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王国
Ⅰ 埃及美术的中王国美术
中王国包括第十一、十二王朝,约从公元前2040(或前2133)年至前1786年。
建筑陵墓建筑在这期间出现了背靠悬崖峭壁的倾向,并出现了坡式台阶。这些特点在中王国得到发展,成为中王国陵墓建筑的主要形式。现在的金字塔已经很小,象征性地被围在柱廊中或是建在神殿的平台顶上。以金字塔为中心的神殿、祭坛等地面建筑与地下存放尸首的墓室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墓室通过很长的阶梯通道伸向山崖深处。地面建筑除金字塔外,主要是柱式神殿,柱子不是像过去那样竖立在大殿内,而是建在大殿外围。大殿多是上、下两层,正面有很长的坡形通道。正门前有两座对称的方尖碑,两翼是很高的塔门。方尖碑均由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有的高达19.8米。方尖碑与塔门是中王国的创造。
中等人物的陵墓出现较多、气魄也较大,多采用皇家陵墓形式。有些陵墓其柱式门廊可与古王国切夫伦法老的神庙相比美,柱子也均为精工细琢的细方石。 中王国时期圆雕的功用已不仅仅是为死者或神服务,还包括生活在地面上的各类社会成员,因此,圆雕从墓室中解放出来,出现了很多独立的雕像。这类雕像多为巨石雕刻,主要是各代法老像和斯芬克斯,作为纪念碑屹立在茫茫沙漠上。这些雕像的表情不再是单纯强调法老的神圣和伟大,而开始着重表现他们应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具有丰富经验和强烈责任感的面容,敢于承担一切重大事件的英雄气质等等。与巨石雕刻相比,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小于真人尺寸的团块式雕刻。这种雕刻把人体缩进一块完整的方形或圆筒形的石块中,只露出头部和双脚,其他部分在石块上刻出轮廓线或全部用围裙遮盖。头部雕刻细致,其余部分全部从简。石块上一般都刻有象形文字。这种形式的雕刻一直延续到新王国以后。
这时浮雕和绘画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内容增加了神授王冠、神与法老拥抱、士兵操练等。构图安排也出现了较多的灵活性,过去一向以几条水平线分隔层次,人、物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以横向序列表示前后关系,现在则有了表现纵深关系的意图,如《牧羊图》,分前后两个层次,前景一位蹲着的牧人正拿着草喂一只伏卧的羚羊,这只羊的身后有另一只顽皮的羊被另一牧人拽着犄角往后拖,而这个牧人则处于更深一个层次。这幅画还反映了构图中力的平衡问题,这在中王国绘画中也是一个新现象:那位牧人反身拖拽羊只,与羊的运动方向恰好相反。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两个摔跤者互相纠缠在一起,难分难解;两个姑娘分别骑在另两个姑娘身上,相对为阵,左边的姑娘扬手把球抛出,右边的姑娘则双手去接,等等。此时的人体比例较为细长,表现较为细腻,色彩也更为丰富。
浮雕中新出现了一种凹进平面的雕刻,即物体轮廓线以内区域低于石板表面,更深的轮廓线沟槽与这新的平面形成凹凸效果。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卡维特王后石棺上的浮雕。 中王国出现了数量较多、制作精细的珠宝首饰,其质量、形式的华贵、打磨的光亮程度及宝石颜色的和谐配置,都超过了以往和以后各代金、银、珠宝首饰的制作。与首饰一起还有很多化妆用品,如镜子、金剃刀、黑曜石和金的油脂瓶,以及镶嵌着金子和象牙的王冠盒,盒内装有王冠、项链、戒指和胸饰等物。阿门内姆哈特二世的女儿有一顶王冠尤具特色。王冠由很细的金线编织成精美的星星状花朵,每隔一定的距离,各组金线汇合在一起编织成4朵盛开的纸草花,纸草花围着一个圆盘,里面镶嵌着肉红玉髓石和绿松石。其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从中王国开始,手工艺品逐渐向外传播,外来因素也开始侵入。有些金戒指和由小环串起来的悬挂饰品,从形式到工艺都可看出克里特的风格。在十二王朝的一些墓室中还发现有个别克里特岛出产的陶瓶,其深色底子上的螺旋形图案及矮棕榈叶条纹,甚至影响了一些墓室顶壁上的彩色装饰。一些斧柄、刀柄装饰上的动物形象及制作工艺,则有著明显的迈锡尼文化的影响。
Ⅱ 中王国时期的美术有什么特点
埃及的第7王朝~第9王朝的200年间,埃及陷入内乱和混战,直到第11王朝,由门特霍蒂普二世(MentehotepⅡ公元前2133年~公元前1992年在位)重新统一。虽然由于商业经济发达和利比亚黄金的开发,埃及经济一度复苏,但政治上却出现了中央集权的削弱,地方贵族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各自为政,竞相斗争,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地方风格。
建筑方面,国王的金字塔越来越小,贵族的金字塔却越来越大。而且由于盗墓者的威胁,和建都底比斯后,狭仄的丘陵谷地不宜建造大规模的金字塔,所以,坟墓的形制也从金字塔转变为就岩壁开凿的崖窟墓。这种崖窟墓把墓室放在深深的岩洞之中,然后在外面建造享殿和神庙,规模也相当宏大。在倍尼—哈桑,这样的崖窟墓有39座之多,在墓室、甬道和室外的廊厅内,中王国时代的建筑家们广泛地使用独立的柱子,它的形制上细下粗,中部鼓起,柱身作成正16边形,显出清晰的棱角,可以说是后来希腊多利亚柱式的雏形。
享殿和神庙建筑,以门特霍蒂普一世的陵墓最为出色,建筑师利用山坡的地形,修建了两层柱廊,第三层是墓室,从山下到墓室是一条长1200米、宽32米的大道,道旁排列着一对对狮身人面的守墓神兽。
