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辩文言文

辩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19 16:34:50

A. 推荐几篇关于辩论的古诗文

1、《送董元达》宋代: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2、《夏夜苦热登西楼》唐代: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B. 孟子《好辩章》古文及翻译

孟子《好辩章》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苑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苑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文武,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

译文:
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欢争辩,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我怎么会喜欢争辩呢?我无法不去说。天地生人已经很久远了,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有天下混乱的时候。在帝尧的时候,水倒灌到人群居住的地方,在国土之上到处漫流肆虐。(人群所居住的地方)被毒蛇、蛟龙所占据,黎民没有安定的时候和安居的地方。本来居住在低下之处的人们在树上建造像鸟巢一样的房屋,本来居住的高处的人们在山上挖掘出洞穴作为住房。《书经》中说:‘洚水是在对我发出警示。’所谓洚水,就是洪水。(帝尧)任命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凿山通河而使洪水流入海洋,驱逐毒蛇、蛟龙而使它们生活到有草木的沼泽之地,水从地面以下流淌,长江、淮河、黄河、汉江就是大禹所疏通出来的水道。(人们)远离了危险的洪水猛兽和阻碍水流的东西之后,鸟兽危害人类的情况消除,然后人们得以回到平地上居住。帝尧和帝舜去世之后,圣人所传的大道渐渐不能流传和奉行。残暴的君主一代一代地出现,毁坏庶民的房屋却去建造供君主享乐的深池大湖,黎民因此而无时无地得以安宁;舍弃耕地而用来建造成游玩和狩猎的园林,使得庶民得不到应有的衣物和粮食。邪恶的论调和暴虐的接连产生。供君主游猎的园林、供君主享乐的池沼、荒芜的草地沼泽越来越多,因此,飞禽走兽来到了这样的地方。到了商纣在位的时候,天下再次陷入极大的混乱。周公辅佐周武王,惩罚商纣、讨伐奄国,用了三年时间讨伐残暴的君主;把(商纣属下的阿谀之臣)飞廉驱逐到海边并杀掉了他,灭亡的诸侯国达五十个之多;躯干老虎、豹子、犀牛、大象而使它们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天下人们非常喜悦。《书经》中说:‘文王的谋略何等显赫!武王的功德是多么善于继承父祖遗志!保佑并启发我们后代之人,使我们都因此而知行于正道而没有缺憾。’

C. 文言文辩日划分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断句划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wè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wè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wéi)汝(rǔ)多知乎!”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D. 请教哪些古诗文中用的是“辩”哪些是“辨”。能归纳出多少是多少。

古诗文中用“辨”的有:

1、《木兰诗》【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白话释义: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2、《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释义: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古诗文中用“辩”的有: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一说为其弟子所记录)【朝代】先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白话释义: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辩文言文扩展阅读

《鱼我所欲也》写作背景:

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E. 侯白《启颜录》〈辩捷〉 文言文翻译很急!

齐徐之才有学问辩捷,
又擅长医术。
尚书王元景骂他才为师公,
他刚应声回答说:
“既然是你的老师
又为你公,
在第三个意义,
顿住了两,
(来自网络翻译)

F. 学习文言文 辩论

我是中立,我说下我不想学的理由:
新文化运动带领我们走出文言文,出现了白话文,白话文通俗易懂,不必再花太多时间去研究..新文化运动是推翻旧思想,创立新思想,其实旧思想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例如<<礼记>>..但是我们已经现代人了,学习道德行为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如果要借鉴文言文,可以翻译后再引用..
我认为文言文不应该学,但应该去理解其道理..虽无了书香气息(哈!)..如果是讲怎么做人或道德的文言文(论语吧),不应该出在语文书上,而应该出现在政治/思想品德书上。
如果是要背文言文,我觉得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只是背了,应付了考试,但对于我们信息时代来说,无价值。(其道理/了解中心,意思也可通过翻译)。
我们创立白话文是为什么?创立白话文为什么还要学它?一切解释不过是为了优秀文化继续发扬,了解历史。那历史书干嘛去了呢?

