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美术史讲座

美术史讲座

发布时间: 2020-11-23 02:18:20

『壹』 如何准备美术讲课课件

可以查看美术史方面的书 建筑跟美术的发展是相通 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会在建筑设计上有体现

『贰』 急求美术史视频讲座(西方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讲座是有知识产权的,人家不会随便给贴出来,还是自己看书吧!!!!

『叁』 有没有讲西方美术史的纪录片

英国bbc出品的《隐秘的知识》,央视曾经也播过,所以网上肯定有中文字幕甚至普通话配音的版本,可以看。并非讲座,而是纪录片。

讲的是文艺复兴时代到近代绘画技法的发展过程,非常精彩。里面一些观点可能可以改变、颠覆现在的美术史。

『肆』 美术史论作品赏析怎么写啊格式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写过的通过了的前辈们,看下范文可以吗,我想考鲁美美

[摘 要]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岭南工艺美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及历史的角度分析三种主要的岭南工艺(广彩、广绣及佛山剪纸)的成功之处及其艺术形式,并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设计 岭南文化 工艺美术

一、前言

在充斥着欧美日韩风格的今天,如何从民族发掘设计灵感发展出中国特色的设计是非常迫切的问题。笔者也参加过很多讲座,每当提及中国设计的时候总会引起激烈的讨论,从学生到职业设计师都一直在探寻中国设计的出路。笔者认为,一种设计风格大抵上可以称为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欲发展中国特色设计需承前启后地了解历史,探讨将来。
了解历史绝非简单认识和记忆文物的形状和图案,而是一种风格、一种技艺存在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尝试在细致了解学习了岭南的历史、风土民情和工艺美术的基础上思考其对现代设计的意义和启示。

二、岭南独特的历史背景

岭南是指五岭以南地区。五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位于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发五十万军民平定南蛮(即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统一了岭南,设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来管治,增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岭南的发展。其中,南海郡就在现在的广东省境内,郡所在番禺(即当今的广州市)。
仰仗天然的屏障,岭南得以保留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由于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广州还是最早的贸易港口。同时,历代君王皆把岭南作为流放之地,使得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皆在会集于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并赋予其开放、兼容、多元化和开拓性的特点。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见证了岭南文化的深厚;海上丝绸促进了与波斯、天竺、阿拉伯以及南洋各国的商务和文化交流,充分反映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图1 南越王博物馆

三、岭南主要工艺美术的现代思考

岭南艺术与岭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形式、艺术精神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地域性、时代性相辅相成。可以说,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岭南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无不是社会、文化和商业共同促成的结果。
(一)广绣和广彩繁荣背后的商业意义
广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因其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
广彩相对历史较短,其始创于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解除广州海禁,对外贸易遂逐渐增多,外国对中国瓷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从而促使了广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在初期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岁无定样,故的特色不太显著。

图2 广彩瓷器图3 广绣作品
广绣比广彩的历史更为悠久,技艺也较广彩成熟。然两种工艺的发展繁荣无不与海外贸易息息相关,其中广彩制品更是大部分出口海外,只有小部分留在民间使用,可算是中国最早的ODM产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工艺亦在清代中晚期走向成熟和繁荣,在贸易进一步发展及需求多样化的推动下,两种工艺亦经历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外来图样、能工巧匠及文人画家的参与也使其艺术风格逐渐发展成熟。
广彩与广绣的繁荣虽已成为过去,然而仔细研究两种工艺的发展历程却可以为当今中国的设计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两种工艺中尤以广彩的发展较为典型。广彩的旦生缘起于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遂形成将景德镇素瓷运至广州加工并出售的商业行为,此时广彩尚未形成。随着商业的兴盛,本地艺人更多地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使制品的纹样和图案渐显岭南风情。同时,欧美文化及技艺亦进一步影响着广彩制品的色调和式样,最终使广彩成为岭南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
由此可见,一种设计风格的成熟离不开商业的推动与技术的进步,亦离不开本土文化的介入。由于我国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技法大都由欧美引进,致使许多设计师难以从传统文化及技法中吸取精华应用于现代设计,从而使中国设计流于表面。广绣和广彩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切合商业利益、具备本地文化气息及使用恰当技术制作才有可能做出成功的中国设计。
(二)佛山剪纸艺术形式的启示
佛山剪纸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的部分乡镇,是我国三大剪纸流派中南方派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工艺及浓郁的岭南特色而著称,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其它的民间艺术一样,佛山剪纸深刻反映了地区生活习俗和特色,在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早在宋、元年间佛山剪纸已出现商业化的动作模式,至20世纪早期更是达到3000从业手工艺人的规模。
佛山剪纸是岭南文化中的一块瑰玉。它最集中地最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理念和手法,既不是西方传统的明暗体系也不是西方现代从形体结构到夸张变形的表现体系,而是以表达自己观念为主的主观意象表现风格[2]。也就是说,剪纸作品中所表达的事物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其形式却是超越客观的限制。在艺术造型上佛山剪纸作品也体现了、美满、美观、美好、和谐的艺术内在本质,这是中国人艺术思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的角度思考佛山剪纸艺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特色取材
佛山剪纸艺术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而又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因而其取材大都有吉祥之意,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松树象征常青不老、花瓶中插如意象征平安如意。还有谐音寓意,如莲花和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等。这些取材都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无论寓意或谐音均来源于我们的文化信仰及语言。
符号是实现信息贮存和记忆的工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3]。传统剪纸艺术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中,大部分的传统艺术形象已形成了一种通用的视觉符号。其取材及寓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如VI、广告等。因为这些图像寓意已,使传统题材能更好地传达信息的思想意境。在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例如银行的标志、一些房地产海报等。
2.简练和抽象和艺术表现形式
佛山剪纸极具简练的特色,因为剪纸是产生并流行了民间的艺术,其生产制作者也是普通民众,因而没有娇柔做作的装饰而是简练而抽象的表达手法。此外,在农村地区受制作工具的制作材料的限制,只能使用最简单的方式刻画物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高度概括和高度简练的艺术特点,其中的花鸟鱼虫等形象都是简练的线条概括表现特征(如图3所示)。
3.勾连的艺术手法
佛山剪纸也分为阳刻剪纸和阴刻剪纸。阳刻剪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去除轮廓外空白的地方,每一根线条都是相互连接的,牵一根而动全身。阴刻剪纸和阳刻剪纸刚好相反,就是去除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地方,它的特征是每一根线条不一定是互联的,而作品的个体是块状的。
这种勾连的艺术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及古典味道,在设计制作中可根据主题结合现代设计方法把勾连融入作品中,如能配以色彩和传统图像元素的正确选用可制作中极具民族感的作品,如下图中国联通的标志。

