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知识点
『壹』 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
素描是绘画的入门课,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练习基本功的手段。素描一词是相对色彩而言,一般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它主要借助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体的造型,研究造型的基本法则。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油画、雕刻、建筑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已占有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全国美术院校的招生考试中,素描是必考的重要科目,一个学生素描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他别的科目的成绩。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基础,也就不可能画出一幅好的速写或色彩作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为应付高考而按一种程式化的方法学习素描,以图速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许多坏毛病。这些学生即使能够考入艺术院校,也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克服和解决先前养成的毛病,对于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来说,这都是十分苦恼的。因为一些素描观念和素描意识上养成的毛病,在学生头脑和绘画习惯中根深蒂固,往往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创作。所以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艺术感觉极其重要。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在素描学习中应该特别注意的要领。 一、培养正确的认识方法和敏锐的观察力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素描必须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的建立在绘画领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学生将来的绘画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从事何种绘画创作,都要涉及这个问题。整体是相对局部而言,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整体通过局部得到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方面是加强对整体意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在观察和表现中关注整体关系,克服注意力局限在某一个点上的不良习惯。例如在画一个头像时,必须整体地观察对象,如画眼睛时要考虑到和耳朵或鼻子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孤立地画眼睛,陷入局部,必须相互对比,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整体存在于造型的各种因素里,从轮廓到色调,从形体表现到空间表现无处不在。培养整体意识可从观察事物入手,多观察多比较,这样才能明确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再到整体,贯穿于整个作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培养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整体意识。 三、建立形体的体积意识和掌握表现技巧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不但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同时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造型要有最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积空间意识,就不能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更不能表现好空间关系。对空间的表现是绘画的基本能力。如:人物头部在正面时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方向,初学者往往表现不出它的空间感,没有空间感就表现不出体积感。“方形”和“方块”是不一样的,方形是一个平面,而方块是一个体积。所以应该建立空间意识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的能力。 表现力在素描教学中是很关键的。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还要建立整体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因此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有表现的能力。素描是表现或再现对象的最基本的绘画形式。素描作为学习绘画的方法和手段,必须掌握形体构成因素和结构,理解光影色调,理解边缘轮廓线和明暗交界线,以及对节奏的感受。素描相对色彩而言更具理性,特别是基础素描的训练。用理性指导观察,用观察丰富理性,把素描建立在理性的认识上,从而达到素描的完整性。 以上就素描教学中的一些较为突出的要点进行分析理解。绘画是一门技巧课,必须从实践中获得飞跃。所以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得到质的飞跃。打好坚实的素描基础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贰』 美术方面的基础知识
美术:泛指创来作占有一定自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地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现代有些学者也把其它的归纳入这个门类里,例如:书法、摄影等。
“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2)美术知识点扩展阅读
欧洲17世纪开始使用“美术”这一名词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活动。
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也有 认为“美术”一词正式出现应在18世纪中叶。18世纪产业革命后,美术范围益见扩大,有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等。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近数十年来欧美各国已不大使用“美术”一词,往往以“艺术”一词统摄之。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叁』 美术专业知识
入门级的:构图学、光线常识、形体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
中级:美学、美术史、各种材料性、视觉学、心理学、各类文学、各类哲学
『肆』 美术基础知识是什么啊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是美术本身的基本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也是进行美术鉴赏首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美术的种类较多,一般人通常把美术仅仅理解为绘画和雕塑。实际上,美术的范围应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由于它们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纸、布、木板、颜料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就更广),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当然,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具体到每一种美术形式,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从而构成绘画、雕塑、工艺美。
美术的种类较多,一般人通常把美术仅仅理解为绘画和雕塑。实际上,美术的范围应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由于它们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纸、布、木板、颜料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就更广),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当然,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具体到每一种美术形式,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从而构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下面从美术鉴赏的角度,分别介绍一下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绘画
