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文言文
㈠ 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且言大理卿朱延立,詹瀚共锻成夏言狱,宜追夺其官,咸报也
并且说大理卿朱延立,詹瀚共同锻造成汉语监狱,应当剥夺他的官,报告的权威
㈡ 李逐字邦良丰城人高一期中文言文阅读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之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强盗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问,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议者赞美他。
不久调他到礼部,忤逆尚书夏言。因事遭弹劾下诏狱,贬任湖州同知。三迁衢州知府,提升为苏、松兵备副使。逐渐升职为广东按察使,在位期间释放囚徒八百多人。进官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贼,于是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严明,盗不敢发。俺答侵犯京师,召李遂督苏州军饷。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用新的官衔。皇帝恼怒,削去他的官籍。
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扰江北。朝廷讨论说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没有时间对付敌寇,请求特别设置巡抚,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抚凤阳四府。当时淮、扬三次遭受倭寇侵掠,这一年又发大水,而且天天役使人民拉大木运送到京师。李遂请求增加粮饷增加兵士,抚恤黎民节省开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战、守作打算。
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数百艘船侵犯海门。李遂对诸将说“:敌贼跑到如皋,其众一定会集合在一起。合则侵犯之路有三条:从泰州逼近天长、凤、泗,则陵寝将受到惊动;从黄桥逼近瓜、仪,以动摇南都,则运输要道将被梗塞;如果从富安沿海向东都庙湾,则是绝地。”于是命令副使刘景韶、游击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亲驰泰州首当其冲。当时敌贼声势非常强盛,副将邓城抵御敌人被打败,指挥张谷战死。敌贼知道如皋有准备,准备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刘景韶、丘陛遏止敌贼。连战于丁堰、海安、通州,都打了胜仗。敌贼沿海向东掠去,李遂高兴地说“:敌贼没有能力打了。”下令刘景韶、丘陛尾随其后,而在庙湾招引敌贼。又顾虑到敌贼突向淮安,于是夜半奔驰入城。敌贼不久就到达,李遂督参将曹克新等人在姚家荡抵御他们。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前来支援,敌贼大败逃走,用余众保庙湾。刘景韶也在印庄打败敌贼,追赶到新河口,焚杀敌人甚众。庙湾敌贼占据险要不出,进攻了一个多月,还不能攻克。
李遂命令刘景韶堵塞堑要、砍树木压平垒阵,用火焚敌舟,敌贼乘夜雨潜逃。官军占据敌人的巢穴,追赶敌人到虾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玺书奖励官兵。
驻扎在崇明三沙的敌人,准备侵犯扬州。刘景韶与他们交战,连连取得胜利,将他们围困在刘庄。等待刘显来支援,李遂下檄令诸军都归刘显指挥。攻破敌人巢穴,将敌贼追赶到白驹场,敌贼全部被歼。这时李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评定功劳,赐予他一个儿子官职,赏赐银币。御史陈志核实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劳,前后二十余次战斗,斩获三千八百多人。再次赠予一子世袭千户,增加俸禄二级。
他莅临南京刚刚数月,振武营发生军变。振武营是尚书张鏊招募健儿来抵御倭寇的,向来骄悍。旧制,南军有妻子的,月粮米一石;无妻子的,减少十分之四;春季和秋季的第二个月,米一石折银五钱。马坤掌管南京户部,上奏减折色之一,督储侍郎黄懋官又上奏革除新募补额之人的妻粮,诸军非常怨恨。替代马坤的人蔡克廉正在病中,诸军因这一年发生饥荒向黄懋官请求恢复折色到原来的定额。黄懋官不许可,发放粮饷又超过期限。三十九年(1560)二月检阅演习那天,振武营士兵在黄懋官公署鼓噪。黄懋官紧急招张鏊和守备太监何绶、魏国公徐鹏举、临淮侯李庭竹及李遂到来,这时诸营军已经武装进入里面来,给他们银子,他们争相抢夺银子。黄懋官见士兵其势汹汹,翻越墙壁投到吏舍,乱兵跟着追赶。徐鹏举、张鏊对乱兵进行慰问调解,他们不听。竟将黄懋官残杀,剥光衣服将死尸放在闹市。何绶、徐鹏举派遣官吏手持文书,许诺给赏万金,士兵立即将它撕碎。一直到许诺犒赏十万金,才渐渐平定。第二天,诸位大臣聚集在守备厅,乱卒也聚集在一起。李遂大声说“:黄侍郎自己越墙致死,诸位士兵特不应该残害侮辱他。我据实向朝廷奏说,不用反叛来诬蔑你们。”因而指挥众人退去,许诺恢复士兵的妻粮和原来的定额。给予每人银一两补折价,乱兵才散去。李遂于是托病闭阁,给免死券来安慰他们,而密令营将抓捕首恶二十五人,拘囚入狱。皇帝下诏令追革黄懋官和蔡克廉的官职,罢去何缓、李庭竹、张鏊的官职,任用徐鹏举如前,李遂因有功而被提升。只诛叛卒三人,其余的戍守边卫,而这三人已经先死了。李遂感叹地说“:士兵从此更加骄横了。”
不久,江东代替张鏊任尚书。江北池河营的士兵因为千户吴钦革除他们的帮丁,就殴打吴钦并将他缚在竿子上。帮丁是操练防守士兵的每人给一丁兵饷,以资往来费用。李遂已被召封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荐而提升为南京参赞尚书,由他来镇压安抚。营卒被妖僧绣头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将绣头捕住杀掉,再三向队伍申严纪律,书写军士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系牌腰间,军士才止息。既而又上奏调镇武军保护陵寝,一日解散千人,留都自此没有祸患。过了四年,因年老辞官引退。