图4 佛山剪纸
图5 中国联通标志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美术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理念及创作手法。一个设计工作者不仅要学会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更应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如此才能承前启后发展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本文对三种主要岭南工艺的思考或许不尽全面,但愿为此类研究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伍』 关于艺术史的学习,有什么推荐的书籍

没有孤立的艺术史一说,艺术史就是文明史,艺术和社会,经济,战争甚至疾病等等整个人类文明的关联都是很密切的。但写艺术史的人往往都是专注学术的行家,行家有行家的趣味和大刀,初学者很容易给大刀一切忘了方向,感性经验还没有培养起来,就给一大堆学术思维搞坏了胃口。往往陷入一种:“我觉得他说的好有道理,但是好无聊,我快要睡着了的。”的境况当中,要说其中最好睡的,就是那本《詹森艺术史》... ...煌煌巨著一大厚本,枕一枕还不错。我有一次看朱青生老师讲座,全程都抱着这本书,想说编导也太坏了,一节课上下来,肱二头肌都练出来了好么。
自学的话,我首推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浅显,地道,有趣,清晰。入门几乎是零难度了,但假如你对中学基础的世界史已经七七八八忘的差不多了,你还可以再去看贡布里希写的另外一本《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按照西方线性思维建立起来的各种《史》,大多都以年代为主线,民族为分野,最终梳拢为风格和流派。贯通理解毫无难度。
就抱着看故事的心态去看好了,用不着一开始就诚惶诚恐。比如要学习希腊化时期的犍陀罗艺术这一章节,你就得从亚历山大的东征故事开始看起,讲过这个故事的人太多了,你懒得看书去看电影嘛!奥利佛斯通的《亚历山大大帝》,美狄亚斯的巨神像木制白神宝石眼珠,和书上的描述可不是一一吻合?亚历山大横卧在那等雕刻师给自己塑像那个情节,会不会就是贡布里希提到的留下的普通年轻人的蹙眉雕像?这人一路向东电影中呈现了和印度战象搏斗的场面,稀稀拉拉的马其顿人带着庞大的工匠,妇孺,战俘,这些人里有没有艺术家,会不会把希腊的知识教给印度人?印度人是如何通过战争,学会了给自己已经寂灭500年的精神领袖佛陀塑造出心中理想的形象... ...凡此种种,学习不拘非要照本宣科的,留心处处都可以得到有趣的印证。除此以外,像《詹森艺术史》这种书,最忌讳上来就想一口吸尽千江水,从头到尾一页页线性的看。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喜欢的章节多看两遍,不喜欢的直接跳过,有需要的时候当字典来查,甚至有时候只看图(艺术史基本上就是图的历史,不是文字的历史。)从头到尾翻一遍根本不要去管它旁边的解释。这种感性经验的积累,我以为,在艺术史的学习中,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艺术史的学习,看展览和博物馆,和看书比起来甚至更重要些的。看书的好处呢,是可以和看展一一印证,我去年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熟悉的不得了的巴尔蒂斯原作,犍陀罗的残躯和约安米罗,在书上看到过好多次,老朋友原来你们在这里,心里很高兴呢。人总是只对和自己发生关联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蓦然放一个和生活经验毫无关联,异族异时空异文化的东西给他,说这是艺术,你得欣赏,这也太难为人了吧。所以平时就留心多看展览,从什么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不拘什么渠道得到些零散信息,这都是有益处的。
等到你的感性积累已经到达不错的程度了,所谓不错的程度就是不会把达芬奇和梵高搞错放在一个时代(我大三的学生常这么干... ...),光看画儿也分得出这是基督磔刑还是最后的审判了,什么希腊式柱头哥特式教堂辨认起来也毫无困难了。你就再去撸一遍稍微有些学术点的专著好了,比如艾柯那几本《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这都是科普程度的读物,实在是不费什么力气。巫鸿的《美术史十讲》,贡布里希的《图像心理学》等等... ...但是开个50本书单有什么必要呢?反正你也不会去看,要学习就有点主观能动性,光看别人开的书单就觉得大功告成这纯粹是犯懒,还不如不要去浪费这个时间。
