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学科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实施“升位、错位、占位”的学科发展战略,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传统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和国际化的学科发展道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同时,继续推进对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实践的研究,将传统优势学科“制度经济学”建设成国内领先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稳健实现“升位”。对照和比较国内经济学排名前五院校的优势领域,进行差异化的“错位”发展,紧密结合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优势,加快理论计量(偏金融方向)发展,争取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山东大学理论计量(偏金融方向)建设成国内一流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结合现有基础,积极推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抢占新兴学科的理论高地,将语言经济学、法经济学、量化史学、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建设成国内领先的学科。
2. 企业发展战略的概念是什么
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就是关于企业如何发展的理论体系。发展战略就是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及策略。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3. 迈克尔 波特为企业战略管理这门学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提出了哪些耳熟能详的战略模型(至少提出三个)
迈克尔·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即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就是他的杰出思想。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还与价值链模型和一般战略模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波特战略模型”。
此外,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迈克尔·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
1、总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迈克尔·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再有,迈克尔·波特在对当今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进行研究后,发展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又称菱形理论、钻石理论,即钻石模型),这个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⑴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⑵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⑷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除了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4. 战略学这一学科的任务是什么
战略学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的学科。它来源于战争实践,是战争经验的理论概括,并受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制约。其任务是揭示战争各种矛盾运动形式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提出和阐明战争驾驭者应该遵循的理论原则并为制定战略方针、战略计划、确立战略目标和战略的行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战役学和战术学起“统帅”作用。
5. 战略学的学科关系
战略学是军事学术的最高领域和起主导作用的骨干学科。战略学与战役学和战术学是全局和局部、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战略学统率战役学和战术学,对后者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起制约和支配作用。战役学与战术学必须依据战略学的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原则,使战略要求具体化。同时,战役学和战术学又反过来对战略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战略学与军制学、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以及军事训练学、战争动员学、军事地理学等其他军事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战略学为其他军事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发挥指导作用;同时,也要吸收其他军事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
6. 为什么要加强学科建设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育的发展,它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对学科建设格外关注。学科是中小学校的基层组织,它承担着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基础任务,它的发展建设对中小学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学校培养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打造名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工程。学科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依托和基础。在我国当今大学发展中,注重并加强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大学发展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当前中学学科建设普遍存在因为有效途径缺乏而导致的有名无实的境况,学科建设的内涵也往往仅局限在教研这一层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同时,由于人们对学科文化的认识尚不清晰,学科建设缺少规范化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重视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当前的学校管理中,教师日常办公的组织形式普遍采取年级办公,学科自身的特色发展往往被忽略。
在当今中小学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中,学科建设战略也愈加成为中小学领导的学校管理行为和中小学“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障,但对此工作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是将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及特长落实到具体学科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突出办学特色,形成学校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