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送别朋友的文言文

送别朋友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2-04 16:39:54

㈠ 毕业季送别挚友的文言文

为你的问题拼了!

寒窗数载,共研诗书,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不经回意间已是与君话别离之时!念答去去经年,你我吟风唱荷,相思树下,碧云湖畔,饭菜飘香处,皆有踪影。今日一别,不知何年再相聚矣!想当年,意气风发,谈笑风声,声动楼层,畅快淋漓,有伤心处,亦互相慰籍,如夜狼悲鸣,音播四野,涕泪横流亦不顾。然今日离去,时光不再,悲喜不同,汝有汝家业,吾有吾业涯,相逢不知是何年,念此与斯,每有泪落而沾巾也。汝记否?汝忆耶?叶随风飘,人随车走,远方只影,是汝之身,吾等话别,何其不舍耶?然,情再深,终需别,筵再盛,亦需散,于此只能聊聊数句,留于君纸,祝君未来一帆风顺,勤垦力进,必创大业一番,到时你我再把酒言欢!

㈡ 求友人离别的文言文文章

查了一下古文,有关送别、离别的文言文,除了魏晋南北朝江淹的《别赋》以外,唐代韩愈写得较多,比如《送穷文》、《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等。
现选一篇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鉴赏】这是韩愈写给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赠序。朋友要出远门,写一篇序送给他,说一番勉励和宽慰的话,或者借此发挥点议论,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
这篇序全文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写得内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澜起伏,显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层意思。“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层。第一句就不同凡响。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前层落墨,起笔不凡”。具有提挈、笼罩全文的作用。“董生举进士”至“郁郁适兹土”是第二层,主要是说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缘由。又说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层,话说得十分肯定。这就回应了前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荆轲、高渐离一流人物。荆轲、高渐离都是好侠尚义之士,在历史上留下过美谈。在古代的燕、赵,这样的人物很多。而董邵南也是一个重节操、有才能的人。韩愈诗中有一首诗,题为《嗟哉董生行》,诗中称赞董邵南的侠义和孝行。这样的人到燕、赵去,自然是会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两层。“夫以子之不遇时”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层,意思还是在说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接着笔锋一转,转到第二层,提出“风俗与化移易”的问题。韩愈的意思是要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赵去,是一定会“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那么今天的河北变得如何呢?韩愈没有说,也不便说,他只是提出“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的疑问,并要董邵南去证实一下。话虽不明说,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隐含其中。韩愈的本意,是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为当时的河北,已是藩镇割据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藩镇之祸延续了数十年,唐宪宗即位讨平吴、蜀叛乱,力图统一国内。但河北地区,仍然保持着割据一方的局面。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统一,是与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韩愈是反对封建割据的,所以他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为藩镇效力。他虽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对他的爱护,还是向他提出忠告,劝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因为是送行,韩愈不便把话说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规劝,但言外之意还是很明白的。
末段进一步表示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过话仍然说得十分含蓄。请他去凭吊乐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这位古代忠义之士学习,继承其遗风。对有才能但还隐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诉他们到朝廷里来做官,那么你就更应该留在京城,为朝廷出力了。
这篇短文写出了那么多丰富的内容,而且层次清晰,转接自然,层层深入,变化无穷。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宛转含蓄,颇为得体,符合送行时的气氛,又不晦涩,达到了规劝的目的。它的结构异常紧密,行文错综变化,加上反复唱叹,使文章更耐读、有味。这些,都增强了这篇序文的魅力。

㈢ 给人送行要说什么话【古文

观古人之诗,大多以离别诗最著名。并且有折柳送别的故称,韦应物送李曹时说:“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卢纶送李端时叹:“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司空曙唱:“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杜牧吟:“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欧阳修在洛阳与友人离别时也感叹:“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与谁同?”柳永与欧阳修的心境相同,曾叹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轼却构思奇特,蹊径独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从别处找的,供参考)

㈣ 用文言文表达好朋友分离的句子

浮云一别后复,流水十制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海亦英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现在才深刻的感受到说这句话人的痛苦与无奈,不是不求,实在是此生难求呀。

㈤ 请问文言文中有关“朋友”的词语和诗句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②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③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李白)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⑥劝君更尽一杯酒,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三孤。(《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⑨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别》郑古) ⑩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⑾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李白) ⑿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王维) ⒀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⒂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易水送别》骆宾王)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傅鹑觚集》)(2)近贤者聪,近愚者聩。(唐皮日休《耳箴》)(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5)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元佚名《小尉迟》)(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7)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8)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汉刘向《说苑》)(9)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成仇人。(明方孝儒《朋友》)(10)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三孤。(《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别》郑古) 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李白)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送别》王维)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成仇人。(明方孝儒《朋友》)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㈥ 求送别并祝福友人的古文一篇

散幽情於曩昔,凝浩思於典坟。太初与其太始,髙下混其未分。将视之而不见,欲听之而不闻。爰及寥廓,其犹槖龠。 轻清为天而氤氲,重浊为地而盘礴。尔其动也,风雨如晦, 雷电共作; 尔其静也,体象皎镜,是开碧落.

㈦ 感谢朋友和恩师的文言文!带有离别情意的!谢谢了!

