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填空题
❶ 美术史填空题
1 汉谟拉比法典
2 来世的艺术
3 拱券
4 达勒姆教堂
5?
❷ 美术史题目
17赵孟赵孟頫福33青铜器41北宋43出现了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浙派、吴派等 44邓椿63春秋时期回83瓷器?84 ?107王时答敏王王翚王鉴108高剑父、陈树人
1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
2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3陶器的制作方式是:__与水调和的粘土,塑造出器型,然后在火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烧烤,就形成陶器。
5分布于河南和河北的南部
8?
铜_是人类最先利用的一种金属。
10.青铜器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11. __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得飞跃和提高。
12. 青铜器门类很多,其中艺术性较强的是礼器,乐器
13. 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几何纹、动物纹、人面纹。
14. 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是_鼎
15. 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县的立鹤方壶(春秋中期)与商代青铜器的风格大异其趣。
16. 战国时期的铜镜以出土于湖南 长沙的楚国铜镜最为杰出。
17. 商代的青铜立人像 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古遗址大型商代祭祀坑
18. 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是:曹不兴
❸ 求几份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试题及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1)
2 新石器 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1)
3 青铜器 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1)
4 金银错 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1)
5 铜镜 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1)
6 带钩 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1)
7 夹纻 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
8 玻璃 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
9 《考工记》 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
10 釭灯 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1)
11 多子奁盒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1)
12 云气纹 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1)
13 汉代四神纹 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1)
14 瓷器 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1)
15 越窑 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1)
16 何稠 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1)
17 窦师纶 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 (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1)
18 夹缬 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1)
19 联珠纹 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1)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1)
20 金银平脱 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1)
21 雕漆 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1)
22 磁州窑 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1)宋金时代繁荣。(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在中原影响很大。(1)
23 影青 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1)
24 皮囊壶 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称“马镫壶”、“鸡冠壶”。(1)有多种样式,(1)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1)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1)
25 戗金银 传统漆器品种。(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1)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1)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1)宋代作品已极精美。(1)
26 青花 以氧化钴为呈色剂,(1)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1)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因蒙古族尚白、尚蓝,(1)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1)
27 满池娇 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1)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1)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1)并延续到后世。(1)