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但也善于逢迎。皇帝准备重新建造三殿,李遂奏说五河县泗水中涌现大杉一棵,这是川泽效灵,为助圣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李遂又进献白兔,皇帝为此派遣官员告于宗庙。从此皇帝更加宠爱李遂。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㈢ 李时字宗易文言文翻译
【全文翻译】
李时,字宗易,河北任丘人。父亲李蓕,进士出身,做过莱州知府。李时本人考中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正德年间,做过侍读、右谕德。世宗即位后,充任讲官,不久升为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1524)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脱下丧服后,出任户部右侍郎。后来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当上了尚书。世宗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以后,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的意思,想要裁定古代的典籍,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这改那。世宗一朝所制定的各种典礼,都是别人开的头,而由李时牵强附会地完成的。有时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一,李时大都摆出两头的观点,等待世宗自己来加以选择,始终没有大的争议。所以世宗喜欢他为人的恭敬、和顺。各地送上什么吉祥之物来,李时都上书请进行祝贺。世宗如果谦让,李时一定会再一次请求,所以世宗更认为李时忠心,赐给他的银章上刻“忠敏安慎”四个字,让他密封上书谈论军国大事。时间长了,他把银章搞丢了,赶忙上书求罪,世宗又赐给他一枚。
十年(1531)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官太子太保。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陈述政治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世宗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给事中、御史的专门职责,放下他的建议未予实施。光禄寺的厨工王福、锦衣卫千户陈升请把显陵迁往天寿山,李时等人极力说不行。巡检徐震奏请在安陆另建一个京师,李时等驳斥说这样做不合祖制规定,于是朝廷决定把安陆所在的州改为承天府。
这年秋天,桂萼死了,世宗任命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要大事。当时张孚敬已被免除职务,翟銮一个人为辅臣。李时在他后面进来,因为宫保官位尊贵一些,位置反而在他上边。好在两个人都谦虚下人,在一起倒也没矛盾。世宗到无逸殿,召李时进来坐着讲解《无逸篇》,翟銮讲解《豳风?七月》诗,武定侯郭勋及九卿、翰林都进来奉陪。讲完之后,世宗退回到豳风亭赐他们一桌酒宴。从此以后,几次召他,向他询问政事。
第二年春天,孚敬又回到内阁中来,事事都一个人做主,李时也不敢有什么评论。没多久,方献夫也进来了,与李时也能合得来。彗星又一次出现,世宗召见李时等人,教导他们要引咎、修身、反省,又随便说到人才缺少。李时回来后上书讲了实现安定局面、爱惜人才和慎重刑罚三件事,很有些话提到了因为“大礼”之争而吃官司被罢黜的大臣们。世宗以赞扬的口吻做了批复,但最终还是没有采用他的意见。给事中魏良弼、御史冯恩先后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触怒了世宗,李时都替他们上书解救。
十二年(1533),孚敬又一次返回到内阁里来,翟銮回家守丧去了,献夫退休了。李时跟随在孚敬后边,只能是拱手说“好好”就是了,因此孚敬还容得下他。孚敬退休后,费宏又一次入阁,不久就死了,李时于是独自一个做辅臣。他平时对人就宽厚、和易,到现在越发以清静主持大局。世宗也经常传他到便殿里谈话,亲切地向他咨询政事。李时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补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好人。客星在天蒬旁出现,世宗问会发生什么事,他回答说:“事应的说法起自汉朝的京房,未必都与事实相符。全靠皇上修养自己的品德来消除为宜。”世宗听后予以称赞。后来他陪同世宗去晋见皇陵,经过沙河时,世宗看到附近村庄破烂不堪,居民很少,神色暗淡地说“:七座皇陵在这里,应该加以守护。”李时回答说:“过去丘..曾建议,京城应该设立四处屏障,以临清为南屏,昌平为北屏,蓟州、保定为东、西屏,各驻兵一二万。现在如果在昌平增设一个总兵官,往南可以保卫京城,往北可以守护皇陵。”世宗于是下发大臣们讨论,决定在沙河修筑巩华城,置兵防守。李时前后被加官为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当时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世宗对待李时不如孚敬、夏言那么宠信,然而也很少指责、欺辱他,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孚敬、夏言也无法相比的。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还在位时死掉了,赠太傅,谥文康。
㈣ 给事中赵廷瑞并劾之(文言文翻译)
李承勋,字立卿,湖北嘉鱼人。他的父亲李田是进士出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为人有操行,理政不苛刻扰人。承勋考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太湖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经工部郎中,转任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1511),赣州的盗贼进犯新淦,拘押了参政赵士实。靖安的盗贼盘踞在越王岭玛瑙岸,华林的盗贼又打下了瑞州。各路官兵不敢向前近敌。承勋督率民兵围剿盗贼,几次立了战功。华林的盗贼杀死副使周宪,周宪的队伍乱作一团,承勋单枪匹马去到周宪的军营里,他的队伍才又集合起来。都御史陈金就此传令承勋讨伐盗贼。贼将王奇接受招安时,从他怀中搜出短刀来,承勋却放他回去。王奇感动得掉下泪来,发誓以死相报答。承勋让他秘密回到驻地,劝说他的同伙做内应,自己则亲自率队登山。王奇在夜间打开栅门,官军奋勇向前,降兵又从内部杀出,盗贼于是溃不成军。不久跟随陈金斩杀了贼首罗光权、胡雪二,华林的盗贼被平定了。镇守宦官黎安诬陷承勋擅自改动贼首王浩八的供词,因此他被投入监狱。大理卿燕忠主持审讯,承勋得以昭雪。