绘画是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明暗及透视、构图等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创造出可以直接看到的、并具有—定形状、体积、质感和空间感觉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定的美感,使人从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
从绘画的种类、形式来讲,绘画在整个艺术门类中是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
从画种来分,它可以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等。其中有些画种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或表现技法不同,又可分成不少样式。例如,中国画可以分成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从表现特点上又可以分成。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带写三种;版画可以分成: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版画、胶版画等。其中木刻又可以分成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由于木刻的制作技法不同,又有水印木刻、油印木刻之分。
如果按照绘画的社会作用和它采取的表现形式,习惯上又分成宣传画(招贴画)、年画、漫画、连环画、组画和插图等绘画体裁这几种绘画可以不限于运用某—种物质材料和工具。例如,可以用油画、水粉画作宣传画,也可以用中国画、版画等画种来画宣传画。其它也是如此。
如果再从绘画表现的题材内容来分,一般习惯把绘画分成: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静物画等几种。同样的,这几种绘画也不限于使用某一种物质材料和工具,即油画可以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其他画种也大都可以用来画上述几种题材的绘画。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画,除了上面—些区分方法外,还根据它独特的装裱形式分为“手卷”、“挂轴”、“册页”等几种。
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认为,从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东方绘画,与从古希腊、古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但是,不管是东方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它是通过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在塑造具体的而且可以直接看见的艺术形象这—点上,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和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由于一幅绘画一般只能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不能象小说、诗歌、电影、戏剧那样表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也不能象小说、戏剧那样可以从人物的对话,或者通过概括的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所以,它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优秀的绘画作品善于选择人物或事件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这种瞬间形象在画面上虽然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绘画提供的人物形象是具体的而且可以直接看到的,只要刻画得好,却同样可以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画都可以说明这—点。
其次,绘画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如纸、木板、笔、墨、颜料、刀等,比之其它艺术(如文学)更有它特殊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虽然也要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笔、墨水、纸张),但它只是单纯起一种工具的作用,与作品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并无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绘画则不同。它所使用的物质材料除起一种工具的作用外,物质材料本身固有的特性,也是创造艺术形象、特别是构成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国画的笔情墨趣,油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感,木刻的刀法和“木味”等等,不仅与艺术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它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此外,绘画在题材范围方面比其它艺术更广泛。例如,小说和戏剧不能以自然风景或静物作为自己的主要描写对象,但在绘画中,风景画和静物画都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而且它在历史上还一度成为绘画艺术的主体。也正因为绘画比之其它艺术在取材范围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
『伍』 美术的基本知识
【美术】 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 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 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 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 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 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 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 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 “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 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 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 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 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 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所谓固有色,它并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概念,因为物体本身并不存在恒定的色彩。但作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称谓,便于人们对物体的色彩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和研究。
人类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白天,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物体对光线的吸收与反射是常态的,光线强烈时,物体的固有色体现在接近受光部和明暗转折之间的灰色中间区域,光线弱时物体的固有色变得暗淡模糊。有些色彩学家指出:物体在中等光线下(也可以说阳光间接反射或漫射光),其它色光影响较小时,物体可呈现的固有色最明显。
王化斌先生的看法是:“物象的直接受光面体现光色的面貌,物象的背光面体现条件色的面貌,物象的中间面体现固有色的面貌。”这种认识对色彩写生实践具有特别的意义。
认识物体的固有色,也就是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如正常光线下,我们以观察红颜色的花为例。玫瑰花基本色是呈紫红的特征,荷花为粉红色特征,而美人蕉的基本色偏朱红味,也就是说,这些不同品种的花尽管都给人一种红色印象,但呈现出来的红色面貌却不相同,而这种“不同”或“差异”就是物体各自的固有色,而笼统地称之为“红色”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色”罢了。
分析物体的固有色,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物体呈现何种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个因素综合后的效果。理解物体固有色的变化,有助于写生中正确地观察和认识。