等到有学术点的文章你也能消化了解,就几乎必然要进入到哲学的范畴了,就得去看看柏拉图为什么说画家是和“人类心灵的低贱的部分打交道的人”;康德怎么区分美感和快感,海德格尔散文诗一般费解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尼采的“酒神精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不懂就看不懂,我一直觉得从小到大凡是看不懂的东西就不给看,或者说“不求甚解”是不好的学习态度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说起来都让人生气!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还有什么比这点宝贵的“不求甚解”更为重要?你读一读,读不懂就放着,让它在你的心灵一隅默默待着,有什么问题?什么都要干巴巴枯燥燥地用理性规范好,别说艺术了,一点点天然的理解力和好奇心都死光了好么?我现在不懂,我现在说不出来,不代表我的体验就被排斥在人类共有的心灵旷野之外。
不要怕自己不懂,不懂没那么可怕,只管按照自己的方法慢慢来就是。
那么再来说说读图找图的方法好了:
第一手的经验,当然是去博物馆看最好,开眼界是第一步,才不会给狭隘的趣味和片面的知识蒙了眼。在大城市这点便利还是有的,越是好的城市越是愿意为大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如果不幸你不在北上广,那么要善用互联网,谷歌的全球艺术项目(google art project)相当优秀,就是要翻墙,但藏品不全,按照历史脉络找会有点费力。如果连墙都翻不了,那么至少还有wiki可以用,认认真真看一些你感兴趣的词条,存图,在电脑里建立一个你自己的画廊。按照时间线也可以,按照风格流派也可以,按照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也可以(比如艺术史上所有的蓝色绘画)请务必务必不要用网络!!!理由我就不多说了。然后呢,利用旅游的时间,去到当地的博物馆逛一逛,中国现在很多城市的博物馆建立得都不错,上次去西安看到陕西博物馆规模和展品都棒!有一些免费的讲座,同好的交流什么的,就乱花各入人眼,看各人所需了。
学艺术史,养成一个好习惯,叫做,没事就翻图;戒掉一个坏习惯,叫没事就列书单,因为没用。
但是中国的艺术史我到现在没找到一本合适像样的入门读物,蒋勋那本《写给大家的中国艺术史》实在太难看了(不知道得罪了蒋勋的粉丝没有),我只是入门,又不是白痴,为什么要这样看低大家的智商... ...而且文艺腔泛滥,观点和趣味较单一,他也有一些语音的讲座讲艺术史的一些故事的,偶尔一听也可以,看你自己修为如何了。中国雕塑史勉强可以看梁思成那本,但我不是研究这个的,对于中国艺术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还是乖乖闭嘴吧,如果有人有好的中国艺术史的书或学习方法推荐,我也很愿意一读一试。
我是学考古的,但是现在貌似要搞艺术史,我也出入门者。记得巫鸿先生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对,大体是说艺术史无论怎么搞,其落脚点是“史”上面。首先还是把材料和史实摸清楚,就拿巫鸿先生来说,虽然他的论文很有启发性,并且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但是所得的结论倒不一定正确,常常“过度诠释”,就比如《地域考古与五斗米道传统的重建》那篇。读书恐怕很难有一个系统,多读就是了,像我昨天看彼得·伯克的《制造路易十四》,就对我现在的研究很有启发。

『陆』 学习《中国美术史》有什么启发

俗话说:读史复可以明智;制蒋勋教授说:美比历史还真实,我听蒋勋教授的讲座获益良多,好像看了一部真实的历史,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剥离了政党褒贬因素,揭示人不同社会中所做的思考和斗争,使我们对对人与社会地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从而思考当今文化艺术的弊病和出路。
另外,美术史上关于真和美的互相替换,用中国文化来说是出世和入世的思考,可以对我们的艺术态度和自身性格加以规正和解读,当然这里面也是儒者见仁道者见智,看了对你绝对有好处,认真学吧

『柒』 谁有中国美术史的视频讲座地址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7&word=%D6%D0%B9%FA%C3%C0%CA%F5%CA%B7%CA%D3%C6%B5%BD%B2%D7%F9
你看看行不行吧

『捌』 正版《中国美术史讲座》一书共多少

是广西师范大学那版吗?393页。

热点内容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
tea化学 发布:2025-07-10 03:06:29 浏览:355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
视频直播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22:55:16 浏览:851
生物科幻 发布:2025-07-09 22:20:43 浏览:133
英语在线翻译中文 发布:2025-07-09 20:39:43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