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苏州大学科研

苏州大学科研

发布时间: 2020-12-02 19:12:54

A. 常州大学怎么样提高档次能够与兄弟城市的211重点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平衡

三校合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文科,职业教育学,机械设计,材料学,电器自动化,汽车版车辆工程权,美术,经济管理,强项。 河海大学,机械,通讯,商务学院,常州大学,化工,生物医学,化工机械,计算机技术。三校综合各优势。提高综合实力。

B. 中国著名大学

1 清华大学 267.55 112.87 82.94 29.93 154.68 135.14 18.10 京 1 理工
2 北京大学 226.61 102.12 64.80 37.32 124.49 89.58 33.75 京 2 综合
3 浙江大学 208.03 93.31 59.92 33.39 114.72 94.73 18.92 浙 1 综合
4 上海交通大学 159.96 71.71 47.69 24.02 88.25 82.06 5.37 沪 1 综合
5 复旦大学 138.85 64.74 38.83 25.92 74.10 51.86 21.55 沪 2 综合
6 南京大学 125.82 59.09 34.93 24.16 66.73 46.21 19.90 苏 1 综合
7 华中科技大学 114.07 54.05 31.68 22.37 60.02 52.26 7.20 鄂 1 理工
8 武汉大学 109.66 51.50 30.33 21.17 58.16 39.42 18.20 鄂 2 综合
9 吉林大学 98.93 48.54 25.99 22.55 50.39 41.06 8.86 吉 1 综合
10 中山大学 96.45 40.85 28.56 12.29 55.60 43.76 11.32 粤 1 综合

C. 苏州大学省部级教育/科研创新群体有哪些

大学生不教育及科研创新有大学自主教育大学英语教学

D.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

一、“机电传动理论与应用”团队(负责人:芮延年)
主要研究方向:
1.机电传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2.创新理论及其应用
3.吸音隔声及隐身技术
二、“激光先进制造”团队(负责人: 石世宏)
主要研究方向:
1.激光加工成形与表面强化技术
2.激光加工成形过程模拟仿真与控制
3.激光制造装备关键部件研究
4.涂层零部件服役性能与材料设计
三、“机械设计及理论”团队(负责人:冯志华)
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纺织机械
2.机械动力学与动态设计
3.非线性动力学及控制
4.振动、冲击与噪声
四、“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团队(负责人:张茂青)
主要研究方向:
1.生产装备的控制软件研发
2.远程控制系统的研发
3.磁悬浮控制技术与装置的研究
4.节能降耗控制技术的研究
五、“精密仪器及机械”团队(负责人:翁桂荣)
主要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图像的检测与处理技术
2.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及仪器
3.超声抛光技术及仪器
4.噪声分析技术及仪器
六、“车辆工程”团队(负责人:郭旭红)
主要研究方向:
1.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2.车辆现代制造理论与方法
3.车辆结构强度分析与计算
4.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七、“材料成型装备及控制”团队(负责人:陈再良)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化模具设计与制造
2.数字化工厂设计与仿真
3.橡塑成型工艺及设备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

E.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的科研获奖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王祥荣教授等主持《天然染料——浴拼色染色与固色成套技术与产业化》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廷教授等主持《超细非织造精细过滤材料制备过程模拟与实验研究》
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王祥荣教授等主持《印染废水高效絮凝剂开发及废水回用技术》
2009年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王国和教授等《“织物组织学”课程教学平台立体化建设》
2009年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三等奖:潘志娟教授等《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白伦教授等主持《丝绸工程管理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主持《柞/桑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雁教授等主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丛书
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刘国联教授等主持《成衣生产技术管理》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纤维纺织品染整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2006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唐人成教授等《大豆纤维纺织品染整新技术开发及应用》
2006年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白伦教授、徐帼英副教授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白伦教授等主持《工科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国强教授等《功能性(改性)真丝》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胡征宇副教授等《TF2005S型双宫自动缫丝机》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李明忠教授等《丝蛋白人工皮肤》
2005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科技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及其抗皱制品》
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蒋耀兴等《生态纤维的精细化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唐人成教授等主持《大豆蛋白纤维/绢丝混纺纱新颖针织面料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
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朱亚伟、王春花教授等《真丝筒子染色丝绸新面料》
2002年日本丝绸学会学会奖:白伦教授
2002年中国高校科技发明二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2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科技二等奖:陈国强教授等《真丝结构与性能及真丝绸整理加工技术》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宇岳教授等《膨体弹力真丝的研制及产品开发》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梅士英教授等《拒水拒油防污多功能整理色织塔夫绸》
200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白伦教授等《制丝工程智能化管理研究》
200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陈国强教授等《苎麻/绢丝混纺针织面料》