28 渎山大玉海 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1)造成于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宫廷贮酒器。(1)呈色青黑,杂以白斑。(1)外壁碾琢波涛中的海龙、海马等。(1)形象丰满,造型雄武硕大,重约3500千克。(1)
29 斗彩 明以来的一种彩绘瓷器。(1)装饰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组成。(1)创始不晚于宣德年间。(1)成化斗彩最负盛名,(1)产品多为秀雅的小型器。(1)
30 顾绣 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1)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1)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1)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1)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1)
31 宣德炉 明宣德年间(1)官府铸造的一批香炉等精妙铜器。(1)铜料经多次熔炼,(1)有时,加入金银做装饰,(1)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1)仿制品很多。(1)
32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1)以铜为胎,(1)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1)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1)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1)
33 《髹饰录》 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1)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1)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1)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1)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1)
34 明式家具 以明代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1)制作年代延续到清初,(1)以苏州作品为典型。(1)品类繁多、注重选材、做工考究,装饰简洁,(1)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1)
35 珐琅彩 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1)基本为御用器,(1)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1)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1)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1)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1)
36 粉彩 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1)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1)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1)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1)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1)
37 吉祥图案 一类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1)内容由题材的谐音、(1)寓意等手法组合而成。(1)品类繁多,反映的观念也很庞杂。(1)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极流行。(1)
38 大禹治水图玉山 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1)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1)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1)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画设计,在扬州雕成。(1)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1)
二、简答
1 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 主要有捏制、泥条盘筑和轮制三种。(1)捏制适于制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规整。(1)较大的器物常用泥条盘筑,(1)器物大多胎壁较厚。(1)轮制出现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1)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前者早于后者。(1)以快轮拉坯成型,可使胎体极薄。(1)
2 汉代漆器 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为中国漆器的黄金时代。(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广汉郡最为著名。(1)广泛进入生活,社会上层往往拥有极多。(1)胎有木胎、竹胎和轻巧的夹紵胎,(1)器形丰富,出现了多子奁盒等优秀设计。(1)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1)也有针刻、扣口、金银片贴花和镶嵌等(1)。装饰或严谨,或飘逸,题材以云气纹及云虡居多。(1)
3 两宋陶瓷 风格典雅优美,(1)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1)瓷窑众多,并涌现了一批面貌独特,艺术卓越的著名瓷窑,(1)造型大多洗练清新,仿古成为重要潮流。(1)装饰题材千姿百态,缠枝花和折枝花出现最多。(1)装饰技法无所不包,刻花、划花、印花、绘画应用最广。(1)釉色丰富,在传统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1)釉质滋润粹美,不少高档产品甚至仅以釉为饰。(1)
