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国家重点学科英语

国家重点学科英语

发布时间: 2020-11-23 00:25:03

『壹』 外语类的相关学科哪些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内二外国容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 一般来说,你可以对照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单位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情况,就可判断该学科强弱与否——不仅对你所提的外语类,对所有大学学科的判断也都是这样。外语类及相关国家重点学科如下: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语言文学: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延边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贰』 全国大学英语专业排名

如图: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最新排行榜(前十)名的院校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的英语是国家的重点学科,排名在前列是无可置疑的。

(2)国家重点学科英语扩展阅读

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

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学科评估结果为B+类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叁』 国家重点学科 用英语怎么

National key disciplines

『肆』 英语作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的大学有哪些

英语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的大学名单没办法查,但是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名单是可以查的: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伍』 国家重点学科有哪些

全国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该学科点近20年来稳步发展,2001年,被定为校重点发展学科,与外国哲学共建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又被评为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目前在编人员19名,其中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9名。教授中绝大多数为中青年学者,理论基础扎实,外语好、思想活跃,并能把握正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学科点在坚持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四个方向上同时扩展:向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最前沿的理论问题研究扩展、向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扩展、向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扩展、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社会转型重大问题研究扩展,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学科点具有服务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的强烈意识,每年组织的上海重大热点问题大型社会调查为各方面所关注,成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外国哲学

该学科点"九五"期间被列入"211"建设重点学科,并设有教育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目前学科点在梯队建设、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居国内前列。有一支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研究面涵盖较广、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9名博导中7名为中青年。大多数教师具有在欧美学习、研究、讲学的经历,专业基础扎实,通晓多种西语,对中哲和马哲也都有一定的造诣,能从事较高的前沿性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教学上已转向以研究生培养为主,2001年在读博士生达41名,博士后人员8名。学科点正逐步推广外语授课。《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等教材已经或即将出版,是体现最新研究水平的新编本。

科研成果突出,仅2001年1-10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两种权威刊物以及由《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论文就有15篇,在国内同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承担着多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家社科、教育部重点基地等研究项目。

学科点自觉地使学科研究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文化建设服务,有突出成果,而且大多在国内领先。

每年都主办或主持国际学术会议,就各方面的问题与西方学者交流对话,主编了多部学术论著用英语在美国出版。

政治经济学

该学科点自198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学科以来,学科建设进展较快,目前已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近期又成立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教研队伍稳定,第二代、第三代学术骨干已成为中坚力量。其中,陆德明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新价值论"是上海市社科2001年唯一的重大课题,张军和袁志刚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石磊和张军的两个教育部重大课题也是学科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人共同构成的有实力、有层次、有合作精神的科研教学队伍,是该学科作为重点学科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科研和教学中始终注重突出"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复旦特点",已形成了以此为主要风格的教学、教材和科研体系。最近出版的由蒋学模教授主编的《高级政治经济学》、前不久出版的由复旦政治经济学专业10位学者撰写的"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十卷本丛书、洪远朋教授主编的《经济利益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点。根据学校"十五"规划,学科将在保持和发扬传统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领域、新思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以此形成新优势。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前沿,该学科有条件而且应该成为这个前沿上的一个阵地。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研究所和世界经济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世界经济研究和教学的系所之一,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重新组合的世界经济研究所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已形成基础理论研究扎实、综合研究能力较强的优势,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近年来共计出版专著与教材近10部,在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超过10篇,完成了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正在承担的17项,共计有15部论文著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目前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世界经济理论、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大国经济、区域经济等五个方面世界经济中的重大问题。每一个方向都有博士生导师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研究。

学术队伍整齐,梯队合理,整体水平较高。目前有正教授8人,其中46岁至55岁6人,超过55岁的2人;副教授7人,其中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讲师7人,基本上都是近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毕业生。

金融学

我校在50年代初就开设了金融类课程,在国内较早就获得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权。目前,主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均从美英获得博士学位,并取得了先进的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分别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人事部(中组部、教育部)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近几年,国际金融、数学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学科连续获得多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在SCI文章发表量上位居全国第一,在省部级(指国家四大奖及教学成果奖)以上科研成果奖的数量上位居全国第一,培养了获得国际证书的我国第一位保险精算师和第一位金融分析师。专业特色鲜明,取得了一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金融学科于2000年春就被列为校"985工程"的"重中之重"学科。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原名工业经济学)于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是全国同类两个原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该学科已形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东方管理、产业组织与管理心理、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已培养了博士生百余名、硕士生200名、博士后20多名,其中已有20名晋升为博导或教授,不少人提升为市长、厅局长、部长。

