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学科物理
❶ 非师范本科生工作三年了想考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教学的研究生,有没有戏
教师证是职业证书,和你考研这个学历证书根本就两码子的事情。师范大学招生不考虑你是否本科读师范,考研是可以跨专业的,除医学以外。至于你想考物理学科学教学,应该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具体的招生专业,你应该到该校的招生网进行查询,每间大学都会公示出来的。你是要考学术研究生还是专业研究生?学术是三年制,专业是两年制的。如果你真的考研成功了,读完硕士出来,去高中当个老师还是可以的,当然之后你得考教师证,没有教师证是不能上岗当高中老师的。有什么事情还可以追问我。
❷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的物理学科基础都考哪些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来教学的物理学科基础的考试内自容是
《物理学》上册(第5版),
马文蔚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百教学概度论》(第3版)
阎金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物知理学教程(上卷)》
陆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可以在文汇,南师大找到。道
❸ 普通二本院校考研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难吗
没有什么难不难的,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我身边就有几个二本的同学通过考研进到北大的。
❹ 南师大学科教学物理
南师大人事处会发布信息
没有限制是否应届
招聘职位: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
发布部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招聘人数:2 人
性别要求:不限
学历要求:博士研究生/博士
岗位类别:一般岗位/教学科研岗位
职位描述
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具有通信、电子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创新意识与责任心强、教学与科研能力佳。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玉霞
联系电话:85891932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南京市文苑路1号
❺ 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理科专业
有劳动与社会保障、广告学、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能源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理科专业。
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根据学位中心公布的评估结果,该校参评的27个一级学科中,共有7个学科的排名进入全国前十。
具体是: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心理学、美术学,其中教育学位列全国第三。
排名前30%的有12个学科,其中排名前5%的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名5%-10%的2个: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排名10%-20%的4个:地理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法学;排名20%-30%的5个:心理学、体育学、设计学、生物学、数学。
从排名前30%的学科数量这一指标来看,该校位列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之后居全省高校第三位,居全省省属高校首位。
此外,该校还有3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2016年7月14日更新数据显示,南京师范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总数达到4个,分别为化学、工程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
其中理科专业中的地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❻ 南师大学科教育物理
一、复试/录取分数线
1.教育硕士
英语成绩不低于40分,联考总成绩不低于170分;业务课考试与政治理论考核成绩不低于60分。其中,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英二成绩不低于55分。
拟复试/录取考生名单按联考成绩与专业课成绩总分排序确定。
2.高校教师
GCT总成绩不低于180分;专业课成绩不低于90分;政治理论成绩不低于6 0分。
拟复试考生名单按联考成绩与专业课成绩总分排序确定。
3.法律硕士
联考科目总成绩不低于191分;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37分。
拟复试考生名单按联考成绩总分排序确定。
4.艺术硕士
入学资格考试成绩85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成绩不低于90分;政治理论成绩不低于60分。
❼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物理研究生
好不好考要看你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和文学专业是他们的热门专业,还是挺难考的。
我室友的姐姐当时就是想考南师,全程自己复习的可辛苦了,最后还是没考上,给调到了扬州大学。所以你要考南师,一是要早点准备,二是不要埋头苦学,效率太低了
❽ 我想考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都是专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允许跨专业考的。
名牌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又有教师资格证,当然可以当老师。如果你不是非热门大城市省重点高中不去,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不过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要考的,不仅是南师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的研究生也要考编制,再说有实力也不怕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你心想事成~~
❾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介绍
大学物理教学部
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物理系
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以来,理论物理学科连续被评为“九五”和“十五”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
2001年以来,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整体运行良好,全面完成了学科建设计划任务。在学位点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或突破,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位点建设:2003年申请并获得了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授予权。以理论物理学科为依托,培育新的学位点,在2003年申报并获得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2005年申报并获得了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学位点建设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2)学术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理论物理学科点已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 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整体科研实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2001年以来,有8位博士(后)成为学科新成员。现有23名学科成员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17位学科成员有博士学位。
