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文言文
㈠ 求文言文翻译
选自《四库全书》中《鸿庆居士集》·四十二卷
觌,字仲益,晋陵人。徽宗末,蔡攸荐为侍御史。靖康初,蔡氏势败,乃率御史极劾之。金人围汴,李纲罢御营使,太学生伏阙请留,觌复劾纲要君。又言诸生将再伏阙。朝廷以其言不实,斥守和州。既而纲去国,复召觌为御史。专附和议,进至翰林学士。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草表上金主,极意献媚。建炎初,贬峡州。再谪岭外。黄潜善、汪伯彦复引之,使掌诰命。后又以赃罪斥,提举鸿庆宫。故其文称《鸿庆居士集》。孝宗时,洪迈修《国史》,谓靖康时人独觌在,请诏下觌,使书所见闻靖康时事上之。觌遂於所不快者,如李纲等,率加诬辞。迈遽信之,载於《钦宗实录》。其后朱子与人言及,每以为恨。谓小人不可使执笔。故陈振孙《书录解题》曰:“觌生於元丰辛酉,卒於乾道己丑,年八十九,可谓耆宿矣。”而其生平出处,则至不足道。岳珂《桯史》亦曰:“孙仲益《鸿庆集》大半志铭,盖谀墓之常,不足诧。独《武功大夫李公碑》,乃俨然一珰耳。亟称其高风绝识,自以不获见之为大恨。言必称公,殊不为怍。”赵与时《宾退录》复摘其作莫开墓志,极论屈体求金之是,倡言复雠之非。又摘其作韩忠武墓志,极诋岳飞。作万俟卨墓志,极表其杀飞一事。为颠倒悖谬。则觌之怙恶不悛,当时已人人鄙之矣。然觌所为诗文颇工,尤长於四六。
㈡ 重金悬赏100分,回答好再重赏100分求翻译文言文
万年县,就是今陕西西怎么府咸宁县。法曹,这县尉的官。唐高祖初即位,政治有些不好,很多年县法曹孙伏伽首先向上表,进建议说道路途径,人你得天向下轻视,保天向下难,察看隋家天下,凭什么等全隆重,只因炀帝骄夸耀刚愎,于是非文过,恶听见直言,于是达到堆放恶日深,丛怪罪日得很,处所拿来把天向下失了。陛下应兴王的运,龙飞晋阳,义师一举,深远地靠近回家心,他应象响,攻向下汾霍,进克超过怎么,还没有达到一年,于是踏上帝位,只看见得得到天向下这等仪容轻视,再不适应隋的失天向下也是不难呢,象适应隋处所拿来失天向下,又又效他处所作,这便这蹈他覆车轮,一样的回家在颠倒错乱不久。拿来臣的愚,询问当然镜子在无隋的弊,改变途轻视车轮,凡是你德有愆违,早上政有阙失,务更多开言路,派遣人人得拿来自从完结,事事得拿来向上听见,庶向下按照情理向上通,向上泽向下究,并且保天向下不难了。表里面指陈高祖失政三事:一件不当然受民众参与偏心提出;一件不当然陈百戏散乐在玄武门游戏;一件太你诸王左右不当然滥用匪人。高祖看到表大的悦,于是向下诏褒奖,称道路途径他至诚慷慨,据义直言,因不次超拔,擢作治书侍御史,着他独占掌法使得,仍赏拿来绢丝绸三百匹,拿来旌他直呢。夫自从隋拿来来,言事的人轻视就斥,重就诛,拿来达到忠心臣结舌并且不敢完结直,士丧气并且不获伸长时间了,高祖即位的初,首接受伏伽的建议,至不吝高爵厚赏拿来宠不同的的,原来是不只有受喜欢的诚,并且因有拿来振作敢言的气,士想念忠心抱义的人,究竟不感激并且想奋啊!这样处所拿来能延揽贤豪杰,并且开有唐三百年的基呢。
古老的时候用三尺竹挑选,写法律在他向上,叫做三尺法。唐高祖初年,有一人冒法,拿来律论的,罪不该死,高祖心里恼他,不跟着律作出判断,小兽命戮的在市。那的时候有个监察明御史李白确定进建议说:这三尺律书,于是王的人(或事物)处所和天向下先生一起的法,向下自从庶民众,向上达到早上廷官府,都该遵守,即使天你至尊,呢不仪容拿来一人的喜怒,并且自从作轻视重,象这可轻视可重,无一定的规,这法便可感动摇了,法一感动摇,那用法的都得任态度拿来走他偏心,细小的民众举手丢给足够,便冒法禁,又凭什么处所措他手足够啊!况陛下初创大的已经,将垂法在后人,怎么会可先自从放弃弃了这法,派遣后继承凭什么处所遵守!臣忝作法司,分配给当执法,这样人法不该死,即使有小兽诏不敢奉走。高祖听跟从他言。自从这白确定小兽承恩遇,眷难道非常。唐早上监察明御史这跟从八品,高祖命该衙门升授他做七品清澈明白高又有事权的官,该衙门拟升他做雍州司户,这京兆府官,掌户籍驿传等事,高祖说,这官即使当要路,有事权,再繁冗并且不清澈明白。又拟做秘书郎,这秘书省官,掌四库图籍,高祖说,这官即使这清澈明白高,再平常散并且不要。于是升授他作侍御史。侍御史,跟从七品台官,掌纠举百僚,推鞫刑事案件讼,官秩已经清澈明白高,又有事权,所以小兽授这样官拿来宠不同的的。夫白确定的执法,高祖的听言,拿来定国家的法典,拿来开早上廷的言路,高祖你臣两得的了!
