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寺壁
Ⅰ 文言文《凿壁借光》词解释
第一处的“逮”是使动词,使逮之。第二个以是“以书资给”第三拥是动词。做佣工
Ⅱ 《题青泥市寺壁》的译文是什么
题青泥市寺壁①
雄气堂堂贯斗牛②,誓将直节报君仇③。
斩除顽恶还车驾④,不问登坛万户侯⑤。
词语注释
①青泥寺: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境。
②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斗(dǒu)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星座名,这里指天空。古人把天上的星辰划若干区域以与地面区域相照应。据《宋史·天文志》,斗牛二宿,大致在江西一带上空,当吴越分野。
③君仇: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
④顽恶:指金人。还:迎回来。车驾皇帝乘坐的车子。此指宋徽、宋钦二帝。
⑤不问:不追求,不图谋。登坛:升登坛场。古代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仪式。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官。汉制,列侯食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这里指获厚禄。
白话译文
堂堂的英雄之气直冲霄汉,为了洗雪国耻,愿意将生命奉献,
斩除凶恶的敌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为那封侯拜将谋求高官
《题青泥市寺壁》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于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壁间。该诗描写了作者报效祖国,御侮杀敌的志向。诗中质朴无华,直抒胸臆,气势健举,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和他只为报国血耻,不图拜将封侯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有帮助请及时采纳哦⊙∀⊙! 谢谢
Ⅲ 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多数的书画收藏家只徒取得一个空名,偶然传说是钟繇、王羲之、顾恺、陆机的笔迹,看见的人就争着要买。这就是所谓“耳鉴”(以耳代目)。又有人用手摸画来看画,传说画里的颜色遮不住手指的画才是好画。这种说法就比“耳鉴”更下一等了。这可以称之为“揣骨听声”。(用摸骨骼听声音来看相)。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副古画——牡丹花丛,花下有一只猫,他不了解这幅画的好坏。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家是姻亲,一见到这幅画,就说:“这是画的正午时间的牡丹。怎么知道的呢?这花的花瓣展开,散发而且色泽干燥,这是中午时的花。猫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的猫眼。如果是有带露的花,那花房就会收敛而花色就润泽潮湿。猫眼在早晨或夜暮其黑眼珠就浑圆,太阳渐高,眼珠就渐狭长,到正午就如一线了。”这样来解释也算得很会体会古人的笔意了。
相国寺的旧壁画,是高益的手笔。有一面墙上描绘了众多乐工奏乐的画非常有意思。人们大多责怪弹琵琶的人拨错了下弦,那众多的乐管都发出“四”字的音,而琵琶的“四”字应在上弦,这里的一技却是掩着下弦,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并不是错误的,大约管弦乐器是放开指头发出声音,琵琶是手指拔过琴弦发出音响,这一拔尽管按住下弦,但是声音却是发自于上弦。高益对画面的安排居然
能达到这样的地步,他的匠心可以从中知道了。
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世上看画的人,大多能指点评说画中形象、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罢了,至于能够达到深刻理解其中奥妙的人却十分少见。就如彦远《画评》所说:“王维画东西,大多不管四季,比如画花卉,往往把桃花、杏花、芙蓉花和莲花同画在一个景中。”我家收藏的王维的画《袁安卧雪图》,上面画有雪中芭蕉,这就是王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画,所以达到的意境出神入化,全然得之于天意,这是难以和俗人论说的。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是真正的懂得画。
画牛、虎都要画毛,唯独马无须画毛。我曾经就这问题问画工,画工说:“马的毛细,不可以画。”余诘难他,问:“鼠的毛更细,为什么却要画?”画工不能回答。(其实)大概画马时,马的大小不过一尺多,这就要求以大为小,所以马毛细而不可画;画鼠时却正如原样大,自然应当画出毛。同理,牛、虎也是以大为小,所以也不应该见毛,但牛、虎的毛色深,马的毛色浅,按理必须有所区别。
过去小村里有个叫陈用之的人很善于画画,迪先生见他画的山水,就对用之说:“你的画确实很精巧,只是少了天然之趣。”用之非常佩服他的评点,说:“我常常担心自己不如古人,(原因)正在于这一点。”迪先生说:“做到这点不难,你先应当找一堵破墙,将一张白色的绢素铺完毕,将白绢挂在败墙上,早晚观看。观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隔着白布见败墙上,高下平坎曲曲折折,都成山水之景象。用心揣磨仔细观察:高的是山,低的是水;坎的是谷地,缺的是山涧;明显的是近景,模糊的是远景。心神领会,清楚地见到那里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的景象,了然在目。就随着心意下笔,默以神会,自然之境都是天成,不像是人所为,这就可称为活笔。”陈用之从此后画技不断进步。
Ⅳ 帮忙翻译文言文