理论物理学科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在本科生教学中,结合物理学的新发展,扩大学生知识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能开出高水平的研究生课程和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专题讲座。通过导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科前沿。硕士生毕业时,大多数能在国际和国家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1年以来,毕业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600多名,毕业硕士生43名。在读硕士生63人,博士生9人。我们的毕业生80%以上都在江苏省的高校和中学工作,为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实验室建设:2001年以来,对“科学计算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把微机集群由32个节点增加到64个节点(128个CPU),新建了二个140平方米的计算机房,增加70台P-IV微机和高速激光打印机等附属设备,使计算能力提高了2~3个数量级。学科还订购了20种原版英文杂志和80余种中文期刊,可以通过网络全文下载6000多种英文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理论物理学科已经拥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
(4)科学研究:2001以来,完成国家攀登计划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部、省、厅级项目1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项,省、厅级研究项目16项。在研项目总经费338万元。2001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A-E”等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11篇,其中“SCI”论文242篇,他人引用超过800次。
2001年以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a) 肖振军教授与合作者在标准模型、双 Higgs模型和最小超引力模型框架下, 对B介子两体非粲弱衰变过程和辐射衰变过程做了系统研究。计算了对115个B介子衰变道的分枝比和CP破坏等可观测物理量的新物理修正。在新物理模型下对B →Kη’大分支比反常给出了自洽的解释。他们还根据最新实验数据,对CKM相角α率先给出了限制。相关论文发表在“Phys. Rev. D”, “Eur.Phys.J.C” 等重要“SCI”学术刊物上,已被国内外同行引用80余次。
(b) 平加伦教授与合作者通过引入夸克蜕定域和色屏蔽来考虑各种色结构的混合。采用定量计算,得到了五夸克系统可以存在共振态的结论。对于NK系统,I=0道有等效吸引存在,I=1道有强排斥存在,原有的实验分析由于采用的近似和误差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不可靠:对于Diquark结构的θ^+,定量计算表明负宇称态的能量更低,不同于Jaffe-Wilczek的结论;在平加伦等人的模型中,金刚石结构的五夸克系统的能量最接近于实验给出的结果。学术论文发表在“Phys.Rev.C.”和“Nucl.Phys. A” 等重要“SCI” 学术刊物上。
(c) 童培庆教授与香港浸会大学Tang Lei-Han教授等人合作,对强无序情况下的2维XY模型(即 GAUGE-GLASS模型)是否存在相变已及低温下的状态做了研究。这是一个科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他们通过将系统中的Vortex映射到库仑气体,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系统的低能激发态可以用无能隙的弱相互作用的Vortex和Antivortex对来描述。通过重正化群方法的线性介电屏蔽计算发现自旋波的Stiffness随距离幂次衰减。应用大标度多正则Monte-Carlo方法对系统的低温比热和自旋玻璃磁化率进行了大量计算,两者的结论相一致,从而认为该系统不存在有限温度热力学相变。解决了这个争论, 论文发表在“Phys.Rev.Lett.”上.。
(d) 陈凌孚教授与合作者对KMgF3材料中的自陷态空穴和自陷态激子的结构、扩散、衰变、吸收或发光谱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该研究对KMgF3材料在闪烁性能、辐射剂量、可调激光器等应用方面性能的提高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陈凌孚教授、黄桂芹副教授与合作者还对三元硅化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材料中存在的软模对材料的超导电性起了重要作用,在考虑软模的非谐性后计算出的超导转变温度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他们完全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对材料的电子结构、声子结构及电-声子相互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方法先进、可靠。此外,对超导硅化物材料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金属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机制,而且为超导硅化物在今后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Rev. B.”等重要“SCI” 学术刊物上。
(e) 须重明教授和吴雪君教授在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微扰理论、高阶引力理论及相对论天体力学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他们与德国Dresden科技大学合作在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弹性理论,建立了相对论的J—V方程(即相对论的弹性旋转天体的基本方程)及其连接条件,在牛顿近似和不旋转的情况与80年代有名的Wahr模型一致。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Rev. D” 等重要“SCI” 学术刊物上。
(f) 袁启荣教授和国内外同行合作,利用我国国家天文台的60/90cm施密特望远镜对邻近的富星系团Abell 2255进行了多色测光观测(BATC),得到了7000多颗V<20等天体的光学波段(3000A-1000A)的能谱分布。他们运用孔径改正法将SDSS的测光数据和BATC数据匹配,得到了这些天体的18个波段的能谱分布(SEDs)信息。首先分析了254颗已知红移的星系的SEDs, 证明合并后的SEDs能使得测光红移的精度明显提高。对214颗已知成员星系的动力学(视向速度的双峰结构)分析表明,这个星系团是个未达到驰豫的动力学系统。他们运用测光红移技术挑选出313颗新的成员星系候选体,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发现存在动力学子结构,而且发现了这个星系团正在进行子团间的并和过程的直接证据。研究论文发表在“APJS” 等重要“SCI” 学术刊物上。
(g) 李晓卿教授与合作者基于波-波和波-粒非线性相互作用,建立了宇宙自生磁场的方程,在太阳物理、地球极光区和天体物理吸积盘的反常粘滞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得到了和实验一致的结果。在分析等离激元和宏观MHD的精细相互作用基础上,建立一组MHD和等离激元孤波相耦合的非线性方程,发展孤波驱动的新磁重联理论。李晓卿教授和张航副教授从理论上证明等离子体横场因调制不稳定而会导致自类似塌缩,并分别从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论两方面对磁场的这种演化进行了分析,从而解释了太阳磁场观测到的间歇性和天体吸积盘吸积所需的反常粘性。
(h) 卞维豪副教授与合作者利用SDSS数据,研究了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与其寄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关系,发现NLS1s不遵循在正常邻近星系中发现的M-σ关系,为活动星系核寄主星系核球速度弥散关系的确定,黑洞和星系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他们还利用日本硬X射线卫星ASCA数据,分析了一活动星系样本的X射线光变。发现光变大小与中心黑洞强相关,NLS1s也遵循这一相关性,为X射线光变起源给出了新的解释。研究论文发表在“MNRAS”等重要“SCI” 学术刊物上。
(5)学术交流与合作:2001年以来,学科成员参加了ATLAS国际合作组和BES国际合作组的工作,主办了2004年全国重味物理与CP破坏研讨会,先后邀请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J. Steinberg教授,中科院戴元本院士,北京大学赵光达院士等4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访问讲学。我学科也先后有30多人次赴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合作和交流。
通信工程系
应用物理系
物理教育所
电子信息工程系
❿ 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的物理学科基础都考哪些内容
南京师抄范大学学科教学袭的物理学科基础的考试内容是
《物理学》上册(第5版), 马文蔚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3版) 阎金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物理学教程(上卷)》 陆果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可以在文汇,南师大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