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科组织

学科组织

发布时间: 2020-12-02 22:52:52

① 小学综艺学科怎么组织教学

【导语:】本篇是无忧考网为您整理的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三篇】,欢迎大家查阅。
【篇一】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综合组本学期共有教师11人,分别担任英语、科学、美术、体育、音乐和信息的教学工作。综合组工作有其特色和活力,但由于课程综合性较强,所担任科目也不一样,教研组工作的开展仍需各位教师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多多探讨、
二、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安排和教科室的教研工作安排,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改变作业形式,提高学习效率”这一主线,结合本校特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三、目标任务
工作目标:
1、以学科转变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作业形式,提高学习效率,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2、拓展教学范围,把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作业向课外作业延伸,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积极设置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培养目标:
贴近生活,让作业成为学生的“生活餐”。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教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学生乐学善学,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主要措施
1、切实实施课改,加强集体研讨,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探讨教法、交流经验。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实行定期集中研讨制度,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系列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新课标,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撰写学习体会,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学习能力。人人写教学随笔,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评课,交流教学心得。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做到备课多交流,教研活动中,要求教师先说课,再讨论,再上课,再评课,最后定教案,使每节课都能达到良好或良好以上的水平。
4、本学期继续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全校形成一个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推动校文化和艺术特色教育建设,认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各级各类竞赛培养人才。
四、主要工作和安排
1、期初结合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共同商讨拟订教研组工作计划,保证各学科工作开展目标方向统一,增强教研组凝聚力。
2、各学科教师制定学科计划和学科活动设计方案,把成果预设做在前面,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达到成果化这一目标打下基础。
3、每周认真听课、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4、每月组内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交流,如教学反思、教学设想等
5、坚持开展教研活动,把教研活动作为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来抓,不松懈。
6、按计划继续开展体育(足球)、美术(书法)和音乐(课本剧)的课外兴趣小组,抓紧兴趣小组的日常训练,提高相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校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7、严抓学生的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8、根据学校各项主要工作,协助学校和各部门开展好工作。
【篇二】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安排和教科室工作计划的安排,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结合本校特点,加强教学研究,弘扬长小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学生成功奠基,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我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审美观点及操作能力的发展,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1.端正教学思想,改变教育观念,上好每门课程,教好每一节课。
2.科任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3.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5.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三、工作重点及要求:
1.认真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牢牢把握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
2.加强组内教研,上好组内公开课,多外出学习,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执行学校的教研活动制度,并通过听评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改进教学方式,使本教研组的课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公开课:要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上公开课老师听取其余老师建议,完善教案,公开课时,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加强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每学期定时上传所需内容到学校博客及学校的资源库。
5.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团结协作、形成凝聚力是教研组建设的前提。教研组的建设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学科活动,首先是要靠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才能共同进取,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6.科学组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的实践操作能力,多为有创作兴趣的学生提供帮助,培养他们的制作技巧。
7.英语教师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注重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的英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8.正常开展每周五的综合教研活动,固定每学期活动次数;平时遇有问题就及时碰头、相互讨论、及时解决。教研活动专时专用,保质保量、内容丰富:每次都有专人负责主讲及开设教研公开课,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切实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多学习、多研究、多探讨,不断学习,努力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具生命力。
好记录。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科任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自我检查反省,明白自己知识技能的工匠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3.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4.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常相互听课,评课,汲取新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五、实施办法:
1.学期初订好教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自学过程中,要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3..在教导处指导下,开展好教研活动。
【篇三】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朱棣文精神”为指导,在校长室、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简约开放”为的课堂为抓手,围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工作主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常规表现,规范教师课堂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特色,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力争新突破。
二、目标:
1.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上足上好各类综合学科的课程,增强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2.组织学校第二课堂训练,培养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争取优异成绩。
3.发展有特长的老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推动我校综合学科特色项目的蓬勃发展。
4.以“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题为课堂抓手,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结合校外助推课程,扎实开展班级的科技校本课程,普及和优化双管齐下,继续深化科技特色教育。
6.认真贯彻阳光体育锻炼,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完成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以及苏州市体质健康监测。
7.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丰富教研组活动形式,组织教研展示活,通过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
三、工作重点:
1.规范教研组管理,强化常规工作
(1)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将要求各教研组在探究教学方法、策略的同时,探讨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如:美术教师的制作培训,科学、劳动教师的实验操作与技能培训、音乐学科的即兴伴奏的技巧等、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专题研讨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教师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加强六认真检查,强化备课工作
本学期综合学科将根据教导处的要求,各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课改精神,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及时进行600字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的撰写,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不少于6篇,35~40周岁老师每学期不少于3篇,其中教学反思不少于600字。教导处对备课的检查重点放在核心问题的设计,教案能否体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的环节设计,综合学科还应能体现教学资源的整合。
2.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1)各组扎实有效地进行教研组活动,科学、艺术、体育各教研组本学期各进行一次教研组公开展示活动。青年教师每月汇报课,教导处针对新教师制定听课计划,有效地帮

