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怎样学好文言文

怎样学好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2 07:59:01

如何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http://bojue.nease.net/study/news/wenyanwen.htm

Ⅱ 怎样学好文言文(具体)

知乎用户 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
248 人赞同
说说我的野路子

家中祖上七辈都是医生,家里几乎没有别的书,除了民国前线装的医书,就是解放后的印刷体医书。打认识汉字起,就开始看繁体字。

也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突然发现家里一本《本草纲目》里面竟然有许多故事和各种脑洞大开的东东(是的,有故事,并且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谁看谁知道啊!)(脑洞大开的比如说人屎、露水、锅底黑都是药)——既然这么有趣,中间还穿插了故事可看啊!终于不用无聊地看那本《赤脚医生手册》的插图了啊!

当然,刚开始也是连蒙带猜的看,不过没关系啊,看故事梗概就可以了啊!

后来,又发现《医宗金鉴》里有炼丹的工序和工艺啊!什么太乙紫金锭、红升丹、白降丹……好神奇的有不有。于是天天抱着厚厚的《医宗金鉴》翻来覆去地看,一度被我老爸认为我要学医。再后来我爸发现我的注意力终于放在了《二十四史》上。是的,我喜欢看古装剧,但是有一次偶然发现某个惊心动魄的桥段他喵就是活生生地抄袭《三国志》,于是干脆就舍了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醉心于史书中,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电视剧上。此间,还陆续看了《聊斋志异》、《镜花缘》、《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官场现形记》、《西游记》、《水浒传》、多本唐朝志怪小说,反正怎么好看怎么来,什么有趣就看什么。

高三的时候的文言文,多取材于正史中的人物传记,所以每次做文言文的感观就是:嗯,这个故事看过,那么……直接进入做题环节吧
……

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入了大学学他瞄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从此就和古汉语绝了缘。然鹅,一个晴朗的下午,偶然在学校破旧的藏书中翻到一本《佛说无量寿经》,然后呆若木鸡!佛法的大门一下子就打开了。当时周围也没个出家人请教,上网看别人的讲解吧,总觉得那都是二手信息,难免夹杂了私货。从做论文的角度说,第一手资料才是最珍贵的。出于这种朴素的想法,干脆网上下了个《乾隆大藏经》,决心通读一下所有的佛经先!于是乎就每天从六点钟起床阅读佛经,直到晚上十二点宿舍灭灯。从阿含、本缘、般若,华严,到中观、毘昙,读得昏天地暗日月无光。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工作后几年。终于,绝大多数佛经都读过了一遍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地方不太懂啊!痛定思痛,毅然决然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唯识,从《百法明门论》、《六门教授习定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一类简短的论背诵起,接着开始通读一身六足论等对法一类大部头,到后来的《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大乘法苑义林章》、《辨中边论述记》等。大概的路数就是先诵,读得溜熟了,就开始背。背熟了,就开始自己句读、分段和科判。科判熟悉了,就开始尝试校对和整理、编辑、翻译、注释、揣摩、研习、讲解、阐释。
总之一句,喜欢,然后不计时间地投入,玩味、沉溺其中,直至烂熟。

Ⅲ 怎样学好文言文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 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 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 “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

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 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 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 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 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 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 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忠 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 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 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 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 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 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 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 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 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Ⅳ 怎么学好文言文初中