许浑 送僧归金山寺

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驻锡逢山色,停杯见浪痕。
秋涛吞版楚驿,晓月权上荆门。为访题诗处,莓苔几字存。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㈧ 求送别,离别的文言文,谢谢~~

查了一下古文,有关送别、离别的文言文,除了魏晋南北朝江淹的《别赋》以外,唐代韩愈写得较多,比如《送穷文》、《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等。 现选一篇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如下:【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鉴赏】这是韩愈写给友人董邵南的一篇赠序。朋友要出远门,写一篇序送给他,说一番勉励和宽慰的话,或者借此发挥点议论,这是当时文人的一种风尚。 这篇序全文仅百余字,由于作者是文章高手,不但写得内容深刻,而且吞吐曲折,波澜起伏,显示出出色的技巧。 首段即有三层意思。“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是第一层。第一句就不同凡响。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前层落墨,起笔不凡”。具有提挈、笼罩全文的作用。“董生举进士”至“郁郁适兹土”是第二层,主要是说董邵南到河北去的缘由。又说明了他此去是出于不得已。“吾知其必有合也”是第三层,话说得十分肯定。这就回应了前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一句。“感慨悲歌之士”,泛指荆轲、高渐离一流人物。荆轲、高渐离都是好侠尚义之士,在历史上留下过美谈。在古代的燕、赵,这样的人物很多。而董邵南也是一个重节操、有才能的人。韩愈诗中有一首诗,题为《嗟哉董生行》,诗中称赞董邵南的侠义和孝行。这样的人到燕、赵去,自然是会得到赏识和重用的了。 次段也可分两层。“夫以子之不遇时”至“出乎其性者哉”是第一层,意思还是在说祝愿董邵南此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接着笔锋一转,转到第二层,提出“风俗与化移易”的问题。韩愈的意思是要说一个地方的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董邵南到古代的燕、赵去,是一定会“有合”的,但是到今天的河北去,能不能“有合”,就不一定了。那么今天的河北变得如何呢?韩愈没有说,也不便说,他只是提出“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的疑问,并要董邵南去证实一下。话虽不明说,但他真正的意思已隐含其中。韩愈的本意,是不赞成董邵南去河北的,因为当时的河北,已是藩镇割据的地方。唐代自安史之乱后,藩镇之祸延续了数十年,唐宪宗即位讨平吴、蜀叛乱,力图统一国内。但河北地区,仍然保持着割据一方的局面。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统一,是与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韩愈是反对封建割据的,所以他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为藩镇效力。他虽然同情董邵南的遭遇,但出于对他的爱护,还是向他提出忠告,劝他在政治上不要走入歧路。因为是送行,韩愈不便把话说得太直露,只能含蓄委婉地规劝,但言外之意还是很明白的。 末段进一步表示不赞成董邵南到河北去的意思,不过话仍然说得十分含蓄。请他去凭吊乐毅之墓,就是希望他向这位古代忠义之士学习,继承其遗风。对有才能但还隐居不仕的屠狗者,我尚且要你告诉他们到朝廷里来做官,那么你就更应该留在京城,为朝廷出力了。 这篇短文写出了那么多丰富的内容,而且层次清晰,转接自然,层层深入,变化无穷。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宛转含蓄,颇为得体,符合送行时的气氛,又不晦涩,达到了规劝的目的。它的结构异常紧密,行文错综变化,加上反复唱叹,使文章更耐读、有味。这些,都增强了这篇序文的魅力。

㈨ 【长亭外送别】文言文翻译

这本身不来就是汉语么……
长亭外,源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在郊外长亭的古道边,芳草萋萋,郁郁葱葱的绿一直蔓延到天际。)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温柔的晚风轻拂细柳,短笛吹出的乐曲时断时续,在落日余晖中映着层层叠叠的山峰)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是在天的尽头,还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经四散不见)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请喝一杯离别的酒吧,虽然不那么清澈,但是还说尽我们的快乐,而离别后,你将在今夜的梦中独自抵御寂寞。)

㈩ 文言文【长亭外送别】翻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在郊外长亭的古道边,芳草萋萋,郁郁葱葱的绿一直蔓延到天际。)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温柔的晚风轻拂细柳,短笛吹出的乐曲时断时续,在落日余晖中映着层层叠叠的山峰)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是在天的尽头,还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经四散不见)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请喝一杯离别的酒吧,虽然不那么清澈,但是还说尽我们的快乐,而离别后,你将在今夜的梦中独自抵御寂寞。)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在郊外长亭的古道边,芳草萋萋,郁郁葱葱的绿一直蔓延到天际。)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温柔的晚风轻拂细柳,短笛吹出的乐曲时断时续,在落日余晖中映着层层叠叠的山峰)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是在天的尽头,还是在地的角落,我那些知心的朋友啊,如今已经四散不见)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请喝一杯离别的酒吧,虽然不那么清澈,但是还说尽我们的快乐,而离别后,你将在今夜的梦中独自抵御寂寞。)

热点内容
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20:44:07 浏览:606
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时间 发布:2025-07-15 20:21:42 浏览:534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 发布:2025-07-15 19:20:08 浏览:236
有多少可以重来 发布:2025-07-15 16:35:06 浏览:279
洗牙多少钱一般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16:08:33 浏览:610
蒙脱石散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15:36:52 浏览:745
如何导出视频 发布:2025-07-15 15:22:23 浏览:80
贵州教师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5-07-15 14:34:34 浏览:22
迎泽区教育局 发布:2025-07-15 14:30:07 浏览:305
思则佳教育 发布:2025-07-15 14:13:58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