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步步高巩固提升
『壹』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 巩固提升答案
把题目拍了发过来,或许我可以帮你。
『贰』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答案(课内的)
列出来。我给你回答。书我没有
『叁』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有多少给多少,谢谢! 急急,help me!
你把题目数到网络里搜O(∩_∩)O~
越州赵公:
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李林甫:
玄宗宴于勤政楼下,巷无居人,宴罢,帝犹垂帘以观。兵部侍郎卢绚谓帝已归宫掖,垂鞭按辔,纵横楼下。绚负文雅之称,而复风标清粹,帝一见不觉目送之,问左右曰:“谁?”近臣具以绚名氏对之,帝亟称其蕴藉。是时林甫方持权忌能,帝左右宠幸,未尝不厚以金帛为贿,由是帝之动静,林甫无不知之。翌日,林甫召绚之子弟谓曰:“贤尊以素望清崇,今南方籍才,圣上有交广之寄,可乎?若惮遐方,即当请老,不然,以宾詹仍分务东洛之命也。”子归而具道建议可否,于是绚以宾詹为清。林甫恐乖众望,出为华州刺吏,不旬月,诬其有疾,为郡不理,授太子詹事员外安置。
唐玄宗在勤政楼下摆宴,街巷里的人都跑空了,宴会结束,皇帝还在帘后观看街景(但外人并不知道)。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了,就拖着鞭子,放松缰绳,在楼下纵横驰骋。卢绚一向身负风雅之名现在更是风流标致,清雅精干,皇帝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目送他离开,皇帝询问左右侍从:“他是谁?”近臣把卢绚的名字据实以告,皇帝十分称赞卢绚风流蕴藉。当时李林甫刚刚掌权,十分忌能,皇帝身边所宠幸的人,李林甫没有不用重金贿赂的。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召见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现在南方需要一个有才干的官员,现在皇帝的心思都在交州与广州一带,令尊能为皇帝分忧(到那里去)么?如果害怕南方偏远,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不然的话,就让他出任皇太子的辅佐官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的职务到东都洛阳去吧。”卢绚的儿子回到家把李林甫的原意一五一十地对他父亲说了,卢绚就请求聘任太子詹事一职。李林甫害怕犯众怒,就把卢绚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又诬陷说他有病,不能处理地方的事务,给卢绚一个太子詹事员外的官职随便安置了他。
『肆』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有多少给多少,谢谢!急!!
Rujiqiefu Pavilion night filling melon Liang taste suspected prison The sub-text is not right to favoritism The East China Sea Xiaofu
『伍』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照片答案
『陆』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课内文言文的答案!邮箱[email protected]感激不尽!!
是不是在找课内部分?
我已经找了很多天,都没有,还是靠自己吧。
如果你找到了,能不能发一份给我?
『柒』 谁有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编答案
四 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 《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 久之 次日
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
2.(1)“陵”同“凌”,侮辱
(2)“卒”同“猝”,突然
(3)“常”同“尝”曾经
3.D
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
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
八 张释之执法
1.(1)跑/行走 (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 (3)交付,委托 (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 (5)判决/今无此
1/23页
义,多为应当 (6)银子/今指黄金 (7)希望/只 (8)很/质地好的为“良”
2.d
3.(1)汉文帝
(2)县人
(3)吾
(4)案子
4.(1)如果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
(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
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
(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
(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 蒲留仙写《聊斋》
1.d
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
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
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
5.(1)搜奇说异
(2)归儿粉饰
(3)如是二十余寒暑
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
(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 申屠蟠重节义
1.c
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
3.a
『捌』 谁有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编答案
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 《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 久之 次日
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
2.(1)“陵”同“凌”,侮辱
(2)“卒”同“猝”,突然
(3)“常”同“尝”曾经
3.D
4.(1)萧颖士曾经登门拜访,但未能面见到他,现在他很是惊愕。
(2)你仗着文学的才名,如此的傲慢,仅仅能够中个进士吧?
5.主观上是自己性格的傲慢,客观上是得罪了吏部王尚书
八 张释之执法
1.(1)跑/行走 (2)轿车/众多的,如舆论 (3)交付,委托 (4)通“嘱”/今无通假义听见/嗅出 (5)判决/今无此义,多为应当 (6)银子/今指黄金 (7)希望/只 (8)很/质地好的为“良”
2.d
3.(1)汉文帝
(2)县人
(3)吾
(4)案子
4.(1)如果
是别的马,岂不是要让我受伤吗?
