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摘抄
『壹』 文言文摘抄,长一点的
1、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2、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2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2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3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32、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3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4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贰』 文言文摘抄
求鸭搦兔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宣王好射
原文: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不过三石。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满弓的一半,都说:"此弓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能用它?"齐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宣王喜欢的是虚名而失了真实。
『叁』 文言文摘抄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童年的时候,能够睁开眼睛对着太阳(视力好极了),我仔细观察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日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声音,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僵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中,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蚊子冲着烟边飞边叫,当作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的叫声一样,这让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作为树林,把虫子、蚂蚁作为野兽,把土块凸出的部分作为山丘,凹进的部分作为山谷,我便在这个世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致正浓厚,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掉。我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了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他赶到了别的院子里。
『肆』 有关爱国的文言文摘抄。
有关爱国的文言文如下: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
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忧国之言,使
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忧国之言,使人堕颓放之志,
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
倒。”用之不得其当,虽善言亦足以误天下。为报馆主笔者,于此中消息,不可不留意
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西不复还。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伍』 文言文可以摘抄吗
当然可以摘抄了。
『陆』 文言文摘抄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柒』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3.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译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译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捌』 古诗文摘抄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玖』 文言文摘抄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返回家去取尺寸。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拾』 文言文摘抄和翻译1000字
大道之行也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内信修睦。故人不独容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鳏 同: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贼古义 :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