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箴

文言文箴

发布时间: 2020-11-23 02:27:53

文言文翻译 求准确翻译!!!谢谢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次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❷ 有哪些平时少见却很有内涵文言文箴言

推荐看看《格言联璧》[清]山阴金
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
万理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闲暇出于精勤,恬适出于只惧。无思出于能虑,大胆出于小心。
。。。。。。以上是从书中随意摘录几句作参考。

❸ 明代书法家沈度书写四箴页因文言文又无标号符号,不懂其义,请帮助释文。谢

“四箴”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根据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朱熹《近思录》卷五《克治》载:“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请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作品以乌丝界栏,楷法紧结遒丽,具唐人法度,又不过分甜润,是沈度“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作。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帖曾经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御府鉴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将其“赏溥杰”,遂被携出皇宫。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所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对此事有所记载。1965年由故宫博物院出资购回。

释文:

程子视箴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白话译文:

一个人的心原本是清净虚空的,顺应事物的变化而不留痕迹;

守住本心的要领,就是以看为原则。

如果一开始就看不清楚的话,内心就要迁移,本心就会受蒙蔽。

不合礼的不要看,将其遏制于心外,以使心境得到安宁。

约束克制自己再履行礼数,久而久之心志就能够专一了。

2、 程子听箴

程子听箴

人有秉彝,本乎天性;

知诱物化,遂亡其正。

卓彼先觉,知止有定;

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白话译文:

人有美好的禀性,本来就是天生具备的。

知觉(或心)受到外物的诱惑,就会失去其正见。

卓然而事先能够察觉,就知道应该在哪里停止而有定向。

抵御抛弃邪念而保持心志专一,不合礼法的无稽之言不要听。

3、 程子言箴

程子言箴

人心之动,因言以宣;

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矧是枢机,兴戎出好;

吉凶荣辱,惟其所召。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

已肆物忤,出悖来违。

非法不道,钦哉训辞!

白话译文:

人心的动摇是从语言开始的;

平息躁动和妄念,内心就可以专注和宁静。

说话是关键,一句话没说好,就会引起战争。语言能够引起战争,也能带来和平;

吉凶荣辱,往往是从一个人的说话所招致。

说话过于简单,就显得很荒诞,别人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说得过于繁杂,又显得支离破碎,使别人半天不得要领。

说话太放肆多半与事理相违背。说出一些违背天道的话,应对你的往往也是一些违背天道的话。即发出什么,就得到什么。

不符合天道,不符合礼的话,就不要去说。这是训教之言啊。

4、 程子动箴

程子动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白话译文:

哲人都知道那些很玄妙的、很精妙的、很精深的道理,因为他们有缜密的、深刻的思考;

有志之士激励自己的行为、磨砺自己的品行,以守为原则。

顺理而做,就会从容而宽裕。如果依从私欲,就会使自己面临危险;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颠沛流离之际,都能保持一份善念,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把持住自己,能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习惯和性情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品性。习惯成自然,就可以步入圣贤的境界了

❹ 文言文箴赞翻译有物于此

注释

(1)生于山阜:针用铁制,而铁矿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阜”。
(2)窬(yu):洞。穿窬:打通洞。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指打通墙洞而入室偷窃的行为,实指针钻洞缝纫的动作。
(3)以:通“已”,既。从(zong):通“纵”,竖向,南北方向。合从:战国时,苏奉游说山东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六国的位置呈南北向,故称合纵。此文字面上借用这“合从”一词,实际上喻指针能将竖向的东西缝合在一起。
(4)衡:通“横”,横向,东西方向。连衡:战国时,秦国为了对付合纵,采纳张仪的主张,与六国分别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秦在六国之西,东西联合,故称连横。此文字面上借用这“连衡”一词,实际上喻指针缝合横向的东西。
(5)见(xian):同“现”,表现,显示。
(6)始生钜:指制针的铁很大。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
(7)尾:指线。剽(piao):末稍,指针尖。
(8)铦(xian):锐利。达(ta):挑达(tiao da),畅通无阻、来去自由的样子。赵(diao):通“掉”,摇。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9)极:通“亟”,急。
(10)邅(zhan):转,回旋,指打结。
(11)簪:可以把衣服之类别在一起的一种大针。一般的针由这种大针磨细后再打上穿线孔而成,所以说以簪为父。
(12)管:盛装针的工具。
(13)本章韵脚:堂、裳、行、章、衡、王、良、亡、王,阳部。小、剽、缭,宵部。来、事、翼、极、起、已、母、里、理,之职对转(“翼”、“极”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产生于山岗,放置在内屋厅堂。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先打洞然后前往。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式样。既能够联合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下能够遮盖百姓,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巨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有时用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时,它就躲藏。

❺ 文言文翻译

翻译:

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持之以恒。有志向就不甘心为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满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门,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没有认识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5)文言文箴扩展阅读:

