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望洋兴叹文言文

望洋兴叹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2 03:55:33

『壹』 望洋兴叹文言文中至此意思

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贰』 望洋兴叹 古文翻译

秋 水

【题解】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 (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叁』 文言文 望洋兴叹 阅读答案(中学文言文拓展阅读)【等你来挑战,嘻嘻!】

辩,分得清,辨别出;
至于北海,来到北海
殆 危险
之相同的是 AC 介词,的 B一切 D倒装句标志
于的不同用法 c
启示 任何事物都是有相对性的,人不能满足于自己有限的见识。应该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还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应及时改正,不要有点本事就骄傲自大.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懂得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有人认为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以为天下美好的东西都在我这里
做人要懂得虚怀若谷

『肆』 望洋兴叹文言文全文意思解释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
秋水随着时令到来,千百条川流都奔注入黄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遥望两岸洲渚崖石之间,辨不清牛马之形。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看不见水的尽处。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门下,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讥笑于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中国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许多人,生长了许多谷物粮食,通行着许多舟船车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比较起来,不是象马身上的一根毛吗?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继承和争取的,讲仁义的儒者所担忧的,讲任劳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这些东西。可是伯夷却为了节义之名而辞让不受,仲尼为了显示多知博闻而讲个不停,这是他们在自我夸耀,不是象你刚才自夸其水之大一样吗?”

『伍』 文言文 望洋兴叹 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望洋兴叹,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 yáng xīng tàn,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相关神话: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大海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啊!”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大海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一眼望不到边,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是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了,哈哈!”

『陆』 望洋兴叹 文言文

【出处】:《庄抄子·秋水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发出。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之门,则殆矣,吾吾非至于子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释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泾――――泾水,这镏杆

『柒』 望洋兴叹文言文全文意思解释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释〗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原文】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捌』 望洋兴叹的意思(古文)

望洋兴叹
汪洋杏坛

东望洋〗〖解释:抬头看看。看着波塞冬和叹息。原指在他们的小叹前的伟大的事情。现在,当为不称职或因比喻事情并没有感到无助状态更多的力量。

〖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开始转动它的脸,如果东望洋而叹为[原文]

秋天的下午(1),海灌河(2) ;大径流量(3),两个江岸峭壁之间渚永远不能战胜牛(4)因此,高兴地从闫波喜(5)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好的自己(6)沿东向流,作为北方。海,东眼的,但不是水侧,闫波开始转动它的脸(7),东望洋说,如果二滩(8):“你们有语言,称为(9),'闻道百(10 ),那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仲尼闻一尝闻少而轻博的公义(12),之前我以弗所书;现在我儿子的很难看穷人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笑大方的长家(13)。 “

北海若说:”好了佤语不是在海边(14),涉嫌虚假也(15);夏虫冰不语,还当本笃(16);曲士不可以在陶语(17),在教学中也出横梁。对于这个秋天河岸崖,观海,我意识到,首尔丑(18),首尔将能够进行大理和语言。水世界,大海,万川的回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无干扰(19);尾部排气孔(20),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虚;弹簧常数洪水,我不知道。这条河有其之流,不能数(21)量。我也没有希望有更多仍处于石木山(22),因为在世界上比形状和欺负的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太。存乎见小广场,和熙的自我和更多!米大海在天地之间也不像礨几乎是空的大泽(24)?中国累计在全国(25),似乎并不如原子米,几乎大仓(26)?不管是一万(27)的数量,谁在一个艳;人亡九州(28日),出生吃谷物,通之旅,一人焉(29);比这一切也似乎不是霍华德在马的结尾确实,几乎(30)?五帝连接(31),争议的三王,忧的仁人,任何人(32)的劳动,虽然这吧!这个名字(33)博辞职,思想博仲尼语言,这也是自多;似乎没有首尔,因为几乎比水(34)更多? “

课秋季季节性山洪肆虐根据许多大川流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甚至牛和双方之间的水沙洲不能看出其中的差别,所以欣然从河神喜,认为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这里在自己的聚集。河神向东沿着水走,来到了北部海岸,面向东方,一看,看到海的尽头。所以河神只是改变面部先前在海神面前沾沾自喜最亲爱的朋友感叹:“有一种说法这样的说法,'听到数以百计的真理,他们认为世界不再是任何人比得上自己',并说,我喜欢这个人。我也听说过孔子知道的太少,博是不值得的高义词,一开始我简直不敢相信的价值;今天我看到你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广度,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口,可以说是危险的,我一定会永远是调侃的非常优秀的人才。 “
海神说:”青蛙的很好,海能不能与他们交谈,因为有限的生活空间;夏虫,不可能谈论与他们冻结,因为生命是由时间限制;乡曲土壤,就不可能谈论的道路和他们在一起,因为受过教育的束缚。现在你从河岸出来,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你就可以参加一个谈话大道。世界上的水,没有什么比海,千万河流流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永远不会停止,不会溢出的海;海底尾漏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海从来就不曾减少;无论是春季或秋季,但不会改变,无论干旱或水涝不具备的意识。这表明海水远远超过了河流流动,没有足够的计算的数量。但我从来没有因此而自满,因为这是熊的身体从地上,从那里坚持实力的阴阳,我存在在地球上,就像一个小的一块石头,一小块木头目前在大山。我是真的小,他们自身的存在,以及它能够满足并认为他们拥有它?认为天地之间普遍存在,不喜欢小石头在毛孔大泽地之间存在吗?再想想,中原四海之内存在,不只是在晶粒破碎和大型谷仓它存在吗?著名人物叫万的东西,但万物人类的;人们聚集在九州,其中晶粒成长的旅途路过这里,每个人都只是在人群中多一个;一切的人不是他,不喜欢头发的末端都存在于整个马呢?五帝继续连,三王是兵家必争之地,人居为困难人性,更有能力的体力消耗,整个世界就是这个毫末就好了!博辞职并赢得名声,孔子显示它深刻的谈话,这可能是他们的自满和骄傲;不喜欢你在河暴涨之前沾沾自喜呢? “

『玖』 望洋兴叹文言文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拾』 文言文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时因力不从心或条件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

热点内容
爱尔兰咖啡怎么做 发布:2025-07-15 03:14:45 浏览:753
2015师德师风讲话 发布:2025-07-15 03:05:10 浏览:597
abc教育资源网 发布:2025-07-15 03:03:47 浏览:23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发布:2025-07-15 02:44:17 浏览:479
尹鹏老师 发布:2025-07-15 01:14:31 浏览:713
兰山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15 00:33:48 浏览:173
新登地理 发布:2025-07-14 23:28:29 浏览:368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发布:2025-07-14 23:01:45 浏览:454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