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幼师美术作品

幼师美术作品

发布时间: 2020-11-21 22:16:29

❶ 幼教看不懂的美术作品可以给幼儿欣赏吗

你好,美术欣赏是可以的,我们并不是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画面画的是什么,是一个花瓶还是一个人。比如印象派的画作最为著名的日出印象,就是充满了意境和时间感的综合体现。一千个人看会有一千个日出印象。
如果老师看不懂,可以先去做好功课,了解画作的时间和绘画者的情况,如果知道作品创作时间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让孩子去体会和感受就好,不用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才是讲得好讲得对。
我们幼儿园教育中,要求是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创造美的能力。

如何欣赏幼儿美术作品

构思与表现即可,构思优先,表现手法次之。

❸ 儿童绘画作品,幼儿教师绘画作品图片

李凌云国际教育 那个网站上面的绘画作品和图片什么的我感觉可不错了,每次宝宝看个不停!!

❹ 关于美术作品的封面(幼儿园)

恩,纸巾,硬纸板,白胶,颜料,可以塑造很多立体的东西哦~ 纸巾与白胶(浆糊)混合,涂在纸板上,可以高低不平,可以做成很多形状,干了以后上色,就ok~

❺ 幼儿园小小班可以做哪些美术作品

特别简单的一些折纸,比如小狗,飞机 还有特别简单的一些简笔画比如说小花,小动物

❻ 幼儿园绘画作品类型

彩笔画、铅笔画、蜡笔画、剪纸、拼贴画、拓印作品,很多,看小孩的兴趣呗!像剪纸,手图蜡笔画,彩笔画,吹画,彩笔画,铅笔画
工笔画,等等.

❼ 幼儿创意美术作品图片

艺美童画的地址在哪

❽ 如何欣赏幼儿绘画作品

35岁为象征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大多是靠记忆模仿,创造象征符号,画面表现特点为说明性图解。58岁为图式期:可根据观察物象特征,进行意象表现。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尽管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也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但是智力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对于一些智力发展和表现力发展不平衡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均衡发展。因此,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要建立在掌握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美术特点及表现规律的基础上。 二、 正确看待幼儿美术造型中的像与不像 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造型是视觉艺术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幼儿家长在观赏一幅绘画作品时,总是以像来评说作品:这幅画真好,画得多像啊!这种观念和认识,目前还是广泛存在,一定要跳出这样的评价圈。 应当如何面对幼儿美术作品中不像、不准的问题呢?在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像应该是广义的,是一类事物形象的泛指,而不是针对哪一件具体事物的像与不像,凡能把一类事物的基本形象特征表现出来,就可以说像,这个像应该是 基本像。所谓基本 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指画面中每个形象应是一类事物形状的基本特征的反映。比如让幼儿画苹果,所画出的形象一看就是苹果,而不是梨、茄子等,不管它像哪个筐子里的苹果,也不管是哪个品种的,总之是苹果,这就可以说达到了基本像;二是通过物象,可以看出画的是什么和要传达的意义,虽然画面的形象可能与现实事物不相符 合,但却能使我们发生与现实相吻合的联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儿童绘画在其意而不在形。这个基本像主要是针对3岁到6、7岁幼儿的美术作品中造型特点的一种认可。 在评析幼儿绘画作品时,只要作品中的形象达到了基本像的水平,其造型就是成功的,就应得到理解与认可。除此之外,应当更多地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是否丰富,是否是儿童的体验思考与创造想象,作品中是否反映出良好的个性,是否认真、大胆和自信等特点。 三、 赏识幼儿绘画作品中表现的丰富与童趣 无论是涂鸦期、图式期,还是视觉写实期的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力是否丰富是评析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方面,也是了解幼儿智力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单从绘画作品而言,表现里丰富主要表现在: 1、画面中所表现的主要事物本身的内容以及与主题有关的其他内容是否丰富。比如画《高高的楼房》,有些幼儿只笼统地画出楼房的样子,有的幼儿却进一步楼房的花纹图案,这样,画面就表现得比较丰富了。 2、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想状、线条、色彩等的变化程度,即画面的生动、复杂程度。儿童绘画是用简单的笔画表现事物,还是用较丰富的线条表现事物呢?我觉得,在儿童有能力画出比较复杂的形状、线条、色彩时,就要避免绘画的简单化,否则就会限 制儿童的绘画表现力,有些孩子画得简单,却能滔滔不绝地讲述画的内容,这不应是教儿童绘画的目的。应该让幼儿不仅想得多、说得多,而且要能说出来。当然, 生动不等于乱画、多画,应当有内容、有主题,画面还要有一定的协调性。 此外,还要懂得赏识幼儿作品中的趣味性,比如一幅画中,幼儿把弯弯曲曲的线条变成怪兽,内容相当童趣,这类画,就不能以画面表现是否丰富来评析,而应以趣味性为评品的焦点。 四、幼儿美术作品中的认真、大胆与自信 认真、大胆和自信,是幼儿美术作品中反映出的良好个性品质。这种特征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是比较容易确认的。认真,是指整个画面所反映出的尽心尽力的程度,线条稳实,不潦草、不漂浮,着色比较协调。在认真画画的前提下出现的线条的自然变化以及造型歪歪扭扭,更加强烈地透露出孩子天真烂漫的稚气。敢想敢画,生趣盎然,这就是大胆和自信。还有一种现象:是幼儿画得认真,但不够大气,主要原因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追求规整的作画习惯,如果能放得开、自由些,画面自然会舒展大方,作品的表现力就会更好,对这样的孩子,应多多鼓励,只要认真尽力画了就给予认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其实比画画本身更为重要。