因为被举为治行优异,他得以越级升任浙江按察使。经陕西、河南左、右布政使,然后以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巡抚辽东。当时,边备松弛很久了,开原尤其如此。兵马才有名额的十分之二多,墙堡、..望台坍塌几尽。将士凭借堑河防守,城外几百里土地全都是各部队射箭、打猎的场所,承勋上书请求修城筑防。正好世宗刚即位,就发给他国库银四十余万两。他命令四位部将各领一队人马驻守要害地带,自己身先士卒荷锸挑担,参加劳动。前后分别修城墙,挖护城河各九万一千四百多丈,望敌台、土城堡一百八十一个,招集逃亡军民三千二百人,开垦屯田一千五百亩。又在中固、铁岭筑起城墙,切断阴山、辽河的交通,加强蒲河、抚顺的城防,扼守交通要冲。这样边防很坚固了。评定功绩,他官升一级。此后他几次上书主张革除对军民不利的弊政,都得到朝廷批准。后来因病还乡疗养,重出后起任原官,到南院值勤,三次升迁,做到了刑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衔。
世宗因京营存在很多弊端,想加以整顿,于是加封承勋为太子太保,改当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专门督办团营。不久兼职主持都察院。因为又生了病,三次上书请求退休,书中说:“山西潞城的盗贼,朝廷动用四道兵讨伐它,权力不统一在一个人手中,所以没有效果。川、贵芒部的战事规划不当,屡胜屡叛,应派伍文定深心谋划,不要一味用兵。丰、沛地方的修河工程,二年之中换了三个大臣,
工程尚未竣工,应让懂得水利的大臣各陈己见,然后由侍郎潘希会考虑可否。诸事之中尤其紧要的,在于疏通君臣之间消息不通。请陛下仿效唐、宋时转对、次对故事,不时召见大臣。”世宗不允许他辞职,他的建议则下发给主管部门讨论。当时陕西、山西、湖北、四川年成不好,皇上颁布诏书减免田租。承勋建议说“:主管部门按惯例十月份就开始征收田赋。现在已九月份,恐怕地方上官吏催促百姓完租,暗里图谋侵吞减免田赋。应在他们还没征收时派遣官吏速到彼处,把减免数额予以公布,即使偏僻的山村,也让百姓家喻户晓。主管部门不能奉诏宣扬朝廷关心百姓的精神,就加以问罪;抚按不加举报的,同罪。”世宗赞同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后来他又上书把京营把总汤清削了官,郭勋上书替汤清请求,言语之间攻击了承勋,承勋于是请求退休。给事中王准等弹劾郭勋专横,世宗于是颁发敕文批评了郭勋,并把汤清交给法司处理。
兵部尚书胡世宁退休后,世宗诏令承勋回兵部担任尚书。他上书说“:朝廷有大事或者是推选文武大臣,肯定要下达朝中议论。但参加议论的人大多睁着眼睛,一语不发,拱着手听别人说话。建议在议论之前,由被荐人详述自己的主张,并公布给参加议论的大臣,让大家先熟悉个中缘由,然后在讨论时平心静气,商量辩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被荐人的主张如不称人意,允许他再作奏议。如此或许足能听到大臣们的各种意见,而推荐出来的人也出于公正了。”世宗认为他说得对,下诏对此加以强调。不久又让他兼职督办团营。高考文言文http://www.zhao-kao.com/1-gaokao谏官在攻击张璁、桂萼一伙人时连及承勋,承勋连章请求退休,世宗又以温和的口气下诏挽留。当时宦官外出镇守的大多残暴、专横。承勋根据谏官李凤毛等人的主张,先后裁汰了二十七个镇守宦官,又把五百名锦衣官予以革职,削减了几千名混在监局中的滥冒宦官。只御马监没有撤除,又按着给事中田秋的奏议,多加裁减。然后又请把腾骧四卫改为部属,核查其中的假冒人员,世宗同意了。有宦官说过去在彰义门打败也先,在东市消灭曹贼,都是四卫的功劳;四卫兵在内值勤容易集合,隶属兵部就多有不便了。承勋说“:彰义门战事的发生,祸害是由刘瑾引起的;在东市做盗贼的不是别人,而是曹吉祥。”世宗最终听了承勋的意见,把四卫改归兵部管辖。盗贼侵犯大同时,朝廷决定派大臣外出督领军队。大家推举都御史王宪,王宪不肯去。给事中夏言对承勋说:“情况紧急,先生您该走一趟了。”承勋最终还是没有提出来。给事中赵廷瑞上书批评王宪并说到承勋,正好敌人被打
打退了,此事不了了之。
嘉靖十年(1531)春天,刮起大风来,白天的天色也灰暗不明,世宗因此忧念边疆的事情。承勋建议说“:去年黄河一结冰,敌人的骑兵就都到河套来骚扰。我以为延、宁、固原都应当戒备。甘肃的军饷全靠河东供应,应在兰州设仓储粮,以备急用。过去河西担心吐鲁番入侵,现在亦卜喇的人也敢深入进来。两股敌兵纷扰边疆,河西驻兵更显得势单力薄。我看敌人出入河套,都要经过庄浪,应在那里紧急设防,修缮城堡,以期切断战线,使两敌不得聚合一处。兀良哈部离北京最近,不好自安抚,就将成为门庭之内的盗贼。另外云南安凤的叛乱已经弄得军民贫困了,临安、蒙自又出现了盗贼,假如旷日持久不能平定,恐怕将成为天下的大患啊。听说交趾的王太子亡命于老挝,以后如归顺我国,请求援助,或者占据领土求取封赏,这都还是不可预测的事。现在只有选人理财,富我国家,才可指望边疆无事可忧。”世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建议。
承勋为人沉着、坚强,胸有韬略。世宗皇帝所信任的人中,除辅臣而外,只有承勋与胡世宁两个,每遇大事就向他们询问意见。他们两个也孜孜不倦,辛劳国事,腹中所知,知无不言。世宁死后半年,承勋也去世了,世宗对他们的死深感惋惜、悼念,追赠少保,谥他为“康惠”。生前赐给他的东西除规定外,还特别给他白金、彩币、稻米、菜蔬等物。承勋做官四十年,家中却没有多余的钱财。他关于“大礼”的主张,也是和胡世宁相一致的。
㈤ 郑晓 字窒甫文言文的翻译
节选自《明史·郑晓传》
㈥ 文言文翻译 帝数使小内竖诣言所,言负气岸,怒视之嵩;必延坐,亲纳金钱袖中。以故日誉嵩而短言,怎么翻译
皇帝多次派小太监去夏言的住处,夏言高傲自负,像对待奴才一样对待他们;而严嵩就请他们入坐,亲自把金钱放进他们袖中。所以太监们每天都赞扬严嵩而说夏言的坏话。
㈦ 非常喜欢明朝,我们语文课前有一个大概10分钟左右的演讲。我想讲一下明朝。 一是我们主要的考试里文言文阅
我对明朝历来史非常了自解,我建议:
1.首先做个总起,简短讲述一下朱元璋同志的奋斗史,约半分钟。
2。介绍朱棣时代的丰功伟绩,着重介绍《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靖难之变可以少讲。约1分钟。
3.跳过朱瞻基这种皇帝,讲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也先掠到蒙古瓦剌,也先用朱祁镇做人质,这段历史。再讲讲北平保卫战,于谦的功绩。
