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学科渗透德育案例

发布时间: 2020-12-04 19:23:26

㈠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估计数学课改,快要把小学的数学老师逼疯了!

教授学生数学回的美,教授学生数学的运行应用的技答巧 还尼玛的和德育有关,同行,我很同情你
如果有谁能把小学数学的四则运算和 四有新人联系在一起,
麻烦 各位同仁 把这个案例发我一份

[email protected] 深表感谢

㈡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年轻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师: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对。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

公平的规则,团队协作,互相鼓励,对胜利者增加欢呼,失败者增加鼓励,用更多的关注促进竞争 最主要要玩的开心

㈣ 小学数学怎样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https://wenku..com/view/280ded4e55270722192ef767.html
说起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大家脑中或许会闪过“牵强附会”四个字。因为数学似乎没有语文学科中俯拾皆是的德育资源,也没有音美学科中覆盖全程的美育渗透。其实,不然,真正深入到数学学科中,你就会发现,数学中的德育内容不仅全面,还有极强的说服力。若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以情动人居多,则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是以理服人为上。
数学从内容到思想方法都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数学思维的训练使人的思维逐步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组织性、批判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这使学生受益终身。
数学发展史中那些辉煌灿烂的成就足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数学习题中也有很多关于环保、互助、爱国、爱家等德育素材,这些信息提供的数据和实实在在的计算,最具说服力、最真切。
现在只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的案例:
案例1:让学生进入数学的角色情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自信心、责任心。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在A班上第一节数学课。
学生放松两天后,躁动的心尚未平静,加之又是节稍显枯燥的计算练习课,教室中凳子吱呀不停,小声说话的声音不断。我便也有些烦躁起来,连吓带哄地领着学生做到课本40页第3题。题目提供了这些信息:二年级198人,三年级270人,四年级201人,五年级281人,他们要去儿童剧场看电影,剧场能容纳500人,问题: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需要安排几场?我让学生先读题目,他们个个有气无力。再让读一遍,读得还

2
是很勉强。读完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等了片刻,举手者寥寥无几。叫了一个学生,陈述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似听非听,漫不经心。看着学生茫然又漠然的眼神,耐着性子领着说了一遍,又问了几个学生,还是说不太清楚,看到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效果却不好,心中非常窝火,忍不住又批评了学生几句。如此这般,折腾掉不少时间,下课铃响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B班,准备上今天的第二节数学课。看着那些在课间游戏时活蹦乱跳的孩子,忽然觉得刚才的发火多么可笑!浪费时间,破坏心情!这么小的孩子,前面说完后面忘,生气发火只是做了无用功,何苦!想到此,我调整了心态,微笑着面对孩子们。笑容平息了孩子们躁动的心,乱响的桌椅声停了下来,孩子们在淡淡的愉悦中思维飞扬,我的灵感亦被唤起。

㈤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专道。属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坚持在教好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专业知识与进行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必须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自觉地把个人学习与国家的前途、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因此,对于一个专业课教师来说,专业知识教的越好就越容易在学生中建立较高的威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越有利于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做一个尽心尽责的人。

㈥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怎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认识教学中德育的功能1.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既教书又育人。克服过去那种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现象,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㈦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
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
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听到他的回答,我特别的惊讶,没了任何言语,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
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
【案例思考】
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说实在的,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挖于“深”处。
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
就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寻找课文主人公雄日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使学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课文《蓝色的树叶》,通过记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铅笔的故事,表现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可以仅仅扣住“团结互助”这样一条情感主线,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实”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会后依然“涛声依旧”;班会上高谈阔论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外却总是惹事生非,令老师头疼……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
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
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壮志。
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
三、攻在“恒”处。
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做好“拉锯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非常必要了。在这“持久战”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其实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毕竟我们语文课堂还是占据着小学教学的主阵地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阵地,运用教育智慧,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使一些“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

热点内容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
奥数物理 发布:2025-07-17 23:41:12 浏览:318
中西方历史 发布:2025-07-17 21:55:02 浏览:867
师生伦理关系电影 发布:2025-07-17 21:35:16 浏览:481
赵县中学官网 发布:2025-07-17 21:35:08 浏览: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