该学科点已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出版著作近200部,论文近1000篇,获国家级国家教委、上海市各级奖项达46项,其中特等奖、一等奖15项。《产业经济学》被教育部选定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重点教材。

开办的"产业经济学高级研讨班",已经举办5期,培养了产业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多名。

该学科涌现了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形成了由一批博士生导师为主的、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该学科于1997年起,连年主办"世界管理大会"、"现代国际经济管理高级研讨班"、"产业经济与东方管理论坛"等国际学术性会议,共有3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代表参加,参加组织国际会议60余次。

政治学理论

该学科点20多年来,在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等学科领域确立了优势,建立了一支年轻化的学科建设队伍,保证了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潜力。

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经过上海市5年重点学科项目的资助和学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的项目建设,在学科建设的硬件、软件和人才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共培养政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48人。

已出版论著近百部(包括在内地和香港出版了两套有影响的政治学丛书),形成了重理论、重学术、重前沿的研究风格,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学术优势。90年代以来,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政治学、中国公民文化以及电子政府等新领域获得新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充实了学科发展的基础。

研究和教学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尤其是地方实际,在理论创新、人才培训和政策设计等方面与地方党委、政府形成密切的关系,使学科点成为直接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区域优势。

国际关系

该学科点是1988年首批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1997年,学科点"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项目被列入"九五"期间"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1年初,属于学科点的美国研究中心正式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具有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对外战略、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美国国会和中美关系5个重点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理论是该学科点的传统强项,基础扎实,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大国对外战略方向的研究起步早,具有整体性,其若干成果获得广泛重视。国际安全和军控方向80年代中期即已形成,在国内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美国国会和中美关系为近年来着重发展的新领域,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实力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强。同时,学科点与美、欧、日、俄等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各兄弟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汉语言文字学

该学科点历史悠久,具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宽广的研究领域,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汉语史方向)。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三十年代的《修辞学发凡》,五十年代的"广义形态"理论,六十年代的《现代汉语》教材,八十年代的"三个平面"学说、《上海市区方言志》,九十年代的汉语动词研究、吴语方言、修辞学史研究等,整体研究实力和理论水平明显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术力量雄厚,学术思想活跃,不断创新,进行符合汉语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学科点在保持原来学术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加强应用研究,将语言理论的研究成果逐步运用到现代科技、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近年来,学科点的成果获得了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余个重要奖项。目前,5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文学

该学科点历史悠久,实力雄厚,50年代就形成了国内一流的阵容。1981年,该学科点曾包含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各体文学均列入全国首批博士点(现合并)。教学科研队伍结构合理,潜力厚实,仅1996年来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1项,而且形成多个新的学科增长点,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该学科点为教育部所设国内唯一的中国古代文学重点研究基地,同时为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涵盖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方面,且各方向配置有相当充分的研究力量。总体研究特色鲜明,能做到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研究相结合、通史与断代史研究相结合、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不断开辟新的学科增长点,成为国内少数占领先地位的单位之一;因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该学科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

传播学

传播学是21世纪的"朝阳学科"。传播学涵盖了信息、新闻、宣传、娱乐、广告、公共关系等各种传播现象,契合了当今全球信息化时代(包括知识经济和网络媒介兴起)的迫切需求,对于促进我国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科点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起步最早,所在的新闻学院1929年建系,在中国及亚洲同行中历史最为悠久。1956年即开始译介国外传播学成果;1978年又率先恢复传播学的引进与深入研究,最早开设传播学课程,并设立国内首批传播学博士点、硕士点。1984年建立的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2000年扩建为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传播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历年来承担各类项目80余个,完成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并拥有国内一流的图书资料室、实验室。

历史地理

该学科点1982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是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了我国首批文科博士;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96年列"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组建为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同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学科点列入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单位;是国内专职人员最多、门类最全、总体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历史地理专门研究机构;拥有一批国内公认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结构比较合理。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的重点课题,完成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正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项目实行广泛国际合作,以一流学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结合,有望取得世界第一的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博士、硕士,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向高层领导提供了咨询报告;国际交流频繁,召开过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基础数学

