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文言文
1. 古文中含有远和铭的连句。
驾言出远山,徘徊泣松铭。——杂体诗三十首(并序) 其一十一 潘黄门岳述哀(南北朝·江淹)
铭旌远明灭,骑吹去低昂。——故相国颍公挽歌辞三首 其二(宋·司马光)
远客凭消恨,高僧与勒铭。——登崇阳县美美亭(宋·张咏)
旅榇千江远,铭旌两竹新。——黄太守元授挽词二首 其二(宋·杨万里)
自我铭盘盂,覆杯远曲糵。——戒饮三诗(并叙) 其三(宋·陈造)
远愧轻裘者,铭功上岘山。——阅军池河度清流关(明·黎民表)
恩波流处远,更勒纪功铭。——送马河宗令巴陵 其二(清·周起渭)
请记得采纳
2. 文言文远的用法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古文翻译的六种手段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3. “远处”用文言文怎么说
“远处”用文言文说:“远”。文言文多为单音节词,在文言文中用形容词“远”表示“远处”。
4. 含远近二字的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内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容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形容要“出远门”的文言文有哪些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 距离再近心也是远的用古文怎么说
虽近在咫尺可目见,仍不啻远在天涯耳不闻。建议使用“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相识再久,也不过如初识般陌生。
7. 远处用文言文怎么说
“远处”用文言文说:远。
文言文多为单音节词。形容词“远”,在文言文中可用作名词,表示远处。如:远驿(远方的驿站)。
8. 远在文言文中是什么字
网络
详细字义里面有详细的解释及举例,以后有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不懂可以在网络搜索学习,都有很详细的文言解释
http://ke..com/link?url=R2qoLrBYl_yYuIiW6AKfkealtDD2-_
9. 日近长安远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
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10. 远近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多为单音节词,当远和近在文言文中连用时,它可能是一个词组,用来表述:
1、距离长短的集合。相当于“离得远和离得近的都”。如《后汉书.蔡邕传》:“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意思是:另外有不同的树长在一起,离得远和离得近的人都感到奇怪,很多人前往观看。在这个义项上,与“遐迩”近义。闻名遐迩,意思是:离得远和离得近的人都知道其大名。略同于现代汉语的“远近闻名”。
2、人际关系的亲疏。如张九龄:“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文言文中远、近连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两个单音节词,以表达“远”和“近”或“远”或“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