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科语文
① 武大的专硕有哪些
2009年之前开始招生的有来工商源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9类。2009年新增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4个学科教育)、翻译硕士(涵盖英语笔译、口译)、公共卫生硕士和社会工作硕士4类。2010年9月新增设金融、国际商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旅游管理、应用统计、艺术、新闻与传播、出版、图书情报、文物与博物馆、中药学、护理、工程管理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使得武大硕士专业学位点从原有的13个增加至28个,专业学位点布局更广,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② 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是几年制
现在应该是学硕都是三年,专硕是两年,目前文学院的专硕只有汉语国际教育和学科语文~
③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学科教学语文会接收调剂吗
有机会。这个专业全国一共71所院校招生,你的分数不低了,可以往很多院校调剂。
1、2014年A区的线是
总分 315
政治/科目一 42
外语/科目二 42
科目三 63
科目四 63
2、年B区的线是
总分 305
政治/科目一 39
外语/科目二 39
科目三 59
科目四 59
3、历年接收调剂多的院校【不限于此】:山西师范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渤海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宁波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淮北师范大学 | 合肥师范学院 | 闽南师范大学 | 黄冈师范学院 | 海南师范大学 | 重庆师范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延安大学 | 天水师范学院 | 青海师范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你可以申请本校破格、本校(或母校)调剂、外校调剂三种。】一、申请原来所报院校、专业的破格录取:——这个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破格录取一般在公布了初试通过名单前后不久(不超过一周),针对的是总分足够高,专业课分数较高,只是公共课略差几分的同学(且差的最好不要超过5分)。许多34所和211的学校都是这么规定的。二、本校(或母校)调剂:——这个通常很有希望。即报考学校的校内调剂和你本科所在母校的同专业调剂。前者因为你的报考,学校也爱惜人才,不想浪费资源;后者因为与你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能接受你的(不过,既然是调剂,就要至少达到人家要求的分数线)三、外校调剂:记住一个原则:别挑肥拣瘦。1、调剂申请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因此要先地毯式搜索,找到所有这个专业类似的院校【可以新东方在线的考研院校库快速查询】,在其中选择可能开通调剂、或者有可能接受的名单;最后再给他们的招办一一打电话,不要害怕被拒绝,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几家表示可以开通调剂的。2、虽然国家没有明确提出,但院校是有等级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34所(一流),A区,B区,通常从上至下可以调剂。3、挑中了中意的、可能接受你的院校后,你要做的是——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就是报名的那个网站)上,登记一下。并去调剂院校他们的研究生网页上,下载一份《调剂申请表》(有的学校则没有,都是在网站上统一填了。)寄出《调剂申请》(或者网络登记)一定要快。4、如果得到了申请调剂院校的准许,你要做得是——马上联系调剂院校的研招办,提出并催促对方寄出《调剂函》,见到了它,等于你成功了一半。【具体学校不同,也可能不开《调剂函》,而是直接拿学生证或其它证件去研招办调信息。】5、如果《调剂函》作用成功,第一志愿院校将你的全部信息转到了第二志愿院校并确认过,那么你要做得是——联系第二志愿的导师,准备复试。
④ 武汉大学考研,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哪里找
这个方向我考了两年了,未果
没有答案的
只有一本大学语文导读
⑤ 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报考数
录取数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35
13
010102
中国哲学
47
14
010103
外国哲学
40
6
010104
逻辑学
4
2
010105
伦理学
2
2
010106
美学
17
7
010107
宗教学
12
7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5
2
010121
★国学
14
7
020101
政治经济学
12
3
020102
经济思想史
1
3
020103
经济史
2
1
020104
西方经济学
72
16
020105
世界经济
59
17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6
5
020201
国民经济学
31
2
020202
区域经济学
30
10
020203
财政学
42
7
020204
金融学
747
103
020205
产业经济学
71
10
020206
国际贸易学
107
10
020209
数量经济学
21
3
020220
★金融工程
188
36
020221
★保险学
39
10
020222
★房地产经济学
6
1
030101
法学理论
32
8
030102
法律史
22
6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07
26
030104
刑法学
149
29
030105
民商法学
294
55
030106
诉讼法学
116
17
030107
经济法学
98
19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00
18
030109
国际法学
215
72
030121
★世界贸易组织法
11
11
030201
政治学理论
47
15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12
9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7
6
030204
中共党史
33
9
030206
国际政治
18
5
030207
国际关系
37
6
030301
社会学
84
27
030303
人类学
4
2
030304
民俗学
11
4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4
10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
1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7
9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1
1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213
35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5
3
040101
教育学原理
42
5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34
4
040106
高等教育学
47
4
040201
基础心理学
215
16
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60
18
0470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100
17
050101
文艺学
41
6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90
17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65
9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24
5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115
16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113
22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42
13
050122
★国学与汉学
22
3
050123
★写作理论与实践
18
3
050124
★对外汉语教学
127
19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287
34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15
5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48
17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
25
5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64
14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7
15
050301
新闻学
484
78
050302
传播学
931
148
050323
★数字媒介
130
11
050401
艺术学
38
9
050403
美术学
1
2
050404
设计艺术学
68
23
050405
戏剧戏曲学
9
1
050406
电影学
72
16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
1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24
10
060103
历史地理学
8
1
060104
历史文献学
8
4
060105
专门史
9
2
060106
中国古代史
73
18
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