4 元青花和蒙古族的关系 中国的青花瓷起源虽早,但长期低靡。(1)元代,骤然繁荣,这与蒙古族文化关系密切:(1)蒙古族尚蓝尚白,青花瓷恰为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饮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数量众多;(1)蒙古族恶七重九,元青花的装饰带没有七层的,而九层的为数不少;(1)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造型颇多;(1)角端、云肩等一些题材也同蒙古族有关。(1)多数元青花又烧造于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1)
三、短语
1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著名作品,作为礼器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3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
4 原始玉器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5 在商晚期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6司母戊鼎属商晚期青铜器,应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
7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
8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代属西汉中期,墓中出土了大批的丝绸和漆器等。
9 南北朝装饰的变化主要是植物纹样的大量出现和题材的写实倾向,北朝作品表现尤其明显。这两个变化都有西方文明东渐、佛教东传的大背景。
10经锦与纬锦分别采用经线起花和纬线起花的技术,唐以前的中国锦主要是经锦,入唐以后,多属纬锦。
11邢窑窑址在河北内丘,以白瓷著称。精品釉面洁白如雪,器物一般不施装饰。12秘色瓷特指晚唐至北宋中期的越窑贡瓷,釉面为呈色不一的青色,釉质温润如玉。
13长沙窑窑址在长沙市望城县,器物以青釉为主,装饰手法以彩绘最具代表性。
14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釉面彩色斑斓,常装饰华丽。
15唐代银器常为在主要装饰部位鎏金的金花银器,金银交辉,华美异常。
16香囊通常指一种设计巧妙的金属焚香器具,今见的作品多为唐代的银器。
17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器物釉色乳白,鼎盛于北宋,影响很大。18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以烧造窑变釉器物著称。
18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以烧造黑釉碗、盏等茶具著称,南宋时期鼎盛。
19刻丝又作“缂丝”、“克丝”等。以通经断纬方法织成,宋代开始成为文明中心地区的丝绸精品。
20纳石失是波斯语金锦的音译。在中国,特指元代的一种金锦。图案以金线织 出,富丽华美。
21朱碧山是元代著名的银匠。
22陆子刚是明代苏州著名的玉工,他还有一些作品传世。
23紫砂陶是江苏宜兴烧造的一种细陶器。一般不施釉,器物多为造型考究、陶色美观的茶壶。
24古彩即清以来的五彩瓷器。图案多用单线平涂法绘成,色彩浓艳,故又称“硬彩”
❹ 中国美术史纲要 的自测题的答案
中国美术史纲要 自测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黑陶以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类型为代表。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正是原始时代“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3、青铜礼器在各种礼仪场合使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
4、集战国建筑艺术之大成而毁于秦末兵乱的[亲代阿房宫]是宣扬秦统一之威力的佳作。
5、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其人物形象使人联想起伟大的诗人屈原。
6、迄今发现汉墓壁画中画幅和榜题保存最多的是内蒙的[和林格尔]壁画。
7、在文献记载中,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是[曹不兴] 。
8、顾恺之提出把握描绘对象形神的方法是[《传神写照》] 。
9、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萨堙那太子》属[本生]故事内容。
10、初唐人物画以阎立本为代表中原画风和[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
11、五代南唐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是[徐熙]。
12、五代人物画作品《宫中图》为[周文矩]所作。
13、“米点山水画”的开派画家是[米芾]。
14、《秋郊饮马图》为元代画家[赵孟頫]所作。
15、“牛毛皴”是元代画家[王蒙]画山水的常用皴法。
16、山水画《庐山高图》的作者是[沈周] 。
17、在中国绘画史颇有影响的“南北宗论”是明代[董其昌]提出的。
18、 朱耷在绘画作品上常用的号是[八大山人]。
19、“墨非蒙养不灵,笔飞生活不神 ”这是[石涛]艺术见解。
20、所谓“海派三任”是指任熊、任薰和[任颐(伯年)] 。
二、单项选择(每题一分,共十分)
1、人面鱼纹是①彩陶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
(1)仰韶文化早期 (2)庙底沟 (3)旧石器 (4)甘肃
2、《司母戊》大方鼎是②时期的代表作。
(1)夏代 (2)商代 (3)春秋 (4)周代
3、《马踏匈奴》雕塑出自 ④ 。
(1)秦陵兵马俑 (2)敦煌彩塑 (3)云冈石窟 (4)霍去病墓石雕
4、“六法”论的提出者是南齐的 ③ 。
(1)顾恺之 (2)王微 (3)谢赫 (4)宗炳
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体现了 ① 的艺术思想。
(1)文人画家 (2)宫廷画家 (3)院画家 (4)民间画家
6、唐代反映汉藏关系的著名绘画作品是 ④ 。
(1)历代帝王图 (2)职贡图 (3)捣练图 (4)步辇图
7、《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 ① 题材。
(1)现实生活 (2)历史 (3)宗教 (4)神话
8、永乐宫壁画的作者多为 ③ 。
(1)文人 (2)宫廷 (3)民间 (4)画院
9、“波臣画派”的开派画家是 ③ 。
(1)陈洪绶 (2)崔子忠 (3)曾琼 (4)董其昌
10、龚贤被称为 ④ 画派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1)黄山 (2)上海 (3)扬州 (4) 金陵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
1、青铜艺术中的兽面纹主要出现于( 234 )。