唐高祖想激劝臣向下,派遣的进建议,曾经考校群臣的优劣,分配给别等第,拿来太你詹事李纲、治书侍御史孙伏伽作第一。一天置酒殿向上,大的会群臣,和目前书右仆射箭裴安静说道路途径:“隋家天向下,只因作你的人记号态度骄充满,不肯听建议,作臣的人甘心卑谄,不肯完结忠心,处所拿来向上向下相迷茫,养成祸颠倒错乱,于是达到消失无。朕自从即位拿来来,惩隋的弊,凡是百举感动,不敢自从拿来作这,每虚心求建议,冀听见直言,然而群臣的里面,不过这李纲能随事箴规,颇完结忠心款,孙伏伽论事慷慨,可询问诚直,除这样二人的外面,他多诸臣谄谀难道忌,非常踵习无隋的弊风,凡是遇事有当言的人,都只低头缄默,俯眉不久,无有吐一词、建一议的人,怎么会朕处所拿来虚心求建议的态度啊!罢了等自从今肯定必须拿来李纲、孙伏伽作法,这作不负朕的处所望呢。”夫人你听建议作难,适应人作尤难,原来是迫切直的建议,即使庸主非常或勉跟从,并且人品邪正的分配给,非至明的人不能洞察明呢。唐高祖虚心完结向下,不只有听建议的诚,并且某呢忠心直,某呢跟着可,又能因迹考心,甄别不爽,就品德高尚的人已经得拿来视线看见,细小的人又没有什么办法自从仪容,听言的道路途径,莫喜欢在这样,人主处所当然得到法呢。 ^_^
㈢ 文言文《李纲荐张所》翻译
【原来文】
李纲欲用张所,然所尝论①宰源相黄潜善,纲颇难之。一日遇潜善,款语曰:“今当艰难之秋,负天下重责,而四方士大夫,号召未有来者。前议置河北宣抚司,独一张所可用。又以狂妄有言得罪,如所之罪,孰谓不宜?第今日势迫,不得不试用之,如用以为台谏,处要地,则不可;使之借官为招抚,冒死立功以赎过,似无嫌。”潜善欣然许之。
【注释】
①论:劾奏。
【译文】
宋朝时李纲想推荐张所为河北宣抚司使,但是张所曾经非议过宰相黄潜善,因此感觉非常为难。一天,李纲恰好遇到黄潜善,就悄悄对他说:“现在国家处境艰难,身为朝廷命官,负有维护天下安危的重任,但是四方的士大夫,号召没有来的。前次朝廷提议设置河北宣抚司,唯独张所可以任用,但是张所曾经以狂妄的言辞冒犯过相国,以他所犯的罪,再委任他确实不恰当,可是迫于现在国家的情势,不得不试用他。当然,如果让他在京师担任御史台的职务或者谏官是行不通的,不如任命他为招抚使,让他冒死立功赎罪,似乎还说得过去。”黄潜善欣然同意了。
㈣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仕宦:shì huàn、迁累:qiān lèi、荫补:yīn bǔ、超擢:chāo zhuó、左迁:zuǒ qiān
㈤ 文言文中表示调动官职的词有哪些~~~~
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如《宋史·范仲淹传》:(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如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调为陇西都尉.②《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④《史记·高祖本纪》:徙韩王信太原.⑤《隋史·徐文宝传》:文宝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⑥《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⑦《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又如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史记·太史公自序》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如范晔《后汉书·赵咨传》:累迁敦煌太守.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㈥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译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译如下:
巢剌王李元吉小字三胡,是高祖的第四子。高祖起兵西行时,留守于太原,封为姑臧郡公,进封为齐国公,总管河东十五郡诸军事,加官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高祖受禅即位之后,进封为齐王,担任并州总管。
起初,元吉出生时,太穆皇后不喜其貌,不想养他,其侍媪陈善意私自乳养。长大成人之后,为人残忍好兵,居守边郡日久,愈益骄奢淫逸。常令奴仆、诸妾数百人披甲练习交战,相互击刺,以致死伤甚众。后来元吉被刺伤,善意制止他这样胡作非为,元吉发怒,命壮士将她弄死,而私谥她为慈训夫人。
