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美术家
❶ 孙玉国的艺术简介
孙玉国(以国,义国),号:二龙,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全国每两年评一次,每次仅评五位,包括范曾)。国家一级书画师,中国书法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不仅在全国老龄委主办的“迎接十八大”大型书画展中荣获金奖,并且被授予中国书画名人光荣称号,还被联合国光荣授予“世界书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1952年出生于安徽寿县,系大清光绪皇帝国师、状元、五部尚书孙家鼐(耐)世孙。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
天下第一龙书画院,中国龙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中国名人书画院副院长和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其自幼热爱书画,在恩师杨仁凯先生的长期指导下,以习大字(龙虎鹤寿)篆隶为主,其篆隶柔中有刚、章法秀美、美不胜收。行楷巨龙,气势雄健。
在2000年(龙年)的时候,当杨仁凯先生(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鉴定委员会五人(杨仁凯、启功、徐帮达、谢枝柳、史树青)之一、著名书法家、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他发现后,上缴国家的)看到孙玉国先生所书写的五尺“巨龙”后,惊奇地说:“我鉴定了一辈子书画,看到过无数人写的“龙。还是第一次看到“龙”字如此奇特的写作章法!”,当场挥笔,在“巨龙”上题下“天下第一龙”,并签字盖章。从此,“天下第一龙”扬名于中华书画界!
孙玉国先生在龙的文化研究上提出了新概念,新思维,选写了理论性文章---《龙》,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龙的理论研究和思想内涵,尤其在书写龙的章法上,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龙的独特魅力!
数年来,孙玉国先生在全国各大参展大赛中屡次获奖,其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机构和多位名人收藏.著名机构有:毛主席纪念堂、黄帝陵纪念馆(收藏六尺“巨龙”)及西安碑林等等.被海内外多家媒体所报道。
名人收藏的有:世界艺术大师侯宝林六尺大《寿》、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但愿人长久》、解晓东、祖海和原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上将均收藏《天下第一龙》、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少将收藏《北国风光》和《天下第一龙》、航空部胡公锦教授点名收藏《百福图》和四尺《天下第一龙》。
孙玉国先生必将通过他独一无二的《天下第一龙》,使龙的精神扬天下,繁荣富强兴中华!
❷ 寿春镇的寿春名人
孙大光,初名世蔚,号四味,曾用名逊、叶兆南。生于民国6年(1917),寿县堰口镇人。16岁参加革命,戎马倥偬转战南北。建国后,曾任国家交通部部长、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共第十四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孙大光博通文史,酷爱文物收藏,尤其名人名画。建国后,全家节衣缩食,精心购藏了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成为国内当代知名的文物收藏家。
他在古稀之年,偕夫人经刚回乡省亲,看到家乡仍很贫穷落后,心情十分沉重。他怀着对故乡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将其收藏的一部分古代艺术珍品(书画200多件,文物40余件,其中一部分为国家一级文物)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所得41.2万元奖金全部献给家乡举办教育,为堰口小学、寿县一中分别建起了教学楼和图书楼。1997年,他又将第二批捐赠所得的100万元奖金分别支持堰口镇和正阳镇兴办教育事业。他的义举在国内产生极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孙多慈(1921-1975年)女,寿县人,著名画家。民国20年(193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随徐悲鸿学画,同时选修宗白华的美学课、胡小石的古诗选和徐仲年的法语课,学业成绩出众。民国22年学成,先后任教于浙江省艺术专科学校和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民国25年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结婚。民国37年任台湾艺术学院教授,后任院长。1975年因患癌症逝于美国洛杉矶。
民国35年,中华书局出版她的第一本作品《孙多慈素描集》。次年11月,在安庆举办孙多慈画展。民国36年在上海又举办个人画展。1951年后,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美术学院进修。历史学家李则纲评价孙多慈作品说:“孙君的作品,表态的抒写,具肃穆壮丽之长;动态的描绘,擅深纯温雅之美。于而已敷之外,尤其有一种耐人情志的天才。” 春秋蔡国、战国楚国、西汉淮南国均建都于此。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地下博物馆”形容其文物荟萃。
中国豆腐文化发祥地。
❸ 苏果超市(六安)有限公司寿县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苏果超市(六安)有限公司寿县分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23日,主要经营范围为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零售(凭有效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保健食品零售(凭有效的保健食品经营条件审查意见书经营),音像制品、图书零售(凭有效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经营),本经营场所内零售卷烟(雪茄烟)(凭有效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销售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百货、家具、劳动保护用品、日用杂品、润滑油、五金、交电、化工产品(除危险化学品)、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建筑材料、花卉、盆栽、工艺美术品、黄金制品、汽车零配件、摩托车零配件、文具用品、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及相关产品(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除外)、计生用品(药品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丁金霞
成立时间:2011-12-23
工商注册号:341521000029140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现代汉城A区1#商业楼101-103、201-203、301-303铺
❹ 寿县瓦埠书法家吕军书法价格
你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就像炒得很高的庄家股、绿鸡蛋、野生甲鱼······价格越高,假的越多),价格越高赝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后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而且他们当时什么都不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后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也曾经有人说我废话!除非你懒,光想吃现成的,不学无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恒定不变的,给你鱼就好,你知道是好鱼坏鱼,还是有毒的鱼呢?给你渔,学会了,自己会捕鱼多好!管他好鱼坏鱼毒鱼!你都能分辨!