1981年该学科点被评为首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9年批准建立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1994年批准成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国家教委所属部门开放实验室(现改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11工程"重点学科和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自1982年以来,该学科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省部级奖多项,其中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项,华罗庚数学奖1项、陈省身数学奖2项。其中1996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8年以来,有3位博士的论文分别入选1998年度和199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学术交流渠道畅通,研究领域覆盖面广,有一支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14名博导的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应用数学

是原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我国首批博士点、"211工程"重点学科及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在应用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两方面均取得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项。一直重视模型、加强基础、关注应用,坚持教学改革,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数学人才,在人才培养、课程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来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项等奖励。先后建立了"上海应用数学咨询开发中心"、"友邦-复旦保险精算中心"及"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学术组织机构。

运筹学与控制论

该学科点于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立"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在科研、教学和与应用领域结合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尤其在控制理论方面。学科的工作被国际同行称为"复旦学派"的工作。2001年,1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曾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国内有权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将有新的系列教材出版(部分已经完成,等候出版)。近年来,开展了数学金融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些方面在国外也属领先。

理论物理

该学科点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理论物理三个重点学科点之一。同时,也是"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光物理与离子束物理"之理论物理部分)和校"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研究工作曾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863"、"973"等项目多项。目前正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20多项。自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授博士学位42人。于志刚博士的论文入选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有教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副教授5名,年龄结构合理,既有知名的资深教授,又有40岁以下教授6名,其中3名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一支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队伍。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凝聚态理论、纳米磁学和软凝聚态理论、材料计算物理、粒子、核和场的理论、量子统计和介观物理。重点建设的"物理计算和模拟实验室",现初步具备了并行运算的能力,开拓了研究课题。

凝聚态物理

该学科1981年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88年批准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1990年批准在该学科点内建设"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2000年列入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项目。现已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在国内同行中公认的我国凝聚态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教授14名、副教授8名、讲师6名。分别在表面物理、低维半导体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磁学与强关联电子体系、软凝聚态物理等5个研究方向上开展工作。这些研究领域皆属目前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主流,而且还与新型微电子、光电子及磁电子学器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光学

该学科点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光学学科之一,1988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历次由国家组织的学科点和博士点评估中,均位于全国光学专业的前列。近几年来获得国家"211工程"和校"985工程"的重点投资建设。

长期从事光学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有很好的研究积累,1978年以来,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共15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包括国家级)各类奖项17项。属国家物理学理科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自1981年以来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今后发展的两个主攻方向(飞秒光科学、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物理)均属21世纪国际前沿科学和技术发展领域,研究成果不仅将显著提高我国在光科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并将适应我国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及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物理化学

该学科点是原全国重点学科和"211工程"一期建设的重点学科,是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该学科点一直处于国内最强的物理化学学科之列,是国内极少数研究方向比较齐全的物理化学学科之一。研究方向包括多相催化和表面化学、纳米多孔材料物理化学、量子化学和理论催化、激光化学和分子反应动态学及电化学,基本覆盖了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近年来在非晶态合金材料催化、功能分子筛材料的合成和开发、多相催化反应和机理研究及小分子反应动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或国内领先水平。199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基础研究项目50余项,多次承担了"973"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发表SCI收录的论文近40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授权专利10项。同时注意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开发银催化剂系列、功能分子筛和锂电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2000年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四分之三发表在国外刊物上。科研力量雄厚,既有院士,又有一批年青的骨干,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和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名。36名教师中,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的占60%以上。

电路与系统

该学科点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9年获得"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是ASIC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来,得到"211工程"和校"985工程"的重点投资,承担科研项目95项,总经费1600万,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图书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级奖励16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50多篇。学科充分发挥我校文、理、医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适应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与医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形成多个特色鲜明、基础雄厚的学科方向。在医学超声信息处理、遥感系统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在人工神经网络、数字信息处理与系统设计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并与生命科学、医学结合逐步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目前承担着"973"、国家计委、航天部等多个重大项目。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该学科点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成立高分子科学系和高分子科学研究所。1994年建立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9年被定为"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7年列为"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2000年被列为校"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点之一。

