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的意思

文言文的意思

发布时间: 2020-11-19 16:12:54

⑴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⑵ 文言文的“会”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会“的读音:huì、kuài。

huì

1.<动>会合;聚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动>会盟;宴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又】会见;见面。《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闻,不肯与会。”《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3.<名>节奏。《庖丁解牛》:“乃中《经首》之会。”

4.<名>机会;时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5.<动>领会;理解。《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副>适逢;恰巧遇上。《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7.<动>能。《林黛玉进贾府》:“我自来是如此,从会饮食时便吃药。”

8.<副>将要。《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副>当然;必定。《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

kuài

  1. <动>算帐;结帐。《冯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2.<名>帽子上缀结采玉的缝隙叫会,作朝及蔽膝的领缝也叫会。
【会圣】有超人本领。
【会子】⒈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⒉约会的帖子。

⑶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这;这个;这样。

《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2、对;正确。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3、凡是;所有的。

《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还要有一段时间才开花。

④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3)文言文的意思扩展阅读:

白话版《说文解字》: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

相关词汇解释:

1、老是[lǎo shì]

总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满或厌恶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无论如何也是):他虽然身体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横是[héng shi]

表示揣测;大概:他横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总算:这一下你算是猜着了。

⑷ 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文言文
英文名称:Literary Chinese
代表作家:屈原、司马迁、欧阳修
代表作品:《离骚》、《醉翁亭记》、《出师表》
基本风格:言简意赅
创作年代:古代
记载:竹简、丝绸等物

⑸ 文言文中可以的意思

一、表示可能或能够。
例句:“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白话译文:横木为门城东头,可以幽会一逗留。
出处:先秦·佚名《 诗· 陈风·衡门》

二、表示有某种用途。
例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白话译文: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出处:先秦·佚名《 诗· 小雅·鹤鸣》

三、表示许可。
例句:“小出可以不拘。”
白话译文:小到可以不限。
出处: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四、不坏;还好
例句:“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两节又有活泼趣味,也就可以了。”

出处:现代·叶圣陶 《文心》 四
五、很,厉害。
例句:“这真闲得可以。”
出处:现代·朱自清 《回来杂记》

⑹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活用为第一人称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3、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
动词,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⑺ 往的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往的文言文意思是
去,过去

以后,送去

⑻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进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

二、出,生出,滋长。

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

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出处:东汉·许慎《说文》

三、去,到,前往。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话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出处: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例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白话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之拼音:zhī

释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8)文言文的意思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适[zhī shì]

前往;往来。

3、久之[jiǔ zhī]

很久,许久。

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

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⑼ 文言文“或”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例句

“或”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有以下几种:

1、表示虚词 ∶表示选择或列举。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例句:

(1)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2)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表示假设。

如:或若(假使,倘或),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

例句:汝仔细找寻,或能找到。



3、间或,有时。


例句:

(1)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通“惑”,迷惑 。


例句:

(1)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热点内容
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表 发布:2025-09-13 04:34:41 浏览:432
生物伦理 发布:2025-09-13 04:03:46 浏览:960
office英语 发布:2025-09-13 02:30:29 浏览:12
武士刀教学 发布:2025-09-13 01:09:54 浏览:148
客房英语 发布:2025-09-13 00:55:23 浏览:256
老师扫帚 发布:2025-09-12 22:29:51 浏览:149
性母教育 发布:2025-09-12 21:48:18 浏览:257
考研数学只做真题 发布:2025-09-12 21:38:44 浏览:553
数学小卡片 发布:2025-09-12 18:14:39 浏览:24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发布:2025-09-12 17:16:20 浏览: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