❾ 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从哪些角度评价

幼儿园的活动,既然要发挥其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评价这个环节。幼儿绘画活动的评价活动是幼儿园绘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幼儿园其它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相比较,其应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较低。而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评价观 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 多元评价 教育评价:《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没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评价的最新发展的先进成果,也是今后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颇有成效且意义深远。 涂鸦是孩子的天性,当还不太懂事的孩子抓着蜡笔在纸上随意地涂鸦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满脸灿烂的笑容,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为五彩缤纷的色彩而感动的神情,这一刻,我们相信孩子爱上了涂鸦。而在幼儿园里,我们看到的是有的孩子,渐渐不爱动手画画了,而有的画的总是那么些,也许原因有很多,但作为我们幼儿园老师应该反省一下,是什么抹杀了孩子的天性? 我们发现在绘画活动中,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态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果没有正确的评价观,就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孩子有时候是特别敏感的,一次在绘画评价活动中,我无意中说了文泾的画画的不太好看,颜色图的有些乱,当时孩子也没有特别的表现。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次绘画活动中,当小朋友们都专注于自己的绘画时,我却看到文泾拿着笔愣在哪里,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时候我明白,孩子不是不会画,他是不敢画,他害怕自己的画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怕老师说他的画画的不好看。于是我意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又有一次,在《宇宙人游山洞》的美术活动中,佳俊很认真地在山洞里画了很多宇宙人,在评价活动中佳俊向同伴们介绍宇宙人在排着队过山洞,他们要走出山洞回家去,虽然那些宇宙人画的有些歪扭扭的,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本来孩子绘画的时候特别缺乏耐心,总是草草了事,可今天孩子很认真很耐心地完成了作品。于是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了,我发现下课的时候佳俊会去展示区看看自己的作品,还会向同伴介绍,慢慢地孩子喜欢上了绘画,每次绘画活动都很认真,每当我们帮他指出一些不足之处时,孩子也会耐心的听了,孩子的绘画的兴致越来越高了,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赢得小朋友的喜欢了。 这些让我清楚的明白了评价对孩子的影响,更清楚了确立正确的评价观的重要性。作为老师不能以片面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用画的好或不好来评价,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许只会造成部分幼儿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因此教师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逐步培养其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幼儿的不足甚至提出批评,幼儿所感受到的也仍然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会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1、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在《森林里的动物园》这一绘画活动中,我们对于那些爱绘画,绘画线条有力、连贯,图形、形象清晰完整的孩子来说,在评价中我们应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在观察他们画面是否完整,小动物们形象是否清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考虑画面是否具有孩子自己的想象,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我们鼓励他们发挥想象里,让画面里的动物活起来,给动物们提供一个活起来的背景或舞台。对对那些喜欢绘画,但绘画线条不流畅、形象不完整的幼儿来说,应本着“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评价宗旨,我们更关注的是动物形象是否清晰,孩子有没有抓住动物的特征,我们鼓励他们在活动结束后进入美工区多加练习。对于那些不爱绘画,绘画习惯不好的幼儿来说,应从逐步培养喜爱绘画的情感入手,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还应当是一个细心的观察家,要敏锐地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并及时予以奖励和表扬,使他们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如观察孩子是否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如:我们班的小妹妹(邹琦玥),一开始每次绘画活动时都不肯动笔,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后来,我观察到绘画活动时她虽然自己不画,但是她会对边上的小朋友指手画脚“你画的不对”、“不是这样画的”、“哎,你画的太难看了”,通过这些行为,我猜测可能小妹妹其实她并非真的不想画画,也许是她对自己缺乏信心,她怕自己画的不好,所以不敢画,于是绘画活动时,我就轻轻的对她说“琦玥是不是怕自己画的不好?”她点点头,于是我就继续鼓励“没关系的,老师小时候一开始也画得不好,多花几次就能画得漂亮了,但是如果不练习的话就一直画不好的哦!”在不断的鼓励下,琦玥终于第一次自己动笔画画了,在活动评价时我把琦玥的进步告诉了大家,并在集体面前给予了肯定,琦玥腼腆的笑了,接着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她开始能独立完成作品了。可见绘画活动中的评价要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变静态为动态。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所以

热点内容
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20:44:07 浏览:606
教师资格证的报名时间 发布:2025-07-15 20:21:42 浏览:534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 发布:2025-07-15 19:20:08 浏览:236
有多少可以重来 发布:2025-07-15 16:35:06 浏览:279
洗牙多少钱一般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16:08:33 浏览:610
蒙脱石散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15:36:52 浏览:745
如何导出视频 发布:2025-07-15 15:22:23 浏览:80
贵州教师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发布:2025-07-15 14:34:34 浏览:22
迎泽区教育局 发布:2025-07-15 14:30:07 浏览:305
思则佳教育 发布:2025-07-15 14:13:58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