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过巫山文言文

过巫山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3 04:33:57

1. 神女峰文言文百度百科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内.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容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
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2. 课外文言文神女峰的翻译

释意: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3. 巫山神女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巫山神女》翻译:

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以疏通江水。郭仲产说: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

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数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

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高入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的居处。《山海经》说: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住,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纯说:丹山在丹阳,属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就是宋玉所说的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她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结成灵芝。这就是所谓居于高唐险阻处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飘荡的云,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来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说的一样,于是就为她修建庙宇,称为朝云。山峡从起点到终点长一百六十里,称为巫峡,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巫山神女》

(3)过巫山文言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

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4. 陆游的二十三日,过巫山……文言文描写山的什么特点在线等,挺急的。

陆游的二十三日,过巫山……文言文描写山的(高、奇、秀等)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供参考。

5. 《神女峰》文言文中巫山的奇特处在哪

《神女峰》文言文中巫山的奇特处在于: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为一奇;八月十五月明夜,丝竹之音达旦方止,为一奇;天宇晴霁,惟其上有白云数片,徘徊久而不散,为一奇。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白话译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

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

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

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祠堂里原来有数百乌鸦,送走客人,迎来新舟。

此文出自南宋·陆游《入蜀记》

(5)过巫山文言文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入蜀记》的写作特色是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游池州,他援引历史:北宋灭南唐,就是由于“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游常州,生一派沧桑兴亡之感:“又见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

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絷缚者。然陵已不可识矣!”游鄂州,由碑而引发对韩熙载的批评:“熙载大臣,不以覆亡为惧,……夸诞妄谬,真可为后世发笑。然熙载死,李主犹恨不及相之。

君臣之惑如此,虽欲久存,得乎?”陆游亦史学家,此部游记每于叙中夹史评、政论、军略,借古讽今,以史鉴今,甚见其史家本色;此处良苦用心是告诫朝廷勿做南唐第二。

写小孤山之自然美后,笔锋一转:“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远在12世纪,陆游即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美的自然风景,这种江山人文相发挥的旅游美学观,无疑是旅游美学与风景科学的精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6. 文言文解释;过巫山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16]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然[17]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翻译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词语解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议论的人。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转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13]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14]无纤翳(yì):没有丝毫云烟。
[15]鸾:旧时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16]谒:请见,拜见。
[17]然:不过,但是。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问的

7. 陆游的二十三日,过巫山……文言文描写山的什么特点十万火急!!!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版说的巫山神女。权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

8. 文言文(过巫山)的翻译

过巫山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专神女。祠堂正对属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船只。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中就已经说过“群乌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乌鸦忽然不来了,现在一只也找不到,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后洞在山的那一边,只是洞内很昏暗,水在中间流过,很少有人能进去。天旱时求雨,很灵验。

9. 文言文《过巫山》的翻译

翻译: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船只。在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中就已经说过“群乌幸胙余”。快到乾道元年,乌鸦忽然不来了,现在一只也找不到,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把船停在清水洞,洞很深,后洞在山的那一边,只是洞内很昏暗,水在中间流过,很少有人能进去。天旱时求雨,很灵验。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然,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9)过巫山文言文扩展阅读:

词句注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

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5.议者:议论的人。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宜,应该。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转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13.是:这。

14.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参考资料:网络:过巫山

10. 二十三日 过巫山凝真观.这篇文言文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巫山凝真观》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陆游《入蜀记·神女峰》
【译文】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点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热点内容
我对班主任的印象 发布:2025-05-10 10:17:45 浏览:769
2015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0 09:22:58 浏览:447
那五常历史 发布:2025-05-10 08:46:52 浏览:121
散打历史 发布:2025-05-10 08:37:17 浏览:3
烟台教师招考 发布:2025-05-10 08:34:58 浏览:280
宁波生物招聘 发布:2025-05-10 07:19:15 浏览:483
市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5-10 06:55:21 浏览:103
巧学高中化学 发布:2025-05-10 06:34:49 浏览:351
香港以前的历史 发布:2025-05-10 05:47:11 浏览:406
眼睑赘生物 发布:2025-05-10 05:37:33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