该学科点主持"973项目"1项,承担"973项目"(工程组织)子课题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863项目"1项,"攀登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和重点项目2项及青年基金项目7项。在"九五"期间,已发表SCI论文220余篇,申请专利29项。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1996年以来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址: http://www.meplab.fudan.e.cn

生理学

该学科点为原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为当前的前沿领域且着眼于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

主编全国规划教材《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著作。在研项目经费合计669万元,已取得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1年申请发明专利3项。

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如心肌重构机制的研究、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血管新生的调控、膜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等属于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不但涉及到至今尚未解决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还与目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些重大疾病密切相关。

人才梯队基本形成,现有8名教授,7名副教授,其中包括2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神经生物学

1982年,原上海医科大学成立了神经生物学教研室,1992年建立了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被评为博士点,1997年被定为"211工程"重点学科,1999年成为首批"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的专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在国内主办和出版了《复旦神经生物学讲座》,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1997年成立了跨多种学科的脑科学研究中心;2000年7月,成立了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有的神经生物学学科。该学科被评为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现有院士1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博士生导师10名。

近5年中,承担"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或重点基金6项,总研究经费达1555.9万。在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82篇。主编并出版研究生教学用《神经生物学》教材。

遗传学

该学科点是于1961年在全国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发展而来。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列入"211工程"和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学科建设涉及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和遗传工程系、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8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基因治疗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0年,人类新基因研究课题组被自然科学基金委选为首批"创新科研群体"。

承担了"863"和"973"子项目15项,国家攀登项目2项,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以基因工程技术产品为支撑组建了6个高科技公司,总资产达10亿元以上。

5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45篇,申报中国专利280项,国际PCT专利79项;举办了2次国际学术会议。有院士1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

生态学

该学科点以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维持过程与机制、外来种入侵、基因多样性与转基因生物安全和城市生态等为重点;以长江河口湿地与相邻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

在SCI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被广泛引用;获两项国家级奖励,承担多项国际合作和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每年科研经费和论文大幅增加。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均担任学术机构或刊物重要职务。

有11位博士生导师。该学科点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学国家级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基础设施精良。被列为校"985工程"重点学科。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该学科点源于1958年创立的半导体物理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始集成电路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1984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并设"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建有"ASIC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建重点学科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奖项25项,专利18项。1996年来承担"973"、"863"、省部级以上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8本。一系列科研成果已向"复旦微电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转移,产生了显著的效益。近年来,形成了"SOC设计方法和技术"和"超深亚微米/纳米薄膜与器件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研究方向。

被列为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学科;已被正式批准在浦东建立"复旦-张江微电子研究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该学科点成立于1927年,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4年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被列为"211工程"和校"985工程"扶植学科;目前在神经形态与神经再生、影像解剖与计算机三维重建、心血管形态与血流动力学、淋巴解剖与肿瘤淋巴转移、肝脏学与树突状细胞研究、视网膜发育等前沿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九五"期间承担科研项目24项,争取经费600万元,发表论文2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

『陆』 国家重点学科与学校重点学科有什么区别

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范围内,从某个学科遴选出的优先发展对象,是中国某个专业或者学科的王牌和最优秀的,代表最高水平了;

比如拿英语学科来说,也只有北外、上外、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五六所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即我们常说的英语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学科,虽然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开设英语专业,但实力和教学质量等跟这六所有天壤之别的;

学校重点学科就次多了,只是大学内部优先建设的,在发展层次和资金支持上比过几家重点学科低了太多太多的档次;如果是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这类名校的校级重点学科,倒还稍好些,毕竟他们的平台已经挺高,一般不会差了;如果是普通大学的学校重点学科,呵呵,基本上学科是“平庸”的代名词了,除非校级重点学科也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柒』 川外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是那些

四川外国语大学没有国家重点学科,这一点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的学校介绍确认!