❺ 黄梅戏五朵金花是
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
1、1962年4月23日,马兰出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原籍安徽省寿县。
1975年,马兰进入安徽艺术学院黄梅戏表演专业学习。
1980年,马兰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选拔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
1981年12月,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1982年,马兰在杨洁执导的古装神话剧《西游记》中扮演唐僧的母亲、丞相的女儿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 。同年排演舞台剧《龙女情》,并于次年元旦在合肥上演,后在河南郑州、洛阳等十个地市和黑龙江省大庆市先后公演六十余场。
2、吴琼,女,1962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80年吴琼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后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1991年进中国音乐学院进修。1992年离开黄梅戏舞台转战歌坛,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
3、吴亚玲,1962年10月14日出生于安徽芜湖,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政协常委,国家级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 。
"梅花奖" "文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曾获全国青年演员黄梅戏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等很多大奖。
4、袁玫,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制片人。
1981年赴香港演出,1983年即被央视选中进入《红楼梦》剧组扮演袭人一角。此后,她几乎再没回到黄梅戏舞台。1988年南下到广东电视界做演员,主演过《公关小姐》《赵氏孤儿》等影视作品。
5、杨俊, 女,汉族,1963年11月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传承人,农工民主党党员,国务院终身津贴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联委员。
❻ 安徽有位名为权利的篆刻家吗
权利,男,一九六二年生,安徽寿县人,幼随周进凡、裴浩两老师以“颜柳”、“石鼓”为日课,求学时由吴山谷先生以“小学”、汉印启蒙,并经王守志、葛介屏等先生指授,专攻金石,有作品在全国获奖和流传海外,并入编《安徽现代篆刻选集》、《当代青年篆刻五百家》、《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十数部作品集及艺术辞书,系中国书画家艺术委员会委员,省书协,省篆刻研究会等艺术团体会员、理事。
❼ 对昆剧进行大阔斧地改革的艺术家是谁
魏良辅。
昆剧,旧称昆(山)腔、昆曲,相传为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人顾坚初创,明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形成曲调婉转,以管笛伴奏为主的新风格,俗称“水磨腔”,受到观众欢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出现大批作家和作品,并以苏州为中心向长江南北广泛传播。
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7)寿县美术家扩展阅读:
魏良辅资料:
魏良辅(1489-1566),字师召,号此斋,晚年号尚泉、上泉,又号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工部、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广西按察司副使。
嘉靖三十一年(1552)擢山东左布政使,三年后致仕,流寓于江苏太仓。
魏良辅熟悉音律,初习北曲,因不及北人王友山,乃钻研南曲。他的家乡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于嘉靖年间(1522——1565年)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居住在太仓南码头(现太仓市南郊镇)。
在当地驻军中,有很多人通晓音律,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这时,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太仓卫百户过云适,常向他请教,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
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北曲的戏剧家张野塘。当时张正在军中服役,对魏的求教欣然应允,两人结为挚友。后来魏良辅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野塘。
以后,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
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
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国工”、“曲圣”,乃至昆腔(南曲)“鼻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昆剧
❽ 山西省阳寿县的民间艺术是什么
寿阳大竹马
