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矜的文言文

矜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3 08:10:06

① 一句古文含锦矜二字,寓意美好的有么

锦矜按现在理解压根就不能组成词
锦是形容词,后边应该跟名词 比如锦缎 ,锦内帕,锦带
矜持现在是容形容词
但是古代的话
最早矜是一种兵器,如果这样理解可以组成词,但是也不能组成你需要的寓意美好的句子,太牵强了
我随便来一句吧
锦矜浩然国威展,四方来贺同庆天。

② 诚实相矜,然后状已去,奈何文言文的翻译啊

不是“然后状已去”,而是“然文状已去”

这句话完整的翻译是:“我确实很同情你,可是公文已经发下去了,你叫我怎么办?”
“诚”,确实,真正。“诚实”,同意连用。注意,“诚实”,古今词义不同。“矜”,同情,怜悯。“相矜”,同情你。
“然”,然而。“文状”,公文。
“奈何”,怎么办。

你应该知道三国时期的文姬姐姐吧,那姐姐是相当的有才,长的也让曹操那样看多MM的人都被吸引了,当年她的丈夫董祀因为触犯法律而处死刑,文姬姐姐就在大冷天的披头散发,赤着足去找曹操求情,这句话就是曹操说的,不过最后曹操最后还是被文姬姐姐感动了,赦免了董祀的死罪。
值得一提的是,董祀那个小子,之前对文姬姐姐很不满,因为他对文姬姐姐的过去心存芥蒂,不过因为是曹操指婚的,所以那丫的不敢嚣张,后来给文姬姐姐救后终于有点良心发现,对文姬姐姐好了起来。

③ 文言文蔡邕传矜字翻译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地人。少年时博学多才,喜欢写文章、研究算术和天文,精于音乐演奏。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他有感于东方朔的《客难》以及杨雄、班固等人借反问抒发志意的做法,于是仔细研究各家学说,肯定他们正确的说法,纠正他们错误的说法,写了《释诲》来自戒自励。

蔡邕在吴地时。吴地有人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向主人要来并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但琴的尾部还保留着烧焦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把这把琴就叫做“焦尾琴”。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爬向一只正在鸣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董卓器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矜:同情

④ 适,善,当,矜,济,因 ,为,以。求以上八个字在古文中的全部解释,要全!

汉字 适
释义 shì
①<动>到……去。《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②<动>出嫁;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还家门。”
③<动>适应;顺从。《孔雀东南飞》:“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
④<动>适宜;舒适。《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耳目之观。”
⑤<动>享受。《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
⑥<副>恰好。《雁荡山》:“从上观之,~与地平。”
⑦<副>适才;刚才。《孔雀东南飞》:“~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zhé
<动>通“谪”。谴责;惩罚。《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

<名>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左传?文公十八年》:“仲为不道,杀~立庶。”
【适意】适合心意;顺心。

汉字 善
释义 shàn
①<形>好;善良。《〈论语〉六则》:“择其~者而从之,其不~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不听,可使击之。”【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
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蚕桑,采桑城南隅。”
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乃下令。”
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易能也。”
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射。”
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
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刀而藏之。”

汉字 当
释义 dāng
①<动>对着;面对。《木兰诗》“~窗理云鬃,对镜贴花黄。”②<动>在;处在。《石钟山记》:“有大石~中流。”③<介>在;在……时候(地方)。《兰亭集序》:“~其欣于所遇,晢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④<动>担当;担任。《陈情表》:“猥以微贱,~侍东宫。”⑤<动>承担;承受。《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罪愆。”⑥<动>忍受。《水浒传》:“四下里无半点去彩,其实那热不可~。”⑦<动>执掌;主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指南录>后序》:“北邀~国者相见。”⑧<形>相当;对等。司马迁《报任安书》:“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⑨<动>判决;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吏~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赎为庶人。”⑩<动>抵敌;抵挡。《赤壁之战》:“非刘豫州莫可以~操者。”⑾<动>遮挡;遮蔽。《项脊轩志》“垣墙周庭,以~南日。”⑿<副>应当;应该。《陈情表》:“臣生~陨首,死~结草。”⒀<副>会;将会。《孔雀东南飞》:“卿~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赤壁之战》:“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续发人众。”
⒁<副>要;将要;就要。《书博鸡者事》:“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焚汝庐,戕汝家矣!”
⒂指过去的某一时间。《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dàng
①<形>合适恰当。《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兮。”《采草药》:“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
②<动>适合;适应。《促织》:“将无献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③<动>当作。《战国策?齐策》:“安步以~车。”《智取生辰纲》:“你端的不把人~人。”
④抵押。《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
⑤<动>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抽衣~药钱。”
⑥<动>抵得上;够得上。《游黄山记》:“因念黄山~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⑦<形>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纲》:“~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
⑧<名>器物的底部。《韩子非?外储说右上》:“尝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可以盛水乎?’”
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贤,后子孙必显。”【当路】⒈当权。⒉拦路。

汉字 矜
释义 jīn
①<动>怜悯;同情。《陈情表》:“还在故老,犹蒙~育。”
②<动>注重;检点。《尚书?旅獒》:“不~细行,终累大德。”
③<动>自夸;夸耀。《项羽本纪赞》:“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④<动>庄重;自重。《论语?卫灵公》:“君子~而不争,群而不党。”
⑤<形>得意;骄傲。《促织》:“虫翘然~鸣,似服主知。”
⑥<名>矛、戟等兵器的木柄。《过秦论》:“锄耰棘~,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guān
<名>通“鳏”。鳏夫;老而无妻的人。《诗经?大雅?丞民》:“不侮~寡,不畏强御。”

