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发布时间: 2020-12-04 06:16:45

Ⅰ 学习文言文什么

反正也没什么用,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买房子等。

Ⅱ 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有必要吗

文言文是汉以后逐步定型的一种标准化文体,好处是:时间上便于承上启下,既看回懂古代的文章答,又可以让后代读懂今天的文章;空间上,不同语言不同语音的民族都可以用文言文沟通,大中华地区的古代朝鲜、日本就是例子,说话发音不一样,但是文化可以互通理解。

Ⅲ 学习文言文的好处 要5点啊 急需

1、提高文学修养,文言文非常有意境。
2、古代的史书都是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
3、古代的文学作品也都是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
4、增加自己谈吐的魅力。
5、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Ⅳ 学习古文有什么好处

学习文言文能体会到了文化美感。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直接陶冶中学生修养,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有利于将来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一个对古代文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也更容易接近成功。它让人充实,不轻浮。
了解古今词汇的关系,扩展语言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一脉相承,例如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出处、确切含义和演变过程,也就能够准确无误使用成语词汇。所以学习文言文能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快,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文言文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我国许多现代大作家由于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灵活地运用古典文学里固定下来的词、短语或语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文学大家的。
学习文言文能借鉴古代名家写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写的诗文,无论是立意、构思、取材、剪材、用典、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叙事、写景、记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是十分重视文章的意境、结构和语言,通过文言文学习,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对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国有影响的文学大家无一不精通中国古代文学的。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学习文言文,阅读古文能使人切实接触感染到中国的气质。文言文记载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读不懂文言文,也就读不懂古代文献,所谓继承、吸收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同学们学我国古代的文章,只要借助简单的工具书就能读懂。我们能理解领悟汉唐诗文,甚至能读懂甲骨和竹简时代的文章。可是英国人要读懂三百多年前印刷的莎士比亚的原作,非得专家借助厚厚的工具书才能弄明白,中学生要想看懂可不是容易的。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好,抽象思维已形成,记忆能力正值巅峰,正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错过这一学习文言文的黄金阶段。

Ⅳ 学文言文有什么好处(作文)要作文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具体来说:
学习古文语言,增强运用能力。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语言讲究推敲,注重精练,色彩鲜明,譬喻形象。像“文采若云月”的《左传》,“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似人间来”的相如赋,清新而俊逸的李白诗等。中学生经常阅读文言诗文,一些精妙的固定短语和富有哲理的句子自然会进入其语言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形象起来。再者,古人对待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也势必会让中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使其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这对现代汉语的写作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当代的很多文学大家,诸如鲁迅、茅盾、冯骥才等,其作品语言的酣畅、犀利、深刻,老到,恐怕就得益于对文言文浸淫多年、始终如一的阅读爱好吧。
学习古文构思,提升作文水平。古人写文章,非常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中见出巧妙,含蓄蕴藉中透着虚实,简约而不失谨严,质朴而不失形象。有的“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荀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等;有的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蒲松龄的《促织》、司马迁的《鸿门宴》等;有的借景写情,缘情明理,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等;有的以小见大,管窥蠡测,如左丘明的《肴之战》、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古诗文给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行文范例和精美的构思技巧,中学生经常阅读,自会文思敏捷,文如泉涌,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会产生质的飞跃。
学习历史文化,增加人文积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多读文言文,能激发热爱并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面对龟甲兽骨的精巧奇特,你能不拍案称奇?面对长城的绵延万里,你能不骄傲自豪?面对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你能不热血沸腾?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如何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毋庸赘言,离不开大量的文言阅读。阅读文言文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唯有多读,才能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逐渐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真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把文化薪火衍递到底的责任感。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的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故事吗?不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吗?
学习古人操行,提高道德素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其彪炳史册、烛照千古的言行事迹,每每读来,常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肃然起敬,慕古人之高义,发思古之幽情,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文章的广泛阅读,更离不开对文言文的阅读,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审美情趣的提升方面,文言文起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Ⅵ 我们学文言文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为了交流。与古人“交流”的意义在于了解历史,学习古代专文化,欣赏古属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 2 学习文言文的作用还在于传承中华文化,让一种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3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高人遣词造句,炼字的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 4 好的诗词歌赋可以愉悦人的精神,丰富人的认知。有时候也能给于人鼓舞。