光源色:色彩的本质是光,光和色彩有密切关系。宇宙万物之所以呈现出各种色彩面貌,各种光照是先决条件。自然界的物体对色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与透射等现象。光源色也是指照射物体光线的颜色。
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如一个石膏像由红色光投射,其受光部位会呈现红色,相反如果改投蓝光,那么它的受光部位会呈现蓝色。由此可见,相同的景物在不同光源下会出现不同的视觉色彩。光源色的色相是影响景物色相的重要原因。那些从事舞台美术的人们就利用改变光源色的原理,在相同的环境里,营造出不同的时间氛围,创造出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光有多种来源,色相偏冷的有:日光灯光、月光、电焊弧光等,较暖的有白炽灯光、火光等。即便是太阳光,一天之中早晨、中午、傍晚这些时间上的差异以及照射地球角度的不同也会对景物的色彩产生不同的影响。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与漫射光(阴天时,大量水汽凝结成更大的水粒,阻碍着阳光的色光通过,经过无数次折射与反射之后,才有极微弱的一部分阳光通过,称为漫射光)形成强光与弱光。光线强时,物体色会提高明度,其色彩倾向与纯度同时也会产生变化;光线弱时,物体明度会降低色彩的纯度饱和。
我们在写生时,首先要判断光源色的方向、冷暖,分析观察物体色彩在光源色照射下所发生的具体变化,如同一建筑物在早晨、中午、傍晚不同光线照射下,或是在阴天、夜晚等特殊光线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理解这种因光源色的变化而变化的色彩关系,才能区别地画出不同时间环境气氛中的景物。
静物的写生大都是在室内进行,室内光照基本上是漫反射,相对稳定的光照便于对物体色彩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而室外写生光线变化快、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印象派画家莫奈以草垛为表现内容,一天之内画出侧光、顺光、逆光等不同光源色变化的作品数张,虽然有点儿极端,但却体现了画家对光源色变化、对物象色彩影响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环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体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陆』 必修音乐美术会考知识点
美术判断题
1、美术就是画画。( )
2、颜色中的三原色包括红、绿、蓝。 ( )
3、造型要素包括: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构图、肌理。
( )
4、中国结——这一美好的名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团结、和谐、温暖
和人际关系。 ( )
5、篆刻的主要形式有:朱文和白文(又称阳文和阴文)。 ( )
6、秦汉时期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雕塑艺术是“皇家十三陵”。
( )
7、达利是一位画家。 ( )
8、抽象绘画没有具体形象,所以不能表达画家的情感,只是一种随意的
形式。 ( )
9、《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作品。 ( )
10、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以画虾著名。 ( )
选择题
1、 夏商周时期以()美术成就最为突出。
A、青铜器 B、雕塑 C、绘画 D、书法
2、杨柳青年画制作出自我国()地区
A、陕西B、天津 C、江苏 D、四川
3、中国画按表现形式题材可分为()
A、速写、线描、水彩 B、风俗、宫廷、历史
C、工笔、写意、水墨 D、人物、山水、花鸟
4、印象派油画作品《日出印象》的作者莫奈是()
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荷兰人
5、下列属于古典美术作品的是()
A、阿卡迪亚的牧羊人B、永恒的记忆C、格卡尼尔D、呐喊
简答题
1. 请从《清明上河图》、《格尔尼卡》、《米罗斯的维纳斯》三幅美术作品中,
人选一幅进行简单描述与分析。
2. 请你列举三种不同的美术流派,并就其中一幅流派谈谈你的理解。
综合运用题
1.“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术的眼光结合生活中某一具体事例或现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美术命题创作。(从中任选一项进行创作)
1、欢乐的童年 、
2、军训、
3、球迷、
4、散步、
5、考试前、
6、牵手、
7、毕业
答案:
错错对对对错对错对对
abdca
1、以《清明上河图》为例。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向我们展示出初春时节北宋京都汴梁城内外以虹桥为中心的繁华热闹景象(4分)。阡陌纵横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车水马龙的人群,一一纳入画面长卷之中(2分)。作品采取长卷式构图,以故事情节将内容有机地组织为完整的画面,主次分明,造型真实生动,是中国古代美术一面伟大的现实主义旗帜(4分)
2、例:
古典主义(1分)、抽象主义(1分)、印象主义(1分)。
抽象主义是:20世纪以来在欧洲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2分)。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2分)。代表画家康定斯基(2分)。代表作品《即兴》(1分)。
四、综合分析题 (10分)
答案(略)
能用美术的视角观察事物(2分),能运用美术语言加以阐述(2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美与社会、美与自然、美与生活的关系(6分)。
音乐 考查内容考查要求鉴赏基础音乐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了解什么是音乐艺术。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从而学会分析、理解音乐作品音乐要素力度与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鉴赏内容中外重要音乐家、音乐作品及艺术流派中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冼星海、聂耳、乔羽、刘炽、何占豪、陈钢、黄自、赵元任、贺绿汀、施光南、瞿希贤、王立平等。 外国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在音乐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要音乐家与音乐流派如:贝多芬、莫扎特、韦伯、柴可夫斯基、舒曼、李斯特、门德尔松、威尔第、舒伯特、普契尼、比才、约翰
『柒』 美术知识有哪些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 ,,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造型表现手段】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黄金分割】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二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三度空间】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绘画中, 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体和纵深效果。
【质感】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体积感】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透视】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明暗】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 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轮廓】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p#分页标题#e#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色彩】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
【色度】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明亮。
【色调】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色性】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笔触】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西洋画】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油画】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书法】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素描】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廓的作品《血衣》,即其一例。#p#分页标题#e#
【水粉画】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捌』 美术基本常识知识问题
哈哈,我有正确答案啊!!
