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带于

文言文带于

发布时间: 2020-11-19 16:24:35

㈠ 带见字和于字的文言文的5个句子。

1:“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左传·桓公元年》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曹刿论战》
5:“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陶渊明集.归去来兮辞》

㈡ 文言文中“于”的意思是什么

常见意思有:

  1. “在”、“到”、“从”

  2. “由于”、“因为”

  3. “对”、“向”

㈢ 写十句带有"于"的文言文句子,并解释"于"的意思

  1.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去。

  2.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于:取。

  3. 介于石,不终日,版贞吉。于:如同。

  4. 捐金权于野。于:在。

  5. 告之于帝。于:向。

  6.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从。

  7. 苦于多疾(被诸多疾病所苦)。于:被。

  8. 甚于妇人。于:比,过。

  9. 幸免于难。于,词缀,无意义。

  10. 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因为。

㈣ 带“于“字的文言文”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勤,荒~嬉。”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飞。”【注】“于”和“於”二字是同义词。《诗经》《尚书》《周易》多用“于”,其他书多作“於”;有些书(如《左传》)“于”“於”并用,“于”常用于地名前,其余写作“於”。但是,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於”不能写作“于”,参看“於(wū)”。用作人名和词缀的“于”不能写作“於”。此外,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汉字简化后都写作“于”。
望采纳~~

㈤ 古文中“于”字的用法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㈥ 初中文言文中带“于”字的所有句子

于: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
例: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二)表示动作的对象
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
(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译为“被”。
例:“受制于人”的“于”。
(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译作“比”。
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五)表原因
译为“由于”“因为”。
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㈦ 求几句带\“于”字的文言文和该句中\“于”字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于”是介词,现以初中文言文为例,来说明“于”字的意思和用法版。
1、贫者语于富权者曰。(《为学》)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在”。
3、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句中的“于”,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4、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句中的“于”,表示处所,译为“到”。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句中的“于”,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㈧ 于字的用法(文言文)

赵襄主学御
【原文】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于”字用法整理】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介词,表示对象,向。
2、马体安于车
介词,表示处所,在。
3、人心调于马
介词,表示对象,跟,与,和。
4、先则恐逮于臣
介词,表被动,被。
5、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介词,表示处所,在。
[注]原创自作。

㈨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㈩ “于”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2.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3. “於”
4. 另见 yū

热点内容
社会摇广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9-13 06:12:04 浏览:6
语文教学改进措施 发布:2025-09-13 05:43:52 浏览:351
美丽的英语单词 发布:2025-09-13 04:53:47 浏览:113
教育青少 发布:2025-09-13 04:51:27 浏览:117
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表 发布:2025-09-13 04:34:41 浏览:432
生物伦理 发布:2025-09-13 04:03:46 浏览:960
office英语 发布:2025-09-13 02:30:29 浏览:12
武士刀教学 发布:2025-09-13 01:09:54 浏览:148
客房英语 发布:2025-09-13 00:55:23 浏览:256
老师扫帚 发布:2025-09-12 22:29:51 浏览: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