Ⅶ 学习文言文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坏处简单:头脑简单、胡思乱想、随波逐流、甘心做权钱奴隶,成为无思想、无来源、无根基的工具化人群。

好处多多:

  1. 首先,体现实践中央要求政策,促进传统文化复兴。

  2. 其二,引导孩子精神世界的建立,而不是成为对物质上瘾的机器人。

  3. 其三,对于建立良好的情感和爱的情感,促进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其四,丰富文化底蕴,用词优雅,为过上幸福生活建立基础条件。谁也不喜欢生活在语言恶俗、枯燥、生硬的环境当中。而学习古文化可以提升这些方面的修养。
    其五,证明我们跟古代的先人是连接在一起的,属于华夏的后代,而不是外界文化的传人。

  4. 当然你可以继续发挥思考。

Ⅷ 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有什么用

一、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1、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习文言文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2、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古典作品, 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古代语言,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文言文有什么用:

1、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美学素养。

2、文言文语言优美,韵律工整,音调和谐,经常诵读不仅培养了语感,还提高了记忆能力。

3、文言文由于语言的隔阂、时代的隔阂和思想的隔阂,理解起来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从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Ⅸ 学习古文对现代人有什么意义

学习古文对现代人的意义:
首先,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清代文学家沈复《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乐”、“庞然大物”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但它来自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难学,我们应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有“三要”: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许多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对古文的熟读背诵。如: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吴晗十三岁以前背完了《三字经》。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说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义是相通的。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不期而遇”的“期”的含义是一致的。再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的“名”字,与现代汉语中“莫名其妙”的“名”的意思也是相通的,都是“说出”的意思。用心领悟,就能做到见“言”知“意”,这对学习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如对通假字的理解,对“之”、“其”、“以”等虚词用法的了解,词语含义的古今变化等等。
边学习边总结,不断积累,就能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Ⅹ 学习古文有什么好处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

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多读文言文,可以增加语

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

能力。

具体来说:

  1. 增强运用能力

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语言讲究推敲,注重精

练,色彩鲜明,譬喻形象。像“文采若云月”的《左传》,“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不似人间来”的相如赋,清新而俊逸的李白诗等。中学生经常阅读文言诗文,一些精妙的固

定短语和富有哲理的句子自然会进入其语言库,潜移默化,学生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形象起来。

再者,古人对待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也势必会让中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使其逐渐养

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

茎须”的,这对现代汉语的写作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当代的很多文学大家,诸如

鲁迅、茅盾、冯骥才等,其作品语言的酣畅、犀利、深刻,老到,恐怕就得益于对文言文浸淫

多年、始终如一的阅读爱好吧。

2、提升作文水平

古人写文章,非常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中见出巧妙,含蓄蕴

藉中透着虚实,简约而不失谨严,质朴而不失形象。有的“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荀

子的《劝学》、苏洵的《六国论》等;有的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蒲松龄的《促织》、司马迁

的《鸿门宴》等;有的借景写情,缘情明理,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等;

有的以小见大,管窥蠡测,如左丘明的《肴之战》、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如此种种,不

一而足。古诗文给中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优秀的行文范例和精美的构思技巧,中学生经常阅

读,自会文思敏捷,文如泉涌,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会产生质的飞跃。

3、增加人文积淀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学生多读文言文,能激发热爱并承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情。面对龟甲兽骨的精巧奇特,你能不拍案称奇?面对长城的绵延万里,你能不骄傲

自豪?面对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你能不热血沸腾?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

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

育。”如何理解“固有文化”并且“继往”?毋庸赘言,离不开大量的文言阅读。阅读文言文

是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种手段,唯有多读,才能逐渐领悟文言文的内在魅力,逐渐领悟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真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把文化薪火衍递到底的责任感。

高考优秀作文《赤兔之死》的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不是得益于

《三国演义》故事吗?不是得益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吗?

4、提高道德素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古文中的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健全

学生的人格大有裨益。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韩愈;

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李商隐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苏轼;从“镜破不改光”的孟郊到

“生当作人杰”的李清照;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

祥,其彪炳史册、烛照千古的言行事迹,每每读来,常令人情不自禁的热血沸腾,肃然起敬,

慕古人之高义,发思古之幽情,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净化,素养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

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文章的广泛阅读,

更离不开对文言文的阅读,在学生的人格塑造、审美情趣的提升方面,文言文起着不可或缺、

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提高民族自豪感,利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与处世态度。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