文言文翻译要点:

1、关键实词

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

(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❻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那篇古文全文翻译

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少年时就心怀高尚的志向,他的诗文都有法度,被曾国籓器重。以举人随父亲陈伟琳治理乡团,抵御粤寇。

后来到湖南,做了易佩绅的戎幕,治军在来凤、龙山间。石达开来犯,陈宝箴军队饥饿疲劳,到永顺募捐粮食,粮食到了,镇守的决心更加坚定,石达开军队渐渐撤离了。

宝箴到江西,替席宝田谋 画计策歼寇洪福瑱,事情结束,授予知府官职,后来超卓提拔河北道。创立 致用精舍,遴选三州学子,延请名师教授。

升迁浙江按 察使,坐事免职。湖南巡抚王文韶推荐他的才干,光绪十六 年,应召入都,任命官职湖北按察使,署置布政使。二十年, 超擢直隶布政使,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当时中东战事急切,见皇上上形容忧伤,请求每一天读圣祖御纂周易,希望变而不失去常法。

他所陈述的 奏语非常多,都符合旨意。皇上以为他忠实,命管理糈台,专门上摺奏 事。马关和约签订,哭泣着说:“国家差不多不存在了!”

(6)文言文箴扩展阅读

陈宝箴成就

文化

在维新思想的宣传和文化教育上,陈宝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重视学校在新政中的作用。时务学堂创办时,他亲自拟就《时务学堂招考示》。陈宝箴又严饬各府州县选送年轻资质聪敏的可造人才来省上学,如无路费,由地方官设法垫给。他又接受梁启超建议,加收外课生,吸收二十岁以上青年,使之粗明新学。

他在长沙设立南学总会,并在各府县设立南学分会。继《湘学报》创办后,南学会又创办了《湘学》(日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陈宝箴对此给予大力支持。他曾通饬各州县订购《湘学》和《湘学报》,并劝绅富自行购买分送。

政治

陈宝箴深知用人是推行新政的组织保证,不改变腐败吏治,不选拔沉稳坚毅有谋略能改革的人才,就将一事无成。因而,他推行新政的头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选用赞成变之人。

他先后考察弹劾府县中昏庸无能不称职的20多名官员,其中有的还是有权有势的,湖南的吏治遂改观。同时,陈宝箴请资产阶级维新派谭嗣同回籍宣传维新,并起用了谭嗣同在湘的密友唐才常、老师欧阳中鹄以及皮锡瑞等维新人士。

当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受张之洞阻挠时,陈宝箴立即聘请他来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在选用维新人才同时,陈宝箴还注意维新人才的培养。1897年10月他在长沙设立“时务学堂”,随后他又创办课吏堂、武备学堂,设立新政局作为筹划和推行新政的机关。

❼ 文言文《李悝谏其君》,原文及翻译

1、原文:

七曰: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

晋厉公侈淫,好听谗人,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於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是何也?智短也。智短则不知化,不知化者举自危。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於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

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 “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人主之患也,不在於自少,而在於自多。自多则辞受,辞受则原竭。李悝可谓能谏其君矣,壹称而令武侯益知君人之道。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於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

赵简子沈鸾徼於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於其臣矣。以理督责於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

2、译文:


亡国的君主,必然骄傲自满,必然自以为聪明,必然轻视外物。骄傲自满就会傲视贤士,自以为聪明就会独断专行,看轻外物就会没有准备。没有准备就会召致祸患,独断专行君位就会危险,傲视贤士听闻就会闭塞。要想不闭塞,必须礼贤下士;要想君位不危险,必须得到众人辅佐,要想不召致祸患,必须准备齐全。这三条,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最大原则。

晋厉公奢侈放纵,喜欢听信谗人之言,他想把他的大臣们都除掉,提拔他身迎的人为官。胥童对厉公说。“一定要先杀掉三个姓郄的。他们家族大,对公室有很多怨恨,除掉大家族,就不会威逼公室了。”厉公说;“好吧。”于是就派长鱼矫在朝廷上杀死了郄犨、郄锜、郄至,陈列他们的尸体示众。接着厉公到匠丽氏那里游乐,栾书,中行偃劫持并囚禁了他。诸侯们没有人援救他,百姓们没有几哀怜他。过了三个月,就把他杀死了。君主的弊病,在于只知道自己能危害别人,却不知道如果所害的人是不该害的反而会自己遭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智谋短浅啊。智谋短浅就不知道事物的变化,不知道事物变化的人一举一动都会危害自己。