寿阳大竹马是武术之乡平头镇郭家沟村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它起源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其内容最初表现的是关公和周仓的打斗场面,后来增加了《三英战吕布》《虎牢关》等多种戏剧中的武打人物。过去它和当地平头沟北村的《爱社》同属傩具艺术,“大竹马”“爱社”和李家山的“圪栏队”并称三大社,主要用于到附近与阳曲交界的阪泉山(亦称阪寺山)驱邪逐疫、祀神祭天、祈求丰年。解放后,多由当地人在元宵节进城街头表演。[8]
寿阳耍叉
寿阳耍叉就是在武术活动中诞生的一种民间杂技表演形式。表演者十至五十人,赤背赤膊上下滚动着铁叉,时而铁叉离体翻腾空中,铁叉的铁环不时发出阵阵响声,围观者拍手叫好。还有一种小铁叉,长仅二尺,它较大铁叉易于掌握,它由两手持两根尺余短棍,上下翻动,甚是别致。据老艺人赵何林回忆,耍叉的表演套路古代有50多种,能够回忆起来的有30多种。套路有:插花盖顶、二郎担山、海底捞鱼、凤凰展翅、金钩钓鱼、金鸡劈马、单双膀花、金丝缠蔓、蛇心背剑、金鸡串瓣,还有歪大瓮、打把儿、掏麻雀、高飞叉等等。[9]
寿阳背棍
寿阳背棍产生于明代,传入寿阳在明末清初,主要在平头、太安驿一带盛行,尤以太安驿背棍表演精湛,所以在当地也叫太安驿背棍。吸取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之优点,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背棍要挑选俊秀男女孩童,精心化妆打扮后,绑在铁棍上端,下端绑在强壮男子背上的。背棍者在行走中,根据背上的孩童扮演的戏剧故事及人物,配合锣鼓点,迈出各种舞蹈步伐,使孩童摇摆表演。[10]
寿阳评说
“寿阳评说”是流传于寿阳以及周边,近乎说书或道古一类民间街头的说书形式,是类似快板、民谣的民间口头文学,一般是韵白故事,真人真事,合辙押韵,以方言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寿阳评说”是已故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寿阳县文化馆副馆长王林元主创而后传承的曲艺形式。
❾ 紫金砚的传承发展
97年香港回归之际,胡华勇先生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长官董建华先生”精心雕刻了一方紫金大印,被誉为《中华紫金第一印》创作了紫金砚、紫金印被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华夏文化研究会,新华社新闻网安徽艺术频道、人民日报、中国矿业报、安徽日报、江淮晨报、淮河早报、安徽经济报、东海民兵杂志、石民杂志、淮南日报、淮南电视报、淮南电视台、安徽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都做了特别的关注报道。
2010年6月份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胡华勇先生创作了《淮南子》紫金砚作为安徽唯一进入上海世博会特制礼品,并荣幸参加了7月8号由联合国社会及经济理事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聚砚斋”主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华砚文化高峰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宏民主持了此次论坛。现是中国观赏石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淮南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淮南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八公山紫金砚胡氏艺术研究所雕刻师。
为了继承、弘扬紫金石制砚这一传统工艺,寿县紫金石艺研究所戚良伯、柏玉麟积极开发研究紫金石砚产品,大胆进行创新,开发出紫金砚精品,受到书画家、专家、学者和收藏家的好评和青睐。二〇〇四年一月“寿县紫金石砚研究与开发”通过六安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获得安徽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四月二十三日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暨展销会,荣获金奖。九月十五日在中国豆腐文化节海峡两岸(中国·淮南)书画工艺精品展中荣获精品奖。二〇〇四年十月荣获安徽省六安市政府颁发的科学进步三等奖,二00五年六月获得“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称号。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旅游频道、《书法报》、《安徽日报》、“旅游博览”、《皖西日报》、寿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曾做过专题报道。
❿ 皖北书画研究院书画家有那些人
应该有水墨画名家,安徽籍的戚明:
戚明,男,1941年生,汉族,安徽省寿县人。自幼受到王明山的花鸟画(清末)、黎惠元的山水画(民国)、郑板桥的水墨画之熏陶,自学至今。现为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国画艺术委员,《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会员,皖北书画研究院书画家,北京九久书画收藏文化交流中心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江都书画院常务理事。
曾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书画名家等重要展览二十余次,入编大型辞书十余部,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分别展出并作珍品收藏。入选《中国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书画长卷》、入编《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一九九九年在国际老年人中国书画大展中荣获“世纪名家创作奖”。中韩书画作品入编《百年中韩书画名家大师精品大典》。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荣获特别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