36
6
060108
世界史
36
7
060120
★中国文化史
27
7
060121
★中国经济史
8
3
060122
★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
26
9
060123
★地区国别史
16
8
070101
基础数学
104
41
070102
计算数学
65
26
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4
25
070104
应用数学
74
23
070201
理论物理
13
3
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2
11
070205
凝聚态物理
55
32
070207
光学
19
12
070208
无线电物理
21
16
070221
★医学物理
28
9
070222
★纳米科学与技术
6
1
070301
无机化学
12
7
070302
分析化学
170
52
070303
有机化学
82
24
070304
物理化学
54
23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1
20
070320
★化学生物学
7
3
070501
自然地理学
46
8
070502
人文地理学
178
26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418
107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12
4
070802
空间物理学
26
20
070820
★空间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
3
4
071001
植物学
13
14
071002
动物学
11
3
071003
生理学
5
2
071005
微生物学
221
59
071007
遗传学
48
27
071008
发育生物学
16
17
071009
细胞生物学
197
20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3
22
071011
生物物理学
13
5
071012
生态学
19
9
071200
科学技术史
7
3
0773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5
3
077501
环境科学
44
21
077600
生物医学工程
2
1
077901
药物化学
71
18
077902
药剂学
55
6
077904
药物分析学
29
7
0779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25
10
077906
药理学
23
12
080103
流体力学
1
0
080104
工程力学
31
14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0
12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40
10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42
17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8
5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9
11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50
13
080502
材料学
20
7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23
6
080702
热能工程
21
8
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9
5
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
10
5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71
102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31
32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96
14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6
1
080901
物理电子学
30
11
080902
电路与系统
101
33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51
27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96
63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67
10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7
20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47
11
081103
系统工程
4
3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2
5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4
1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140
17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81
81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239
49
081220
★信息安全
184
45
081222
★虚拟现实与仿真工程
4
3
081223
★数字影视技术
15
1
081224
★图像传播工程
7
5
081225
★安防应急信息技术
5
3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24
6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47
10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79
22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9
3
081401
岩土工程
44
13
081402
结构工程
141
27
081403
市政工程
40
12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5
0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11
4
081420
★工程管理
92
16
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
71
23
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25
13
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
153
55
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
188
62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16
3
08152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
26
6
081522
★水务工程及管理
4
0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286
100
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
250
96
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83
32
081620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
21
4
081702
化学工艺
18
1
081704
应用化学
64
17
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
69
18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12
4
083002
环境工程
81
20
083020
★包装与环境工程
42
10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3
1
100102
免疫学
13
8
100103
病原生物学
6
8
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7
9
100201
内科学
419
72
100202
儿科学
43
3
100203
老年医学
14
2
100204
神经病学
53
6
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14
2
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30
4
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48
6
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38
6
100209
护理学
132
16
100210
外科学
402
56
100211
妇产科学
159
14
100212
眼科学
38
8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
38
5
100214
肿瘤学
86
17
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7
2
100217
麻醉学
81
14
100218
急诊医学
8
1
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
2
1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
266
38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31
6
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1
5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8
2
100405
卫生毒理学
4
2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8