4.夺门之变,于谦冤死,徐有贞等人被杀,曹吉祥造反被杀。
5.讲首辅们,主要是嘉靖年间的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再讲讲俺答烧杀掠,要求入贡。
6.讲万历年间张居正、申石行等人。
7.讲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一帮名将,援朝,攻日,打败丰臣秀吉。
8.袁崇焕的发家史,怎样保卫了辽东,因何而死。
9.魏忠贤祸国殃民,客氏作为皇帝的乳母掌持朝政,政治腐败。
10.崇祯即位,杀死魏忠贤、客氏。皇太极在关外大闹,最终,明朝灭亡,崇祯上吊煤山。
㈧ 文言文《明史张俊传》
夏言,字公谨,贵溪(今江西贵溪市)人。他的父亲夏鼎,曾任临清知州。夏言是正德(明武宗年号)十二年的进士,担任授行人司行人,提拔为兵科给事中。他生性机灵聪敏,善写文章。他做了言官之后,说话正直,非常自负。明世宗即位,他上疏说:“正德年间以来,弊端已经太多了。现在陛下只有维新改革,请您每天上朝后,驾临文华殿批阅奏章,召来内阁大臣一起决断。有的事情事关重大,就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不应该和身边的宫人商量后,就直接下旨。您的意旨,也一定要经过内阁商议后在施行,来断绝蒙蔽矫诈的源头。”皇帝高兴的接受了。夏言奉诏会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核查亲军以及京卫对于的官员,裁减了三千二百人,又上奏了九条事。皇帝身边无用的人被肃清了。嘉靖(明世宗年号)初期,夏言会同御史樊继祖等出京核查庄田,把被官府夺取的财产都还给了百姓。弹劾宦官赵霦、建昌侯张延龄,共上奏了七次奏折。又请求改后宫的负郭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内亲的求请以及河南、山东献民田给王府的奸民。营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郭九皋。庄奉夫人的弟弟邢福海、肃奉夫人的弟弟顾福,朝廷传旨授给他们锦衣世千户,夏言力争说这样不可以。他的各类奏章都非常正直,被人们传诵。多次升任到兵科都给事中。他又勘察了平定青羊山贼寇的官员的功罪,他的意见都非常恰当。副使牛鸾缴获了贼人间交流的名单,夏言请求把它毁了来安抚众人。明孝宗时期,下令吏部、兵部每年准备两京(南京和北京)的大臣及在外的文武地方官员的履历给皇上审阅,正德年间后渐渐就荒废了,夏言上疏请求恢复这个制度。嘉靖七年,夏言调任到吏部。这时候,皇帝锐意改革文礼方面的事。认为天地一起祭祀不合礼法,打算分别在城郊建祭坛,和日、月祭坛总共是四个。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定,皇帝向明太祖占卜结果也是不吉,这个决定就搁下了。恰逢夏言上疏请求皇帝到南郊亲自耕地,皇后到北郊亲自养蚕,为天下人做表率。皇帝因此以南北郊的说法,和分建天地二郊的想法相符,下令让张孚敬宣旨,夏言于是请求分开祭祀天地。朝臣认为不可,张孚敬也不同意,詹事(官职名)霍韬反对的最厉害。皇帝大怒,把霍韬关进监狱。并下旨奖励夏言,赐给他四品的俸禄,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夏言又赞成在二郊配祭物的观点,详情记录在《礼志》。夏言从此很受皇帝恩宠。城郊的祭坛刚一开工,就下令让夏言监工。延绥发生饥荒,夏言推荐佥都御史李如圭为巡抚。吏部推荐替代李如圭的人,皇帝不予启用,又谈到夏言。御史熊爵说夏言推荐李如圭是为自己,以至于把夏言比作张纟采。皇帝训责了熊爵,让夏言不要再争辩了。但是夏言感到不平,攻击熊爵并辞去刚任的官职,皇帝于是才作罢。 张孚敬在百官面前颐指气使,没有敢和他抗衡的。夏言自认为被皇帝赏识,只有他敢和张孚敬平起平坐。张孚敬非常忌恨夏言受宠,夏言也怨恨张孚敬突然起用彭泽为太常卿而不提拔自己,两人于是不合。夏言上疏弹劾张孚敬以及吏部尚书方献夫。张孚敬、方献夫都上疏辞官。皇帝对人宽厚,为两方调节。夏言显贵之后,对张孚敬、方献夫、霍韬作难,更加以正直顽强而自负。皇帝打算把郊礼方面的知识编纂成书,提拔夏言为侍读学士,担任纂修官,每天讲解经典,仍兼任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又赞成皇帝更改文庙祀典以及大禘的礼法,皇帝更加高兴。嘉靖十年三月于是提拔夏言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依然直讲经典。夏言长相俊朗,胡子好看,说话弘亮流畅,不带方言。每次开讲,皇帝一定会仔细观察,打算大用他。张孚敬对夏言的妒忌更加厉害,于是和彭泽操纵薛侃一案,把夏言关到司法部门。不久,皇帝发觉张孚敬无理,于是罢免了张孚敬而释放了夏言。八月,四处城郊的祭坛都完工了,升任夏言为礼部左侍郎,仍掌院事。过了一个月,替代李时担任本部(即礼部)尚书。从谏官不到一年就升任到六卿,这时从前没有的事。当时的士大夫尤其厌恶张孚敬,依靠夏言和他对抗。夏言以聪敏被皇帝赏识,又肯折节下士。御史喻希礼、石金请求宽赦因“大礼”一案得罪的大臣们。皇帝大怒,下令让夏言弹劾喻希礼、石金。夏言认为喻希礼、石金没有别的想法,请皇帝宽恕他们。皇帝责怪夏言的回答,逮捕喻、石二人到监狱,他们却逃走了,夏言于是归罪给自己,这件事才罢了。因此夏言在公卿间有了好的声誉。皇帝制作礼乐,大多是夏言担任尚书的时候起草的,内阁大臣李时、翟銮也就空有虚职。皇帝每次作诗,都赐给夏言,夏言全部答和并记载下来送给皇帝,皇帝更加高兴。夏言的奏对符合制度,交给的事情立即就办理。皇帝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他善于揣测皇帝的想法,也就有所附会。皇帝赐给他银章一枚,让他可以用密信上奏,银章上刻文字“学博才优”。先后赐给他绣蟒飞鱼麒麟服、玉带、兼金、上尊、珍馔、时物,每月都有赏赐。张孚敬、方献夫又相继入内阁参政。他们知道皇帝恩宠夏言,也不敢和他较量了。不久都辞官了。议礼的诸人只有霍韬在,仇视夏言,不理睬他。十五年因为顺天府尹刘淑相犯案,霍韬、夏言互相攻击。霍韬最后失败,事情详细记录在《霍韬传》中。夏言因此更加骄横了。郎中张元孝、李遂和夏言有点小过节,夏言上奏贬黜了他们。皇子降生,皇帝赏赐夏言非常丰厚。起初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后又加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闰十二月又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知机务。随侍皇帝拜谒皇陵,回到沙河,夏言的营帐着火,蔓延到郭勋、李时的营帐,皇帝交给夏言的奏章有六件被烧毁。夏言应该独自引咎,却与郭勋等人一同去谢罪,被皇帝训责。