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钩文言文

钩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3 00:40:04

A. 《金钩钓鱼》文言文

饵 <名>
1.(形声。从食,耳声。本义:糕饼)
同本义
饵,粉饼也。――《说文》
又如:果饵(果饼)
2.钓鱼用的鱼食
临川靡芳饵。――《文选·傅长虞诗》
鱼胶饵。――《考工记·弓人》
又如:鱼饵;钓饵
3.药饵
得而猎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饵治(以药饵治病)
4.食物的总称
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明史·列传七十二》
5.筋腱
捶反铡之,去其饵。――《礼记·内则》
饵 <动>
1.吞食
适足以饵大国耳。――《汉书·贾谊传》。注:“谓为其所吞食。”
又如:饵名钓禄(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名
饵 ěr
①糕饼:果~。
②钓鱼用的鱼食:鱼~。
③引诱:以此~敌。

B. 古文《悬肉钩狼》怎么翻译

悬肉钩狼
有个屠夫买肉了厚回家,已经是傍晚。忽然有一个狼来了,看到屠夫担中的肉就不停的流口水,跟着屠夫走了几里。屠夫怕,就将刀拿出来吓它,狼只退后了几步,当屠夫再次走的时候,又跟着他。屠夫没有办法,默默的想狼想要肉,不如将肉挂到树上早上再来取。屠夫就将肉钩着,点起脚挂在树上,向狼展示担中已经无肉,狼就没有跟随屠夫,屠夫回家。
黎明的时候,屠夫回去取肉,远远的看见树上挂着个巨大的东西,像一个人吊死在上面似的。屠夫大惊,徘徊的上前去看,原来是个死狼。仰着头仔细看,发现狼的口中有肉,肉钩钩住了狼的上腭,就好像鱼吞饵一样,当时狼的皮很值钱,大约十两银子的样子,屠夫小赚了一把。
那只狼缘木求鱼的到树上找肉,真是可笑啊。

屠户吹狼
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 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鸣惊人
又经过半年,楚庄王就开始亲自登堂听政,废黜十人,提拔九人,诛杀大臣五人,推荐在野的六名贤士,由此楚国强大起来。不久,就称霸天下。

怎么还有个马革裹尸啊,再翻一下好了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C. 文言文金钩桂饵翻译

[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②,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③,垂翡翠之纶④。其持竿处位则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⑥。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阙子》
[注释]
①好(hào)爱好。
②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 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⑤处应——所处的位置。是——正确。
⑥不几——不多。
7.纶——钓鱼绳。
[译文]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所以:“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D. 古文解释

语出《庄子》抄外篇骈拇,意思是:再说,依靠钩绳规矩来使物归于正,这就损害了事物的本性;依靠绳索胶漆使物牢固,这也戕害了事物的本性。(依中华书局2010版庄子方勇译注版译出)
况且依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而端正事物形态的,这是损伤事物本性的作法;依靠
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相互紧紧粘固的,这是伤害事物天然禀赋的作法;运用礼乐对人民生硬地
加以改变和矫正,运用仁义对人民加以抚爱和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
了人的常态。

E. 悬钩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原文】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①。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②,盘基③所跨,广圆④百余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⑤。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⑥,岩高皆数百许仞⑦。入石门,又得钟乳⑧穴,穴上素崖⑨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⑩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以穴内常有风热,无能经久故也。
【注释】
①涢(yún)水:今仍称涢水,发源于湖北北部大洪山,在刘家隔附近汇合北河,在新沟注入汉江。大洪山:在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接京山县界。
②随郡:古郡名,南相齐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竟陵:古郡名,西晋置,治今湖北省钟祥市。
③盘基:盘踞的山基。
④广圆:指面积。
⑤秀:高耸,挺拔。
⑥夹鄣:两边相对的山崖。层峻:高峻。
⑦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⑧钟乳:溶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与石笋上下相对,由碳酸钙逐渐从水溶液中析出积聚而成。也叫石钟乳。
⑨素崖:无草木覆被的山崖。
⑩凝膏:凝固的石膏。
微津细液:纤细的水流。
潜远:深邃。
不极穷深:达不到深洞的尽头。
风热:热风。
【译文】
涢水发源于蔡阳县东南的大洪山。大洪山在随郡的西南、竟陵的东北,山脚盘踞的地面,方圆一百多里。有一座高峰叫悬钩峰,在平原上众多的丘陵之中,显得分外挺拔突出。山下有石门,两边山崖层沓,极其险峻,崖高都有数百仞。进了石门,又有个钟乳石山洞,山洞上方,草木不生的断崖峭峻如壁,是人迹不到之处。洞中钟乳石很多,由膏汁凝结而成,自洞顶下垂,看来就如同雪白的冰锥一样,岩中渗出一丝丝极细的水,滴滴答答地滴个不停。洞穴极深邃,没有人曾走到尽头,因为洞里常有热风,人是不能久留的。

F. 文言文金钩挂饵的翻译

鲁人有好①钓者,以桂为饵②,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③,垂翡翠④之纶⑤。其持竿处位⑥则是⑦,然其得鱼不几⑧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阙子》 [注释] ①好:爱好。 ②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 ⑤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⑥处位:所处的位置。 ⑦是:正确。 ⑧不几(jǐ):不多。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所以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好钓的鲁人,最终“钓不到鱼”的原因是? 钓鱼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装饰,事情是否急迫不在于说辞。