0
100800
中药学
29
3
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
1
1
1073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0
4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155
41
120120
★电子商务
78
23
120122
★服务科学
20
3
120201
会计学
291
42
120202
企业管理
228
20
120203
旅游管理
20
7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19
5
120220
★市场营销管理
51
15
120221
★人力资源管理
110
10
120222
★物流管理
21
7
120401
行政管理
481
53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30
12
120404
社会保障
187
39
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
124
30
120420
★公共经济管理
68
11
120501
图书馆学
67
25
120502
情报学
88
31
120503
档案学
64
21
120520
★出版发行学
102
35
120521
★信息资源管理
65
11
120522
★古籍整理与保护
3
1
410100
法律硕士(非法学)
723
204
00
法律硕士(法学)
53
93
420101
教育管理
28
7
420103
学科教学(语文)
27
12
420108
学科教学(英语)
43
11
430102
机械工程
11
23
430104
仪器仪表工程
3
9
430105
材料工程
7
7
430107
动力工程
6
11
430108
电气工程
17
80
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33
52
430110
集成电路工程
6
6
430111
控制工程
4
6
430112
计算机技术
32
56
430113
软件工程
146
115
430114
建筑与土木工程
4
45
430115
水利工程
20
76
430116
测绘工程
40
178
430117
化学工程
17
65
4301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3
11
430130
环境工程
2
12
430131
生物医学工程
0
16
430139
生物工程
6
54
430140
项目管理
3
5
430141
物流工程
16
13
440100
建筑学硕士
6
20
450201
内科学
95
38
450202
儿科学
9
2
450203
老年医学
2
1
450204
神经病学
21
9
45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3
2
45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
7
3
45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21
3
45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
15
7
450210
外科学
123
32
450211
妇产科学
40
12
450212
眼科学
12
7
450213
耳鼻咽喉科学
6
5
450214
肿瘤学
21
2
45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2
0
450217
麻醉学
23
3
450218
急诊医学
2
1
450227
中西医结合临床
3
3
460100
工商管理硕士
1733
487
490100
公共管理硕士
92
61
500200
口腔医学硕士
38
34
510100
公共卫生硕士
15
23
530100
会计硕士
132
34
57010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
60
580101
英语笔译
13
14
580102
英语口译
25
13
590100
社会工作硕士
21
21
⑥ 武汉大学文学院考研有哪些专业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计划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111文学院
(68752672) 100
050101文艺学
01 文学基本原理
02 中国文论
03 西方文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8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6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文艺学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 社会语言学
02 修辞学
03 汉语应用与信息处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9语言学理论
④837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应用语言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汉语语法史
02 词汇学(含训诂学)
03 文字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9语言学理论
④837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1 传统语言学典籍整理与研究
02 古籍整理研究理论与方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20古代汉语
④838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
古文献专题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秦两汉文学
02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03 宋元文学
04 明清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8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6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 中国现代文学
02 中国当代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8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6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 比较文学
02 世界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8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6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外国文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22国学与汉学
01 国学及其对外教学
02 域外汉学研究
03 古典语文学与人文计算
04 出土文献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20古代汉语
④838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
四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050123写作理论与实践
01 写作基础理论
02 文体写作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8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部分含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④836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复试笔试科目:
写作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050124对外汉语教学
01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02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
0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0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9语言学理论
④837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复试笔试科目: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120522古籍整理与保护
01 古籍整理与保护的方法与理论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20古代汉语
④838经典释读与文化史(中国古典文献知识与中国文化史知识) 复试笔试科目:
四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写作②文学基础(含古、今、中、外)