(1)青铜艺术演进的转折期 (2)青铜艺术演进的兴盛期 (3)商后期至西周初期 (4)殷商前期 (5) 青铜艺术演进的新式期
2、五代南派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有( 14 )。
(1)董源 (2)关同 (3)范宽 (4)巨然 (5)荆浩
3、《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是( 15 )画家。
(1)元代的 (2)宋代的 (3)宫廷 (4)院体 (5)文人
4、明代中期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有( 12 )。
(1)明四家 (2)吴门四家 (3)扬州四家 (4)金陵四家
5、石涛在艺术上强调( 2345 )。
(1)日夕临摹 (2)借古以开今 (3)反对泥古不化 (4)法自我立 (5)笔墨当随时代
中国美术史纲要 自测题(二)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仰韶文化彩陶早期以河南[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2、安阳武宫出土的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标志着我国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后青铜器铸造的高水平。
3、三代青铜的纹样装饰,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4、汉代[厚葬]的风气盛行,使“墓室艺术”非常发达。
5、汉代像砖在[四川]地区发现居多。
6、《泗水取鼎》是山东[武氏祠]画像石的代表作之一。
7、顾恺之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是[《传神写照》]。
8、“六法”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出来的。
9、迄今发现保存早期壁画最多的是[敦煌莫高窟]。
10、吴道子用“莼菜条”式的线条描绘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有 [吴带当风] 之称。
11、董源是五代[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画家。
12、《重屏会棋图》为五代画家[周文矩]所做。
13、《踏歌图》为宋代山水画家[马远]所作。
14、王蒙的山水画常用[解索皴] 。
15、“予作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这是[倪瓒]的艺术见解。
16、人物画《李端端图》的作者是 [唐寅(伯虎)] 。
17、董其昌认为山水画“南宗”的开派画家是[王维] 。
18、《墨葡萄图轴》为明代[徐渭]所作。
19、郑板桥自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
20、明清时期木版年画的主要产地有天津的[杨柳青]和苏州的桃花坞。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将它的番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
1、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 ③ )这是迄今发现的绘画实物资料之一。
(1)岩画 (2)壁画 (3)地画 (4)帛画
2、《人物玉龙帛画》是( ③ )时期的帛画代表作。
(1)西周晚期(2)春秋(3)战国(4)秦汉
3、以佛教壁画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③ )石窟。
(1)龙门 (2)云冈 (3)莫高窟 (4)麦积山
4、《高逸图》是唐代( ④ )画家孙伟的人物代表作。
(1)初期 (2)盛期 (3) 中期 (4)晚期
5、在山水画上直接从师董源的画家是( ③ )。
(1)关同(2)李成(3)巨然(4)米pei
6、李公麟的《五马图》的表现手法是( ③ )
(1)写意 (2)工兼写 (3)白描 (4)泼墨
7、元初任仁发画马的代表作是( ① )。
(1)二马图 (2)秋郊饮马图 (3)浴马图(4)蹴鞠图
8、清代中叶画坛上最有影响的画派是( ② )画派。
(1)金陵(2)扬州(3)上海(4)黄山
9、《屈子行吟图》的作者( ① )。
(1)陈洪绶(2)崔子忠(3)曾琼(4)董其昌
10、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郑板桥以画( ③ )最著名。
(1)墨梅(2)人物(3)兰竹(4)山水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汉代著名的画家有( 34 )。
(1)顾恺之(2)张僧繇(3)毛廷寿(4)刘褒(5)卫协
2、宋代《芙蓉锦鸡图》的作者( 14 )。
(1)赵佶(2)黄居寀(3)赵昌(4)宋徽宗(5)文同
3、永乐宫壁画以表现( 14 )。
(1)宗教(2)佛教(3)现实(4)道教(5)历史
4、明初院派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123 )
(1)边文进(2)林良 (3)吕纪 (4)唐寅 (5)陈淳
5、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包含有( 12 )的意思。
(1)崇南贬北 (2)南盛北衰 (3)崇北贬南(4)南衰北盛(5)南北均盛
❺ 中外美术史试题 急!!!
一、填空题
1、外方内圆
2、陶盆
3、典礼官 禄东赞 通译者
4、人间 阴间
5、《游春图》
6、徐悲鸿
二、单项选择
1——5:CBDBA
6——10:ADABB
三、名词解释:
1、答:
又作净土变、净土图。俗称净土曼荼罗。指描绘净土佛菩萨、圣众及种种庄严施设等,以呈现净土景象之图像或雕刻。与‘地狱变相’相对。变有二义,即:(一)动之义,图画不动而画极乐种种动相,故称变相。(二)变相之义,绘净土种种之相而令变现。净土变相系由于净土信仰之流行而产生,随着药师、观音、弥勒等信仰之盛行,亦出现不少种类之净土变。变相种类可分为:(一)卢舍那净土变,即以卢舍那佛为中心之莲华藏世界。(二)灵山净土变,乃释尊于灵鹫山(耆阇崛山)之法华说法图。(三)药师净土变,系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描绘。(四)弥勒净土变,描绘即将成佛之补处菩萨之兜率天宫。此外尚有观世音之补陀落净土变,而流传最盛之净土变相为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变。
2、答:
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四、简答题
1、答:
礼器是古代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贵族的专利.青铜礼器作为维护奴隶制宗法礼制社会的工具被当时的统治者神圣化了.这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青铜文化的显著特点,即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异常发达的青铜礼器折射出青铜时代的政治文明.