下面部分引用:很适合:
至于有的不喜欢的。不去读也可以的。但是非要把一样东西在还没有消失的情况下否决掉。我觉得没必要。。。
谁都知道会死。却都还在努力的活着。。。
过程与结果只是个人追求的。。。
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我历史是学的最差的。年代永远记不清。但我还是会去看。有的事。不是过去了就可以不去了解。不是将来未必存在就可以不去看。。。(这句个人认为经典:现代人就应该向未来进发,不在回忆历史,了解历史,走向未来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其实历史考试也无必要〉科学走向未来,难道说用学习文言文就能解决我们的现代科学问题吗,《时间间史》《相对论》难道背几篇文言文就能说得出其中的奥秘吗?)
白话说的通俗点。是为了更容易方便普遍的资源共享。因为方便。。。
至于英语。那是因为国际上需要。这些本就没有什么需要去讨论的。。。

G. (辩盗钟)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③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
①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②绐(dài):哄骗。 ③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④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⑤帷(wéi):围幕。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感悟
陈述古为了辨认强盗,采用攻心战术,大打心理战, 在准确地把握犯罪者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查证审讯,借用一口铜钟抓住了真正的强盗。我们不得不折服于陈述古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H. 与法正辩法度 文言文翻译

与法正辩法度
原文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翻译
诸葛亮刑法严峻,对百姓苛刻,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法正劝说:“当初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约法三章,秦国的百姓感恩戴德,现在你却借助国家威力,称霸一州,刚刚攻克益州,但没有摁扶百姓;况且以主客之义,关中刚刚投降,原应该缓松弛法纪,休养生息,为的是建立百姓对蜀汉政权的威望。”诸葛亮回答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政权无道推行苛政,一召匹夫起义秦政权便土崩瓦解,高祖顺应天下局势,于是才可以稳固政权”。刘璋昏庸,自刘焉以来已经有几代,政法松弛,文官互相奉承,德政不兴,法律威望不在。蜀中的人士又专权跋扈,已经丧失君臣之道;国君以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实际皆由此而生。现在我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正因如此才重要。”

I. 贾嘉隐俊辩文言文译文

贾嘉隐 唐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长孙无忌、徐世绩,于朝堂立语。徐戏之曰:“吾所倚
者何树?”曰:“松树。”徐曰:“此槐也,何得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何得非松
邪?”长孙复问之:“吾所倚何树?”曰:“槐树。”长孙曰:“汝不复矫邪?”嘉隐曰:
“何烦矫对,但取其鬼对木耳。”年十一二,贞观年被举,虽有俊辩,仪容丑陋。尝在朝堂
取进止,朝堂官退朝并出,俱来就看。余人未语,英国公李绩,先即诸宰贵云:“此小儿恰
似獠面,何得聪明?”诸人未报,贾嘉隐即应声答之曰:“胡头尚为宰相,獠面何废聪
明。”举朝人皆大笑。(出《国史纂异》,明抄本作出《嘉话录》)

唐朝的贾嘉隐七岁时,朝廷因他是神童而召见他。当时,长孙无忌和徐世绩站在朝堂与
他对话。徐世绩戏言道:“吾所依的是什么树?”贾嘉隐道:“松树。”徐世绩道:“这是
槐树,怎么能说是松树呢?”贾嘉隐道:“以公配木,怎能说不是松呢?”长孙再问道:
“我所依靠的是什么树?”贾嘉隐道:“槐树。”长孙道:“你不再更正了?”贾嘉隐道:
哪里用得着再更正。只要取来一个鬼对上木就可以了。”贾嘉隐到了十一二岁时,于贞观
年间被铨选入举,他虽有才智和善辩,可是相貌丑陋。曾召他进朝堂请皇上决定其去留。当
时朝堂官员们退朝后一齐来看他。还没等别人说话,英国公李绩抢先道:“这小孩的脸长的
象獠面一样,怎么能够聪明呢?”其他人还没答话,贾嘉隐就应声道:“葫芦脑袋还能做宰
相呢,獠面怎么就该失去聪明啊?”满朝官员都大笑。

J. 两小人辩日文言文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回/日中时/远也答.”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热点内容
葫芦丝教学视频映山红 发布:2024-05-21 20:05:30 浏览:335
ram是什么 发布:2024-05-21 16:01:12 浏览:622
监禁姊妹教师在线观看 发布:2024-05-21 15:35:50 浏览:86
老师打课代表屁股 发布:2024-05-21 14:58:40 浏览:84
草酸化学性质 发布:2024-05-21 12:29:51 浏览:351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 发布:2024-05-21 10:11:15 浏览:804
铜鼎中学 发布:2024-05-21 06:44:28 浏览:484
雨蝶舞蹈教学 发布:2024-05-21 03:19:29 浏览:975
师德楷模民主测评表 发布:2024-05-20 21:52:21 浏览:622
教师投诉 发布:2024-05-20 20:48:47 浏览: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