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少儿美术兴趣班范画

少儿美术兴趣班范画

发布时间: 2020-11-21 11:28:28

1. 幼儿绘画时为什么不宜提供范画

现在还给孩子绘画时提供范画的老师可真的别再教学了,坑学生啊。
从小就知道照着范画 画画,他们慢慢就变得不敢画,没创造性,只知道自己需要一个标准去临摹去模仿,会产生一个“只有画的和范画一模一样才好看”的心理。
你没有教学让孩子上来就去临摹,就是在剥夺孩子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这相当于毁掉小朋友的一条接触世界的轨道啊。
所以如果发现美术机构会给孩子提供范画,赶快撤吧,坑了钱还坑了孩子

2. 幼儿园上美术课画范画有什么好处

建议你这样试试看:

  1. 让孩子自由画

  2. 画范画

这样做的好处:

1.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2.让孩子画的更规范

3.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4.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5.提高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

注意事项:一项技能本来就是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获得,要耐心引导孩子。

3. 幼儿绘画时,为什么最好不要让他看范画

我们让幼儿绘画的意义在于培养他个人的兴趣和创造性,而如果让幼儿照着范画来画的话,不免给了幼儿固定的思维,阻碍了他自身想象力的发展。绘画作为艺术领域的其中一项,应该让幼儿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定义自身的画作,我们则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于幼儿自己认为好的地方,我们不该过多的做出评判,而是让幼儿自由发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其实不光是在艺术领域,在很多方面,我们都不应该阻碍幼儿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而是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创造出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在幼儿绘画方面,不宜使用范画。

4. 如何不用范画进行幼儿美术教学

幼儿绘画时,为什么不宜提供范画
这句话不对,关键是你怎么去使用范画。其实,幼儿绘画前,最好提供尽能多的优秀范画,一是激发幼儿的绘画欲望,导入绘画状态。二是丰富想象力,并产生更多的联想。三是对造型有个基本认识,从而体验各种造型手段。优秀的老师和家长,是不会对幼儿过分指导和强加干预,只会因势利导,巧用优秀范画,引导和发挥幼儿兴趣和特性,画出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及独具特色美的童真画面。

5. 幼儿绘画时,为什么不宜提供范画

自从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知道了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艺术领域方面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对此我感到十分困惑,范画不是历来作为培养幼儿美术能力的手段吗?”于是,我通过翻阅专家的著作《指南》解读,来给自己解惑答疑了。 一、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是“教幼儿如何画画,而没有教幼儿喜欢画画”。比如教幼儿画小草就是很死板的画三叉的小草,虽然符合大人的想法,但纯粹是绘画的技能练习,框死了孩子的思维,打消了孩子自由创作画画的兴趣。如果画的与教师范画不像了,教师还会评价:“XX不认真,画的不好。”这与《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重点培养幼儿的兴趣是背道而驰的。 二、说说简笔画范画教学。 教师提供的范画,是将线条、形状从事实形象中抽象出来,为幼儿模仿用的一种概念化符号化的模式,是一种画法的示范。客观的说,就是简笔画。它本身很好地描绘了某些事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这种描绘是是简笔画创作者自己的概括与抽象。即使老师提供多幅范画,让幼儿选择一幅来照着画,那也是一种被动模仿,这违背了作为自我表现的艺术的本质,忽视了美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一种语言。在幼儿被动模仿的作品里,全然没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投注。儿童学简笔画,学到的是别人已经“嚼过”的东西,这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视觉思考与体验审美心理意象的机会。 一次大班美术课《柳树写生》,让孩子画树。在去大操场观察柳树前,作为老师的我怕孩子不会画,就事先在黑板上做了范画,树干一端就是两个尖尖角,其他是垂下来的柳条,还不忘告诉孩子们这是柳树的头发。于是,可想而知孩子们的画画就是千篇一律的。往往在过程中,班里的好孩子会规规矩矩的照着你的范画画像画得符合大人心理上的画好标准。而其中一些比较调皮的男孩子,却写生出了不一样的效果。他的画画作品别树一帜。比如“李益周”这个男孩,就说出了这样的话,“我靠近树干画的树就不一样,我把椅子就放在这里了。”这是一句看似简单的话,但如果是一位比较专业的美术老师就应该明白美术写生,待在事物的角度不同,每个人画出来的画是不尽相同的。这个孩子观察并了解到了这一点。而做为老师的我,却在陈园后来的提点中说到《指南》,才有所醒悟。我想,美术课每年都在循环的上,教师是否能时刻结合《指南》有所反思,不断更进教学呢?虽然每次教案都差不多,每个教师都这样上,但教师是否对《指南》有了真正的领悟呢? 在这一美术写生过程中,儿童做的仅仅的是用自己的手将别人已经构思的东西临摹出来,也即只有单纯的手的动作的训练,而没有运用自己的视觉艺术思维能力去概括、抽象对象的审美特征,更谈不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所以,简笔画教学是用成人的视知觉代替儿童的视知觉,用成人的艺术思维代替儿童的艺术思维,用成人的审美体验代替儿童的审美体验,儿童因此而失去了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同时,运用简笔画所画出的画面是模式化的,缺乏儿童独特的个性,它只会让儿童产生一种“绘画就是要画得跟老师一样”的想法,而这与艺术倡导的独创性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清楚地知道,简笔画教学中的临摹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只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它从来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佳的美术教学方法,尤其是幼儿这一年龄阶段。这种把技能学习当作幼儿美术学习的中心目标的简笔画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想,如果下次再上美术写生课。我应该在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公园或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孩子们会给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最后,去大操场上对柳树写生。让幼儿在远近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去观察树枝、树干等,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如此一来,孩子的绘画作品,肯定能妙笔生花,百花齐放,有不同的绘画作品出来。 三、仔细揣摩其中的字眼,幼儿绘画是,“不宜”而非“不能”提供范画,并“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那么,提供这个范画的完成度到底有多少呢?这不禁又成为了我的困惑。“《指南》反对的是对范画的被动模仿,是照着范画进行复制,但并不反对幼儿的模仿学习。但强调的是自发模仿,而非被动模仿。强调的是个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进行的主动模仿,而不是集体统一的被动模仿。自发模仿,主动模仿的是幼儿自己的感知对象,幼儿通过模仿再现的是对这个对象的感知印象。同一个对象不同的幼儿去模仿,因为认知不同,感受不同,影响和兴趣不同,模仿出来的作品并不会一模一样。”以上是一段摘自《指南》解读的一段话。读后,在想是否和我对“不宜”和“不能”的关键字眼理解所对上号呢? 老师们通常会认为,范画目的是教会幼儿一种美术语言,当幼儿掌握了这种语言,才能够通过绘画进行表现和表达。我想如果教师真的需要一些范画,那么一定要把握好范画的度。因为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范画,传递给幼儿的是鱼,不是渔。那么,通过《指南》解读了解到幼儿的美术语言不是被范画教会的,而是在表现表达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的,这一过程需要有大量自发表现的机会。强调幼儿的自发模仿,但并不是不能进行集体性的模仿学习。如集体写生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集体模仿学习,因为幼儿在感知真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再现。但是我们要清楚,提供作品,实物和提供简笔模式画是不同的。同时,让幼儿自发模仿自己感知的对象和以统一的要求画没有任何体验的对象是完全不同的。 上次,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从画苹果看中日美三国老师课程文化的差异》,其中中国老师直接自己范画一个苹果,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拿来了一个苹果,让学生看看,闻闻,摸摸,但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苹果。苹果这个观察对象还在,学生第一次有可能画得像梨,但第二次就画得有点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进教室,让学生每个人拿一个去看看,闻闻,摸摸,玩玩,最后可以吃掉它。因为老师特意把它们洗干净了。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学生吃掉了苹果。而此时,美国老师才布置画苹果。苹果已经吃了,学生第一次有可能画得像南瓜,第二次有可能像梨,第三次才画得有点像苹果。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的创造天性。美国老师做到了让孩子在美术写生中自发模仿,去感知体验的对象。而中国老师呢,磨灭了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当看到这篇文章,就会觉得《指南》的出现,犹如久旱逢甘霖,对中国的幼儿教育是多么重要。

