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无奈迷茫的文言文
❶ 表达无奈心情的文言文句子是
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
❷ 古文与现代文中,形容绝望、无奈的字眼有哪些
词语或许存在,但字眼则没有,无论古文现代文,从来没有单纯某一个字能形容一回种情绪或者状态,
现代答文形容无奈的,比较常用的是描写背影或者眼神,配合周围的景色传达出无奈的神情。绝望个人感觉比较复杂,如果是形容无奈需要配合其他描写,那么形容绝望一般都需要结合上下文,怎么个绝望法?如何没有生机?一般来说文章不阐述清楚这两个问题,所谓的绝望也只是笔者手下单纯的两个字而已……
古文与上类似,但是出于文体 的不同,具体表现有些不同,最显而易见的是篇幅。无奈比较出名的应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他很多诗词都有无奈情绪但比较含蓄,“欲说还休”“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奈算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情绪。
而绝望实际上并不多见,古人诗词除了闺怨,其他相对乐观豁达,私以为太绝望的诗词就单单人生态度就难以成就传世名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前篇写出了自己的绝望,但绝望并非由于某个字眼,也不是某一句话,“尚何言哉”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
总之呢,任何一种情绪都不是某一字眼能表达的,情绪需要酝酿,需要前后文的衬托……
❸ 求表示人生无奈的文言文和古诗词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回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答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❹ 求一篇对现实社会无奈的文言文
桃花源记
作者对美好而存于梦中的美好世界的幻想,对现实的无奈
❺ 一个表示对这段感情表示很无奈。很迷茫的个性签名。文言文请附带解释意思。
明明你也爱过我,凭什么我们要错过。错过,不是错了,是过了。
❻ 无奈的古文怎么说
无奈古文一般即表达为“无奈”或者“奈何”。
【词目】无奈
汉语词汇。
【拼音】wú nài
【释义】
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作为连词用在转折句的头上,表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实现上文所说的意图,有“可惜”的意思。作为名词时表示对于事物没有办法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同时,也可能伴有略微愤慨的心情。
【引证】
1、《战国策·秦策二》:“ 楚惧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
2、南朝 徐陵《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3、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
4、《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见观音诉苦。”
5、杨朔《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6、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英文翻译:
willy-nilly; for lack of better option; nolens volens; abbr. for 无可奈何; helpless; without choice; grudgingly。
(6)感觉无奈迷茫的文言文扩展阅读
无奈的近义成语:
1、无可奈何
【释义】: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示例】:正是因为这种无可奈何我才感到非走不可。
2、迫不得已
【释义】: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示例】:我是迫不得已才来求你的,请你在爸爸面前说几句好话,让我去参加登山训练吧!
“无奈”得反义成语:
千方百计
【释义】: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出自】:《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示例】:这个老匪开初~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宾语;含褒义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他。”
❼ 谁能找一个关于被逼无奈的诗句或文言文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宴桃源】白居易
频日雅欢幽会,
打得来来越杀。
说着暂分飞,
蹙损一双眉黛。
无奈,无奈,
两个心儿总待。
【虞美人】冯延巳
玉钩弯柱调鹦鹉,
宛转留春语。
云屏冷落画堂空,
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搴帘燕子低飞云,
拂镜尘鸾舞。
不知今夜月眉弯,
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玉壶吟】 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捣练子令】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❽ 无奈在文言文中用什么词
“无奈”这个意思仅用一个“奈”就可以表达。唐·韩愈《醉后》:“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这里的“奈”就是“无奈、怎奈”的意思。当然,或许还有其他的字词可以表达本义。
❾ 文言文表示很无奈失望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此去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众里寻她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
❿ 表达一种对前途迷惘,却有无可奈何的文言文。、原创和 经典都可以,谢谢!!!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
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