某学科/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前提:
该学科必须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且学科师资和博士培养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川外国语学院的介绍:

学院是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重庆嘉陵江畔、歌乐山麓,占地70余公顷,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

学院是一所拥有俄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意大利语、越南语、葡萄牙语等11门外语语种以及翻译、法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外交学、国际政治、商务英语、社会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强化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外国语大学。学院现有19个教学院(系),2个独立学院,33个本科专业,1个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部直属的出国人员培训部;有托福、雅思、德福、GRE、HSK、PETS、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等国家级考试点,是重庆市干部外语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10万余名高素质涉外人才,许多校友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及所在单位的精英或骨干。

学院充分发挥外语教育优势,积极发展相关学科专业,形成了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点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双语课程2门,省级特色专业点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捌』 全国英语专业考研前50所学校的排名

下面是2008年全国英语专业考研重点院校的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博士点
1919年北京大学建立英语系,胡适任系主任。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北大英语系是我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第一批重点学科点。研究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英语系研究生共设有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美国研究、翻译研究、和英语教育等五个专业方向,学制为3年。现任院长程朝翔教授。
教授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2名。英语系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骨干教材和优秀译作。
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在国家部委、外事部门、各级政府、新闻出版等外事部门任职

2、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英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任院长为孙有中教授。下设英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和翻译系,并设有十个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英语系教学层次齐全,除优秀的本科教学外,还拥有历史较悠久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英语系硕士研究生层次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美国研究、英国研究和澳大利亚研究六个专业,学制两年半。每年的招生规模为9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两年内修完专业课程12门,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5月),通过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层次有英美文学,语言学,美国研究三个专业,有博士生导师12人,每年招生约20人。
拥有博导师 41人、硕导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政府津贴128名。
各部委、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翻译或外事部门、中国驻外机构、涉外出版、传媒的海外部、涉外企业、跨国公司,从事口笔译或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跨文化交流等

3、复旦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创立于1905年复旦大学成立之初,目前,该专业共有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2-3年,博士研究生阶段3-4年,主要课程和研究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英汉双语词典编纂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研究等。博士后流动站方向与此大体相同。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现任院长为陆谷孙教授。
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博导8人,硕导12人。在语言学、词典编纂、莎士比亚研究、英美文学、翻译等研究方面显著。
国家重要政府部门、国内外重要的教育、商务、企业、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1965年开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英语语言文学于2004年教育部试点评估时被评为优秀,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交际英语和英语语音,至2006年,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累计培养了本科毕业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现任英文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
有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博导11人,包括桂诗春、王初明、陈建平、吴旭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5、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设立的英文专修科,1993年成立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历史悠久,基础厚实,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1981年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等领域成绩显著,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优势明显。英语系现任主任丁言仁。每年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双语词典研究等方向各类硕士研究生55-60人,博士研究生15-20人。
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0人,有19人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曾到英美国等国家进修深造。
大专院校任教,相当人数进入新闻出版、外资外贸企业,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继续深造。

6、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系上外历史最悠久、教学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其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硕、博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13个博士专业方向)、两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近千名,硕士生600多名,博士生150多名。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英语学院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斐然。
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学科带头人占据全国外语界制高点。
国家部委、市级机关、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咨讯机构、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出版部门

7、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我军惟一的外语学院,地处洛阳。198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涉及文学、法学、军事学三个门类的八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俄语语言文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院开始接收汉语专业外军留学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以文为主,文理渗透,多层次、多语种、多学科、教学设施先进、办学规模和效益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全国重点高等专业外语学院。 1992年以来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辞书和译著1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50余篇,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
教授、副教授、高工170余名,博士生导师12名,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名。享受政府津贴者20人。

8、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912年成立。200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现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教师人数 117,教 授 20人,副教授 42。外籍教师 12。
深造32%,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占11%,教育系统45%,出国留学3.2%。

9、中山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该大学时设立,1992年正式成立。目前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五个硕士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其中我院的英语专业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0年以来,学院共培养了博士毕业生20人;硕士毕业生166人;本科毕业生611人;学院承担了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37项,出版专著16部、译著64部、工具书6部;编写教材84部;编著著作6部。
教师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 27人;博导5人、硕导36人;客座教授 1人、兼职教授4人,外国专家13人。

10、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于1986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8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6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下设:英语系、欧洲语系、东方语系、翻译系、研究生部、大学外语部以及多个研究中心。全日制学生1430人,其中博士生17人,硕士生337人,教育硕士等研究生层次的学生255人,本科生821人。共有学生15000余人。近10年来出版了学术专著50多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100多种,发表论文约500多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省教委科研项目40多项。
有教职工20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1人,博士2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5人,其余的教师多数都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还聘用了英、日、俄、意、法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
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涉外部门的翻译、文秘、管理人员等。学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约百分之百。