F. 苏大科研助理工作期间不能考研吗

苏大科研助理工作期间,
当然能考研。
只要努力付出过,
就会有收获。

G. 苏州大学好吗是名牌大学吗

是名校。苏州大学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10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3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5万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2602人,本科生21472人,成人学历教育9710人;教职工4112人,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6人,教授、副教授1253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该校选手获得了“两金一铜”的佳绩。学校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30多项。2007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达75项,科研活动经费超过2.05亿元,科学引文索引(SCI)位列全国科研机构第23位。学校产学研结合步伐也不断加快,不少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苏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3118余亩,建筑面积146.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近400万册,中外期刊28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苏州大学三维地图、校园实景展示: http://suda.6dxy.com/

H. 报考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8)苏州大学科研扩展阅读:

教育部负责宏观管理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其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发布年度招生考试公告,部署全国招生工作,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下达年度招生计划。

(三)确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联考科目并审定考试大纲。

(四)监督、指导全国统考、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公布组织单独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名单及其年度招生限额。

(六)制定推免工作政策,下达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高校年度推免名额,并指导有关地方和高校对推免工作进行管理。

I. 苏州大学英语系的老师

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方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硕士,苏州大学文学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苏州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外语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加过多部教材的编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女性文学、澳大利亚文学。

宋艳芳,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文学、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2006年出版专著《当代英国学院派小说研究》。近年来在《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2007年起主持一项江苏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年底即将完成。2009年获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将赴英国访学半年。

王腊宝,教授, 80年代后期在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攻读硕士学位,90年代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1999年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20世纪英语文学、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近年出版《多元时空的回响》(2000)、《最纯粹的艺术》(2006)、《天之骄子》(2004)《新批评》(2006)等专著和译著,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澳大利亚《南风》(Southerly)、《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全国澳大利亚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会副会长。

卫岭,博士、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赴英国利兹大学访学。先后在《文艺争鸣》、《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中国高等教育》、《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已出版专著《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苏州大学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主讲教师之一;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及校级教改项目各一项。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吴彩亚,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语系。1988年考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英语语言文学,1991年6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自此留校工作至今。主要担任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等主干课程的教学。2003年曾被选派去加拿大Carleton University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为英国文学,先后发表了十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一项,参编过教材、字典等。2001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增列为硕士生导师。

张鄂民,教授,198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外语系英文专业,现为苏州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本科基础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好评。近年来在《当代外国文学》、《暨南大学学报》、《苏州大学学报》等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论文多篇;编写出版了《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预备级》、《新闻英语读写》、《大学英语写作》等多套全国优秀教材。《大学英语听力(预备级)》、《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预备级》、《新闻英语读写》等教材评为国家级和教育部优秀教材。

朱新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美国小说、美国诗歌、英美戏剧、生态批评。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方向

董成如,博士、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和语用学。近年来,在《现代外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刊物发表近十篇有关认知语言学方面的论文,同时将出版专著一部(2009)。曾主持并完成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各一项,现正主持一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房红梅, 博士、副教授,2005年获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语言学论文数篇.