当时李时为首辅大臣,而政事大多是夏言处理的。顾鼎臣入内阁参政,自恃显贵得早而且年长,对许多事情都有看法。夏言很不高兴,顾鼎臣于是不敢再和他争辩。这年冬,李时去世,夏言担任了首辅大臣。嘉靖十八年,因为编写皇天上帝册表,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的大臣没有被封为上柱国的,这是夏言自封的。武定侯郭勋得宠,妒忌夏言受宠。而礼部尚书严嵩也妒忌夏言。夏言和严嵩随侍皇帝到承天,皇帝拜祭完显陵后,严嵩又请皇帝继续表贺,夏言请求回京。皇帝批复后,很不高兴。严嵩知道皇帝的意思,坚持请求表贺,皇帝于是说:“礼乐出自天子,也是可以的。”下令表贺,皇帝从此对夏言不悦。皇帝临幸大峪山,夏言进帐随侍迟到了一些,皇帝责让他。夏言害怕,请罪。皇帝大怒说:“夏言从一个小官,因为张孚敬议郊礼一事升官,竟敢怠慢不恭,写密信不用我赐的银章,就让他全部退还我给他的银章和手敕。”夏言更加害怕,上疏谢罪。请求不要退还银章、手敕,作为子孙百代的荣幸,文词非常可怜。皇帝怒气不消,怀疑夏言毁损了它们,命令礼部追回。免去他的少师勋阶,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留职。夏言于是把皇帝的手敕四百余份,和银章一同交上。过了几天,皇帝怒气消了,下令了结此事。又让他以少傅、太子太傅的身份入内阁参事,夏言上疏谢罪。皇帝高兴了,训导他自励忠诚,秉公持正,避免引起众怒。夏言心知皇帝所说的众怒,就是郭勋等人,又上疏谢罪。说自己处世不敢落在他人后面,从不和人结交,被众人所忌恨。皇帝又不高兴悦,诘责他。夏言又惶恐谢罪,这才算完。不久,雷击奉天殿。皇帝召夏言和顾鼎臣,他们没有按时到。皇帝又诘责他们,令礼部弹劾他们。夏言等人请罪,皇帝又责怪夏言傲慢,并训责了顾鼎臣。事后,还给了夏言当初追回的银章、御书。陕西捷报传来,夏言恢复了少师、太子太师的职位,加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江淮的贼寇被平定,皇帝发玺书奖励他,赐给金币,兼领大学士俸禄。顾鼎臣后,翟銮又进入内阁,小心谨慎就像夏言的下属,不敢有一点冒犯。而霍韬掌管詹事府多次和夏言结怨。因为郭勋和夏言有过节,霍韬勾结他好帮助自己,三人每天相互陷害。不久霍韬去,夏言、郭勋依旧交恶。九庙受灾,夏言正因病告假,请求辞官,没被允许。昭圣太后驾崩,皇帝下诏问太子应该如何守孝,夏言的奏折有错字。皇帝切责夏言,夏言谢罪并乞求会家治病。皇帝更加恼怒,令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退休。夏言开始听说皇帝恼怒自己,献上防御边境的十四策,希望以此为自己开解。皇帝说:“夏言既然有好计策,何什么如此自爱,辜负了我的眷顾,暂且不问他的罪了。”起初,夏言撰写青词和别的文章,最称皇帝的新。夏言免官后,只有翟銮在内阁,不是皇帝所喜欢的人。即将出京的时候,夏言在西苑斋宫拜见皇帝叩首告别。皇帝听后可怜他,特已赐给他酒菜,让他回私宅治病,等以后的命令。恰逢郭勋被御史弹劾,也借病告假。京山侯(爵位名)崔元刚被宠幸,在内苑当值,妒忌郭勋。皇帝闲暇时问崔元说:“夏言、郭勋都是我的股肱大臣,为什么互相妒忌?”崔元没有回答。皇帝问夏言什么时候回乡,崔元硕:“等到皇上寿辰过后,他才敢来告老还乡。”皇帝又问郭勋是什么病,崔元说:“郭勋没有病,夏言一回乡他就会出山。”皇帝点头。言官们知道皇帝眷顾夏言厌恶郭恶勋,因此共同弹郭勋。郭勋分辨的言语悖谩,皇帝大怒,免去郭勋的同事王廷相籍。给事中(官职名)高时,和夏言的关系好,于是揭发了郭勋贪污骄纵不守法的十几件事情。于是郭勋被关到监狱,恢复了夏言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衔,病好后入阁参政。夏言虽然告假,内阁的事大多还经过他决定。治郭勋的罪,全都是他指使的。嘉靖二十一年春,他的一品官衔满九年,皇帝派宫人赐给他银币、宝钞、羊酒、内馔。全部恢复了他的官阶,下诏褒奖他,在礼部为他设宴。尚书、侍郎、都御史陪侍在旁。这时候,皇帝虽然礼待夏言,但是恩宠不如从前了。慈庆、慈宁两宫皇后驾崩,郭勋曾建议改其中的一宫让太子居住。夏言认为不可,和皇帝一致。这时皇帝突然问夏言太子应该住哪里,夏言忘记了从前的话,想到修建宫室又浪费又麻烦,就回答的和当初郭勋说的一样。皇帝不高兴。又怀疑言官们弹劾郭勋是出于夏言的指使。等到修建了大享殿,命太监高忠监工,夏言没有进献敕稿。在西苑当值的大臣,皇帝都让他们骑马,又赐给香叶束发巾,用皮帛做靴子。夏言认为这不是作臣子应该穿戴的,不接受,又独自乘坐腰舆(一种轿子)。皇帝被惹得好几次不高兴,打算罢掉夏言,而严嵩又趁机挑拨。严嵩和夏言是同乡,以为夏言先显达,侍奉夏言非常小心。夏言入内阁是因为代替严嵩,而夏言却以当门客对待他,严嵩非常愤恨。夏言失宠之后,严嵩越来越以柔佞受宠。夏言害怕被排斥,叫严嵩一同商量。严嵩则偷偷地跑到陶仲文的府上,忌恨地说夏言代替了自己的位子。夏言知到后非常恼怒,指使言官多次弹劾严嵩。皇帝正赏识严嵩,因此没有理会那些弹劾,夏言、严嵩两人于是很不睦。六月,严嵩面见皇帝,磕头顿首,泪如雨下,哭诉被夏言欺负的情形。皇帝让他把夏言的罪状全都说出来,严嵩趁机揭发夏言的短处。皇帝大怒,下手诏给礼部,一一列举夏言的罪状,并说:“郭勋已经关到监牢里了,夏言还给他编制罪名。言官是朝廷的耳目,却专听夏言的主使。我不早朝,夏言也不来内阁。军国重事,都取决他一人。我的话是机要秘密,他却当作玩笑。言官们不说一句话,就是欺君罔上,导致神鬼大怒,大雨损害了庄稼。”夏言非常害怕,请罪。过了十多天,献礼给皇帝的寿辰,被召进宫接见,在西苑等候参事。夏言趁机谢恩告老还乡,话语非常可怜。他的奏章被搁了八天没有批复,恰逢七月初一日食后,皇帝下手诏说:“日食,是因为有人以下慢上的罪行,免去夏言的官职,闲住在京城。”皇帝又找了自己的三项过失,布告天下。御史乔佑、给事中沈良才等人都准备奏章替夏言辩护,并一同请罪。皇帝大怒,贬黜了十三人。高时因为弹劾郭勋的缘故,只有他被贬谪到边境。于是严嵩代替了夏言入阁参政。夏言掌权了很长时间,家境富厚,服饰、用度都很奢侈,多次收受贿赂。很长时间没有被召见,监司府县吏也对他慢慢轻视了,他悒悒不乐。到了年初一、皇帝的寿辰他就上表庆贺,自称“草土臣”。皇帝也渐渐开始可怜他,恢复了他的尚书、大学士职务。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皇帝稍微发觉严嵩贪污骄纵,又追念夏言,派官员下召让他回来,全部恢复了他少师等官衔,也加封严嵩为少师,好像和严嵩同等。夏言到任后,直接凌驾在严嵩之上。他所批答的文书,从不咨询严嵩,严嵩也闭口不敢说一句话。严嵩所用的心腹人,夏言都贬斥了他们,严嵩也不敢救,恨之入骨。天下的士大夫都怨恨严嵩的贪污骄横,都认为夏言能压制严嵩,非常高兴。而夏言因为被遗忘很久了,务求扩张自己的势力。文选郎高简的发配,唐龙、许成名、崔桐、王用宾、黄佐的罢免,王杲、王暐、孙继鲁的入狱,都是夏言主持的。