11、南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其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现任系主任为苏立昌教授。70年来,著名学者梁宗岱、卞之琳、罗大冈、查良铮、司徒月兰、李宜燮和高殿森等先后在我系任教,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等被聘为名誉教授。英语专业还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是天津市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经教育部评估,我院外语学科位列全国一级学科前十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本科生1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
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9名,外籍专家10名。

国家机关、高校、外事外贸、新闻出版、金融、军事科研、经贸旅游等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12、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由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语言文字工程研究所、国外考试中心、语音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组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和第二考试中心也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2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现有学生496人,其中本科生327人,硕士生122人,博士生4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1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讲师70人。王同顺教授现任院长。

13、同济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同济大学英语系1979年成立。1986年同济大学外语系开始招收科技英语研究生班,1990年开始招收科技英语专科生,1993年起招收科技英语本科生,1998年取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又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济大学英语系在专门用途英语,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现有教师15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系主任为向明友教授。

14、北京语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创于1964年,下设英语系、亚欧语系和日语系。有英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方向)等七个专业。英语系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1,600余人。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鲜明,在语言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代西方文论、同传教学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有教师35名,其中正副教授22人,外国专家8名。方立、朱文俊、李燕姝、王振亚、宁一中等为我系教授。
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传媒、外贸、金融、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科研等岗位

15、东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50年,1996年撤系建院。下设英语、俄语、日语、大学外语、对外商务(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5个系。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2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等5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39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外籍专家8人。
大中专外语师资,科研、涉外单位外语高级人才,国际(电子)商务人才。

16、福建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72年,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文学院联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200多人。科研硕果累累,近5年出版学术著作18部,译著41部,发表论文557篇,同时还编写和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骨干人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2人,教授16人,教授、副教授占40%以上,硕士、博士占70%。
历届中有60多人考取了北大、北外、上外、广外、及英美等大学博士,成为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及学术骨干。

17、河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同类学科中居于前列。1978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地方大学中第一家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外语学院又获得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1988年以来连续五届蝉联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0年被确定为第一层次的省重点建设学科。
教工9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副研究员2人,副编审1人,具有各种中级职称的34人。

18、湖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始建于1938年,钱钟书等知名学者曾先后执教于此。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有 1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7个硕士点。已形成以蒋洪新、肖明翰(英美文学方向),黄振定、蒋坚松(翻译方向),白解红、石毓智(语言学方向)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学院与美国、英国等3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校硕士研究生148人,博士研究生28人,全日制本科生1162人。
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硕士学位或曾留学英、美、加、俄、日、澳、新等国的80余人。

19、华东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1年,1993年成立外语学院。1981年英语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增设博士点。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该系出版了多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多次荣获各种国家级、地区级和市级的奖项。经过多年努力,该系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涵盖了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和英、美、澳等国家的文学和文化。全国著名英语教授方重、葛传椝、徐燕谋、周煦良、孙大雨等先后在此执教。
现有职工192名
大多分配到高校、中学、出版社、电台和电视台、政府外办、独资和合资企业等单位工作。

20、华中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英语系,创办于1924年,距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公外系5个教学单位,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机构。有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外语言比较二个博士点。英语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并列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我校的重点学科。2003年英语语言文学被评为湖北省外语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该专业成为湖北地区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有教师38人, 其中正副教授30人,博导2人,硕导1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8项,部级12项,出版专著20部,论文100多篇。

21、清华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年。我国许多著名学者、教授均出自本系,如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荣高棠、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英若诚、胡壮麟等,他们为清华大学外语系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83年外国语言文学系复建,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三个硕士学位点。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有20多篇被SSCI和 A&HCI 收录。
有教授21人,博导 6人,外语系现主任罗立胜教授,副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吕中舌教授、张文霞教授。

22、山东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山东大学1930年建立外国文学系。梁实秋、洪深等知名学者先后任外文系主任,2000年组建成立外国语学院。目前拥有英语、俄语、日语、朝语、法语和德语六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语言文学1978年获硕士学科授予权;1996年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居于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近年来,英语专业教授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成果逐年增多,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 学校共有本科生1228人,硕士生421人,博士生42人。
有教职工27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91人,现任院长、英语学科带头人郭继德教授兼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等多个学会副会长。
任职于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

