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① 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② 学科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的比较
一、基本内容抄不同
1、学科课程论:按袭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
2、活动课程论: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作用不同
1、学科课程论: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实现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使得教学活动容易组织,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2、活动课程论: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三、劣势不同
1、学科课程论:过多考虑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缺乏活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2、活动课程论:经验课程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学科知识的支离破碎,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③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本质区别
1、内容不同
①学科课程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传统的课程;
②活动课程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2、来源不同
①学科课程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七艺,而文艺复兴后逐步形成近代学校的网络全书风格;
②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
3、意义不同
①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系统的文化遗产;
②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
④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怎样的关系
首先,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讨论研究,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社会调查,示范,实验,表演,交流和讨论,整个过程中与同伴合作完成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带上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改变,拓展和延伸了居住空间,从而改变为基本方式交流知识单一的课程,获得了“孔已己”培训计划的直接目的的知识成果。
其次,旨在打破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点在于不同的课程,以加强联系的课程和学生的经验,使从书本中的课程,学生的生活回归。出知识的堆,但是从脑海中不断的更多的孩子们“看”了很多东西。当今时代
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是使与教学相结合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利用学生,以促进学科静态的知识流通,运用他们的静态和动态绑定的过程知识的动态能力。这是测试课程和真理之间的关系,但其实两者还是在实践中,有一种“运动不适合”的问题。
教学弊端:认知导向课程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体系,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如果它是很难教盲人教师,学生一味硬回来,孩子们时时处处“传道,授业是,被怀疑”的对象,从一代又一代的含义是,“伤仲永”,所以课程不复存在。
⑤ 幼儿园老师常说的“上课”,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
幼儿园教师说的“上课”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还包括各种活动课程,比如动手制作小工艺品,美术课等等,还包括各种课外活动。因此,幼儿园的上课范围比较广,而且大都是相同的老师承担,比较辛苦的。
⑥ 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缺点
学科课程
主要优点:
1.以浓缩的形式集纳人类在各个基本学科领域探索的成果,间接经验的容量较大,有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便于按知识逻辑顺序组织教材,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缺点:
1.科目繁多的学科课程导致总体课程体系臃肿不堪,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学科课程以分门别类的方式组织和编排,而学生的现实生活却是完整的,这种课程上的人为的割裂,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的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由于学科划分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内容偏深偏难。
4.各学科相互分离,彼此孤立,造成学习内容相互分离甚至脱节。
活动课程
主要优点:
1.重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有利于学生在与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
3.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课程的综合性,主张以社会生活问题来统合各种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主要缺点:
1.过分地夸大了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功利主义”
2.忽视儿童思维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往往把儿童日常生活中个别经验的作用绝对化而不顾及这些经验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
3.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的讲授方式的教师而言,活动课程的组织较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扩展阅读: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
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的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固有的逻辑和系统。
这种课程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近代学校的学科课程是文艺复兴后逐步形成的网络全书式的课程。
学科课程至今仍为各国学校广泛采用。正如赫尔巴特指出的,这种课程是“从易到难” 地排列教材的。它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的特征,而且注重科学的体系。
活动课程
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