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被言官弹劾,夏言就拟旨逮捕并审讯他们。唐龙从前和严嵩关系好,王暐的案子牵涉到严世蕃(严嵩之子),其他官员的处置也都不恰当,于是朝臣寒心。最后御史陈其学因为盐法的事情弹劾崔元以及锦衣都督陆炳,夏言拟旨让他们写交待状,两人都拜见夏言请,陆炳长跪才得以开解。崔元、陆炳二人和严嵩勾结一起陷害夏言,夏言却没有发觉。皇帝多次派小太监去夏言的住处,夏言高傲自负,像对待奴才一样对待他们;而严嵩就请他们入坐,亲自把金钱放进他们袖中。所以太监们每天都赞扬严嵩而说夏言的坏话。夏言献的青词往往不符皇帝的心意,严嵩听说后就更加精心地做这些事。不久,河套地区起义。夏言从前慷慨激昂并以自己能经济天下自居,打算建立不世功勋。陕西总督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夏言赞成并同意。严嵩和崔元、陆炳在之间挑拨捣乱,最后事情没有成功。江都人苏纲,是夏言后妻的父亲,和曾铣关系很好。曾铣刚要请求收复河套,苏纲就在夏言面前保举。夏言认为曾铣可以胜任,于是写密奏推荐了他,说群臣中没有比曾铣更忠诚的了。皇帝让夏言拟旨,多次褒奖了曾铣。曾铣大喜,更加锐意出师。皇帝突然降旨诘责他,话语非常严厉。严嵩揣摩皇帝的心意,于是极力说河套不可能收复,话语涉及到夏言。夏言开始非常害怕,谢罪,并说“严嵩并没有不同意见,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我的”。皇帝责怪夏言“强君胁众”,严嵩有些奏章弹劾夏言,夏言也奋力争辩。而皇帝已被严嵩所蒙蔽,怒不可解。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全部剥夺了夏言的官职,以尚书的身份让他退休,仍然没有杀他的意思。恰逢有流言在宫中传播,说夏言离任时法牢骚。严嵩又替仇鸾起草奏章说夏言收了曾铣的钱,两人从中牟利,事情牵联到苏纲,于是把曾铣、苏纲关到监狱。严嵩和崔元、陆炳同谋,曾铣因为交结皇帝近侍按律问斩,苏纲发配戍边,派官兵逮捕夏言。夏言到了通州,听说曾铣的罪名,大惊,从车上掉下来说:“啊!我要了。”又上疏陈诉冤情,说:“仇鸾刚被逮捕,皇上下诏不到两日,仇鸾怎么能听到皇上的话,又怎么知道严嵩的上疏而附会与他?大概是严嵩和崔元等人伪造来陷害我的。严嵩沉默起来像共工,谦恭下士像王莽,奸巧弄权、父子专政像司马懿。在朝的大臣受他的牵制,只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在外的大臣受他的钳制,也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我的生被严嵩掌握,只有把命交给皇上,保全与我。”皇帝没有理睬。案子成立,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等人认为夏言应当处,引用了多条证据交给皇上。皇帝没有同意,切责喻茂坚等人,夺去了夏言的俸禄,还说了夏言从前不戴香冠的事情。夏言这年十月最后还是被弃市。妻子苏氏流放广西,侄子主事夏克承、侄孙尚宝丞夏朝庆,削籍为民。夏言时六十七岁。夏言豪迈有才能,纵横辩论,人没有能说服他的。受到恩宠之后,揣摩到皇帝的意思,不愿大臣们结党,于是成天和那些议礼贵人们相反驳。皇帝认为他不结党,更加厚待他,但最后还是被严嵩所排挤。夏言后,严嵩祸害天下,时间长了才有为夏言惋惜的。而夏言所推荐的徐阶,最后终于除去严嵩成为一代名相。隆庆(明穆宗年号)初年,夏家上书陈诉冤情,朝廷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给他祭祀,谥号叫做文愍。夏言开始没有儿子。他的妾怀孕,他的妻子因为嫉妒把她改嫁了,妾生下一子。夏言后,夏言的妻子把他接了回来,长得很像夏言。马上就要当官了,却突然病了。夏言最终绝后了。
㈨ 文学高手进入,解释古文。
突厥之……兵器,有一种叫"鸣镝"的弓箭,并穿甲配刀剑.他们的饰品则带有伏突(古代的饰物).军旗旗杆上面,雕饰着金色的狼头.侍卫之类的兵,称为"附离",即汉语的"狼".
大致是因为是狼的后代,立志不忘旧时祖先.
㈩ 翻译文言文《明史·夏言传》
夏言,字公谨,贵溪(今江西贵溪市)人。他的父亲夏鼎,曾任临清知州。夏言是正德(明武宗年号)十二年的进士,担任授行人司行人,提拔为兵科给事中。他生性机灵聪敏,善写文章。他做了言官之后,说话正直,非常自负。明世宗即位,他上疏说:“正德年间以来,弊端已经太多了。现在陛下只有维新改革,请您每天上朝后,驾临文华殿批阅奏章,召来内阁大臣一起决断。有的事情事关重大,就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不应该和身边的宫人商量后,就直接下旨。您的意旨,也一定要经过内阁商议后在施行,来断绝蒙蔽矫诈的源头。”皇帝高兴的接受了。夏言奉诏会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核查亲军以及京卫对于的官员,裁减了三千二百人,又上奏了九条事。皇帝身边无用的人被肃清了。
嘉靖(明世宗年号)初期,夏言会同御史樊继祖等出京核查庄田,把被官府夺取的财产都还给了百姓。弹劾宦官赵霦、建昌侯张延龄,共上奏了七次奏折。又请求改后宫的负郭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内亲的求请以及河南、山东献民田给王府的奸民。营救了被逮捕的永平知府郭九皋。庄奉夫人的弟弟邢福海、肃奉夫人的弟弟顾福,朝廷传旨授给他们锦衣世千户,夏言力争说这样不可以。他的各类奏章都非常正直,被人们传诵。多次升任到兵科都给事中。他又勘察了平定青羊山贼寇的官员的功罪,他的意见都非常恰当。副使牛鸾缴获了贼人间交流的名单,夏言请求把它毁了来安抚众人。明孝宗时期,下令吏部、兵部每年准备两京(南京和北京)的大臣及在外的文武地方官员的履历给皇上审阅,正德年间后渐渐就荒废了,夏言上疏请求恢复这个制度。
嘉靖七年,夏言调任到吏部。这时候,皇帝锐意改革文礼方面的事。认为天地一起祭祀不合礼法,打算分别在城郊建祭坛,和日、月祭坛总共是四个。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定,皇帝向明太祖占卜结果也是不吉,这个决定就搁下了。恰逢夏言上疏请求皇帝到南郊亲自耕地,皇后到北郊亲自养蚕,为天下人做表率。皇帝因此以南北郊的说法,和分建天地二郊的想法相符,下令让张孚敬宣旨,夏言于是请求分开祭祀天地。朝臣认为不可,张孚敬也不同意,詹事(官职名)霍韬反对的最厉害。皇帝大怒,把霍韬关进监狱。并下旨奖励夏言,赐给他四品的俸禄,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夏言又赞成在二郊配祭物的观点,详情记录在《礼志》。夏言从此很受皇帝恩宠。城郊的祭坛刚一开工,就下令让夏言监工。延绥发生饥荒,夏言推荐佥都御史李如圭为巡抚。吏部推荐替代李如圭的人,皇帝不予启用,又谈到夏言。御史熊爵说夏言推荐李如圭是为自己,以至于把夏言比作张纟采。皇帝训责了熊爵,让夏言不要再争辩了。但是夏言感到不平,攻击熊爵并辞去刚任的官职,皇帝于是才作罢。