高明强,博士、副教授,中国功能语言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等。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第二位),作为主要人员参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四册,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高永晨,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曾赴英国剑桥Anglia大学深造。现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精品课程主讲老师。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省部级项目《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全球本土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角》和《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英修辞语用比较研究》。出版专著两部,教材多部。在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文化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北京大学学报》全文转载或摘登主要学术观点。先后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苏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苏州大学陆氏优秀教学奖、苏鑫奖教金、苏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1世纪·爱立信杯”、“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指导教师等奖项。

顾佩娅,教授、博士生导师。90年代初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先后获得语言文学、教育双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应用语言学、教师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1997年至今指导硕士研究生28名。

顾卫星, 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英语教育(教学),大学英语教学

学术论文(仅限核心期刊;*号者为第二作者):传教士关于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争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晚清“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苏州大学学报,2002;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外国文学研究,2002;“别琴英语”剖析,苏州大学学报,2003;同文馆之前的中国学校英语教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历史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层次,苏州大学学报,2005;英语综合应用能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语界,2005;从语言教学求生存到科学教育图发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东吴大学英语教学历史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6;试论近代国人英语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清末三次重要英语留学教育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7;许国璋中学英语学习轨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苏州大学学报,2008;中国职业英语教学的先驱,历史教学,2008;“中国各体英语”的历史演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学术交流”,中国大学教学,2008;*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外语研究,2009;*中国英语教学双重起源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传统与创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学子歌声中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学报,2009。

著作《晚清英语教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江苏省高教学会研究成果2等奖

科研奖励: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科研奖,2006)。

教学奖励:苏州大学苏鑫奖教金(教学奖,2003);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2004);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2005);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2007);苏州大学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7年);江苏省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8);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2009);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2009);国家精品课程(第一主讲,2009)。

衡仁权,博士、副教授。1996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近年来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参编教材3部。

贾冠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上世纪先后在新西兰和加拿大学习,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三十多部,发表论文五十多篇,主持参加科研项目十多项,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参加者)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类优秀奖(一等奖)。

姜瑾,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英语教学30年,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目前对生态语言学研究颇感兴趣。出版专著一本,主编教材三本,译作一本,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参编数本词典和教材,曾主持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两项。现主持苏州市软科学课题一项,江苏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和苏州大学研究生英语优秀课程各一项。

李明,教授,笔名李明一;从教27年有余。1995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7-2002年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2001年被聘为教授。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出版专著、译著、词典、文集等10余种。研究方向:双语词典学,兼及语料库语言学。公平正义是我的价值观,平淡简约是我的生活方式。

陆明,副教授,1994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以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作为研究方向,并以如何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兴趣。近年来,对右脑学习理论和右脑教学方法深感兴趣,并对此作了一些探讨和教学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苏晓军,博士、教授,1996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独著或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代表性论文有:“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外国语》2009/5);“国外认知诗学研究概观”(《外国语文》2009/2);“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08/1);“《复活节翅膀》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外语学刊》2007/1);“文学的认知研究史探(《苏州大学学报》2005/3);“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外国语》2001/3);“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研究”(《外语界》1997/2)等。独著或本人为第一著作者的主要专著译著和教材有:《虚拟结构的认知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致一位“愤青”的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人性的因素》(译林出版社2001);《表达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及教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孙倚娜,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大学外语部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2年8月迄今任教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外语教育、英语听说教学、教材编写研究等。已主持完成项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一批)扩展项目、苏州市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3项。 近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转型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个案分析”[J].外语研究,2009年第2期、“大型综合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设计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话语分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 、“认知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 2003.3、“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3 年 3 . 20、" Towards a Higher Degree of Effectiveness in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FL Context of China",《英语教学与研究面面观》,并出版《写作教程》等多部教材。

王海贞,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苏州大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语言测试、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出版合著二部、专著《英语录音口试评分过程研究》,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十多项。

王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导师崔树芝,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士,导师许余龙。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回指、复合词、隐喻及转喻机制等领域。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作为第二责任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国内重要语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等各类科研奖励十余次。目前担任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宇,博士、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近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北外中国英语教育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为研究生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严世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近年在《外国语》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隐喻论》等数部专著。

张凤娟,副教授,中国高校功能语法教学研究会会员,专业研究兴趣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领域,近几年在The Linguistics Journal, 中国外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苏州大学学报、天津外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教材2部,参编语法词典1部,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并主持苏州大学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已结题)和省教育厅项目《英语时态系统范畴化的转喻机制》(在研)。

祝蔚红,副教授, 198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现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和修辞学。主持过省项目《英语公众演讲与传播学研究》,著有《实用英语演讲教程》等书与论文。担任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专职指导老师。

