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解剖学
❶ 大学美术解剖学知识点
重要的骨骼 肌肉 ; 医用解剖 和艺用解剖区别 ;骨骼肌肉运动变化;
❷ 如何理解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奴仆和源泉
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又称造型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人体的比例、体积、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外表可见的肌肉、体表静脉、骨突起等),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各种变化,揭示人的情绪、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研究和感受真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性。
萨拉的《艺用人体解剖》的观念:“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不仅仅在于各部位的名称及对其功能的理解,更是对我们自身这一奇妙实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一种赞美。”(第9页)她诉诸其中的基本思想是:解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萨拉认为:“当代艺术家引导下的这一题材创作也会与历史上其他时期一样风格各异,多姿多彩。艺术家同样地在诠释一种视角和一种见解,以技巧、新的技术和不断创新的想象力去创作,用果敢且富有见地的手,在对人体必定死亡的感叹与惊诧的两种处境中,去制作可能是供我们了解、有时又是为我们自己来描绘的人体。”(第27页)萨拉推介的这些人体解剖作品向我们揭示了人体本身的非凡构造,也凸显了人体在当今西方艺坛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卓越地位。
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剖学是通过剖析正常的人体组织,从中获得对人体造型结构、表情及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但是它不可能包罗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各种人体造型专业的特定技法,更不能代替不同艺术思潮对人体造型的各种方法。学习解剖学知识,必须同观察人体标本与造型艺术实践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将其中的知识变为人体造型的潜在能力。由此可见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奴仆。
在列宾的《俄罗斯素描解剖教程》中曾明确指出:“人体是大自然美景中最为复杂、完美的一种形式。研究人体造型可以使美术家在各种造型艺术创作中获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所有造型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都是从研究艺用解剖学开始的。艺用解剖学历来是画家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否则,就不能塑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因此,艺用解剖学是每一个希望掌握绘画技巧的美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门知识。”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是非常必要的。
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实践,艺术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如此之远(艺术创作是那么的困难)。就像很多人说艺术创作是一条寂寞、艰辛、却又充满了无限希望的路。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人体解剖学在西方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人体绘画作品。而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发展缓慢。随着20世纪初,西方人体解剖以及透视等科学的绘画原理传入国内,给中国的人物绘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古今中外的优秀的人体绘画作品中人体解剖学的灵活运用,探寻人体解剖学对于绘画的意义。研究人体的结构便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事物的本质,明晰结构关系中的基本规律,正如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对自然山水的深入研究一样,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是对结构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技术基础的层面,拥有了升华了的精神元素和创造性的感染力才是艺术作品的真谛。
在美术人物造型中,无论是表现裸体的,还是着装的,造型艺术要求在造型过程中,或在作品形象的内涵中、都必须将人体客观内在的结构视觉感受根据需要表现出来。对结构的表现,不应局限在作品的外在刻画中,更多的应是艺术家对其内涵的感受与把握,使作品形成含而不露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出解剖学是绘画创作的源泉。
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分析出解剖学为何是绘画创作的奴仆和源泉。
❸ 有学过美术解剖学的能来看看么
那是大致的表层肌肉线条,都要画,因为人体不是外轮廓里就平平的一个体积,这些基本都是人体上出现变化的位置
❹ 美术生在大学要学解剖学吗
美术生在大学可能会要学解刨学,但是不会太深入的学习,因为美术生在画人的时候,可能会运用到。
❺ 美术解剖学
《艺用人体解剖学》
英国DK公司 2001年推出的《艺用人体解剖》一书,新近已由浙江摄影出版社购买国内中文版版权后翻译出版。该书由近年在英国备受学界称颂的女艺术家和学者萨拉·西蒙伯尔特 着述并绘制部分插图;特别委托摄影师约翰·戴维斯 为全书拍摄了男女模特的人体摄影图片。全书12万字,摄影与绘画插图近400幅。浙摄社中文版的开本虽较英文原着同比略有缩小,但无论是正文文字还是图片说明均属“全译本”,图片也属“照单全收”(并且直接采用DK公司原版电子图像文本制版),在版式设计、格调以及印制质量上也与原着完全相同,这就使中文版读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与读英文原着相仿的感受。
这本《艺用人体解剖》注意在图例上对照片插图与绘画插图的并用。尽力使两者相辅相成、交相为济。通过采用一流的、特别委托拍摄的男女模特照片,与古今绘画名作和作者自己所画的插图配合在一起,该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透视到内在的人的构架来精确绘制人体的肌肉群与骨骼,从而体观出它们的力量、平衡、姿势及其优雅感。书中还在有关章节插入了八辐迭加于相应人体照片上的精绘解剖线描图,显示了人体外形与内在结构的迷人关系
书中在相应章节插入了“佳作赏析”的独特内容。米开朗基罗的《奴隶》到罗丹的《思想者》,作者通过对大师级艺术家名作的分析,彰显了这些不同艺术家跨越时代局限的知识水平和对解剖学的见解与运用。在每篇“佳作赏析”中都特别配备了与雕塑人物姿势相同的模特的照片,借以在解剖学上形成对照比较
原出版者在介绍《艺用人体解剖》这本书时指出,“掌握解剖学知识常常是艺术家理解并诠释人体的关键。这本极具想象力的现代参考书适合于各个层次的艺术家,为他们素描和绘画的技巧指点迷津”;强调它是一本“富有视觉震撼力”、“理想的参考书”,“对于在描绘人体方面想要有一种全面与当代性观照的人来说”,它正是“一本基础的、教你如何用一种崭新方法来绘制人体的参考指南”
http://lib.verycd.com/2005/12/22/0000080930.html
《人体解剖学36课》2005版[RMVB]
http://lib.verycd.com/2005/07/25/0000058190.html
《麦克明彩色人体解剖图谱》第四版
http://lib.verycd.com/2005/06/09/0000053391.html
❻ 解剖学对绘画的帮助