张孚敬在百官面前颐指气使,没有敢和他抗衡的。夏言自认为被皇帝赏识,只有他敢和张孚敬平起平坐。张孚敬非常忌恨夏言受宠,夏言也怨恨张孚敬突然起用彭泽为太常卿而不提拔自己,两人于是不合。夏言上疏弹劾张孚敬以及吏部尚书方献夫。张孚敬、方献夫都上疏辞官。皇帝对人宽厚,为两方调节。夏言显贵之后,对张孚敬、方献夫、霍韬作难,更加以正直顽强而自负。皇帝打算把郊礼方面的知识编纂成书,提拔夏言为侍读学士,担任纂修官,每天讲解经典,仍兼任吏科都给事中。夏言又赞成皇帝更改文庙祀典以及大禘的礼法,皇帝更加高兴。嘉靖十年三月于是提拔夏言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依然直讲经典。夏言长相俊朗,胡子好看,说话弘亮流畅,不带方言。每次开讲,皇帝一定会仔细观察,打算大用他。张孚敬对夏言的妒忌更加厉害,于是和彭泽操纵薛侃一案,把夏言关到司法部门。不久,皇帝发觉张孚敬无理,于是罢免了张孚敬而释放了夏言。八月,四处城郊的祭坛都完工了,升任夏言为礼部左侍郎,仍掌院事。过了一个月,替代李时担任本部(即礼部)尚书。从谏官不到一年就升任到六卿,这时从前没有的事。
当时的士大夫尤其厌恶张孚敬,依靠夏言和他对抗。夏言以聪敏被皇帝赏识,又肯折节下士。御史喻希礼、石金请求宽赦因“大礼”一案得罪的大臣们。皇帝大怒,下令让夏言弹劾喻希礼、石金。夏言认为喻希礼、石金没有别的想法,请皇帝宽恕他们。皇帝责怪夏言的回答,逮捕喻、石二人到监狱,他们却逃走了,夏言于是归罪给自己,这件事才罢了。因此夏言在公卿间有了好的声誉。
皇帝制作礼乐,大多是夏言担任尚书的时候起草的,内阁大臣李时、翟銮也就空有虚职。皇帝每次作诗,都赐给夏言,夏言全部答和并记载下来送给皇帝,皇帝更加高兴。夏言的奏对符合制度,交给的事情立即就办理。皇帝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他善于揣测皇帝的想法,也就有所附会。皇帝赐给他银章一枚,让他可以用密信上奏,银章上刻文字“学博才优”。先后赐给他绣蟒飞鱼麒麟服、玉带、兼金、上尊、珍馔、时物,每月都有赏赐。张孚敬、方献夫又相继入内阁参政。他们知道皇帝恩宠夏言,也不敢和他较量了。不久都辞官了。议礼的诸人只有霍韬在,仇视夏言,不理睬他。十五年因为顺天府尹刘淑相犯案,霍韬、夏言互相攻击。霍韬最后失败,事情详细记录在《霍韬传》中。夏言因此更加骄横了。郎中张元孝、李遂和夏言有点小过节,夏言上奏贬黜了他们。皇子降生,皇帝赏赐夏言非常丰厚。起初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后又加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闰十二月又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知机务。随侍皇帝拜谒皇陵,回到沙河,夏言的营帐着火,蔓延到郭勋、李时的营帐,皇帝交给夏言的奏章有六件被烧毁。夏言应该独自引咎,却与郭勋等人一同去谢罪,被皇帝训责。当时李时为首辅大臣,而政事大多是夏言处理的。顾鼎臣入内阁参政,自恃显贵得早而且年长,对许多事情都有看法。夏言很不高兴,顾鼎臣于是不敢再和他争辩。这年冬,李时去世,夏言担任了首辅大臣。嘉靖十八年,因为编写皇天上帝册表,加封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的大臣没有被封为上柱国的,这是夏言自封的。
武定侯郭勋得宠,妒忌夏言受宠。而礼部尚书严嵩也妒忌夏言。夏言和严嵩随侍皇帝到承天,皇帝拜祭完显陵后,严嵩又请皇帝继续表贺,夏言请求回京。皇帝批复后,很不高兴。严嵩知道皇帝的意思,坚持请求表贺,皇帝于是说:“礼乐出自天子,也是可以的。”下令表贺,皇帝从此对夏言不悦。皇帝临幸大峪山,夏言进帐随侍迟到了一些,皇帝责让他。夏言害怕,请罪。皇帝大怒说:“夏言从一个小官,因为张孚敬议郊礼一事升官,竟敢怠慢不恭,写密信不用我赐的银章,就让他全部退还我给他的银章和手敕。”夏言更加害怕,上疏谢罪。请求不要退还银章、手敕,作为子孙百代的荣幸,文词非常可怜。皇帝怒气不消,怀疑夏言毁损了它们,命令礼部追回。免去他的少师勋阶,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留职。夏言于是把皇帝的手敕四百余份,和银章一同交上。过了几天,皇帝怒气消了,下令了结此事。又让他以少傅、太子太傅的身份入内阁参事,夏言上疏谢罪。皇帝高兴了,训导他自励忠诚,秉公持正,避免引起众怒。夏言心知皇帝所说的众怒,就是郭勋等人,又上疏谢罪。说自己处世不敢落在他人后面,从不和人结交,被众人所忌恨。皇帝又不高兴悦,诘责他。夏言又惶恐谢罪,这才算完。不久,雷击奉天殿。皇帝召夏言和顾鼎臣,他们没有按时到。皇帝又诘责他们,令礼部弹劾他们。夏言等人请罪,皇帝又责怪夏言傲慢,并训责了顾鼎臣。事后,还给了夏言当初追回的银章、御书。陕西捷报传来,夏言恢复了少师、太子太师的职位,加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江淮的贼寇被平定,皇帝发玺书奖励他,赐给金币,兼领大学士俸禄。
顾鼎臣死后,翟銮又进入内阁,小心谨慎就像夏言的下属,不敢有一点冒犯。而霍韬掌管詹事府多次和夏言结怨。因为郭勋和夏言有过节,霍韬勾结他好帮助自己,三人每天相互陷害。不久霍韬死去,夏言、郭勋依旧交恶。九庙受灾,夏言正因病告假,请求辞官,没被允许。昭圣太后驾崩,皇帝下诏问太子应该如何守孝,夏言的奏折有错字。皇帝切责夏言,夏言谢罪并乞求会家治病。皇帝更加恼怒,令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身份退休。夏言开始听说皇帝恼怒自己,献上防御边境的十四策,希望以此为自己开解。皇帝说:“夏言既然有好计策,何什么如此自爱,辜负了我的眷顾,暂且不问他的罪了。”起初,夏言撰写青词和别的文章,最称皇帝的新。夏言免官后,只有翟銮在内阁,不是皇帝所喜欢的人。即将出京的时候,夏言在西苑斋宫拜见皇帝叩首告别。皇帝听后可怜他,特已赐给他酒菜,让他回私宅治病,等以后的命令。
恰逢郭勋被御史弹劾,也借病告假。京山侯(爵位名)崔元刚被宠幸,在内苑当值,妒忌郭勋。皇帝闲暇时问崔元说:“夏言、郭勋都是我的股肱大臣,为什么互相妒忌?”崔元没有回答。皇帝问夏言什么时候回乡,崔元硕:“等到皇上寿辰过后,他才敢来告老还乡。”皇帝又问郭勋是什么病,崔元说:“郭勋没有病,夏言一回乡他就会出山。”皇帝点头。言官们知道皇帝眷顾夏言厌恶郭恶勋,因此共同弹郭勋。郭勋分辨的言语悖谩,皇帝大怒,免去郭勋的同事王廷相籍。给事中(官职名)高时,和夏言的关系好,于是揭发了郭勋贪污骄纵不守法的十几件事情。于是郭勋被关到监狱,恢复了夏言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衔,病好后入阁参政。夏言虽然告假,内阁的事大多还经过他决定。治郭勋的罪,全都是他指使的。嘉靖二十一年春,他的一品官衔满九年,皇帝派宫人赐给他银币、宝钞、羊酒、内馔。全部恢复了他的官阶,下诏褒奖他,在礼部为他设宴。尚书、侍郎、都御史陪侍在旁。这时候,皇帝虽然礼待夏言,但是恩宠不如从前了。