2. 翻译方向

杜争鸣,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口笔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翻译文化。1999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兼北京新东方首任翻译课主讲教师;翻译出版各类图书约40余种,累计字数逾150万字。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编翻译教材一部。在《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个人信条:学问求之于己,得失安之于命,远近随之于缘,毁誉听之于人。

方华文,教授,发表的著、译作品约1000余万字,其中包括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中国美丽的园林》(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的各个民族》(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文坛的名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秀丽的名山名水》(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千姿百态的中国历史名城》(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和《大师的小提琴》等,计200余万字;译著《雾都孤儿》、《无名的裘德》、《傲慢与偏见》、《蝴蝶梦》、《魂断英伦》、《儿子与情人》、《少年维特之烦恼》、《红字》、《从巅峰到低谷》、《马丁•伊登》、《套向月亮的绳索》、《圣经故事》、《君主论》、《社会契约论》、《吉卜林故事集》、《心情涂鸦》、《咖啡物语》以及改写本的《飘》、《汤姆叔叔的小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大卫•科波菲尔》、《苔丝》、《高老头》、《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等;主编的译作包括《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简•爱》、《汤姆.•索耶历险记》、《茶花女》、《金银岛》、《鲁宾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精神分析引论》、《论法的精神》、《国富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对白》、《世界上最传奇的人物》、《世界上最经典的品牌》等;并主编了《读遍最新英美报刊》、《50+1个最应该问医生的问题》、《50+1本最应该读的巨著》、《50+1个最应该游览的伟大城市》、《50+1位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50+1个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50+1位最闪耀的体育巨星》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另外,还参与编辑了850万字的《领导全书》(全六卷)。

洪庆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实用翻译。

金焕荣,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担任过大外教研室副主任、实用英语系主任、翻译系主任。研究方向:翻译(商务英语),主讲课程: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阅读等。先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财经学院(现为商学院)、英国伯明翰中英格兰大学(现为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商学院进修学习。先后主编和参编了8部书(其中主编3部大学商务英语教材),并且还撰写了6篇论文(其中3篇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的文章)。多年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积累了相当的知识与经验。

钱正福,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此后一直在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至2000年在南京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上半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翻译理论、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方面已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四本大学英语教材。目前除担任大学英语和其它一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王宏,教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翻译方向学术带头人。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长期担任硕士研究生“普通语言学”、“名作翻译比较与鉴赏”、“西方翻译理论”、“汉语典籍英译研究”等硕士学位课程,其中“名作翻译比较与鉴赏”、“汉语典籍英译研究”被评为苏州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汉语典籍英译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已出版发表学术成果55项。其中有《梦溪笔谈全译》(汉译英)、《墨子全译》(汉译英)、《翻译研究新论》、《中国典籍英译》、《昆曲精华》(汉译英)、《金银岛》、《变形记》等23本著译作;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外语》、《外语研究》、《外语教学》、《外语与翻译》、《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2篇。学术兴趣:英汉互译;翻译理论。

汪榕培,教授,1942年6月28日出生于上海,1964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5年评为英语教授,1985年6月到2001年9月担任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典籍英译、英语词汇学和英国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高鹏飞,教授,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科研方向为日本近代文学、夏目漱石研究。1982年07月黑龙江大学日语系毕业、学士学位,2000年03月 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大学院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要发表的论文有:

《试论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语文明批评》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

《试析「と」的语法意义及用法》北京对外贸易大学《日语学习与研究》

《有岛武郎和他作品中的批判性格》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

《关于日文写作中病句的分析与指导》香港21世纪日语教育与研究

《关于日中惯用句的比较研究》日本第32届日语语源研究会(京都)

《日语病句的纠正及其病源初探》北京对外贸易大学《日语学习与研究》

《夏目漱石研究—青少年时代最初的七言律诗》日本《青塔》季刊第39号

《关于夏目漱石[“七草集”评]汉诗的鉴赏》明星大学研究纪要第40号(年刊)

《关于夏目漱石的绝笔诗》日本《蜻蛉》月刊第181号

《夏目漱石「门」论》日本《日本文艺学》第44号

《夏目漱石「明暗」论》日本《日本文艺研究》第59卷第3-4号

李东军,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与比较文学(目前在日本做访问学者)