⑦ 武汉大学中文系的简介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4人。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院继续教育办公室、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高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高校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高校特色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国学与汉学等。开办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学院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有三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即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如陆耀东、易竹贤、陈美兰、孙党伯、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等教授,以及已故的龙泉明、李步嘉教授。现有中青年知名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国恩、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程水金、樊星、方长安、冯黎明、金宏宇、李建中、李中华、卢烈红、罗积勇、骆瑞鹤、刘礼堂、尚永亮、唐铁惠、涂险峰、万献初、王兆鹏、吴天明、席嘉、萧国政、熊礼汇、於可训、张箭飞、张杰、张洁、张荣翼、张思齐、赵世举、赵小琪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⑧ 武汉大学文学院有哪些有名的老师
武汉大学文学院
历史沿革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在自强学堂设置的“汉文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正式命名为文学院,闻一多担任院长。1953年,国家院系调整,组建新的中文系。1997年重建文学院。1999年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等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文学院的建制。
学术前辈的足迹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优良传统,得力于一代代学人的精心打造,凝聚着前辈们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品格。
1918年至20年代末,是武大文学院的初创期。先后在文学院任教的著名学者有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雁冰、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周建人等,他们为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侃教授师从章炳麟先生,在文字、音韵、训诂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誉为晚清“三大国学大师”之一。他与章氏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武大文学院的学术研究风气产生了深远影响。
30年代至建国前夕,是武大文学院的成长壮大期。刘博平、刘永济、刘异、徐天闵、谭介甫、朱东润、游国恩、苏雪林、黄焯、高亨、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席鲁思、程千帆等著名学者曾在文学院任教。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院的优势学科,刘博平、刘永济教授分别作为这两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成就卓著,声名远播。
50年代为武大文学院的鼎盛期。这一时期,全院教师锐意进取,注重学科建设,不但巩固和发展了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优势,使之居于全国同类学科的前列,而且着力于中国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建设,大量扶植和引进人才,使这两个学科在全国颇具影响。当时,文学院教师队伍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形成了被誉为“五老八中”的学术中坚力量。“五老八中”的具体成员前后略有变化,主要有刘永济、刘博平、徐天闵、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沈祖棻、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张永安、缪琨等。由于具有群体优势,文学院的教学科研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后继者的成就
八十年代以来,文学院解放思想,发奋图强,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硕士点在全国研究生培养专业调整前即达10个之多,几乎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学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也引人瞩目:以黄焯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汉语史学科于1981年获准设立博士点,成为全国最早的博士点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在陆耀东等先生带领下迅速发展,于199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以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学术界形成较大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积极引进中青年学者,学科力量得到快速充实,于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点,展现出蓬勃喜人的发展态势。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文学院正式设置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经过不懈努力,文学院以国内高校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学科建设上迈出了新的步伐。2004年。在国家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强。
学院简介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0.3%。下辖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资料室等机构。院内学科分布合理,现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学科。每个学科均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院内现有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3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字典籍与整理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还有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如陆耀东、易竹贤、陈美兰、孙党伯、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等教授,以及已故的龙泉明、李步嘉教授。现有中青年知名学者:於可训、陈国恩、昌切、樊星、方长安、张思齐、涂险峰、赵小琪、尚永亮、王兆鹏、李中华、熊礼汇、陈文新、陈顺智、张荣翼、李建中、卢烈红、萧国政、赵世举、杨逢彬、骆瑞鹤、罗积勇、万献初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⑨ 武汉大学的文学院怎么样
武汉大学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4人。下辖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院党政办公室、资料室、武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站等机构。
学院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高校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高校优势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高校特色学科。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写作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国学与汉学等。开办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合办)
学院有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史、哲合办),有三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即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语言与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中心、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心、应用中文研究所、写作研究所、明清文学研究所、闻一多研究室、黄侃研究室等研究机构。
文学院学术力量雄厚,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如陆耀东、易竹贤、陈美兰、孙党伯、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等教授,以及已故的龙泉明、李步嘉教授。现有中青年知名学者(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国恩、陈水云、陈顺智、陈文新、程水金、樊星、方长安、冯黎明、金宏宇、李建中、李中华、卢烈红、罗积勇、骆瑞鹤、刘礼堂、尚永亮、唐铁惠、涂险峰、万献初、王兆鹏、吴天明、席嘉、萧国政、熊礼汇、於可训、张箭飞、张杰、张洁、张荣翼、张思齐、赵世举、赵小琪等教授,他们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⑩ 大学语文电子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求电子版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