慈庆、慈宁两宫皇后驾崩,郭勋曾建议改其中的一宫让太子居住。夏言认为不可,和皇帝一致。这时皇帝突然问夏言太子应该住哪里,夏言忘记了从前的话,想到修建宫室又浪费又麻烦,就回答的和当初郭勋说的一样。皇帝不高兴。又怀疑言官们弹劾郭勋是出于夏言的指使。等到修建了大享殿,命太监高忠监工,夏言没有进献敕稿。在西苑当值的大臣,皇帝都让他们骑马,又赐给香叶束发巾,用皮帛做靴子。夏言认为这不是作臣子应该穿戴的,不接受,又独自乘坐腰舆(一种轿子)。皇帝被惹得好几次不高兴,打算罢掉夏言,而严嵩又趁机挑拨。严嵩和夏言是同乡,以为夏言先显达,侍奉夏言非常小心。夏言入内阁是因为代替严嵩,而夏言却以当门客对待他,严嵩非常愤恨。夏言失宠之后,严嵩越来越以柔佞受宠。夏言害怕被排斥,叫严嵩一同商量。严嵩则偷偷地跑到陶仲文的府上,忌恨地说夏言代替了自己的位子。夏言知到后非常恼怒,指使言官多次弹劾严嵩。皇帝正赏识严嵩,因此没有理会那些弹劾,夏言、严嵩两人于是很不睦。六月,严嵩面见皇帝,磕头顿首,泪如雨下,哭诉被夏言欺负的情形。皇帝让他把夏言的罪状全都说出来,严嵩趁机揭发夏言的短处。皇帝大怒,下手诏给礼部,一一列举夏言的罪状,并说:“郭勋已经关到监牢里了,夏言还给他编制罪名。言官是朝廷的耳目,却专听夏言的主使。我不早朝,夏言也不来内阁。军国重事,都取决他一人。我的话是机要秘密,他却当作玩笑。言官们不说一句话,就是欺君罔上,导致神鬼大怒,大雨损害了庄稼。”夏言非常害怕,请罪。
过了十多天,献礼给皇帝的寿辰,被召进宫接见,在西苑等候参事。夏言趁机谢恩告老还乡,话语非常可怜。他的奏章被搁了八天没有批复,恰逢七月初一日食后,皇帝下手诏说:“日食,是因为有人以下慢上的罪行,免去夏言的官职,闲住在京城。”皇帝又找了自己的三项过失,布告天下。御史乔佑、给事中沈良才等人都准备奏章替夏言辩护,并一同请罪。皇帝大怒,贬黜了十三人。高时因为弹劾郭勋的缘故,只有他被贬谪到边境。于是严嵩代替了夏言入阁参政。
夏言掌权了很长时间,家境富厚,服饰、用度都很奢侈,多次收受贿赂。很长时间没有被召见,监司府县吏也对他慢慢轻视了,他悒悒不乐。到了年初一、皇帝的寿辰他就上表庆贺,自称“草土臣”。皇帝也渐渐开始可怜他,恢复了他的尚书、大学士职务。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皇帝稍微发觉严嵩贪污骄纵,又追念夏言,派官员下召让他回来,全部恢复了他少师等官衔,也加封严嵩为少师,好像和严嵩同等。夏言到任后,直接凌驾在严嵩之上。他所批答的文书,从不咨询严嵩,严嵩也闭口不敢说一句话。严嵩所用的心腹人,夏言都贬斥了他们,严嵩也不敢救,恨之入骨。天下的士大夫都怨恨严嵩的贪污骄横,都认为夏言能压制严嵩,非常高兴。而夏言因为被遗忘很久了,务求扩张自己的势力。文选郎高简的发配,唐龙、许成名、崔桐、王用宾、黄佐的罢免,王杲、王暐、孙继鲁的入狱,都是夏言主持的。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被言官弹劾,夏言就拟旨逮捕并审讯他们。唐龙从前和严嵩关系好,王暐的案子牵涉到严世蕃(严嵩之子),其他官员的处置也都不恰当,于是朝臣寒心。最后御史陈其学因为盐法的事情弹劾崔元以及锦衣都督陆炳,夏言拟旨让他们写交待状,两人都拜见夏言请死,陆炳长跪才得以开解。崔元、陆炳二人和严嵩勾结一起陷害夏言,夏言却没有发觉。
皇帝多次派小太监去夏言的住处,夏言高傲自负,像对待奴才一样对待他们;而严嵩就请他们入坐,亲自把金钱放进他们袖中。所以太监们每天都赞扬严嵩而说夏言的坏话。夏言献的青词往往不符皇帝的心意,严嵩听说后就更加精心地做这些事。
不久,河套地区起义。夏言从前慷慨激昂并以自己能经济天下自居,打算建立不世功勋。陕西总督曾铣请求收复河套,夏言赞成并同意。严嵩和崔元、陆炳在之间挑拨捣乱,最后事情没有成功。江都人苏纲,是夏言后妻的父亲,和曾铣关系很好。曾铣刚要请求收复河套,苏纲就在夏言面前保举。夏言认为曾铣可以胜任,于是写密奏推荐了他,说群臣中没有比曾铣更忠诚的了。皇帝让夏言拟旨,多次褒奖了曾铣。曾铣大喜,更加锐意出师。皇帝突然降旨诘责他,话语非常严厉。严嵩揣摩皇帝的心意,于是极力说河套不可能收复,话语涉及到夏言。夏言开始非常害怕,谢罪,并说“严嵩并没有不同意见,所有的事情都委托给我的”。皇帝责怪夏言“强君胁众”,严嵩有些奏章弹劾夏言,夏言也奋力争辩。而皇帝已被严嵩所蒙蔽
,怒不可解。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全部剥夺了夏言的官职,以尚书的身份让他退休,仍然没有杀他的意思。恰逢有流言在宫中传播,说夏言离任时法牢骚。严嵩又替仇鸾起草奏章说夏言收了曾铣的钱,两人从中牟利,事情牵联到苏纲,于是把曾铣、苏纲关到监狱。严嵩和崔元、陆炳同谋,曾铣因为交结皇帝近侍按律问斩,苏纲发配戍边,派官兵逮捕夏言。夏言到了通州,听说曾铣的罪名,大惊,从车上掉下来说:“啊!我要死了。”又上疏陈诉冤情,说:“仇鸾刚被逮捕,皇上下诏不到两日,仇鸾怎么能听到皇上的话,又怎么知道严嵩的上疏而附会与他?大概是严嵩和崔元等人伪造来陷害我的。严嵩沉默起来像共工,谦恭下士像王莽,奸巧弄权、父子专政像司马懿。在朝的大臣受他的牵制,只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在外的大臣受他的钳制,也知道有严嵩而不知道有陛下。我的生死被严嵩掌握,只有把命交给皇上,保全与我。”皇帝没有理睬。案子成立,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等人认为夏言应当处死,引用了多条证据交给皇上。皇帝没有同意,切责喻茂坚等人,夺去了夏言的俸禄,还说了夏言从前不戴香冠的事情。夏言这年十月最后还是被弃市。妻子苏氏流放广西,侄子主事夏克承、侄孙尚宝
丞夏朝庆,削籍为民。夏言死时六十七岁。
夏言豪迈有才能,纵横辩论,人没有能说服他的。受到恩宠之后,揣摩到皇帝的意思,不愿大臣们结党,于是成天和那些议礼贵人们相反驳。皇帝认为他不结党,更加厚待他,但最后还是被严嵩所排挤。夏言死后,严嵩祸害天下,时间长了才有为夏言惋惜的。而夏言所推荐的徐阶,最后终于除去严嵩成为一代名相。隆庆(明穆宗年号)初年,夏家上书陈诉冤情,朝廷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给他祭祀,谥号叫做文愍。夏言开始没有儿子。他的妾怀孕,他的妻子因为嫉妒把她改嫁了,妾生下一子。夏言死后,夏言的妻子把他接了回来,长得很像夏言。马上就要当官了,却突然病死了。夏言最终绝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