施晖,博士(日本广岛市立大学语言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化、中日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市级项目八项,在权威核心刊物《国外社会科学》《日语教学与研究》《国文学考》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2007年度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一等奖。

徐卫,博士、副教授, 1988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语硕士毕业,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对比语言学。

俄语语言文学

姜艳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 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工作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2002年调入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年获得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语言学、俄语词汇学、俄语修辞学。编著教材及教学辅导书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赵爱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1977)、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1990)。现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俄语系主任。兼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等职。主要学术兴趣为理论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语言文化学、语言符号学等。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文集和教材各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社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周民权,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语语用学、语义学、社会性别语言学。任教30多年来先后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在《莫斯科大学学报》、《中国俄语教学》、《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等国内外权威核心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所申报的《俄汉社会性别语言的语用对比研究》获得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博导简介
王腊宝,男,198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199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20世纪英语文学、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近年出版《多元时空的回响》(2000)、《最纯粹的艺术》(2006)、《天之骄子》(2004)《新批评》(2006)等多部专著和译著,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澳大利亚《南风》(Southerly)、《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全国外语博士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澳大利亚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会副会长。
朱新福, 男,1963年3月生,江苏高淳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常务理事。1999年获“富布莱特基金”(Fulbright)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留学,2001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美国小说、美国诗歌、英美戏剧、生态批评。近年来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和《解放军外语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美国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研究》等专著;参加并完成国家和省级社科项目各一项。曾获第7届“苏州大学北美校友会杰出成就奖” 、“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赵爱国,俄罗斯语言文学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曾两次国家公派赴俄罗斯普希金俄语学院担任访问学者。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3部,在国内外语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科研成果获多种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通语言学、语言文化学、心理语言学、俄罗斯国情学等。现任苏州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俄语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中国俄语教学》杂志编委、黑龙江大学《当代中国俄语学术名家文库》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21世纪专业俄语教程》编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编委等职。

贾冠杰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先后在新西兰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和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访学和合作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出版著作多部,部分专著获省级优秀成果一、二等奖,部分主编教材被多所高校选为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十多项,曾获苏州大学周氏教育科研奖——教学类优秀奖(一等奖)。参与的本院“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改革”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军(1966-),男,山东荣成人。1988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英语系,1995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硕士学位,2004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回指(尤其是间接回指)研究、复合名词研究、隐喻及转喻机制研究等方面。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在《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学刊》等国内重点语言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荣获各类科研及教学奖励十余次。目前担任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顾佩娅 1990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1992、1993、2006年先后获语言文学和教育双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师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近年出版《优秀外语教师成长案例研究》(2009)、《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6)等专著和编著,参编美国TESOL《教师业务档案与业绩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07)等国际英语教学研究系列,先后在香港《亚洲英语教学》、美国《Essential Teacher》、《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估计是王军了,他的资料在上面