(2)再加重处罚,那就是法律不能取信于百姓了。
(3)(延尉)若稍有偏差,那么天下使用法律的人都可随意或轻或重。
5.(1)天子应与平民一样遵守法律,否则将失信于民
(2)皇帝自己错失机会、
(3)延尉执法不公,有负面影响,百姓也会无所适从。
九 蒲留仙写《聊斋》
1.d
2.(1)准备 (2)铺设 ,垫着 (3)拉过来 (4)这样
3.(1)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脱胎而来,不只同左丘明、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
(2)渴了就让他喝茶,或是给他烟抽,一定要让他畅谈才结束
4.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象
5.(1)搜奇说异
(2)归儿粉饰
(3)如是二十余寒暑
6.(1)一个满腹才华,却落魄穷困的读书人
(2)一个孤傲、自尊而又坚忍顽强、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
十 申屠蟠重节义
1.c
2.(1)判罪 (2)怜悯,同情 (3)以……为好 (4)固定的
3.a
4.(1)(即使)不能碰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应当在她的坟墓上立上碑铭来表彰(她的行为)
(2)前前后后凡是(朝廷)用蒲车特意征召(他入朝为官),(他)都没有前去。
5.(1)仗义执言
(2)孝顺父母
(3)励志苦学
十一 宋弘为国选才
1.bc
2.(1)得到,受到 (2)授予官职 (3)使用的引申义整齐 (4)责备 (5)进献,演奏 (6)检举,纠举 (7)还是 (8)使……离开
3.b
4.我之所以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可现在他却让朝廷沉湎于淫靡之音,这是我为臣的罪过。
5.a
6.b
十二 又答王庠书
1.d
2.(1)承当(2)成功(3)我的意思(4)(应对付的)攻击,责难
3.b(都是探求的意思。但:但是/只,只是)
4.(1)大体上和今年来科举的情况是相同的。(2)每读一本书都应当读几遍才算读完。
5.实无捷径必得之术 每次作一意求之。
十三 荆人夜涉
1.(1)设立标记。本义是人体外表的衣服,引申有外表、表面、标记等意义。这里用的是引申义。(2)涨。本义是水溢出来。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3)顺着走。这里用的是本义。(4)徒步渡水。这里用的是本义。(5)士卒惊骇的声音。本义是马受惊,人受惊的引申义。(6)本义房屋损坏。“坏都舍”意思是城市房屋崩塌,用的是本义。
2.d(益:涨水/增加;法:效法,动词/法令,名词)
3.(1)先前他们作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河的。(2)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3)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4)“循表而夜涉”;澭水暴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5.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做事的对策也该改变。
十四 松
人有酤酒者
1.(1)公平,引申义,本义是平坦。(2)对待,引申义,本义是逢。(3)幌子,酒旗。引申义,本义是旗帜。(4)兵车,引申义,本义是登、升。
2.(1)恭敬有礼貌 (2)同“悬”,悬挂 (3)有人 (4)蒙蔽
3.d((1)卖/买)(2)酿制/像)
4.(1)他感到很奇怪,于是就询问他所在乡的长者杨倩。(2)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
5.要善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十五 蔡邕听琴
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 (7)方向 (8)如果
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4.依声知良木,栽为焦尾琴;依声辩杀机,正中弹者意。
十六 优孟马谏
1.(1)文:本文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引申义,华:本义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意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引申义
2.(1)为……治丧;(2)同“诤”,劝谏; (3)竟然; (4)交付
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 (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十七 楚庄王绝缨
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
(2)引申义,拉扯。
(3)本义,牵扯,拉
(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
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洁而使臣子受辱呢?
(2)(你)五次交战奋勇上前,最先击退敌人,有最终取得胜利。
(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呢?
4.b
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
(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是情有可原
(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
(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十八 弈喻
1.数:(1)屡次;引申义 (2)几;若干;引申义 (3)计算,引申义。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
2.(1)及,赶上
(2)终,结束 (3)求学的人 (4)相处 (5)本来 (6)考虑 (7)隐瞒 (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 (2)代词 指代“一着之失” (3)助词,由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
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是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
十九 燕王学道
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
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
3.b
4.(那个部门)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二十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1)(3)(4)(5)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an.其中(1)(5)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4)全句应该是“君已见孔子(于君)”(5)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见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启迪是:为国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明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二十一 鬼怕恶人
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5)竟然;(6)责罚。
2 a
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2)侮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
4.鬼害怕不信鬼神的人,不怕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界上的恶人,如官吏,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服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侮会稍有收敛.