魏武侯谋划事情总是很得当,有一次他在朝廷中捋袖伸臂大声说:“大夫们的谋虑,没有人赶得上我了。”只站了一会儿,这句话就说了好几遍。李悝快步走上前说:“从前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成就了很大功业,退朝以后却面有忧色。身军官的人说:‘大王您成就了很大的功业,退朝以后却面有忧色,请问这是什幺原因?’庄王说:‘仲虺有话,我很喜欢。他税:“诸侯的品德,能为自己选取老师的,就会称王天下,能为自己选取朋友的,就会保存自身,所选取的人不如自己的,就会遭到灭亡。”如今凭着我这样不贤德,臣子们的谋划,又都赶不上我,我大概要灭亡了吧!’”李悝接着又说道:“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人所忧虑的,可是您却偏偏自夸,那怎么可以呢?”武侯说:“你说的好。”君主的弊病,不在于自己看轻自己,而在于自己看重自己。自己看重自己,那么该接受的意见就会加以拒绝。该接受的意见加以拒绝,那么进谏之路就堵塞了。李悝可以说是善于劝谏自己的君主了,他一劝谏,就让武侯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齐宣王修建大宫室,规模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选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还没有能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齐王。春居向宣王说:“楚王抛弃了先王的礼乐,音乐因此变得轻浮了,请问楚国算是有贤明君主吗?”宣王说;“没有贤明君主。”春居说:“所谓的贤臣数以千计,却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楚国算有贤臣吗?”宣壬说:“没有贤臣。”春居说:“如争您修建大富室,富室之大超过了一百亩,堂上设置三百座门。凭着齐国这样的大国,修建了三年仍不能够修建成。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请问您算是有贤臣吗?”宣王说;“没有贤臣。”春居说:“我请您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快步走出去。宣壬说;“春子!春子!回来,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赶紧召来记事的官员说,“写上,我不贤德,喜欢修建大官室。春子阻止了我。”对于劝谏,不可不认真考虑。不敢劝谏的人,并不是不想劝谏。春居想要做的跟别人相同,而他采用的劝谏的方法跟别人不一样。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几乎要被天下人耻笑了。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大都象宣王一样,然而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春居那样的臣子。所以那些敢于劝谏的忠臣,也应顺势加以劝谏,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这是成败的根本啊。

赵简子把鸾徼沉没到黄河里,说;“我曾经爱好音乐女色,鸾徼就给我弄来,我曾经爱好宫室台榭,鸾徼就给我修建,我曾经爱好良马好驭手,鸾徼就培我找来。如今我爱好贤士六年了,可鸾徼不曾举荐过一个人。这是助长我的过错、磨灭我的长处啊。”所以象简子这样的人,是能严格地依照原则审察责求自己的臣子了。对自己的臣子依照原则审察责求,那么就可以跟他一起为善,而不可以跟他一起为非,可跟他一起做正直的事,而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邪曲的事。这是夏商周三代的美好教化.

❽ 有哪些平时少见却很有内涵的文言文箴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觉得这两句文言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是确实很有内涵。我觉得这两句文言文很棒。

❾ 古代文言文有哪些体

文言文的体裁有神话、寓言、传、序、文、记、论、疏、书、赋、说、表、铭、散文、骈文等等。
古代文体
【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 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语言雕琢、精炼。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写词又叫倚声填词。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例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
词除了上面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外,每种词牌的内容大体上也固定,要抒发什么感情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要注意。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出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
小令是一支单调的曲,简短精练,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议论,如元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❿ 古代汉语文言文

开创大唐盛世基业的李世民有一篇留给他子孙的《百字箴》,箴云:“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益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欲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斯言,富贵功名可久。” 这篇《百字箴》,字字殷殷,句句切切,饱含着君对臣、父对子的谆谆教诲和深深期许。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匡义亲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箴颁赐州县,令州县刻石立于衙署大堂前,称为“戒石铭”,后世各朝都将上述十六字列为各级衙门必不可少的官箴。 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著名清官山东巡抚年富,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可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制成官箴放在大堂左侧,把自己的为官之道彰明于世。 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大堂之上有一匾,是清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亲制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官箴语句通俗,意义深远。 还有康熙时代的著名廉吏于成龙和张伯行都有自己亲制的官箴,于成龙手书一楹联贴在衙署大门两侧:“累千盈万,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锁;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张伯行在江苏巡抚任上制有《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上述官箴,语言精炼,内容丰富,除隐含贪与廉、荣与辱、权与责、福与祸的辨证关系外,还折射出可贵的民本思想。在这些明君贤臣心目中,民为邦本,民是水,官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政为官者,一定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爱民、亲民、养民,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决不可愚弄和欺压他们。 古代官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富有哲理,蕴含政治,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政者的宗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定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日常政务工作的一把尺子;多办固本兴邦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心中觉得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比历朝历代的清官都强,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记得采纳啊

热点内容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
tea化学 发布:2025-07-10 03:06:29 浏览:355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
视频直播哪个好 发布:2025-07-09 22:55:16 浏览:851
生物科幻 发布:2025-07-09 22:20:43 浏览:133
英语在线翻译中文 发布:2025-07-09 20:39:43 浏览: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