J.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科研动态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起讫时间 非球对称肿瘤生长自由边界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俊德 2011.1-2013.12 经典热力学形式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赵云 2011.1-2013.12 带边曲面自同胚的自由度与Out(F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建春 2011.1-2013.12 万有Teichmuller空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玉良 2011.1-2013.12 组合和式的积分表示与反演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马欣荣 2011.1-2013.12 耦合振子链的波动形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秦文新 2011.1-2013.12 非线性特征值问题及其相关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黄毅生 2011.1-2013.12 两类随机过程的局部渐近理论及在保险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2011.1-2013.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布局与拓扑映射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恽自求 2011.1-2013.12 交换代数中分次环的性质的研究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朱广俊 2010.9-2012.12 非线性振动中的KAM方法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王志国 2010.9-2012.12 代数K-理论与典型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游宏 2010.01-2012.12 非一致双曲系统的基本集的统计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2010.01-2012.12 心肌细胞新陈代谢系统中的若干动力学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杨凌 2010.01-2012.12 对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数目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长剑 2010.01-2012.12 现代保险数学中几个前沿问题的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王过京 2010.01-2012.12 关于局部上同调模的性质、结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禇利忠 2010.01-2010.12 t-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重点项目) 殷剑兴 2009.01-2012.12 离散群的一维动力实现与共轭分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史恩惠 2009.01-2011.12 基于均匀设计的试验安排和数据分析及其在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煜 2009.01-2011.12 局部指标定理的检讨和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虞言林 2009.01-2011.12 黎曼面膜空间的几何拓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影 2009.01-2011.12 Paley –Wiener空间的分析、几何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侯绳照 2009.01-2011.12 局部凸空间的构造与几何理论及其在优化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丘京辉 2009.01-2011.12 非光滑哈密顿系统的定性分析和相关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9.01-2011.12 可分析3-设计及其相关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2009.01-2011.12 广义次序统计量的极限理论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严继高 2009.01-2009.12 次可加热力学形式及其在维数理论中的应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赵云 2009.9 -2011.12 局部上同调模的一些性质及其应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禇利忠 2009.9 - 2011.12 局部上同调模及有关课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2008.0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玉良 2008.01-2010.12 自反算子代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陆芳言 2008.01-2010.12 耦合非线性振子系的动力学与随机共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秦文新 2008.01-2010.12 (f,g)反演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马欣荣 2008.01-2010.12 3设计与大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季利均 2008.01-2010.12 非光滑哈密顿动力系统的定性分析 教育部博士学点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8-2010 元胞自动机的复杂性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 王益 2008—2009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理分析和培养途径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蒋晓虹 2008.10-2010.12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徐稼红 2008.10-2010.12 金融保险风险度量与金融衍生产品定价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王过京 2008.7-2011.6 有限群的结构与它的固有数量间的关系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黎先华 2008.7-2011.6 优化理论中的增广拉格朗日函数方法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周育英 2008.10-2010.12 离散群作用下一维拓扑动力系统系统中若干问题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史恩慧 2008.10-2010.12 广义次序统计量的极限理论及其应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严继高 2008.10-2010.12 Teichmuller空间和复双曲流形 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项目 沈玉良 2008 -2013 随机游动的若干问题及在保险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2007-2009 强电场作用下压电智能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数值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姚林泉 2007-2009 二维突发性错误纠错码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崔杰 2007-2009 编码学中的若干组合构形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2007-2009 有向设计及其在删位和插位纠错码构造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健敏 2007-2009 非线性科学中的重要问题及应用 973项目 曹永罗 2007.7-2011.8 数学与其它领域交叉的若干专题 973项目 崔杰 2007.1-2011.12 Teichmuller空间的复解析理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沈玉良 2007 – 2009 用算术性质刻画群 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施武杰 2007.1– 2008.12 有限群的数量性质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施武杰 2007-2009 均匀设计及相关组合构形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唐煜 2007.1-2007.12 无重复析因设计的散度效应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张健 2007.1-2007.12 子空间格算子代数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陆芳言 2007.6-2009.12 (f,g)反演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马欣荣 2007.6-2009.12 离散Volterra 方程的非负周期解和非负概周期解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宋亦洪 2007.6-2009.12 环的图性质和图的代数性质的若干研究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卢丹诚 2007.6-2009.12 非双曲系统的动力学及随机扰动的稳定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2006-2008 α-可分解设计和仿射可分解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2006-2008 有限群的算术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黎先华 2006-2008 Hamilton振子链和相关系统的周期与拟周期呼吸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6-2008 几类含随机投资回报风险过程的破产理论及优化分红策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过京 2006-2008 几何拓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虞言林 2006-2008 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混沌轨道的数值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张勇 2006-2008 