23、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英语专业设立于1951年学校成立之时,现为"211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其中商务英语专业2007年已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唯一招收商务英语本科的专业。英语学院下属的四个学系,即通用英语系、商务英语系、语言文学系、及翻译系。英语专业下设翻译方向及英语传播方向。翻译方向研究生阶段分为口译和笔译两方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近5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论文/译文249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20部,词典13部,从国家、教育部、学校共获得科研项目46项,经费总额85.6万元,其中包括有影响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等国家及或省部级项目。此外,《商务英语阅读》、《金融英语阅读》、《 高级商务英语听说 》等三门课程还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对外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4人,6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历年名列前茅。20%考取本国及英美研究生,80%在外企外贸、企事业单位及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银行、国际组织任职

24、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6 年。下设英文系、日文系、俄文系、法德文系、大学外语部等 5 个教学单位。拥有 1 个博士点,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本语言文学 3 个硕士点。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英语及语音理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翻译理论与教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 247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9 人,教授、副教授 91 人。

25、苏州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始建于 1956 年,如今设有八个系五个研究所。学院现拥有 1 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和 3 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994 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2001 年评为江苏省属大学重点学科。英、俄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近 180 名,年招收研究生 80 余名。
教职工 200名,其中教授16 名,副教授 60 名,教 师中获 博士学位者 16 名;外教10 名。
外交、外贸、教育和科研等领域

26、西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4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合并而成,其前身为原川东师范学堂(1906年)学贯中西的大师吴宓先生,著名诗人、文学家方敬,翻译家邹绛等曾在此任教。现任院长李力教授。学院下设英语、日语、俄语三个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层次学生3000多人。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多次获得全国和部、市的教学、科研奖。还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关系,。
教师21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57人;博导5人,硕导30人;博士1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在职教师26人。

27、厦门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身外文系建于1923年。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欧洲语言文学系和外语教学部,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1个博士点。外文学院英文系历史悠久,是厦门大学最早建立的系之一。196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每年全系在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200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有:英美文学、英汉语言文化与口笔译、双语与双语词典研究、语言学。在校学生1171人,其中博士生36人,硕士生243人。
教师1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1人,外教30人。
毕业生历年供不应求签约率100%。在国家机关、学校、银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8、浙江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始建于1928年,1999年成立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3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下设英语文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等12个院级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研究所等四个校级研究所。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分别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2005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在校学生998人,其中本科生782人,研究生216人。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共有教职工233人,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由教授、副教授、外籍专家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和科研梯队。
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育、金融、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

『玖』 求全国英语专业大学排名

大学英语专业排名
1。 北外
2。 上外
3。 北大
4.。 南京大学
5。 复旦大学
6 厦门大学
7。南开大学
8。对外经贸大学
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0。华东师范大学
11。中山大学
12。上海交通大学
13。湖南师范大学
14 山东大学
15。洛阳外国语大学
16。清华大学
17。北京师范大学
18 武汉大学
19。南京师范大学
20。河南大学
我个人认为这个排名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北外,上外,北大,南大的英语是国家重点学科,排前四无可置疑,复旦由编英汉大字典的陆谷孙领衔,专业设置和学校背景都不错,厦门大学的口译,英美文学很出色,现在很多人看上了同声传译这个行业,拼命想弄个高级口译证书,但全国开设高翻学院,同声传译课程的学校只有三所:北外,厦大和广外(听说上外正在筹建高翻学院);排第七的南开 长于历史和文学,其系主任常耀信编的一本美国文学简史被许多考研者奉为圭耒,外经贸大学与欧盟合作的培训中心影响很大,其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也很好,上海交通大学 的应用语言学与广外的语言学全国一流,中山大学在其黄院长的带领下,进步也很快,清华大学的崛起与其学校背景密不可分,罗立胜,罗选名在翻译界知名度也很高,这个学校着重于其翻译专业的建设,曾和中国翻译杂志联合举办多种活动。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则全靠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在支撑了,前者有英汉语比较协会的郭著章,后者有译界泰斗刘重德。河南大学则是每况愈下了,虽然身为16所设有博士点的学校之一,但留不住人才,地理位置又太差(在开封)

『拾』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翻译方向)这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吗

不是,全国范围只有北外、上外、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英语是国家重点学科

四川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属于实力不错的,性价比挺高,但不是国家重点学科,只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这个含金量比国家重点学科逊很多;非211/985院校毕业生想推免到985基本没可能,运气好的话可以推免到一些211去的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