寓意

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G. 金钩桂耳文言文翻译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H. 钱泳《履园丛话》如皋汪春田观察⋯海上月如钩文言文翻译

我帮你翻译文字部分,诗句翻译后就没有韵味了。
《文园》 原文(无删节):
如皋汪春田观察,少孤,承母夫人之训,年十六以资为户部郎,随高宗出围,以较射得花翎,累官广西、山东观察使。在籍者二十余年,所居文园有溪南溪北两所,一桥可通。饮酒赋诗,殆无虚日,惟求子之心甚急,居常于邑不乐。道光壬午三月,余渡海游狼山,将至扬州,绕道访文园,时观察年正六十,须发皓然矣。余有诗赠之云:“问讯如皋县,来游丰利场。两园分鹤径,一水跨虹梁。地僻楼台静,春深草木香。桃花潭上坐,留我醉壶觞。曲阁飞红雨,闲门漾碧流。使君无量福,乐此复何求?阔别成清梦,相思竟白头。挂帆吾欲去,海上月如钩。”
释义:
如皋的汪春田观察(官职名),少年丧父,接受母亲的培养,十六岁时通过捐纳钱粮做了户部郎,随乾隆出去围猎,因射箭比赛得到花翎,先后做过广西、山东观察使。以赡养老母为由辞职回家二十多年,他家所居住的文园,有溪南、溪北两所,中间有桥相通。没有一天不在饮酒赋诗,惟独求子的心很急切,日常郁郁不乐。道光壬午年三月,我渡海游览狼山,快到扬州,绕道往文园探访,那年,汪春田观察年纪六十整,胡须头发都白了。我写诗赠给他,诗云:
问讯如皋县,来游丰利场。
两园分鹤径,一水跨虹梁。
地僻楼台静,春深草木香。
桃花潭上坐,留我醉壶觞。
曲阁飞红雨,闲门漾碧流。
使君无量福,乐此复何求?
阔别成清梦,相思竟白头。
挂帆吾欲去,海上月如钩。

I. 文言文钩白是什么意思

没见过“白色月牙”的说法。古文一般是单音节词,由单音节词组成的偏正词组多为双音节。如:红色叫“赤”,太阳叫“日”,红色太阳叫“赤日”。白色月牙,古文叫“玉钩”,即玉白的月牙。

J. 庄子《胠箧》文言文全文翻译。

【译文】:

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

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鱼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

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

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剖胸,苌弘被掏肚,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腐烂。即使像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

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从这一点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所以说: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

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抨击圣人,释放盗贼,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

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给天下人制定斗、斛来计量物品的多少,那么就连同斗斛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秤锤、秤杆来计量物品的轻重,那么就连同秤锤、秤杆一道盗窃走了。

给天下人制定符、玺来取信于人,那么就连同符、玺一道盗窃走了;给天下人制定仁义来规范人们的道德和行为,那么就连同仁义一道盗窃走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这不就是盗窃了仁义和圣智吗?所以,那些追随大盗、高居诸侯之位、窃夺了仁义以及斗斛、秤具、符玺之利的人,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不可能劝勉,即使有行刑杀戮的威严不可能禁止。

这些大大有利于盗跖而不能使他们禁止的情况,都是圣人的过错。因此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那些所谓的圣人,就是治理天下的利器,是不可以用来明示天下的。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

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

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鰌、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之所以没有用处的道理。

你唯独不知道那盛德的时代吗?从前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在那个时代,人民靠结绳的办法记事,把粗疏的饭菜认作美味,把朴素的衣衫认作美服,把纯厚的风俗认作欢乐,把简陋的居所认作安适。

邻近的国家相互观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百姓直至老死也互不往来。像这样的时代,就可说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可是当今竟然达到使百姓伸长脖颈踮起脚跟说,“某个地方出了圣人”,于是带着干粮急趋而去,家里抛弃了双亲,外边离开了主上的事业,足迹交接于诸侯的国境。

车轮印迹往来交错于千里之外,而这就是统治者追求圣智的过错。统治者一心追求圣智而不遵从大道,那么天下必定会大乱啊!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鸟儿就只会在空中扰飞;钩饵、渔网、鱼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鱼儿就只会在水里乱游;木栅、兽栏、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只会在草泽里乱窜。

伪骗欺诈、奸黠狡猾、言词诡曲、坚白之辩、同异之谈等等权变多了,那么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所以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经知道的。

都知道非难他所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经赞同的,因此天下大乱。所以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辉,对下而言销解了山川的精华,居中而言损毁了四时的交替,就连附生地上蠕动的小虫,飞在空中的蛾蝶,没有不丧失原有真性的。

追求智巧扰乱天下,竟然达到如此地步!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情况就是这样啊,抛弃那众多淳朴的百姓,而喜好那钻营狡诈的谄佞小人;废置那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喜好那喋喋不休的说教。喋喋不休的说教已经搞乱了天下啊!

【原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

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

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

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弃其主之事。

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

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

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10)钩文言文扩展阅读:

“胠箧”的意思是打开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马蹄》篇相同,但比《马蹄》更深刻,言辞也直接,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就是本篇的中心。

本篇深刻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一针见血地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但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于是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倒退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作者简介:庄子(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热点内容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
怎么双眼皮 发布:2025-07-10 14:11:37 浏览:591
教师师德演讲稿集锦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701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