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言文
❶ 写竹子的古文
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徐庭筠
《咏竹》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其中非常经典的两句后人改作"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❷ 我要写竹的文言文
文言文[画竹]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翻译:竹子刚刚长成的时候,阴影只有一寸左右,但是竹节竹叶都已经具备了
清秋时节,落宿江边馆舍,早晨起来观赏竹子,只见竹林里迷蒙的烟雾,日影和露气交融在一起...
❸ 有没有关于竹子的文言文啊
我只听过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❹ 竹子在古文中的意象
竹子在古文中的意象总结如下
一、象征高风亮节的品德
朱淑真《咏直竹》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
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刘孝先《赋竹》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二、表现谦虚的品格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春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三、赞扬坚忍不拔的毅力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吴镇《野竹》
虚心报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四、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
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
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曾巩《南轩竹》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
五、表现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三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郑板桥《题画》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六、颂扬顽强的生命力
刘禹锡《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❺ 关于竹的古文
虚怀
千秋
功过,
笑傲严冬
霜雪
。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竹石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徐庭筠
《咏竹》
不论
台阁
与
山林
,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
嶰谷
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
良夜
永,可怜王子独
知音
。--其中非常
经典
的两句后人改作"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❻ 古代文言文写竹林
养竹记
唐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画竹
清 郑板桥
余家有茅屋三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阳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竹子,断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是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❼ 写竹子的文言文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希望采纳
❽ 关于“竹”的古文有哪些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道院竹专繁教略洗。鸣属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虚杯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一世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❾ 文言文 竹
全文翻译:
我家有茅草房两间,南西都种着竹子。到了夏天,新竹枝叶刚刚伸展开来,绿树成荫,光色照人,放一张床在竹林中,十分凉爽舒适。到了秋冬交替之时,把屏风的骨架拿出来,截去两头,横着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待到风和日暖,冻得半僵的苍蝇又飞动起来,撞到窗纸上,咚咚咚地发出敲击小鼓的声音。这时,窗纸上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不是一派天然的图画吗?我所画的竹子,都没有老师的传承,多数是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之中啊。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
我种了几十盆兰花,到了春天将尽的时候,都显出萎靡凋零、仿佛思念故乡的样子。因而将它们移植到假山石之间,在山的北面,石头的空隙中,既能够躲避烈日,又接近干爽之地,正对着我的堂屋,观赏起来也没有碍眼之处。第二年,忽然生发出数十枚新枝,挺拔直上,香味坚实、厚重而悠远。又一年,长得更加茂盛。由此我体悟到:万物均有自己的本性。于是就写诗赠送给兰花,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盎:情趣洋溢)不如留与伴烟霞。”又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这不过是假山罢了,尚且如此,何况是真山呢!我画的这幅兰画,它的花都超出在叶子的上面,而且十分肥壮而强劲,这是由于它是山中的兰花而不是盆中的兰花啊。
❿ 写竹的古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
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