1、课内文言文首先把课内的课文弄清弄懂,在学习课内文言文中最基本的是课下的注释还有通篇解释时不懂的字词意思或者语法,做到最起码能够把整篇文章完整的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大家能懂得意思。其次,在初学文言文阶段,文言文对我们而言如同一门外语,我们不了解的很多,这时需要我们要有一种较真的精神,具体到每一个字都弄明白它的意思或者作用。另外,多读课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起初不明白的,多读几遍意思慢慢就明白了,在读的时候注意怎么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在判断如何断句的时候,它的意思大概就浮现眼前了。课内文言文要做到熟练,对文中的字、词、语法、作用做到印象深刻,自己课下做好总结,即同一个词它的作用遇到过多少个,分别是什么,根据课文记住例子。2、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起一个拓展的作用。在起初接触文言文时,由于缺乏对字、词意思、词类活用等作用以及语法的了解,起初学生读不懂很正常,这需要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就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一样,从开始的不懂到后来的熟练,都需要经历一段知识积累的过程。课外文言文的扩充,是在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同一字、词更多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扩充学生的知识库。3、准备好古汉语词典在学习文言文,或者自己看文言文的时候,希望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在看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就去翻词典,在看词典的时候,养成一个习惯,把它的每一个意思看一个遍。同时有例句的,试着自己根据它给出的词义,能不能看懂例句的意思。 好习惯的养成古汉语词典不离身—养成查词典的习惯 多动脑—思考它在文中属于词典解释中哪个意思,可以一一套入尝试翻译对不对。 多动嘴—不明白的句子,不知道怎么断句的句子,发声读出来,看看怎样断句合理。 多动手—查词典以及注意看懂后把词典上遇到的几个比较基本的,比较常见的意思记在这篇文章旁边,最好配有例句。保存好这份资料。 资料的收集—把文言文做过的资料都放在一起,为复习做好准备。

Ⅳ 怎样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答者:yyfreeliang - 护国法师 十五级 2-3 11:44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新语文教材中,高一文言文的比重上升到50%,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的份量也在不断加大。这的确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

Ⅵ 怎样学好文言文

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之功,文言文阅读尤其如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平时的由一时的积累,并善于在阅读中熟练地运用。
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老师已讲清楚,自己也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等到过了一年半载,就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
积累离不开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那么,需要背诵多少篇章呢?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定数量”,在大纲中规定为《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这些是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码的要求。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背诵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地基,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Ⅶ 怎样学好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学习好文言文首要任务是多读书,遍观典籍,熟阅经史。
2、准备笔记本,一些重点词汇的解释务必随时札记。
3、攫取古代文章中经典的语句背诵【不必通篇背诵】,在自己的文章中先旁征博引,逐渐融会贯通。
学好文言文之前,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由来。1911年辛亥革命后,文学两极而行;五四运动后,愈演愈烈;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分即在于此。学习好文言文鄙人归纳了一些平时的感受,冀望有用。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在于前者晦涩难懂、佶屈聱牙,后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致力于学好文言文即不能将眼界局限于语文书本中所编排的文章。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Ⅷ 怎样才能轻松学好文言文

1、多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时要注意正确的停顿。
2、弄清楚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的含义。如判断句:“……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再如省略句:主语省略、位于省略、宾语省略……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实词“爱”、“安”、“被”、“本”、“倍”、“本”、“鄙”……我上高中时有120个文言实词,掌握这些,就没什么难的了。当然,还有18个文言虚词:而、乎、乃、其、因、且、若、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
4、正确调整倒装句的语序。注意词类活用。
5、名篇、名句熟练背诵。