② 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学科是什么

组织行为学,也就是常讲的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学和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加之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对组织的管理需求吧不断提高,于是,组织行为学应运而生。

③ 简述学科结构与学科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从高等教育学、社会学、科学学、组织论、学科学、制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把学科视为科学、教育、社会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学科这一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为文章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大学学科是以结构形式存在的前提入手,依次讨论大学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学科制度、学科文化,试图使大学学科的研究体现一定理论性和系统性。 学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我们取其最基本的含义即学术知识的分类或学问的分支。将大学学科界定为以知识分类为依据,以高深专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承担大学基本职能的基本形式,并从七个方面揭示大学学科的如下特征:基本组成材料的高深专门性;结构性,即形成一定的学科结构;大学学科是实现大学三大职能的基础;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学科的走向;大学学科活动的学术性;大学学科的自主性与集聚性并存;大学学科的发展是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及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科技等多种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学的学科呈现出结构性特征,即形成一定的学科结构。文章将大学学科结构界定为大学中学科组成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考察了大学学科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了国外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一流大学在学科结构上的特征。我国大学学科经历了综合到单一再到多科性和综合化的历程,现在,以学科水平为基础的学科及大学的分层正在形成,但学科结构趋同化倾向严重,一些大学逐步形成了以基础学科为根基,以应用学科为主干的合理学科结构,但仍有不少大学学科结构失衡,学科整体水平提升不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办学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关注相关学科的高水平协调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学科门类齐全;要注重传统,追求特色,善于寻找学科突破口。最后,提出大学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要遵循适应性、可行性、共生性、非均衡性和引导性原则。 大学学科组织是学科结构的物质体现,是以学科作为直接操作材料的学术组织,它由学科发展目标、学者、学术物质资料、学术信息等要素构成,协调和组织四要素并使学科组织正常运作的运行机制是需求导向机制、正反馈机制、交流互动机制。国外一流大学中,院系研究所等传统学科组织仍然是大学学科组织的主体,以德国的研究所制和以美国的学系制为代表的两类模式差异明显,既坚持传统又相互借鉴,学科组织结构上,职业科层与矩阵结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国际化。我国大学在学科组织的模式移植过程中,存在不加改造盲目照搬的现象,在调整与改革中,趋同化现象严重,务实性和应变性不足等。因此,需要借鉴学习与改造创新并重。大学学科组织发展变化的动力何在?文章将其归结为大学学科组织的矛盾运动,并提出了四种内在动力与三种外在动力,提出了大学学科组织集成创新的内容及集成机制,认为要注重通过学科发展目标、发展动力、人员、知识、工作等的集成来推动学科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合并型大学在运用科层机制、市场机制、文化机制来整合和优化大学学科组织时要特别注意根据自己的学科结构和办学传统来确定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在合并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主导机制也应不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科文化、院校文化、职业文化、全国学术系统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学科制度是大学学科组织中规训学科新人,控制学者学术职业样式的规范,主要包括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课程标准、学科研究规范、学科评价标准、学科奖惩制度等。我们认为,现行学科制度起源于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位制度的规训,形成于18世纪后期三种新的教育实践方式相结合并引入到三种新的精英教育场所,19世纪后期开始,选修制的推行,大学职能的变化与研究生院成立带来了学科制度的变革,二战后,跨学科研究与学习制度以及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在高层次上的整合带来了学科制度的变化。学科制度具有一定的功能和局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能是训练,派生功能是约束、秩序与激励,其局限主要体现在:学科制度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的隔阂与封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术自由;学科制度的规定性与人们选择性的矛盾;学科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矛盾等。当前,我国学科制度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学科文化是学科组织与学科制度的灵魂,它是学科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学科所特有的语言、学科理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它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为本的文化,学科文化的分化与学科知识的专门化密切相关,同时还具有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影响持久性等特征。其功能主要是分界功能、化人功能、生产功能、凝聚功能,其作用主要是中介作用、整合作用、增殖作用。合并型大学因学科价值取向多元、不同学科之间符号系统的差异和封闭及其沟通障碍、不同学科思维方式差异等带来了学科文化的种种冲突,因此需要通过重树组织目标,引导学科文化整合;重塑院校文化,实现学科文化整合;重构学科组织和学科制度,促进学科文化整合

④ 机构设置与学科结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国家公益性科学事业单位,主要开展地球科学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研究及国土资源地质调查研究,承担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任务。中国地质科学院几经改革、调整、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部“科技兴地”核心力量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研究基地。