刘武周进犯汾、晋地区,朝廷下诏派遣右卫将军宇文歆协助他防守并州。元吉喜好鹰狗,出城常载猎网满三十余车,并说:“我宁可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一日不行猎。”夜里潜出府门纵淫于民家,不闭府门。宇文歆多次劝谏,完全不听。宇文歆便上表于高祖说:“齐王多次出城与窦诞肆意游猎,蹂践民田,放纵左右公然劫夺,民间六畜殆尽。常常当道而射,观人避箭以为乐笑。百姓无比怨恨。不可与他共守此城。”有诏书召他还京。元吉暗示父老百姓赴京请留,才得以恢复其职。武周率五千骑兵驻于黄蛇岭,元吉派将军张达率步兵一百人试着与贼寇交战,张达因兵少不愿出战,元吉强使他出战,结果尽没于阵。张达大怒,便引导武周攻陷榆次县城。元吉退保祁县,贼众急攻其城,元吉随即逃回并州,贼寇气势甚张。元吉哄骗司马刘德威说:“您带老弱守城,我率锐士出战击贼。”因而携带妻妾宝物夜出,抛弃军队奔还京师,以致并州失陷。高祖大怒,此后只让他随同秦王征讨,而不再让他独挡一面了。
不久,任职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秦王围攻东都时,窦建德前来援救,秦王率领精骑迎战,而留元吉与屈突通继续围困东都,世充小看他们,随即出兵进战,元吉设伏劫击,斩首八百级,生擒其战将。东都平定之后,拜为司空,赐予衮冕礼服、鼓吹两部、执剑卫士二十人、黄金二千斤,与太子、秦王各得三炉铸钱自用。累进为司徒,兼领侍中、并州大都督。
当时秦王建有大功,而皇太子不为朝廷内外所瞩目,元吉惟恐不乱,想一起除去两人。于是向太子建成说:“秦王功业日隆,为皇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其位不安,不早为计,转眼就会受祸,请为殿下杀掉秦王。”太子不忍心,元吉多次劝说不止,太子方才答应。于是邀结宫中妃嫔,厚贿中书令封德彝,让他们游说高祖,以致高祖果然疏远秦王,亲近太子。元吉还藏匿许多亡命壮士,厚赐他们以钱财,使之为己所用。元吉的记室参军荣九思做诗讽喻他说:“用丹青装饰成庆,拿玉帛礼遇专诸。”元吉见后,不悟其意。其典签裴宣俨罢官后,前往侍奉于秦王府,元吉怀疑其事会被泄露,因而毒杀宣俨。从此以后人莫敢言。秦王曾经随同高祖前往元吉宅第,元吉命其护军宇文宝埋伏于寝室之内,准备刺杀秦王,太子坚决制止这样做,元吉发脾气说:“这是为兄考虑,他对我有什么危害呢?”
后逢突厥酋帅郁射设进围乌城,建成推荐元吉领兵北讨,还引荐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多人全都同行,又将秦王府精兵并入其府。高祖知其谋而不能禁制。元吉乘机密请加害秦王,高祖说:“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杀他没有理由。”元吉说:“秦王从前平定东都后,顾望而不西还,散发金银丝帛以立私恩,难道不是反状吗?”高祖不予回答。太子便与元吉谋议说:“大军出发时,我与秦王到昆明池宴别,埋伏壮士杀秦王,而以暴逝奏闻,皇上没有不相信的。然后再劝说父皇将帝位让给我,我就封你为皇太弟,而尽杀秦叔宝等人。”率更令王日至暗中将其阴谋告知秦王,秦王召集僚属商议,大家都说:“元吉凶残阴险,使他得志,终究不能侍奉其兄。从前护军薛宝上符录说,‘元吉’二字可合成一个‘唐’字。元吉大喜说:‘只要除去秦王,夺取东宫易如反掌!’制造此乱还未如愿,就已复怀攘夺之心。大王如不早日正定其乱,社稷江山就会非复唐室所有。”秦王由此定计平乱。
元吉死时年龄为二十四岁。其子承业受封为梁郡王,承鸾为渔阳王,承奖为普安王,承裕为江夏王,承度为义阳王,全都连坐诛死。贞观初年,下诏改葬元吉,追封海陵郡王的爵位与谥号。后来又改封为巢王,并将曹王李明过继给他以主持其祭祀。
㈦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济王宪参军事。为开头的文言文翻译
李纲,字文纪,在北周齐王宇文宪帐下参赞军事。
㈧ 带的的文言文
带的文言文解释
拼音:dài 部首:巾
详细释义
dài
①<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专》:“属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②<动>偑带;带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③<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④<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
⑤<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
⑥<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
㈨ 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原文】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