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香伴文言文
1. “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文言文翻译
【原句】
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译文】
八十多岁的老人,可以根据具体形势做出很多机动的改变;在很短的距离之内,就可以有很多种变化。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诗文的起伏跌宕才能显示辞章功力的深厚。
【注释】
1、这句话出自清初著名诗文家钱谦益的《与方尔止书》。
2、八旬:80多岁的老人。
3、势变:根据形势做出机动改变。
4、多端:多头绪,多方面。《楚辞·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晋书·艺术传论》:“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宋叶适《祭陈君举中书文》:“呜呼哀哉!世事多端,非智所穷。”孙中山《驳〈保皇报〉》:“乃彼既知为美政,而又认为最终之结果,胡为如此矫强支离,多端辨难也。”
5、尽寸之间:在一尺一寸之间。尺寸:一尺一寸,形容短小。
6、移形换步:犹言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清 钱谦益 《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尺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7、波澜:本指波浪翻腾。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五代齐己《题鹤鸣泉八韵》:“潇湘在何处,终日自波澜。”宋曾巩《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岩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这里用来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宋王安石《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马南邨《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韩愈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
8、老成:本指稳重;持重。清李渔《怜香伴·随车》:“我老成不作轻佻计。”这里指辞章功力深厚。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三:“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清李渔《怜香伴·闺和》:“诗便和得好,只是末后二句欠老成。”
2. “制度”这个词是外来词么古文言文中有没有“制度”一词
古文言文有制度一词,9种意思:
1. 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孔颖达疏:“王者以制度为节,使用之有道,役之有时,则不伤财,不害民也。” 宋 王安石《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
2. 制订法规。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汉书·严安传》:“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三章:“创制权,由人民以公意创制一种法律,此则异於专制时代,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也。”
3. 规定。
唐 元结 《与何员外书》:“昔年在山野,曾作愚巾凡裘,异於制度。”《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尚书省奏:‘ 永固 自执政为 真定 尹,其繖盖当用何制度?’ 金主曰:‘用执政制度。’”
4. 指规定品级的服饰。丝弦戏《空印盒》第十场:“与他去了制度!”
5. 制作。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臣望 奉天 有天子气,宜制度为垒,以备非常。”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桂花性温,当归活血,怎生制度?”
6. 谓制作方法。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东坡 在 黄州 ,手作菜羹,号为东坡羹,自叙其制度。” 7. 规模;样式。
《史记·孝武本纪》:“上欲治明堂 奉高 旁,未晓其制度。 济南 人 公玉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此铃金质坚鍊,制度浑朴。”
8. 规制形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遇 新罗国 献五彩氍毹,制度巧丽,亦冠绝一时。” 宋 张洎 《贾氏谈录·李氏琴制》:“ 贾君云, 嵩山 僧 如寂 ,尝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制度甚古拙,而音韵清越。”《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子牙 后随军至 岐山 , 南宫适 筑起将台,安排停当,扎一草人,依方制度。”
9. 制度。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
清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改葬施金棺,手诏追褒扬,袈裟寄 灵谷 ,制度由 萧梁 。”一本作“ 制度 ”。 清李渔《怜香伴·欢聚》:“你们只管掌灯随我老爷走, 汉家自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