南皮的许南金先生,胆子最大。(有一次)他在和尚庙里读书,与一个朋友共睡一床。半夜时只见北面墙壁燃起两只火炬。仔细一看,原来是从墙壁中露出脸来,(脸)大如簸箕,两只火炬是那怪物两眼的目光。(许南金的)朋友被吓得要死。许南金先生披起衣服慢慢起来说:“(我)正想读书,(只是)苦于蜡烛燃完了。您来得正好。”于是拿上一本书,背对着那怪物坐下,大声朗诵起来。还没读几页,那怪物的目光渐渐消失;(许南金)拍着墙壁叫那怪物,(那怪物)始终不再出来。又有一天晚上,(许南金)上厕所,一个小童拿着蜡烛跟随他。这张怪脸又突然出现,对着他笑。哪个小童(吓得)丢了蜡烛扑倒在地上。许南金就捡起蜡烛,(将蜡烛)放在那怪物的头顶上,说:“蜡烛正好没有烛台可放,您又来得正好。”怪物抬头看着许南金,一动不动。许南金说:“您哪里不可以去,(为何)竟然来这里?(听说)海上有专门追逐臭味的人,您难道就是这种人吗?我也不能辜负您的来意。”就拿用过的手纸擦那怪物的口。怪物大声呕吐,狂吼了几声,蜡烛被震熄灭,它也消失了。从此那怪物不再出现。
许南金先生曾说:“鬼怪都是真正有的,也偶尔能让人见到;只有一辈子检点自己,(让自己)没有无法面对鬼怪的地方,那么(即使遇到鬼怪)自己的心自然就不会惊动了。”
Ⅳ 古文《念奴轿.亦壁怀古》
版本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⑴
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1]
版本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⒃。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
版本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3]
版本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4]
版本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白话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_网络
http://ke..com/link?url=-Pw64EQbAANcqa318bUrKz__AJp7iqNn9v20K
Ⅵ 灵隐寺僧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灵隐寺来某僧人,他因会自茶道而出名,茶具非常精致。但他所所收藏的茶叶有几等,常常看客人的地位的高低来分别煮不同的茶给客人喝;那最好的茶叶,如果不是不是地位尊贵的或懂得茶叶味道的人,一次也不会给他的。一天,有一贵官来到,僧人待他非常恭敬,拿出很好的茶叶,亲自煮水冲茶进献给他,希望得到客人的称赞。这个客人一直沉默不言。僧人很疑惑,再拿出最上等的茶再煮水冲泡进献给客人,茶快喝完了,并没有一语称赞。僧人等不急了,鞠了一个躬,说:“这个茶怎么样?”贵官拿着茶杯拱手,说:“非常烫。”
Ⅶ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是那片文言文里啊
【原句】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注释】
这段文字是成语“画龙点睛”的出处。
【附录】
原文及注释、译文
【原文】
版本一: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版本二: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译文】
版本一: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还在(墙上)。
版本二: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认为很荒唐,就坚决请求他为龙点上眼睛。(张僧繇就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墙壁,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乘云腾空而去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那两条龙都还在(墙上)。
【注释】
1、张僧繇: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每:每每;常常。
4、以为:认为。
5、诞:荒诞;虚妄;荒唐。
6、因:于是;就。
7、须臾:一会儿。
8、破壁:击破墙壁。
9、乘云:驾云。
10、妄诞:虚妄不实;荒诞不经。《汉书·朱买臣传》:“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朱子语类》卷二七:“圣人虽有心,也自是不欺诳,不妄诞。”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二:“本事词载榴花事极鄙俚,诚为妄诞。”《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尝思圣人之不语怪,以怪之行事近乎妄诞而不足为训。”太平天囯洪仁玕等《戒浮文巧言谕》:“至祝寿浮词,如‘鹤算’、‘龟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样,尤属不伦,且涉妄诞。”
11、固请:坚决请求。
12、腾去:腾空而去。去:离开。
13、二龙未点眼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未点眼(者)二龙”,“者”辅助表示定语后置。
Ⅷ 语文必修3古寺文言文及翻译
可以到书店里去买抄一本高中文言文注释翻译,有这本书的。另外也可以参考一下这里的注释和翻译,似乎不是很全。http://so.gushiwen.org/wenyan/gaowen.aspx
Ⅸ 苏轼题于渑池寺壁的诗
旧题: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三月,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专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赴属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作者写了这首和诗。所以在诗里写道:“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安放在新塔里,曾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亦已破损,我们再也看不到当年题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