二十二 晏子忠上而惠下
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2)能够(用在动词前)(3)(4)使……震动(5)(6)震动
2.(1)本来(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3)受迷惑(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
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对国君也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到别 人吗?
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二十三 神宗驳诬
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 (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3)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 cf
5.激烈直率的语言 抨击、痛斥
6.同情苏轼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文字狱”的丑恶行径。
二十四 田单将攻狄
1.(1)攻破,攻下;(2)外城;(3)告辞:(5)攻下:(6)通“唱”;(7)这样;(8)记住
2.a
3.田单
4.(1)将军您有誓死的决心,士卒也没有生还的念头。(2)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5.破燕复齐的临战心态: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攻狄不克的临战心态:有生之乐,无死之心。
6.攻狄之前:拜见鲁仲连,征询看法,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不辞而别;/攻狄不克之后:虚心求教,接受批评。心悦诚服。
7d
二十五 澄子亡缁衣
1.(1)第三人称代词,她的,代妇人;(2)尊称,您,代称澄子;(3)指示代词,这个,代“缁衣”;(4)已称代词,自己;(5)尊称,您,代妇人;(6)第一人称代词,我。
2.丢失。(2)同“途”,道路。(3)作动词。穿。(4)放开。(5)给(6)抵,偿。
3.(1)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实是我自己缝制的啊。(2)用单层黑衣抵换双层夹衣,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
4.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地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二十六 孟子见梁襄王
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
(2)疑问代词,同“何”
(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
(4)疑问代词,谁
(5)无主代词,没有谁
(6)指示代词,那
(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
(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
(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
2.(1)“卒”通“猝”,突然
(2)“由”通“尤”,如同
3.(1)告诉
(2)靠近
(3)服从,归顺
(4)如果
(5)统治人民的人
(6)如果,果真
4.d
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
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
二十七 楚人养狙
1.(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
(2)有人,不定指代词
(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4) 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
(5)有人,无主代词
(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
(2)栽种
(3)同“欤”语气词
(4)靠,依靠
(5)一起
(6)终于
(7)觉醒
(8)开导
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二十八 杜蒉扬觯
1.(1)疑问代词,哪里
(2)指示代词,这杯酒
(3)第一人称代词,我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疑问代词,为什么
(6)活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2.(1)作陪
(2)登
(3)走下殿阶
(4)比
(5)告诉
(6)同“忘”忘记
(7)参加
(8)高举
3.a
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杯酒啊!
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厨师杜蒉有犯颜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在和平公的三问三答中,只说待臣和自己不对,使平公悟自责。
二十九 卖柑者言
1.(1)第一人称代词,我
(2)第二人称代词,你
(3)指示代词,这个(行业)
(4)第三人称代词,代柑子
(5)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6)指示代词,那些
(7)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8)疑问代词,那里
(9)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2.(1)经历,经过
(2)同“价”价钱
(3)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4)卖,出售
(5)从事……行业,名词作动词用
(6)同“饲”养活
(7)戴着高耸的,形容词兼动词用
(8)座享, 白白地
3.(1)是让人家把它盛在竹盘陶豆里,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想要炫耀好看的外表欺骗傻子、瞎
子呢?
(2)如今先生您不考察这些,倒来考察我的柑子!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5.d
三十 伍子胥与渔夫
1.d
2.(1)渡口
(2)等待
(3)猜疑
(4)老人
(5)封爵位
(6)不要
(7)拒绝
(8)回头
3.b
4.c
5.(1)像这样多次,子胥才从芦苇中应声出来。
(2)你马上离去,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3)两个贼相互理解,在于默契,为何要询问姓名呢?
