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有若的文言文

有若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2 18:32:07

⑴ 古文中有“若”字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⑵ 初中文言文同时含有“若、乃、者、乎”四个字的句子有哪些

(一)若
1、动词
(1)可译为“像”。例: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可译为“如”。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代词。可译为“你们”。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3、连词。可译为“至于”。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三)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四)乎
1、语气词。
(1)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吗”。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可译为“吗”。例:有甚是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吗”。例:愿见之乎。——《三国志·隆中对》
2、介词
(1) 可译为“在”,例:今虽死乎此。—— 柳宗元《捕蛇者说》
(2)可译为“对”,例:吾尝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⑶ 有若自足焉的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若自足焉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养鱼记》
译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自足:悠然自得的样子。
足类似于满足

⑷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一支箭”折之地下……的文言文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版利延曰:“汝取权一只箭折 之。”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 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死。
【释义】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 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 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它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 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说完后便死去了。
【寓意】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又叫一箭易折 十箭难断

⑸ 古文中“之”的解释,有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去,往
是动词。
凌万顷(之)茫然: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接副词,的
全句: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⑹ 文言文翻译 吾有子九人家贫无以妻之 吾使佣而未返也

吾有子九人家贫无以妻之,吾使佣而未返也
我有九个儿子家里很穷,没有因妻子的,我让打工而不回来了

⑺ 有哪些“若”被翻译成“好像”的文言文语句案例

1、肌肤若 冰雪,绰约抄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2、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4、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

⑻ 文言文中有“鄙”的句子有哪些

文言文中有“鄙”的句子:

1.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刿曰:肉食者鄙,专未能远谋。

2. 烛之属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4.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代:彭端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5. 问说

清代:刘开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⑼ 求翻译这段文言文成白话文 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回以礼焉?
释答义: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这里指自己仅仅是一个有职司的小官吏。
二守国、高:春秋时代,周天子封姜姓国氏、高氏于齐国,辅吕氏(齐侯)守齐国,其族世代为齐国上卿,轮流执政,其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齐之政务,皆由二卿与吕氏共裁决。称为齐国二守。
节春秋:当时选拔任命官员按春、秋两个季节各安排一次。
整句话的意思是:
臣(我)是一个低贱的官员,现在有天子所任命的国氏、高氏在那里守齐国,如果按春秋两季接受天子的命令,又该用什么礼节来待他们呢?

⑽ 文言文 若字有什么意思 在那篇课文

若出自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翻译: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1、作动词:像。

2、作动词:及;比得上。

3、作代词:你;你们;你(们)的。

4、作代词:这样的;这。

5、作连词:至于。

6、作连词:假如;如果。

7、作连词:或;或者。

8、作副词:好像;似乎。

9、作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

若拼音:ruò

释义: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约计:若干(gān)。若许。

5、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顺从:“曾孙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0)有若的文言文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2、若当[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阒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静貌。

5、若荪[ruò sūn]

香草名。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