在美来术人物造型中,无论是表现源裸体的,还是着装的,造型艺术要求在造型过程中,或在作品形象的内涵中、都必须将人体客观内在的结构视觉感受根据需要表现出来。对结构的表现,不应局限在作品的外在刻画中,更多的应是艺术家对其内涵的感受与把握,使作品形成含而不露的艺术魅力。
在列宾的《俄罗斯素描解剖教程》中曾明确指出:“人体是大自然美景中最为复杂、完美的一种形式。研究人体造型可以使美术家在各种造型艺术创作中获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所有造型艺术大师的创作生涯都是从研究艺用解剖学开始的。艺用解剖学历来是画家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否则,就不能塑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因此,艺用解剖学是每一个希望掌握绘画技巧的美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门知识。”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通过剖析正常的人体组织,从中获得对人体造型结构、表情及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但是它不可能包罗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各种人体造型专业的特定技法,更不能代替不同艺术思潮对人体造型的各种方法。学习人体造型解剖学知识,必须同观察人体标本与造型艺术实践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将其中的知识变为人体造型的潜在能力。
❼ 解剖学是不是得解剖真正的人 要不要美术方面的功底
解剖学解剖的是已死去的人,主要探究他到底是以什么原因而死,给出真相,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不需要美术的功底。
❽ 美术学人体解剖到底要怎么学,感觉没什么提高.有学习方法什么的吗、很苦恼啊。。。。
人体解剖学是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
科学
,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伟大导师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地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因此掌握好人体形态结构的理论知识,对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人体解剖学具有内容、名词多,学习、记忆难的特点,不少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懂,从而导致学习劲头不足,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为帮助广大医学生尽快学好该门课程,笔者根据解剖学界前辈们的经验和多年的教学积累,结合解剖学的学习特点,谈谈学好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一、端正态度,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说,不了解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就无从谈起对疾病的治疗。因此,医学生必须明白,人体解剖学不学不行。既然必须学,那么就要端正态度,逐渐培养对人体解剖学的浓厚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的思考力,必将增强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做到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观看挂图、标本和模型
心理学认为:人对新事物的认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新知识只有归到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对原有的体系加以更新才会牢固。因此,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也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重要措施之一。人体解剖学的预习方法应以阅读教材为主,预习的目的并非一定将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要通过预习知道下次课的主要内容与其以前的哪些知识相关;出现了哪些重要名词;感知预习的内容哪些是比较重要的、不易懂和不易理解的,并在难于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在听课时特别给予关注。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看,记忆行为与一些情绪和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如对事物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与信心、对操作的愉快情绪与乐趣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神经反应。[1]因此,上课专心听讲是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七个方面的要求:(1)认真听教师讲课,并注意观察教师对标本的示教、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与表情等,理解教师所讲内容。(2)课堂上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在同学回答提问时,要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何处,试想如果是自己在回答问题,该如何回答才好。这样通过关注别人的错误促进了自己的提高,而许多学生则往往忽视了这个学习机会。(3)专心听教师对自己在预习时不太懂或难懂的问题的讲解。(4)记下上课时仍不理解的问题,在课后予以解决。
❾ 美术技法理论解剖学读后感
读过之后,全面了解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结构,熟悉了人体自身,并对绘画、运动方面都有所帮助。
❿ 中西绘画区别
1,线条方面: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2,透视方面: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
3,解剖学方面:
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
4,色彩方面:
中国画敢于突破物象本身的色彩代之以情感中酝酿的色彩,西洋画注重利用自然光来表现美感。色彩,在传统绘画理论中有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一说,它比较尊重物象的固有颜色,但并不是机械的“自然主义”,而是敢于突破物象本身的色彩特点,代之以从情感中酝酿的色彩。
(10)美术解剖学扩展阅读:
有关这类比较的书籍:
《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是2010年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西方美术作品比较》内容简介:这本美术史教材有两个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首先,这本教材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纲要,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引导,更多的是听取教师的讲解。教材配以大量图片,这样更能从视觉上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他们从简要的文字中了解最基础的知识。
其次,以往的中、外美术史教材都是单独编写、分别讲授,学生对美术史知识没有纵观的认识,更没有把中、外美术史知识横向联系起来,这样掌握的知识是断裂的,缺乏整体性。而这本教材按时间将中外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风格等对比讲述和分析,使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掌握知识。希望这本教材能给教师、学生以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