6.重诺轻生
三十一 赵襄主学御
1.“三易”和“三后”都是数词加动词,要译为动词加补语。三
易,译为“换了三次”。三后,译为“落后了三次“;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驾车
(2)不久,一会儿
(3)过失,偏差
(4)行作动,注重
(5)协调
(6)赶上
3.(1)技术已经全交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才能可以加快速度,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都把心思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1)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的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2)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三十二 管鲍之交
1.(1)“九”是用定数表示虚数,意为多次:“一”是数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完全。
(2)和(3)中的两个“三”也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意为多次,但在翻译时仍可用定数“三”。
2.(1)有才干
(2)推荐,保举
(3)窘迫,困窘
(4)匡正,纠正
(5)时机
(6)没有才干
(7)名词作动词用,享受俸禄
(8)形容词作动词用,称赞
(9)没有羞耻之心。
3.a
4. (1)鲍叔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坏话。
(2)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名为耻辱。
5.(1)分财利上鲍叔知管仲不贪
(2)谋事为官上鲍叔知管仲贤能
(3)气节上鲍叔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扬
三十三 蜀贾卖药
1.“三”都是名量关系,“三县”和今天表达顺序相同,只是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个”,而“尹三”却相反,要按“三尹”顺序翻译,要译成“三个县官”。
2.(1)增添
(2)换
(3)边境
(4)责怪
(5)提升
3.b
4.d
5.b
6.世人对“三县之尹”的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百姓亦称其善”
7.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
三十四 陶公性检历
1.(1)范围副词,(2)全、都,;(3)时间副词,正赶上;(4)情态副词,还;(5)范围副词全、都;(6)时间副词,曾经。
2.(1)命令;(2)台阶;(3)收藏;(4)征调。
3.(1)陶倪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2)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脚,陶倪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
4.陶公办事认真严厉,又能做到物尽其用。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向陶公学习,勤于做事,厉行节约,物以致用。
三十五 山市
1.(1)无何:不一会儿;(2)未几:不一会儿;(3)既而:不久;(4):逾时:过些
时候;(5)倏怱:转眼之间。作用:有层次地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
2.(1)经常;(2)才;(3)同“才”,仅仅;(4)于是。
3.(1)同“现”,出现;(2)指互相看着对方;(3)连绵不断;(4)隐隐约约,模模糊糊;(5)高;(6)计算。
4.(1)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2)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依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态各不一样。
5.于 他们 孤塔孙公子与同人
6.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危楼出现
7.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8.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点即可。
三十六 虎丘对歌
1.(1)只,只是
(2)尤其
(3)争着,争相
(4)全部
(5)只有
(6)将近
2.未几 已而 比至
3.(1)大约
(2)同“合”全
(3)描绘形容
(4)陈列,这里是表现
(5)跟着
(6)唱
4.b
5.(1)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
(2)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纸
(3)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
6.d
7.“栉比如鳞”写游人之多“”写欢歌之盛。的比喻,即写人数众多,更写人们的衣着华美,这是静景:
三十七 弥子瑕有庞
1.(1)于,介词,介进主动者,译为“被”
(2)且: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
(3)为:连词,表且的关系,译为“为了”
(4)与,连词,表开判关系,译为“和”
(5)于,介词,介进处所,译为“在”
(6)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
(7)以,介词,介进对象,译为“把”
(8)以,连词,表开判关系,不译
(9)及,介词,介进时间,译为“等到”
(10)于,介词介进对象,不译
(11)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拿”
2.(1)作动词,判罪
(2)从下道,名词作状语
(3)假托(君命)
(4)认为他有德行,意动用法
(5)减退,浅薄
三十八 纪昌学射
1.a
2.d
3.(1)眨眼
(2)尖嘴
(3)显著的东西
(4)通“悬”,悬挂
(5)渐渐
(6)穿过
4.(1)就算是锥子尖抵制眼眶罢了,他也不会眨一眨眼。
(2)飞卫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学成了啊!”
5.为了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
三十九 乐羊与秦西巴
1.(1)介词,表处所,在 (2)介词,表原因,因为 (3)连词,表递进关系,还有 (4)副词,怎么会 (5)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6)介词,表原因,因为
2.c
3.(1)送给 (2)结束 (3)
给 (4)赶走 (5)被 (6)信任
4.(1)自己儿子的肉尚且都吃了,还有谁的肉他不敢吃呢?
(2)先前要惩罚他,现在召回来当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呀?
5.“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6.孟孙从秦西巴不忍心伤害一只幼鹿,看到他定有辅导孩子的仁爱之心
7.乐羊有功于魏却遭猜疑/秦西巴虽然得罪孟孙却反被重用/奸巧欺诈不如笨拙诚实,关键在于要有仁爱之心。
四十 商於子驾豕
1.a
2.(1)责备 (2)错 (3)近于 (4)治理,统治 (5)回头 (6)大概
3.(1)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
(2)我同情您才告诉您,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
(3)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4)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4.驾驭猪耕田/统治者不用贤人
5.宁毋先生是个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但不去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不去向统治者直言,事后还用“激愤”来掩饰自己理屈词穷的窘况,显然是一个固守教条又十分虚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