Ⅸ 怎么学好文言文

1 怎样学好文言文的文章
文言文学习方法
虽然文言文不是现实中的语言,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现代文的源泉,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所以,要学好现代文,必须有坚实的文言基础.
1.掌握基本知识结构
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2.断句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理解关键的词语,判断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的表达方法,委婉、避讳的行文习惯等.第三,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一些规律等.如文中常以“曰”、“云”、“谓”等词语作为引用、转述内容前的标志.第四,根据常用于句首、句尾的词语来判断.如常用于句首的词有盖、夫、是时、后、既而、然且、然则、公、窃、寡人等词.常用于句尾的有与、邪、乎、哉等语气助词和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复音虚词.还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嘻等等.第五,还可以根据句中常见的惯用词语来断句.如表示序数和表示顺序的词语,表示疑问的词语.此外,还可以根据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辞手法来断句.
3.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人们通常以“信、达、雅”作为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文言文的翻译也是如此.好的译文能够将一篇文章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真实、完美地再现出来.如果将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采的文章翻译得干巴生硬,或艰涩难懂,就没有完全达到翻译的目的,同时也歪曲了原作.可见,翻译不仅是文言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译者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具体来说,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补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谓语、主语、宾语等,要视情况补充完整.②调整语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都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过来.③适当增减.有些文言文的语句,非常精练,言简意丰,翻译时应做适当扩充,以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为增加气势,强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样意思而说法不同的句子,这时,翻译就要合并凝缩.此外,还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句子间的关系、修辞手法等,翻译时要完整贴切地表达出来.
4.多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尤其是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阅读可以充分地领略古文的音乐美,增加学习的兴趣.
2 怎么学好文言文
思路分析]
阅读文言文有三难:字音、词义、句意.
字音,指生僻字多,同一字古今读音不同,一字多音现象较多.词义,即有不少词是一词多义.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讲,如“请说之”(《公输》).有当说法、主张讲,如“百听细说”(《鸿门宴》).有指文体的一种,如《捕蛇者说》.“说”读shuì时,当游说、劝说讲,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说”读yuè时,当高兴讲,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的词古今意义不同,如“货”在古文中除作“财物、物资”讲外,还当“出卖”讲,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有屠人货肉归”.此外,名词作动词、形容词用,同一字,既可能是虚词,也可能是实词,如“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垓下之围》)的“顾”,当“看”讲,是实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战”(《为学》)的“顾”,则当“都”讲,是虚词.虚词的多种解释,有的古汉语句子的词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句子中省略词语现象较多……这就给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了困难.
那么,怎么克服这些困难,顺利阅读文言文呢?
[解题过程]
一、要高声诵读.诵读比默读好,默读容易遗漏字,又不易准确掌握字的读音.高声诵读时,须“详缓(仔细、从容)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朱子读书法》)诵读时,遇到不会读的字要参照注释或字典准确读出声来,一直读到自然上口.
二、要用心思考.阅读文言文,常常要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工具书中解释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意思,选哪一个正确呢?这就要联系上下文反复推敲,用心思考.比如,“如”字一般有五个意思.①有“如果”的意思,即“要是”的意思(如不及早准备,恐不及).②有“然”的意思(“突如其来”).③有“如同”的意思(“如临大敌”、“如鱼得水”).④有“比得上,比不上”的意思(“耳闻不如目见”).⑤有“依照”、“顺从”的意思(“如意算盘”).翻译时要仔细思考,才能真正弄懂句子的意思.如果有弄不懂的字、词、句,一定要在书上划出来,做上记号,或记下来,再请教老师或同学.边读、边想、边记忆,次数多了,“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三、要归纳总结.阅读文言文,要随时记下多音字、多义词和特殊句式.比如,《论语》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不知道人家.这句话中,“不己知”中的“己”字,提到了动词前面,“不知人”的“人”却没有提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规律:宾语要提前,得有条件,那就是必定在否定句、疑问句的情况下.另外,宾语必须是代词,如果是普通名词,那就不能提前.阅读文言文,只要遇到一个字出现第二个读音,一个词出现第二种解释,一个句式与现代汉语的结构不同,就要及时把它抄下来,加以归纳、整理.
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几十篇文言文,还要学会从中吸取养料.即领会古文中的深刻思想含义,理解它的艺术手法.比如,读了《爱莲说》以后,应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爱莲?文章又是怎样写出莲之美的?读了《岳阳楼记》,要想一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在现在有什么意义?还可以把几篇文章中描写的历史人物(如信陵君和孟尝君)加以比较、分析、评论.这样做对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提高分析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热点内容
爆高考语文 发布:2025-07-14 14:20:15 浏览:462
应用数学中心 发布:2025-07-14 13:37:52 浏览:19
鸡哪里最多 发布:2025-07-14 13:05:44 浏览:316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发布:2025-07-14 10:44:55 浏览:953
无翼鸟家庭教师 发布:2025-07-14 10:42:32 浏览:770
戴庙中学 发布:2025-07-14 09:56:33 浏览:699
宝宝吃多少 发布:2025-07-14 09:10:27 浏览:210
校园网学历查询 发布:2025-07-14 09:09:38 浏览:244
天策老师 发布:2025-07-14 08:46:39 浏览:801
初二物理奥赛 发布:2025-07-14 08:28:25 浏览: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