首都底比斯的建设在12王朝~13王朝时即已开始,到公元前1580年~1167年间,达到它繁荣的顶点。据希腊古代旅行家霍米罗斯的记载,它是当时古代世界最光荣的城市。它位于尼罗河中游的河岸上,宫殿和神殿建筑在尼罗河的东岸,取太阳升起的谐意,而诸王和贵族的坟墓,在尼罗河西岸的谷地上,称为“死之城”,亦取太阳落下去的谐意。东岸的王城,据说有100座城门,以王宫为中心,雄伟的卡尔纳克庙和卢克索尔庙分列两旁。虽然这两座神庙的最后完成是在新王国时期,但这时的阿门霍蒂普一世和托突米斯一世,均已在卡尔纳克兴修太阳神庙。在太阳神庙前,还有赛弗赛尔特一世献给太阳神阿蒙的方尖碑,碑高30米,由一块完整的花岗石雕成,顶端的尖棱用金箔包裹,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碑身刻有用象形文字组成的颂词,它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雕像艺术这时比较沉寂,俗称“梅农巨像”的阿门霍代普三世及其后的一对坐像,已经严重风化,剩下巨大的几何形体块,矗立在空旷的废墟之中。开罗埃及美术馆所藏的赛弗赛尔特一世的着色石像,则具有写实的特点,尤其是美丽的着色:白色的长袍、红色的王冠、褐色的皮肤,形成响亮的色彩对比。赛弗赛尔特三世之后,各地方贵族的墓室中出土的雕刻,具有新鲜的风格,它们有的具有戏剧性的表情,有的具有英雄式的姿态,陶制和铜制的小型雕像非常发达。例如,法尤姆地区为纪念它的开发者阿门霍代普三世所建的雕像,显示着国王对自己职责的忠心。在不少地区还发现了生动的动物雕刻,猫、狗苗条细瘦,精神矍铄,著名的陶塑《青色的河马》,在身上画了水草的图画,表示它生活在沼泽中的习性。
中王国时代美术中,壁画是特别繁荣的领域,倍尼—哈桑的30多所墓窟,几乎都画满了壁画,上面提到过的大臣托蒂荷太普墓中,表现他督造国王索希代布的坟墓,数百名奴隶牵引着国王的巨像,艰苦前进的《运输巨像》,就是说明性与装饰性的巧妙结合的出色例证。第16州州长哈努霍代普二世墓中的《河上狩猎图》,表现墓主夫妇,带着孩子,乘坐细长的小艇,在尼罗河上猎取野鸭的场面,用笔自由奔放,色彩生动美丽,线条和形的组织富有节奏感,虽然有着不同风格的存在,但它们总还是过去传统的继承,特别在国王的墓室中,壁画和浮雕的严谨工整,令人想起古王国时代的作风,例如,在代尔·埃尔·巴哈里的门特霍代普之妃卡维德石棺上的浮雕画面,表现王后一面啜饮着美酒,一面让美容师为她梳理头发,造型典雅优美,构图疏密得当,线条工整有力,人物形象比古王国时代更趋于苗条瘦长,因而更显得秀美。鉴于这种作风,也有人把12王朝~13王朝的美术称之为“新古典时代”。
青色的河马 开罗埃及博物馆
Ⅲ 古王国时代的美术其总的特点是什么
整个古王国时代的美术,围绕着金字塔出现,所以也被称为“金字塔时代”。整体地去观察,其总的特点是严谨、工整、宏大、稳定。反映了埃及奴隶制社会上升阶段的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
Ⅳ 古王国美术是如何发展的
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
建筑: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它甚至比宫殿更为重要。王朝初期,埃及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头建筑,里面放着装有木乃伊的石棺,这种长方形的石墓叫“马斯塔巴”。后来,随着陵墓的扩大,原来的一层马斯塔巴变成了由大到小的几层相叠的梯形金字塔,其著名代表是撒卡拉金字塔。到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吉萨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朝福金字塔,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各长233米,正对着东、西、南、北四方,是一座四方尖锥形的庞然大物。它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垒成,石缝间未用任何粘合物,但却非常严密。金字塔内部有入口、走廊和通气管道,中间有石室存放法老的木乃伊。
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它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站在它的脚下,人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金字塔的外观对称、稳定,给人以坚不可摧的印象。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金字塔就像一座座纪念碑,当它周围的建筑完全被风沙扫平以后,它仍然巍然耸立。它象征着法老的威严地位,也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雕刻:埃及雕刻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以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它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而成。雕像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雕像是按照哈夫拉的形象来塑造面部的,它仍然保持着法老的相貌特征和威严气派。雕像头戴方巾,前额上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以一种渺视一切的雄姿匍匐在金字塔附近,仿佛在守护着金字塔的秘密。由于岁月久远和风沙的侵袭、战争的破坏,它已鼻崩目残,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之时,远远望去,残破的脸部显示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神情。
《拉荷切普王于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在严格的程式限制下表现出生动之处:拉荷切普体格强健,机智而多疑。他的妻子脸颊丰满、眼睛秀美、双唇丰满厚实、线条柔和、体形优美。东方女性的魅力在这里表现得既含蓄又充分。