2、答:
1.形体 高大,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数量众多显示了一种恢宏的气概和巨大的力量。形象记录了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秦国真实战士 ,是秦国军队的真实写照。严格地模拟实物,力求与实物相似。各类武士俑的高矮、胖瘦以及面型、须发的 样式等,在刻画上都十分严格、认真。它所注重 的是精炼地表现大貌。为了达到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都做了必要的艺术夸张和重点刻画。如表现须眉,作者就没有拘泥于刻画毛根出肉的真实,而是借用夸张手法,把须眉塑造得 有角有棱,特别是胡须,有的塑得飞动、竖起或翻卷起来。这种夸张使人并不感到意外和失真,反而有助于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使个性十分鲜明。有的陶俑头发的雕饰犹如瓜棱形 ,丘壑相间;有的就像绘画上的大泼墨,高高低低,波浪起伏。这样既使头发的蓬松质感增强,又把人物性格的豁达表现出来。
秦俑造型还把外部形体与内在精神、气质融为一体,体现了“形具而神生”的 中国传统的审美要求。秦俑不仅较成功地把握了整体,而且也注意到细节刻画,在技法上把圆雕、浮雕、线刻有机地结合,既表现出大的立体形象的体、量、形,也不排斥对某些细部做精细的刻画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感,这些都标志着雕 塑艺术已进入了成熟期。
2.秦俑的神态刻画,是善于抓住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着意刻画, 塑造了包括不同官阶的将吏;不同兵种,不同年龄,不同面容和性格的众多战士,以及来源于关中、西南、西北等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各种人物形象
。
3.秦俑的彩绘艺术秦俑彩绘的特点一是色调明快、绚丽,二是运用强烈的对比色。秦俑衣着以大红、大绿、 粉紫、天蓝等色为主要服色。在绘与塑的关系上,注意到二者互相补 充、配合,显示了绘塑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总之,秦俑艺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它那既写实而又精于提炼和传神的艺术表现 手法,为后代所继承,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典范,也是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五、作品赏析
1、答: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
《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2、答
3、答
4、答
本画描绘了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唐太宗的宫女九人前后分列,娇小玲珑,有的抬辇执扇,有的躬背昂头,有的侧趋正行,姿态各异,表情不一。她们的身体比例都被微妙地缩小了一些,恰到好处地将坐在中间的唐太宗衬托得十分伟岸。左侧三个人物中,为首执笏者是朝中引班的礼官,他红袍虬须,神态沉着干练,引导吐蕃使者禄东赞前来晋见。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画中的禄东赞身形瘦小,头戴平顶小帽,身穿团花窄袖长袍,他眉头微颦,举止谦恭,细部的刻画表现出一脸的敬畏,又不失使节的持重仪表。最后一位着白衣者可能是翻译官,着白衣,执笏板,谨慎惶恐。大唐的气魄被有力的抒发。
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禄东赞虽然身为一国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总还是无法与帝王相媲美,于是人物的选择又已经决定了画面中最有权威、无人与之匹敌的唐太宗的地位;画家不仅描绘太宗本身举重若轻的神态,还用身旁女性的温柔衬托他的稳健持重,用禄东赞的体形与表情来衬托大唐的泱泱大国气势。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我们弹琴时的左手伴奏,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❻ 中国美术史的一些题要答案
名词解释:
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仕女图: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5、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6、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7、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8、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9、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0、洞窟壁画: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1、金字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1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13、立体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14、汉谟拉比法典浮雕: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和严肃。
15、威尼斯画派: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16、巴比松画派: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17、野兽主义: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18、岩画: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19、罗可可艺术: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20、巡回画派: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21、新印象派: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简答题:
1、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花鸟画中徐黄各异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3、写出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4、元代画风转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5、试述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6、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有何特点?(1)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2)画上多有长松、古树、巨石、飞泉。(3)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轮廓线条较为明显。(4)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7、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法则和程式。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8、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9、中石器时代的拉文特岩画主要有哪些特点?(1)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2)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任务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3)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0、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2)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3)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4)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11、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2)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4)建筑内部雕刻或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都被夸张和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12、简述法国后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