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卓茂文言文翻译

卓茂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04 13:46:24

文言文<<误认>>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二、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认作他的马是自己的 。卓茂问他:“您丢失马多少时间了?”回答说:“一个多月时日了。”

卓茂拥有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解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看着那人并对他说:“如果这不是您的马,希望你把马牵到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还给了卓茂。

三、出处

《误认》

(1)卓茂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这件事表现了卓茂宽容大度的品质,表现了“马主”讲究信用的品质。

一、启示

这件小事告诉我们应该宽厚待人 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从丢马人身上学习诚实的美好品质。世间本没有所谓的大事、伟业,一个成功的人与平凡人的差别就是成功的人能将每一件所谓的小事做好。

三、人物简介

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汉朝大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

生性仁爱恭谨,颇受乡邻朋友喜爱。汉元帝时,前往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经》、《礼记》和历法算术,深得师傅之学,号称“通儒”。初为丞相府史,颇受丞相孔光称赞,后任黄门侍郎。出为密县令,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官吏信服。

王莽执政时,升任京部丞。王莽篡汉,称病辞官回乡。更始元年(23年),担任侍中祭酒,得知更始政权政局混乱,以年老为由告老回家。

② 请帮助翻译一下《后汉书卓茂传》中的“卓茂字子康--------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一段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

③ 文言文《误认》怎么翻译

卓茂- 卓茂借马 东汉时,有个官员叫卓茂,他很善于与人和睦相处。有一天,卓茂乘马车外出办事,路上遇见一个人。 那人拦住他的车,气冲冲地说:“嗨,让我等得好苦,我的马原来在这儿!”说完拉着卓茂的马就要走。 卓茂莫名其妙,可是他还是不慌不忙地对那人说:“你认错马了吧?”“没错,我自己的马,还能认错!” 卓茂见那人十分固执,就说:“好吧,你把马牵走吧,要是什么时候发现这马不是你的,请送回来。” 不久,丢马人果然找到了丢失的马,他非常惭愧,拉着马找到卓茂,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仁德所被,害虫回避 汉朝的卓茂,曾经学过诗经和礼记,对儒学颇为通达,生活恬淡、消遥而且热爱真理。他从少年到老年,从来没跟别人发生争执。 有一天,他刚接受朝廷的礼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对方的。 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 对方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 卓茂拥有那匹马已经一年多了,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但仍默默解开马的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让对方拉著车子而去。 卓茂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牵来丞相府还我!” 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原先遗失的那一匹马。於是他便将卓茂的马送回丞相府,并且叩头道谢。由此可见卓茂随和不爱争执的个性。 卓茂出任密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福利,他视民如子,经常发觉人民的优点而加以教导,自己的嘴里从不说难听的话语。数年后,教育和道德的感化非常盛行,每个人都路不拾遗。 汉平帝时,发生了蝗虫灾害。河南省二十几个县的受灾情形都十分严重,但蝗虫却不进入卓茂所管辖的区域。 汉光武帝即位后,先拜访卓茂,说他名冠天下,应当接受重赏。汉光武帝请他出任“太傅”,封他“褒侯”,并且赐他两个儿子官爵。(译自《后汉书》卓茂传)

求采纳

④ 《后汉书卓茂传》翻译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起初被征召担任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效力,孔光称赞他是品行高尚的人。有一次他曾从相府外出,有个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马。卓茂问说:“您的马丢失多长时间了?”那人答道:“大约一个多月了!”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把马认错了,却默不作声地解开缰绳将马给了对方,自己拉着车离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你发现这匹马不是你的,希望你来丞相府把马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人意外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那匹马,于是他来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卓茂,向卓茂叩头道歉。 后来卓茂因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任密县县令。卓茂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推行教化,从不对百姓恶言相加。官吏和百姓像对待父母那样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有个人曾来告发他属下的一个亭长收受了他的米肉,卓茂屏退身边的人后询问那人:“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办而送给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回答说:“是我自己前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自愿送给他,他接受了,为什么又来告发他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财物。而今我因为害怕他,所以给他送些米肉,亭长最终既然接受了,所以我来告发他。”卓茂说:“你是见识浅陋的人啊。大凡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之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用来相互亲近的礼节啊,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利用权势强求别人馈赠礼物罢了。大凡人生息之地,总是和许多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有人情礼仪上的互相交往。你却不想在人情礼节上加强修行,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亭长平素是个好官吏,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令制定的是大的准则,礼仪则要顺乎人情。如果我用礼教导你,你一定不会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就会不知所措了吧?(如果随意)往一门法律之内拉扯,从小的方面看是要判罪的,从大的方面看是要杀头的。你且回去想想吧!”于是百姓都接受了卓茂的教导,官吏也很感激他的恩德。几年之后,教化得以普遍推行,路上没有人把别人遗失的东西捡走据为己有。那时光武帝刚登帝位,于是下诏表彰说:“先前的密州县令卓茂,严格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纯洁的节操始终不变,确实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而今任命卓茂担任太傅,封他为曪德侯。”

⑤ 文言文 误认的翻译

一、翻译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认作他的马是自己的 。于是卓茂问他:“您丢失马多少时间了?”回答说:“一个多月时日了。”卓茂拥有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解下马给了他。