《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老村长像》表现了具有农民气质的王子卡柏尔拄杖而立的形象。这是一个稍稍发福的中年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胸部、腹部之间的分界、交界线都显示出惊人的写实技巧。他有一张生动、性格化的面孔:圆脸、小鼻子,双目直视、炯炯有神,面部略带笑容。《书吏凯伊》刻画了一个书记宫的形象。他盘腿而坐,膝上展开纸草卷,手握芦苇杆笔,两眼直视前方,他似乎在倾听,表情十分严肃。雕像的脸部充分显示出一个长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知识分子的特征:宽阔的前额,粗浓的眉尖,瘦削的两颊,薄薄的嘴唇,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表现了他充沛的精力和聪慧。在体格上,则瘦弱而细长,显示了文职人员的体征。
浮雕和壁画: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古王国时期的浮雕《纳米尔石板》、《猎河马》等都严格遵循这些程式。《纳米尔石板》记载了第一王朝创始人纳米尔统一埃及的历史。石板上的纳米尔王头戴王冠,手挥权杖,抓住屈膝投降的敌人。他的对面右上角是一组象形文字,一只鹰站在人头底座的六根纸草上。鹰是上埃及的保护神,纸草是下埃及盛产的植物,象征上埃及俘虏了下埃及人6000名。纳米尔的身后有一个随从为他提鞋,他的脚下是两个落水的敌人。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构图别致,刻画写实、生动,设色和谐动人,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Ⅳ 中王国美术在哪些方面有成就
中王国时期,战乱频繁,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崩溃,地方贵族势力强大。这一时期美术成就远不如古王国时期,但在建筑、墓室壁画方面仍有独特成就。
建筑:这一时期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宏伟的金字塔,王国首都从沙漠边沿的孟斐斯迁到悬崖、峡谷附近的底比斯。这里的自然环境不适于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形式变成了石窟陵墓,陵墓的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如门图普太普享殿,由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平台有柱廊环绕,开放的柱廊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
从中王国开始,庙宇享殿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方尖碑是太阳光芒的象征,它为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它的造型像一把朝天的宝剑,矗立在建筑群中,直刺苍穹,上面刻有国王的名讳、封号。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的方尖碑最为有名。
墓室壁画:在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中,画家没有被程式所拘束,画得随意自由。
Ⅵ 世界美术之都是哪里谢谢!
关于这个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世界各国都有一些重量级的人物在里头。当然不会是中国啦。你看古代有两河流域,古埃及,爱琴,希腊,罗马美术。欧洲中世纪有早期的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哥特式美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为时期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德中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等。如果真要定的话,我想是意大利,和法国以外其他的可能没有希望啦。
Ⅶ 新王国时期的美术有哪些特点
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美术是最繁荣的时候,著名的《阿赫纳吞雕像》就是那个时候的自由创作。那个时候的画风在许多方面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形式规范,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注重表达人 间温暖的平和的、更富于人情味的艺术风格,与较为严格形式规范控制的传统美术的生硬、刻板作风有相当大的区别。艺术家的自由创作空间很大。也是被允许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有重点讲过。不知道这些能不能帮到你。。
Ⅷ 新王国美术主要有哪些
建筑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 卢克索神庙 卡纳克神庙 阿布-辛姆贝勒神庙(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雕塑 真人大小的雕像和巨型雕像 《埃赫纳顿肖像》埃及历史上第一尊不俊美的王者像 真实表现法老外貌 《纳菲尔提提王后像》
壁画 前所未有的繁荣 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 保存最多的:墓室壁画 带有世俗性的生活场面
Ⅸ 新王国时代的美术有何作用
新王国时代的美术不仅作为宗教和王权的宣传工具,而且是奴隶主贵族欣赏和玩味的内容,因而追求豪华,追求装饰效果,甚至走上矫揉造作与纤细柔弱的道路。
Ⅹ 中王国时期的美术有何特点
中王国时期的壁画和古王国相比,其基本程式仍遵循古王国的艺术传统,但是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在一部分作品中,摆脱了生硬的程式,对画面的横带状排列有所突破,对州长等上层人物的描绘也不再拘泥于端庄严肃,而表现出动势多样和自然真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