习得、语篇分析,认知语义学、(教学)词典学、语用学,测试学、计算语言学、音系学等应用语言学主干分支。2007至2009的三年间,学院又先后引进了胡选恩、张霄军、李艳、张亚婷博士和郑元会博士后,进一步增强了英美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人才引进,为孕育教学和科研团队的顶层与核心,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作了充分准备。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攻读博士学位,实现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和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先后有王文教授,韦理、石洛祥、吕敏宏、李琳等获得博士学位,另有九位教师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外引内培”形成的博士群体,以及王茂金、白靖宇、张彩霞、杨铭、张思锐、侯玉海、薛金强、徐忠慧等资深教授学者,共同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适、学缘结构优化、科研学术方向比较齐全的“博士主力”教学科研团队。
本学科还重点培育“外语教师教育”特色。通过凸显“师范外语”学科的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模块化教学梯队。同时,积极倡导科研带动教师人才成长:教学上层次、创特色。在英语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中,先后有两人次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6、2007),两人次获得福布莱特资助出国访学(2005、2007);两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
俄语、日语、法语等方向的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俄语专业先后引进孟霞、吴鑫羽两位博士,日语引进尹仙花副教授,曹婷、席卫国两位博士。俄语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⑧ 如何写实施过程中对人才梯队,学科建设起的作用

它包含三个要素来,学科管理等六个自要素、构成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二,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三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学科基地(实验室,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科学研究,学科梯队).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发展层次),设备等)

⑨ 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致力发展医疗技术,彰显自身优势,站在现代医学的前沿。
今年,泌尿外科成功创建浙江省县(区)级医学龙头学科,成功创建区医学重点学科5个,目前医院有浙江省县(区)级医学龙头学科3个,区医学重点学科8个;今年,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2项,绍兴市科技局科研立项2项;举办市级继教项目10项,省级继教项目1项;成功开展多个“高、精、尖”新技术项目,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推广应用于临床。

投入近100万元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用于规范化培训学员及全院医护人员技能培训。组建院级师资队伍开展学术讲座。积极组织西医人员参加区医学会教育中心举办的“西学中”学习班,推行中医药服务进病区,同时申报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
筑巢引凤,广招人才。今年公开招聘临床硕士研究生及紧缺型专业本科生12人。对优秀医学人才实行住房、租房补助,为高级人才施展才能提供良好环境,今年为13位硕士生配套购房补助资金共65万元,为12位硕士研究生兑现购房补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⑩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院学科覆盖面广。学院现有博士点学科6个、硕士点学科9个和本科专业3个。博士点学科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和农业水土工程等,其中,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点学科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灾害与水安全、防灾减灾工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管理、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土壤学;本科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分属水利水电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同时,学院还设有水利博士后流动站。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中心、教育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和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均挂靠本院。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我国同类专业中建立最早、培养学生最多的专业。该专业创建初期为河川枢纽与水电站水工建筑专业,以后先后改名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规定,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涵盖了水利水电枢纽及河道整治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行及管理等领域,并进一步向水资源规划、工程建设监理、安全管理等宽知识面和加强能力培养方面拓展。本专业2002年被评为河海大学品牌专业,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该专业传承五十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岩土、力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坚持为水利、农业等部门基层单位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定位,培养从事灌溉、排水工程(含水资源开发利用、灌溉排水系统、水工建筑物、水泵站、水电站等)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兼顾城镇规划、工业民用建筑、乡镇供水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总体水平国内一流。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2003年,是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并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也是迄今唯一授予毕业生工学学士学位的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在可控环境条件下的农业生产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设施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工厂化农业生产系统、城镇规划、设施栽培灌排技术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国内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确立了领先地位。
50多年来,水利水电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毕业生,其中有许多人已成为所属专业领域颇具建树的专家、教授,包括以郑守仁、吴中如、沈珠江、陆佑楣、茆智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还有10多人担任了省、部级领导干部,更多的人已成为生产、科研和教学第一线的业务骨干,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品牌专业。学院还为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的留学生。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荷兰Dlfut科技大学、法国里尔大学等联合培养 研究生(访问学者),并长期聘有外籍老师,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