非双曲系统的动力学及随机扰动的稳定性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曹永罗 2006-2008 非双曲系统的动力学及随机扰动的稳定性 教育部博士学点基金项目 曹永罗 2006-2008 3平衡设计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季利均 2006.1-2006.12 动力系统中的跟踪与反跟踪问题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张勇 2006-2008 删位和插位纠错码的组合编码方法研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王健敏 2006-2008 耦合振子链的离散呼吸子及相关动力学行为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秦文新 2006-2008 映射-覆盖系方法及其在拓扑动力系统中应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 葛英 2006-2008 偏微分方程在图象放大、压缩中的应用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项目 朱宁 2006-2008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 973项目 岳兴业 2005-2010 多孔介质中流动问题的多尺度建模及计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岳兴业 2005-2007 非线性椭园边值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黄毅生 2005-2007 3平衡设计及其应用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季利均 2005-2007 Orlicz空间的几何常数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严亚强 2005-2007 组合交换代数中若干前沿课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2004-2006 二维循环填充和具有单纯剩余的可分解填充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2004-2006 指数和与组合数论中一些课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余红兵 2004-2006 Fock空间上的几何与算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侯绳照 2004-2006 群在连续统上的动力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周丽珍 2004.1-2004.12 有限域中的计算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崔杰 2004.1-2004.12 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 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 鲍建生 2004-2006 非自伴算子代数的Jordan结构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陆芳言 2004-2006 智能结构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姚林泉 2004-2006 复动力系统及相关领域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子项目 沈玉良 2003-2006 一类非线性变分极值问题及其数值方法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丁睿 2003-2005 保守系统的周期运动与拟周期运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3-2005 含利率风险模型与正相依重尾模型的破产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2003-2005 层状超导模型的数学理论与P-GL泛函的渐近性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余王辉 2003-2005 若干组合设计和认证码)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2003-2005 群的数量性质与本原置换表示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黎先华 2003-2005 交换分次环的性质及其应用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2003-2005 差填充及相关课题研究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2003-2005 流形的几何与拓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子项目 虞言林 2002-2005 非线性椭圆边值问题及变分不等式相关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黄毅生 2002-2004 群论和代数图论中若干著名问题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施武杰 2002-2004 质量工程试验设计与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汪仁官 2002-2004 初等元胞自动机和区间映射的复杂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益 2002-2004 非自样算子代数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陆芳言 2002.3-2004.12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与混沌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2-2004 保守系统的周期运动与拟周期运动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2002-2004 几类特殊风险过程的破产问题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过京 2002-2004 广义度量空间与拓扑动力系统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恽自求 2002-2004 非一致双曲系统和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及其统计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2001-2003 可分解设计及可划分四元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葛根年 2001-2003 交换代数中的分次环的性质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2001-2003 某些分组码和密码方案的组合结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2001-2003 不可分解连续统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周友成 2001-2003 一维元胞自动机和区间映射的复杂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天元基金项目 王益 2001.1-2001.12 有限群的数量结构及其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施武杰 2001-2003 Bayes分析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中的应用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汪仁官 2001-2003 若干拉丁方设计和项目设计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2001-2002 拓扑向量空间与向量优化理论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丘京辉 2001-2003 拟共形映射和Teichmuller空间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玉良 2001-2003 正、负相依随机变量的乘积和的极限理论 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2001-2001 符号序列的复杂性分析-1 973项目 谢惠民 2000-2005 混沌动力学及相关课题-1 973项目 曹永罗 2000-2005 混沌动力学及相关课题-2 973项目 秦文新 2000-2005 Orlicz空间的几何理论及其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任重道 1999-2002 连续铸钢的数学理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9-2002 某些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和遍历性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1999-2002 若干码类的组合构作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1999-2002 组合数学的理论和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朱烈 1998-2003 耦合格点映射的动力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秦文新 1998-2001 Gungurg-Landan 超导模型的涡旋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余王辉 1998-2000 极值拟共形映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玉良 1998-2000 多重网格方法的代数结构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蒋美群 1998-2000 计算组合学与纠错码理论问题研究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马欣荣 1998-2000 负关联列加权和的极限定理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1998-2000 广义度量空间与映射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恽自求 1998-2000 与形变几何有关的偏微方程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宁 1998-2000 攀登“九五”非线性科学 国家攀登项目基金 谢惠民 1997-2002 攀登“九五”非线性科学 国家攀登项目基金 曹永罗 1997-2002 LH型布点理论的综合研究及其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汪仁官 1997-1999 设计理论中的若干填充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1997-1999 林火灾生态阈值的数学模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陈华豪 1997-1999 二维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和遍历性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1997-2000 