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活用
㈠ 文言文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版活用权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3、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1)文言文活用扩展阅读: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㈡ 文言文词类活用分析
、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B.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C.孟尝君客我。(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B.遂王天下。(就称王于天下)
C.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
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
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
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
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晋师军庐柳。(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
B.秦伐韩,军于阏与。[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
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
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A.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B.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今王鼓乐于此
无所事事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三,名词作状语
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相如廷斥之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俯身散马蹄
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足以荣汝身
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传舍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
成以其小,劣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㈣ 文言文动词活用
活,使……活。不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食,让……吃
及物动词使动用法,比较少见
小,以……为小
形容词意动
美,以……为美
形容词意动
㈤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5.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
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
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
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刿论战》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
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 《滕王阁序》
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 《赤壁之战》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有时后面却带了宾语(但又不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时候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感到热、感到凉) 《两小儿辩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使动词。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泊船瓜州》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
【数词的活用】
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
例: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统一) 《史记·秦本纪》
㈥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
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
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
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七上)《智子疑邻》
天雨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智子疑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下)《伤仲永》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 (七下)《伤仲永》
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七下)《伤仲永》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七下)《伤仲永》
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口技》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七下)《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陋室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八下)《醉翁亭记》
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狼》
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石壕吏》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七下)《狼》
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七下)《狼》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八上)《陋室铭》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八上)《大道之行也》
不独子其子 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 (八上)《大道之行也》
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八下)《与朱元思书》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
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八上)《观潮》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八下)《与朱元思书》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八下)《五柳先生传》
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八下)《马说》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如鸣珏环,心乐之。 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八下)《小石潭记》
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八下)《醉翁亭记》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八下)《醉翁亭记》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八下)《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
散入珠帘湿罗幕 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 (九上)《陈涉世家》
等死,死国可乎 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九上)《陈涉世家》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 (九上)《陈涉世家》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九上)《陈涉世家》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九上)《陈涉世家》
夜篝火,狐鸣呼曰 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九上)《陈涉世家》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九上)《陈涉世家》
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九上)《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九上)《陈涉世家》
尉果笞广 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九上)《陈涉世家》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九上)《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皆刑其长吏 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九上)《陈涉世家》
请广于君 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与臣而将四矣 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宜枉驾顾之 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九上)《隆中对》
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九上)《出师表》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九上)《出师表》
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 (九上)《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九上)《出师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 (九上)《观刈麦》
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九下)《公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拂乱:动词使动用法,使……不顺利。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九下)《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九下)《曹刿论战》
朝服衣冠,窥镜 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九下)《愚公移山》
㈦ 文言文词类活用有哪些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专语法功能属.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等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来自网络】
㈧ 文言文词类活用举例
名词作状语。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名词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名词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名词使动用法。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动词作名词。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动词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动词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穷:揭穿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形容词使动用法。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形容词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数词活用。 “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我感觉文言文要多读些才有感觉。(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 ①秦师遂东。
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 “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动词的活用
⒈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 “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⒊ 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 ①死国可乎。
简析 “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大行不顾细谨。
简析 “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简析 “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简析 “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
⑶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稍出近之。
简析 “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
⑷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简析 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短”后跟了介词结构“ 于顷襄王”应作动词。
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简析 “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 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简析 “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㈩ 文言文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文言文中,名词带上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
什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专,吾从而师之。师属,做
宾语,意思是,以。。。为老师
例: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名词一般不做状语,但有些名词
在文言文中做状语,起修饰
例:
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主谓还是以前主谓,名词做状语,这个名词不是主语
如:天下云集响应,天下的人像云彩一样集合像回声一样
相应他。主谓不都是天下(主)集应(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