中国地质科学院目前由院部、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8个事业单位组成,拥有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6个院级重点开放实验室;设有研究生部、博士后流动站,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和11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数据中心、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北京办公室等国际地学组织与相关机构及中国地质学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全国地层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学科结构调整,将原有学科整合为5个学科群、25个重点研究领域及5项公益类工作。5个学科群包括:大陆地质与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与表层动力学、地壳变形与地质灾害动力学、应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探测及分析测试技术。形成了10个优势领域:①大陆动力学研究;②地球生命起源和古生物研究;③同位素地质研究;④成矿作用研究与矿产资源评价;⑤地应力测量与地壳稳定性评价;⑥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⑦实验测试技术方法;⑧勘查地球物理;⑨应用地球化学;⑩基础地质图件编制。

装饰—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办公楼实景图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百万庄大街26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8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陈毓川

副主任:董树文李廷栋

委员:陈毓川李廷栋张宗祜肖序常袁道先许志琴卢耀如任纪舜郑绵平赵文津杨文采朱立新董树文吴珍汉尹明龙长兴侯增谦耿元生王春书王瑞江毛景文石建省王弭力刘敦一王小凤季强肖克炎杨振宇罗立强张永波刘再华吕国印

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席:李廷栋

副主席:朱立新董树文郑绵平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安建王登红龙长兴毛景文石建省朱祥坤肖序常陈毓川吴珍汉吴淑琪吴树仁杨经绥杨永亮杨振宇侯增谦姚建新袁道先聂凤军高锐韩子夜

⑤ 组织论是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系统的( )。

【答案】A、C、E
【答案解析】组织论是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和工作流程组织(图1Z201020-2),它是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所以ACE正确。

⑥ 策划与组织属于哪个学科范围

会展策划与管理
[课-程-目-的]
 了解国际会展发展趋势
 会展的营销推广技巧
 掌握会展的组织、策划、内部管理、绩效评估方法

[课-程-大-纲]

一、会展的开发与营销策略
 会展的宣传推广要点
 如何运营会展的营业推广
 会展与公共关系
 电子商务下的会展推广
二、会展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会展发展趋势
 会展发展的国际经验
 会展国际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 德国的会展经济
 如何开发以会展经济为中心的会展大业务
三、会展管理
 展会的构成要素
 会展管理机构与会展管理
 展会的绩效评估
 会展后续管理
 会展人事管理和职责分配管理
四、会展策划与组织
 会展创意与主题确定
 针对主题的会展市场调研
 针对主题的会展环境分析与预测
 会展人事安排与会展费用综合策划
 针对主题的会展宣传
五、会展选择与展览计划
 参展条件的市场因素和能力分析
 企业的展出目标分析和参展定位
 会展选择与参展企划
 如何设计参战的步骤和具体内容
六、会展设计与布局
 会展设计、布局的基本要素与相关 因素
 会展设计的人员素质要求和岗位安排
 会展的设计标准与设计管理
 会展设计的制约因素和相应规则
七、展品的运输、保管与陈列
 展品的运输管理
 展品的保管与储存管理
 展品的陈列与陈列管理
 展品陈列过程中的紧急问题处理
八、会展前台工作与管理
 站台工作的人员配备、训练与商务工作管理
 展前管理和展中控制
 站台外围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九、会展后台的支持与规划
 会展后台的支持要点
 后台规划
 后台人事安排和人事管理的要点
十、展会的后续工作与客户沟通
 展后工作处理要点
 展品的撤除与拍卖
 善后工作的人员管理
 展后经济成本核算
 会展效果和建议的展后客户沟通的要点
十一、浅谈国际会展的相应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新兴专业,随着经贸活动的日益增多,会展也将越来越多,前景还是很好的,待遇也不会差

(一)助理会展师

1、职业要求:会展行业中,掌握实际操作的各类技能型、应用型、实务型专业人员。

2、报考条件:高中、中专或中职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考核科目:

(1)会展综合知识

(2)会展礼仪

(3)会展实务X模块(可选以下任一或多个专业方向)

X1会展接待实务

X2会展展示实务(06年下半年试点)

(二)会展师

1、职业要求:会展行业中,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初、中级经营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2、报考条件:

具备相当于国家四级英语水平并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均可报考。

(1)大专(高职)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获得助理会展师资格证书2年及以上。

(3)大学本科应届毕业在读生(以考试当月为基准)。

3、考核科目:

(1)会展概论

(2)会展实用英语(①笔试+听力;②口试)

(3)会展文案

(4)会展专业X模块(可选以下任一或多个专业方向)

X1会展管理

X2会展市场营销

X3会展接待管理(06年上半年试点)

X4会展设计与布置☆

X5会展多媒体技术☆

X6 会展场馆管理☆

X7会展物流☆

注:凡1964年12月31日前出生,已在会展行业工作满5年,参加会展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可以申请免试会展实用英语。

各科考试要求详见《2006年“会展策划与实务”项目助理会展师资格考试大纲》和《2006年“会展策划与实务”项目会展师资格考试大纲》。
参考资料:http://www.shanghaifeeling.net/bbs/archiver/?tid-383.html

⑦ 学科结构和学科组织结构有什么区别

离问题结束还有 1 天 23 小时

热点内容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
化学钙符合 发布:2025-05-10 05:29:00 浏览: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