组合设计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烈 1997-2000 拟群及其相关性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1997-1999 网络的动力学性质分析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秦文新 1997-1999 局部凸空间理论及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丘京辉 1997-1998 极值拟共形映射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玉良 1997-1998 交换分次环的性质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1997-1999 微局部分析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7-1999 非双曲奇怪吸引子的动力学及其遍历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1996-1998 爆破环的性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唐忠明 1996-1998 真骨鱼类卵膜孔精子引导系统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坤明 1996-1998 Aubry-Mather理论在微分方程中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1996-1998 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任重道 1996-1998 LH型布点问题理论的综合研究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汪仁官 1996-1998 广义度量空间与覆盖性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利生 1996-1998 可分组填充计算和光正交码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1996-1998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极限环和周期解的个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何启敏 1995-1997 图案(Pattern)动力学方法的初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曾荣 1995-1997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古典解存在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5-1997 黎曼曲面上闭曲线的几何与算法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陈敏 1995-1998 钝体分离旋涡旋动Parttern和控制的数值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凌国平 1995-1998 超导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5-1998 非双曲奇怪吸引子的动力学和遍历性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曹永罗 1995-1997 黎曼曲面上闭曲线的几何与算法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陈敏 1995-1998 正交对角拉丁方及其相关设计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杜北梁 1995-1997 超导模型中钉轧现象的理论分析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余王辉 1995-1997 广义度量空间与K-网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恽自求 1995-1998 火灾生态效应的数学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陈华豪 1994-1996 复杂流动中钝体分离旋涡运动特性的数值研究(1408)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凌国平 1994-1996 拓扑向量空间的理论及其应用(1416)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丘京辉 1994-1996 相应随机变量列的极限定理及其在大样本元中的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王岳宝 1994-1996 相变中的自由边界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4-1996 若干组合设计的可分解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1994-1997 Spin几何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周建伟 1994-1996 粘性不可压流有限元副逼近的提高精度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邓庆平 1993-1995 自由边界问题及其在物理与工程中的应用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姜礼尚 1993-1995 动力系统中的复杂性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谢惠民 1993-1995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姜礼尚 1993-1995 保面积映射和常微解的动态行为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钱定边 1993-1995 广义度量空间与复盖性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利生 1992-1994 一类推广的Lianard方程极限环的个数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何启敏 1992-1994 时空混沌和奇怪吸引子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曾荣 1992-1994 粘性流动与热传导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树民 1992-1994 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若干自由边界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易法槐 1992-1994 组合数学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殷剑兴 1992-1994 g-函数 k-网与弱基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恽自求 1992-1994 分叉、混沌、孤立子复杂性现象中的若干数学理论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曾荣 1991-1993 自由边界问题的数值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树民 1991-1993 组合数学的方法与理论(组合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烈 1991-1997 在生命系统中非线性动力学-----对称破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丁达夫
徐京华
刘曾荣
谢惠民 1990-1992 自由边界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姜礼尚 1990-1992 变分不等式的有限元方法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树民 1990-1991 映射空间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利生 1990-1992 复合式机械制导系统的数学原理及CAD CAN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茂庆
刘根洪 1990-1992 非线性数学若干理论和方法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谢惠民 1990-1992 系统突变论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于永溪 1990-1993 组合设计与双偶自偶码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烈 1990-1993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及有关的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烈 1989-1991 非线性方程的极限环和调和辞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何启敏 1989-1991 偏微分方程在工业中的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姜礼尚 1989-1991 B-SPLINE曲面的光谱连续的几何条件等研究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根洪
吴茂庆 1989-1991 非线性系统的分叉和混沌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曾荣 1989-1991 数理统计的应用与开发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戚容怡
杜午初
陈庆云 1989-1991 常曲率空间二维流形GANSS的映射的发性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许子道 1989-1991 单叶函数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杨定恭 1988-1989 仿紧性与广大度量空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国士 1987-1989 仿紧空间与广义度量空间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高国士 1987-1988 偏微分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姜礼尚 1987-1989 自由边界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沈树民 1987-1989 非线性系统分析及应用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谢惠民 1987-1988 系统突变论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于永溪 1987-1988 区组设计理论研究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朱烈 1987-1988 局部凸空间的诱导极限的理论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丘京辉 1986-1988 变网格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 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吴茂庆 1986-1988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