6. 少儿美术培训有没有比较好的推荐

关于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培训班,首先第一点就是,切记不要选择课程形式太单一,教师毫无新意,孩子的作品全部是复刻的美术班,那将毫无意义。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培训班前,先不要着急报名,先让孩子去培训班试听一堂美术课,然后家长再观察这堂课的全部学生作品。

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这一点?因为艺术的效果应是百花齐放,千奇百怪也是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天真。如果一堂美术课结束,孩子作品千篇一律,就严重限制了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点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想象力,作品一模一样,孩子的想象力就会被抹杀掉,孩子只学会了模仿能力。

而我们所说的课程丰富多彩,不单单只是画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创作,比如儿童油画,儿童版画,儿童手工等等。家长应该选择课程形式丰富多彩的培训班,孩子们也会体验到各种材料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各种材料创作带来的乐趣。

小熊美术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老师的授课非常的灵活多变,会给孩子很大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且他还有最新的AI技术,能让孩子的作品跃然于纸上,增加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自豪感,让孩子的作品真的活过来!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下尝试。

家长切记不要选择教师范画太完整的美术班。美术培训班的老师上一堂美术课,一般来说都要做范画,但是如果老师做的范画线稿太完整,那么小盆友们就会丧失自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余地,老师范画太完整,就会堵死小盆友们的想法,所以家长们应该选择做范画留太多余地的美术教师。过于面面俱到,反而堵上了小朋友们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和余地。

7. 少儿美术教育到底做不做范画呢

教少儿美术应该做范画,做范画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们照着范画去临摹内,而是要教他们掌握绘容画的用笔和运笔方法及绘画技法,通过范画让他们了解线、块、面的用法。还有老师在课堂上做范画不应一气呵成,应该每画一步讲解一步,直到讲完画完。

8. 小班幼儿上美术活动适合范画吗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车,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热点内容
运动鞋哪些好 发布:2025-07-18 18:41:48 浏览:456
师生迷情八 发布:2025-07-18 11:58:43 浏览:478
三字经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11:46:47 浏览:45
希腊的历史 发布:2025-07-18 10:33:00 浏览:654
人体中的数学 发布:2025-07-18 07:53:58 浏览:951
一级建造师机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8 07:50:21 浏览:528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 发布:2025-07-18 05:17:52 浏览:912
浅谈师德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18 03:09:46 浏览:807
怎么浏览谷歌 发布:2025-07-18 02:29:49 浏览:51
之女教师 发布:2025-07-18 01:03:04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