呵呵,我复制给你哦
一.视觉;造型;空间;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摄影
二.圆雕;浮雕;雕;刻;塑;编织
三.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油画;素描;水彩;版画
四.颜料;纸张;笔;木板;涂抹;挥洒;拓印;明暗形状;体积;质感
五.平面;立体
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设计
七.画面中相同大小的物体,近处的较大,远处的较小
八.画者眼睛的位置;与地平线成水平的一条线
眼前看得见最清楚的范围;眼睛看物体的视线与视平线所成的角度
视线高于观察物体的透视;与画面成90度角画的透视;视线低于观察物体的透视
九.平行透视: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面与画面成90度角
成角透视:物体的两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
十.纯度 明度 色相
十一.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等
十二.平面;印染;织锦;商标;书籍装帧;立体;工业造型;家具;青铜;漆器
十三.纹理;图形
十四、十五两题大家参考网上的文章吧
PS:鄙视变态的美术老师
『玖』 美术基础知识
1.篆刻抄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袭历史,它融【形 】,【神 】,【 意】为一体。
2。印象画派主要画家除【莫奈】外,还有【德加】,【马奈】,【比沙罗】,【雷诺阿】,【西斯莱】。
3.《大闹天宫》是1961年至1963年【张氏三兄弟】等创作的大型动画片。
4.治印的步骤:【设计印稿】,【印稿上石】,【刻制】,【钤印】。
『拾』 美术色彩知识有哪些
水粉画应注意两大点:
1.色相搭配
素描画时不用考虑色彩搭配,水粉不同,要考虑色彩之间的搭配和谐,和穿衣服差不多,都是灰的要搭配些纯的东西,都是纯的要搭配灰的,静物中没有就要制造和改造,如衬布太纯,显不出水果,要主观调低衬布的纯度,两块布都太纯了,要调低其中一块,两块布都太灰,要提高一块纯度。造成画面的和谐(常用的办法是变调或改变他们的面积)来达到画面和谐。(水平高的老师摆出来的静物本身就很和谐,也有老师不太注意这些只考虑了素描中的构图聚散稳定,所以画起来不主观调整怎么画都一般)。 其实认真观察光源色,环境色,就算不和谐的色块也能统一起来,从多色相当中组织好色调。当然对于初学还是尽量用同类色作画容易出效果。
2.视觉中心(主次分别)
素描中视觉中心很容易定,特别头像,那个角度都可以是五官为中心,其它地方减弱了对比。而画色彩时就散了,看那都是花花绿绿,不知道表现什么了,所以心中要定一个视觉中心,它的对比强度最强,别的都不能超过它,超过来也要主观的减弱它,反过来中心对比不明显,也要主观的拉大它的对比。这样就有主次之分了。和头像的道理一样,突出五官,突出主体吗。 一般视觉中心的对比强,周边对比弱,中心的投影重,周边的弱。中心纯度高,周边低。
3.不掌握色彩三要素
看一个物体或一块衬布还是一颗大树,由一端向另一端的变化,除了明度变化,还有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如一个罐子左端暗右端明,伴随着还有左端冷右端暖,左端纯右端灰。所以观察点更要放在对物体两头的观察,把握大的色彩倾向,中间的细节或过度色块就容易把握了,就算看不清楚蒙也可以,只要大倾向正确局部错误也不会太影响整体效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主观取舍的问题和对比统一的问题。切不可最求和对象一致,最求的目标是比对象更和谐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