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道德最核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尊重生命,包括自己、他人以及所有有生命的物种;一是有德,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底线。如何能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并且发扬光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
一、在教学歌曲中渗透德育[本文转自:www.dylw.net]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带动学生的情感,涤荡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和同组的老师进行教材梳理,哪些歌曲中渗透了德育,哪些是偏向于专业知识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性地去收集资源,并且在教学中把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放在音乐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学唱《共产儿童团团歌》《卖报歌》这样的歌曲时,针对现在的孩子对过去抗战时期的历史和解放斗争的历史了解甚少的现状,结合图片,介绍背景,学生不仅很容易地了解当时的中国,而且对理解歌曲很有帮助。在教《卖报歌》时,学生问我:“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要上街卖报,他们不上学吗?”针对这一问题,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让学生对报童的苦难生活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强烈热爱。歌曲学会后,我又让学生用表情、动作表演当年卖报小朋友上街卖报纸的情景,学生边跳边唱创编表演歌曲,深切地感受了报童的苦难生活,从而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在音乐的欣赏中渗透德育[本文转自:www.dylw.net]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不仅能渗透在歌曲的教学中,更能渗透在欣赏教学中。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让学生在反复聆听后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所以,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欣赏曲目,学生这样有目的的聆听,会达到良好的欣赏效果。
比如:在二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有一个曲子叫《小狗圆舞曲》,歌曲的旋律很快,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小狗在干什么。当听完歌曲时,学生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让他们说到表现小狗怎样的形象时,他们纷纷用上了可爱、调皮这样的词语。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于是再次聆听曲目,让学生感受小狗调皮的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最后让学生说说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小狗。学生纷纷畅谈,说出自己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的,决心以后怎么样去做。一节课下来不仅轻松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成功地渗透了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会合作
在我们的德育范畴中,经常提到的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关爱他人,这也是德育的一个内容。教师不仅要注重渗透德育,还要注重让学生将德育内容实践于生活中,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来达到教学目标,因为音乐课本身是快乐的,大家要配合的。所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并且懂得团结友爱、共同进步。比如:在教授《打花巴掌》和《理发师》这样的课程时,在创编和表现音乐的环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怎样与同伴合作,才能把手拍好、表现好。怎样对待顾客才能成为一名好的理发师,这样学生在整个互动、配合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参与了活动,更多的是懂得了怎样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还是欣赏,都应该将德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知识、开阔了音乐视野,又得到了品德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真正发挥了音乐学科特有的思想教育作用。
B. 如何在小学音乐学科中渗透礼仪教育
如何在小学音乐学科中渗透礼仪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现在的教学学科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其实,在我们的各科教学内容中,就蕴含了许许多多学习、生活、工作和做人的哲理。音乐课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第一、总体把握教材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拿到教材后,首先必须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弄清每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与活动内容。再看看每个单元中那些内容符合本地区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那些内容该取舍,那些内容需补充,那些内容有德育教育的价值等。最后根据总体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总体把握好教材,作出德育教育总规划。
第二、找出每一课中德育教育的突破点。
德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礼仪、行为、劳动、卫生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等。当然,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首歌里都涉及到,在一个音乐活动中,一般蕴含的德育哲理也无非一两个,所以,教学前必须审视教材,研究所教的内容,找出其中隐含的德育要点。然后借助歌曲和音乐活动,以说和想的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德育哲理,以唱和跳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美德情感,以实践、模拟的方式引发学生心灵的榜样共鸣。再通过具体实际的活动,把树立的良好情感内化,并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是音乐知识消化的过程,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过程;当一首歌的德育要点确定以后,就要借助音乐知识、音乐手法、音乐的途径去进行引导和渗透。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首先,确定出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歌词、谈体会、举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词含义,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标;再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实际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具备了“知恩、感恩、报恩”这种好品质的人,是人们最喜欢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和尊重。然后通过唱、跳与交流等方式深化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从具体、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最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做怎样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系列的德育空间,再激励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延续,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
总之、只要我们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音乐学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审视教材,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驾驭音乐课堂,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去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全面的音乐知识,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
C. 如何在小学音乐学科中渗透礼仪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人人是育人之人。现在的教学学科可以说是:科科能育人,课课能育人。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其实,在我们的各科教学内容中,就蕴含了许许多多学习、生活、工作和做人的哲理。音乐课也如此,也是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第一、总体把握教材
无论是哪个年级的音乐课,拿到教材后,首先必须了解其教学目标、方向及教育培养要求。其次是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弄清每个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任务与活动内容。再看看每个单元中那些内容符合本地区和本班学生的实际,那些内容该取舍,那些内容需补充,那些内容有德育教育的价值等。最后根据总体目标和单元目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总体把握好教材,作出德育教育总规划。
第二、找出每一课中德育教育的突破点。
德育教育内容广泛,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礼仪、行为、劳动、卫生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等。当然,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一首歌里都涉及到,在一个音乐活动中,一般蕴含的德育哲理也无非一两个,所以,教学前必须审视教材,研究所教的内容,找出其中隐含的德育要点。然后借助歌曲和音乐活动,以说和想的方式去理解其中的德育哲理,以唱和跳的方式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美德情感,以实践、模拟的方式引发学生心灵的榜样共鸣。再通过具体实际的活动,把树立的良好情感内化,并落实在行动上。
第三、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过程是音乐知识消化的过程,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主要过程;当一首歌的德育要点确定以后,就要借助音乐知识、音乐手法、音乐的途径去进行引导和渗透。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的音乐第一单元中的《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首先,确定出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读歌词、谈体会、举例子等形式,理解歌词含义,挖掘出以上德育目标;再通过情景模拟、参与实际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具备了“知恩、感恩、报恩”这种好品质的人,是人们最喜欢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也会获得许多人的帮助和尊重。然后通过唱、跳与交流等方式深化这一良好的德育情感,从具体、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去感悟父母的爱和爱父母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最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做怎样的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系列的德育空间,再激励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孝亲教育”这一德育目标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延续,最终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美好的品质。
总之、只要我们以负责的态度去对待音乐学科,以高尚的情操去审视教材,以新的课程理念去驾驭音乐课堂,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去设计教学活动,我们的音乐课,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全面的音乐知识,也能受到良好德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