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彤文言文阅读答案
⑴ 祭肜字次孙早孤文言文翻译
译文资料供参考:
祭肜(音rong),字次孙,早年丧父,他对他母亲非常孝顺,王莽末年天下大乱,人们纷纷逃散,祭肜独自守在父母的坟墓旁边。农民起义军经过此处,看到一个孩子衣衫褴褛地为父母守墓,这些背井离乡沦落天涯的人们顿生感慨,纷纷拿出食物送给祭肜。
实际上这并非完全是祭肜的计谋,他这个人本性就是这样,非常有孝心,做事认真负责。刘秀开始也没有看出祭肜这个特点,只是因为他的堂兄祭遵的缘故让他当了黄门侍郎。祭遵死后,刘秀非常伤心,任命祭肜为偃师长,负责年年祭扫祭遵的陵墓。
祭肜很聪明,他当官五年,偃师一派安定,在政绩考核中祭肜排名第一,升职为襄贲县令,几年之后襄贲大治,刘秀特别高兴,给祭肜发了奖状,涨了薪水,还赏赐了丝绸百匹。
祭肜和他堂兄祭遵一样,向往秩序,追求高贵,祭遵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祭肜也能征惯战,同时他又耐心智慧。此时匈奴、鲜卑、乌桓少数民族强盛,经常袭扰东汉北部边境,刘秀派出了大批军队分屯设障驻守边防,国家负担很大。
建武十七年,刘秀任命祭肜为辽东太守。刘秀不愧“允冠百王”,他用祭肜用得非常得当。刘秀认为东汉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应该对少数民族采取防御政策,不勤远略。祭肜这人非常擅长防御战,甚至在防御战中的短促出击也不错,所以祭肜是最符合刘秀总体战略的人才。
祭肜在边境上秣马厉兵,积极备战。祭肜本人身体强悍,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经常身先士卒反击敌人的进攻。建武二十一年,鲜卑族上万骑兵进攻辽东,祭肜率领数千人反击,鲜卑人大败而逃,落水溺死过半,祭肜斩首三千多级,缴获战马数千匹,鲜卑人从此被震慑住了,再也不敢侵犯东汉的边境了。
祭肜没有放松警惕,他看到匈奴、鲜卑、乌桓都近在咫尺,很可能出现三虏联合的局面,那样就被动了,祭肜决定使用外交手段分化瓦解他们。祭肜敏锐地发现鲜卑族性情耿直,吃苦耐劳,实际上是比较容易驯化的。建武二十五年,祭肜派人出使鲜卑,鲜卑人表示愿意归附,祭肜的条件是“审欲立功,当归击匈奴,斩送头首乃信耳。”结果鲜卑对匈奴连年战争,他们拿着匈奴人的首级换取祭肜的赏赐,匈奴人防不胜防,伤亡惨重,叫苦连天。后来赤山乌桓族为害边疆,州郡无法禁止,刘秀加重赏罚也不管用,祭肜给鲜卑族提供后勤给养,指挥鲜卑军队击破赤山乌桓,威震塞外。祭肜以夷制夷的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西自武威东至朝鲜的少数民族全部内附,一时间野无风尘,东汉的北部边境空前安定。
祭肜为人“质厚重毅,体貌绝众”,在边疆三十年,生活节俭,“衣无兼副”,他对鲜卑族有恩有信,得到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祭肜这种以金钱换人头的行为真的不是太符合道德要求,不管怎么说也是有损阴德的事情。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祭肜升任太仆,跟随汉明帝巡守东方,路过曲阜,坐在孔子讲堂中,汉明帝指着子路的房间说:“此太仆之室。太仆,吾之御侮也。”永平十六年,祭肜率领一万骑兵,在南匈奴左贤王的导引下进攻北匈奴,匈奴人和祭肜有宿仇,还没到目的地就让祭肜回来了,祭肜以逗留畏懦的罪名被关入了监狱。
说实在话,这次失败原因很多。汉明帝刘庄和他父亲光武帝刘秀不一样,刘庄对勤远略很有感觉,所以他对北匈奴采取了战略进攻的态度,祭肜这人长于防守、弱于进攻,汉明帝没看出来,所以此次失败属于汉明帝用人不当。另外祭肜为人真诚,用人不疑,没有看出匈奴左贤王的阴谋诡计,这也是一个方面。
祭肜这人受得了苦受得了累,但是受不了委屈,对此次出击见诈无功空手而还,他越想越惭恨,出狱几天就呕血而死,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义不可以无功受赏,死后,若悉簿上所得赐物,身自诣兵屯,效死前行,以副吾心。”汉明帝还想重用祭肜呢,听说祭肜去世了,大惊,嗟叹良久。乌桓、鲜卑追思祭肜的恩德,每来洛阳必去祭拜祭肜的陵墓,往往是仰天哭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