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修辞手法

文言文修辞手法

发布时间: 2020-11-23 01:41:30

❶ 高中古诗文修辞手法有哪些

1 比喻 基本诗里用到 像 如 是 这类的词 就很可能是比喻了: “我所热爱的你——就像恶魔身边的精灵!”
2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用来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宁愿颠覆整个世界,我只想摆正你的倒影.” 明显我没那个能力,但是加强了渲染力.
3 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性格总让人捉摸不定,而我却心甘情愿地 坠入这片优美的沼泽之地.” 把抽象的性格用沼泽地的神秘和优美表现出来.
4 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世界上最美好的,我都想献给同样美好的你.就像我在月桂树下的起誓”我觉得你美好 于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5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年轻的女子姣好的面容和 岁月摧残后的 面容 形成强烈对比
6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我喜欢年轻时的你, 可我更爱你被岁月摧残的美丽.”这句话出自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 我稍作了修改 更押韵一点

7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开头我只写了 冬天和秋天 两段 如果再加上一个春天 或者夏天 就构成了排比
8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同样是开头两段 基本算是对偶了
9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秋天 花谢 风摇曳 来不及告别这个世界” 花是不会跟世界告别的 当做人写了
10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1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与你相遇的季节是夏天 我们的背影被镀金在那条长街” 用 夏天 长街 概括了所有我和她相遇的所有时间和地点
其余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仅说下定义和作用
12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13 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14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5 联想: 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16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7 顶真: 顶真也作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8 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9 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20 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文言文或者修辞手法

一)比喻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例1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o项羽本纪》)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

❸ 分析孙权劝学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1、当涂是指正在当权;(借代)

2、涉猎是指粗略地阅读,不作深入研究;(借代)

3、孰是疑问代词“谁”,若是“像”,意为“有谁像……”;(比喻)

4、刮目相待指不能以老眼光看人或事物。(夸张)

❹ 文言文中用的修辞手法

《陨石》一文中多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主要写了陨石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如:(陨石)几如月
一窍如杯大
希望楼主能采纳!谢谢!

❺ 文言文中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反问、设问

顶针
这种修辞方法最明显的特征是:第一句的末尾部分是第二句的开始部分;第二句的开始部分是第一句的结尾部分.
简单来说,第二句的开始部分和第一句的末尾部分相同.

❻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有哪些

1、比喻

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3、夸张

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5、设问

设问即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以引导读者去思索体会。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反问

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7、对偶

对偶也叫对仗,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对偶可以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确;使音律显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和谐悦耳。

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8、互文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❼ 哪些文言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月色入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❽ 怎样赏析初中文言文阅读的修辞手法

首先明确文言文中有什么修辞手法,题主可以自行网络“修辞手法”。把专其中常见的背过,然属后判断题目给出的部分具体使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答题的时候,先写上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稍微解释一下(比如把什么比做什么、连用了几个排比句等等),然后回答这样修辞的作用,比如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烘托了什么感情,达到了什么样的语言效果(比如增强语势、节奏感、表现力)等等

❾ 古诗词善用修辞,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等

3、特殊性描写方法:

a.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b.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

c. 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二、最常用的八种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 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5.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 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7.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8.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❿ 文言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表现抄手法
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烘托、象征、用典、白描、蒙太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联想和想象等等。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热点内容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
tea化学 发布:2025-07-10 03:06:29 浏览:355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