自己拉了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看着那人并对他说:“如果这不是您的马,希望你把马牵到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还给了卓茂。

二、原文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5)卓茂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一、启示

这件小事告诉我们应该宽厚待人 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同时从丢马人身上学习诚实的美好品质。世间本没有所谓的大事、伟业,一个成功的人与平凡人的差别就是成功的人能将每一件所谓的小事做好。

二、总结

这件事表现了卓茂宽容大度的品质,表现了“马主”讲究信用的品质。“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卓茂问此句是想知道此人是否真的是此马的主人。

三、人物简介

卓茂(?―28年),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汉朝大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

生性仁爱恭谨,颇受乡邻朋友喜爱。汉元帝时,前往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经》、《礼记》和历法算术,深得师傅之学,号称“通儒”。初为丞相府史,颇受丞相孔光称赞,后任黄门侍郎。出为密县令,政绩突出,深得百姓爱戴、官吏信服。

王莽执政时,升任京部丞。王莽篡汉,称病辞官回乡。更始元年(23年),担任侍中祭酒,得知更始政权政局混乱,以年老为由告老回家。

东汉建立后,前往河阳觐见光武帝刘秀,拜太傅,封褒德侯。建武四年(28年),卓茂去世,光武帝身着丧服送葬。汉明帝即位,补位云台三十二将。

⑥ 误认文言文阅读答案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⒎⑴还,归还⑵往,到……去。
⒏D
⒐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仁厚(宽厚、宽容)诚实。
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卓茂的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个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即将要离开,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⑦ <后汉书卓茂传>全文翻译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卓茂,《后汉书.卓茂传》记载:“(卓茂)以儒术举为侍郎,给
事黄门,迁密令......光武初即位......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建武四年薨,赐棺椁
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这个卓茂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究竟有过什么丰功伟绩,竟得
到如此殊荣,生前封候,死后竟至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其葬礼?再看《后汉书.卓
茂传》的记载:“(卓茂)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时,常出行,
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
嘿解与之,挽车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 诣府归马 ,叩头谢之。”又载:“(卓茂为密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
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原来这个卓茂同志并不是什么出将入相、出生入死
,为汉王朝的复兴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只不过是“束身自修,待人宽仁”,在平凡的
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做过一些好人好事而已。为汉王朝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
贡献,甚至能消弥天灾,以至他的治下连蝗虫都不敢来。“本朝”以仁政立国,遇上卓茂这
样的道德楷模,当然要大力表彰其事迹,弘扬其精神,不但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席其葬礼
,还说不定光武皇帝当场挥毫,写下了“向卓茂同志学习”的题词,以彰后人。这种对道德
精神的宣扬,其实就是人治精神。

⑧ 文言文《误认》的翻译,请尽快给予答复!谢谢

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那段。请参考!
卓茂 - 卓茂借马
东汉时,有个官员叫卓茂,他很善于与人和睦相处。有一天,卓茂乘马车外出办事,路上遇见一个人。
那人拦住他的车,气冲冲地说:“嗨,让我等得好苦,我的马原来在这儿!”说完拉着卓茂的马就要走。
卓茂莫名其妙,可是他还是不慌不忙地对那人说:“你认错马了吧?”“没错,我自己的马,还能认错!”
卓茂见那人十分固执,就说:“好吧,你把马牵走吧,要是什么时候发现这马不是你的,请送回来。”
不久,丢马人果然找到了丢失的马,他非常惭愧,拉着马找到卓茂,当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仁德所被,害虫回避

汉朝的卓茂,曾经学过诗经和礼记,对儒学颇为通达,生活恬淡、消遥而且热爱真理。他从少年到老年,从来没跟别人发生争执。
有一天,他刚接受朝廷的礼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对方的。
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
对方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
卓茂拥有那匹马已经一年多了,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但仍默默解开马的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让对方拉著车子而去。
卓茂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牵来丞相府还我!”
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原先遗失的那一匹马。於是他便将卓茂的马送回丞相府,并且叩头道谢。由此可见卓茂随和不爱争执的个性。
卓茂出任密令时,非常关心百姓的福利,他视民如子,经常发觉人民的优点而加以教导,自己的嘴里从不说难听的话语。数年后,教育和道德的感化非常盛行,每个人都路不拾遗。
汉平帝时,发生了蝗虫灾害。河南省二十几个县的受灾情形都十分严重,但蝗虫却不进入卓茂所管辖的区域。
汉光武帝即位后,先拜访卓茂,说他名冠天下,应当接受重赏。汉光武帝请他出任“太傅”,封他“褒侯”,并且赐他两个儿子官爵。(译自《后汉书》卓茂传)

⑨ 《后汉书 卓茂传》翻译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道谢。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于是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

热点内容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
苹果5s屏幕多少钱 发布:2025-07-14 07:42:35 浏览:425
光化学反应釜 发布:2025-07-14 04:43:59 浏览:761
鬼步舞广场舞教学 发布:2025-07-14 04:26:54 浏览:492
历史朝代时间顺序表 发布:2025-07-14 03:48:07 浏览:316
高三语文一模 发布:2025-07-14 03:28:55 浏览:833
教学楼矢量图 发布:2025-07-14 01:11:27 浏览:438
专任教师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4 00:28:25 浏览:874
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3 23:48:29 浏览:271
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7-13 23:20:30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