汉字 济
释义 jì
①<动>渡;渡水。《子鱼论战》:“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又】<名>泛指河水。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深。”
②<动>成功;成就。《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③<动>救助;帮助。《赤壁之战》:“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世业。”
④<动>停止。《淮南子?览冥》:“于是风~而波罢。”

<名>济水;河流名称,发源于河南,东流至山东入海,后来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夺。华易算命网提供

汉字 因
释义 yīn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
【因革】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
【因袭】继承。

汉字 为
释义 wéi
①<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活板。”
③<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城,以牒~械。”
④<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殇子矣。”
⑤<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一体。”
⑥<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⑦<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其名。”
⑧<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⑨<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张楚。”
⑩<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⑾<动>算作;算是。《肴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
⑿<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⒀<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之奈何。”
⒁<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宋国笑。”
⒂<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知之,必不救矣。”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见?”《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汉字 以
释义 yǐ
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望采纳

⑤ 在古文中,矜和衿的区别

矜的文言文解释

拼音:jīn qín guān
部首:矛
部首笔画:5
总笔画:9
笔顺:折捺折版竖撇撇捺捺折
详细释义
jīn
①权<动>怜悯;同情。《陈情表》:“还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动>注重;检点。《尚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③<动>自夸;夸耀。《项羽本纪赞》:“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④<动>庄重;自重。《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⑤<形>得意;骄傲。《促织》:“虫翘然矜鸣,似服主知。”
⑥<名>矛、戟等兵器的木柄。《过秦论》:“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guān
<名>通“鳏”。鳏夫;老而无妻的人。《诗经·大雅·丞民》:“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汉字【衿】字的信息如下,希望对您带来有效帮助:
衿的繁体字如→: 繁体字:< 衿 >
伪繁体:{ 衿 }
衿的拼音是:( jīn )
衿的笔画和部首: 该字的笔画是:{ 9 画 } 本字的部首是:[ 衤 ]
衿字的五笔信息: 98版五笔是:PUWN 86版五笔是:PUWN

⑥ 文言中表人物性格的矜是什么意思

矜:jīn
1.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2.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3.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zhòng )。
在文言文中描写人物性格使用了‘矜’字,也就是这几种解释。

另外,矜字,还有以下两种读法:
矜qín矛柄。
矜guān 古同“鳏”。

⑦ 【文言文翻译、理解】"内不足,不得不矜于外;实不至,不得不骛于名"

内心(或“内在”)不充足,便不得不向人夸耀;没有实质,便不得不追求名分。

⑧ 犹自矜伐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旧唐书 窦威传》:

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威,不亦贵乎?

“犹自矜伐”,大意是说:

还会自鸣得意,到处吹嘘。

⑨ 文言中矜有哪些意思

矜有三个读音:1.矜 [guān]2.矜 [jīn]3.矜 [qín]

  • 矜 [guān]

  • 〈名〉

  •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礼记·王制》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不侮矜寡。——《诗·大雅·烝民》

    养孤老,食常疾,收矜寡。——《管子·幼官》

    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独。——《说苑·修文》

    又如:矜人(贫苦可怜的人);矜寡(同“鳏寡”)

  • [动]∶同“瘝”。得病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诗·小雅》

  • 另见 jīn;qín

  • 矜 [jīn]

  • 〈动〉

  • 自夸;自恃 [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

    矜,大也。——《广雅》

    不矜而庄。——《礼记·表礼》。注:“谓自尊大也。”

    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矜其伐而耻其功。

    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公羊传·僖公九年》

    不敢矜其善。——《韩非子·说疑》

    矜功不立。——《战国策·齐策》

    以矜气作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以此自矜。——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

  • 怜悯;同情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 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天矜于民。——《书·泰誓》

    又如: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矜悯。怜悯;怜惜)

  • 注重;崇尚

    故人矜节行。——贾谊《陈政事疏》

    又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爱护成全);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

  • 另见 guān;qín

  • 〈形〉

  •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 qín)本义:矛柄)

  • 骄傲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

    又如:矜浮(骄矜浮躁);矜大(骄傲自大);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矜侉(骄傲自大);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矜负(高傲而自负)

  • 端庄;庄重

    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古之矜也廉

    又如: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

  • 谨守,慎重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参传》

    矜行以事君。——《大戴礼记·小辨》。注:“慎也。伪旅獒,不矜细行。”

    又如:矜奋(谨持奋勉);矜峻(谨严);矜裁(拘谨克制);矜炼(谨严而精炼);矜谨(矜持拘谨)

  • 苦,穷困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庄子》。郭庆藩集释:“矜其血气,犹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矜者,苦也。”

  • 凶危,危险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小雅》。毛传:“矜,危也。” 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

  • 急遽,暴躁乖戾 。 如:矜肆(骄纵放肆);矜纠收缭(暴躁乖戾)

  • 另见 guān;qín

  • 矜 [qín]

  • 〈名〉

  •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徂耰棘矜。——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矛,其柄谓之矜。——《方言》

⑩ 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的"矜"的意思

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矜是通假字,在初二的文言文里吧

热点内容
在线教育美国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9
教育培训广告设计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2025-05-11 06:32:22 浏览:221
占有女老师 发布:2025-05-11 06:11:24 浏览:979
小学师德自查材料 发布:2025-05-11 05:04:18 浏览:634
教师女仆 发布:2025-05-11 04:24:51 浏览:195
教育云公司 发布:2025-05-11 04:15:38 浏览:601
英语基础1 发布:2025-05-11 01:46:36 浏览:45
燕赵教育 发布:2025-05-11 01:34:11 浏览:24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11 00:17:53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