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虽文言文即使

虽文言文即使

发布时间: 2020-11-23 13:16:59

1. 文言文里的 虽 在句首就是即使 在句中是虽然

虽,在古文中通常表示一个让步转折的语气,相当于纵然,虽然,即使,有时虽也有仅、唯的意思。

与句首句中关系不大,主要看上下文。
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即使楚国只剩下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
虽败犹荣:虽然失败了,但还是非常光荣的意思。
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即使后人没有改变它,也一样不能用于现在做法律。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唯有明君是既能开放又能堵塞的。

2. 文言文中虽的用法 虽在文言文中有两种用法,一为“虽然”,二为“即使” 请教两种用法如何区别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内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容可译为"即使"。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3.复音虚词"虽然"。
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3. 语文文言文中“虽”字怎么翻译(有“即使”和“虽然”两种意思,什么时候用虽然,什么时候用即使)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3.复音虚词"虽然"。
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已经发生的事情用虽然,还未发生的事情用即使。根据上下文来看在文言文中,“虽”,应该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而在现代文中,“虽”意为“虽然,但是”表示转折。这是古今异义。当然,有个别特殊,需要多多积累,特殊记忆。

4. 古文中“虽”怎么分辨是即使还是虽然

区别在于“条件”不同。虽然是真实条件,即使是假设条件。
分别举例:版
真实条权件的,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好是真实的,这里翻译成“虽然”:梁园虽然很好,但它不是可以久住的地方。
假设条件的,如“虽死犹生”,死是假设条件(不管他真的死了没有),就要理解为“即使”或“纵然”:这样高尚的人即使死了,他的精神还跟活着一样。
这很容易辨别。如“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手有百指”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假设条件。

5. 古文的“虽”的翻译“即使”和“虽然”的区别

关键是看所指的事情是发生了还是未发生

1.事情已发生,译作“虽然”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事情未发生,译作“即使”,含有一点假设的意思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林嗣环《口技》
译:即使人有一百只手,手有一百根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

6. “虽”在古文中只解释为“即使”吗

也可以解释为虽然

7. 文言文翻译中虽然和即使怎么区别

你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比如“虽”字所带的句子是没发生的事情,那就是表示假设,翻译成“即使”;反之,“虽”所在的句子跟上下文有转折关系,那它就是“虽然”的意思了.

8. 文言文中的“虽”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虽”有即使和虽然的意思。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

例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狂风,也不认为那是快的了。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

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译文: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

虽[ suī ]

基本解释

1.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虽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纵然: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字形演变:

(8)虽文言文即使扩展阅读:

文言版《说文解字》:虽,似蜥蜴而大。从虫,唯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虽,像蜥蜴但比蜥蜴大的动物。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唯”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虽然[suī rán]

解释: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这次试验虽然没有成功,可是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

2、虽则[suī zé]

解释:连词。虽然:我们虽则多费了几天工夫,但是学了不少东西。

3、虽是[suī shì]

解释: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

4、虽说[suī shuō]

解释:犹虽然。那些同桌吃饭的人,虽说是同事,但却没有过深的交情。

5、虽马[suī mǎ]

解释:兽名。神话中的独角马。

9. 古文中“虽”字什么时候解释成“虽然”什么时候是“即使”

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0. 怎样用文言文表达“虽然”或“即使”的意思

即使

1、虽

释义1: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

引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即

释义:假定,就算是。

引证:汉·贾谊《论积贮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译文:如果不幸爆发了纵横二三千里(规模)的旱灾,国家该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

虽然

1、虽

释义:用在前半句,表示承认是事实,后半句用“ 但是 ” 、“ 可是 ” 、“ 却 ” 等呼应,表示转折。

引证:这篇文章字数虽然不多,内容却很丰富。

2、然

释义: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

引证: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3、即

释义:虽然

引证: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译文:小虽然小,但是天生的嘴巴就是合不上。)

注意事项:“虽”和“即”翻译为“即使”还是“虽然”,关键是看所指的事情是发生了还是未发生:事情已发生,译作“虽然”;事情未发生,译作“即使”,含有一点假设的意思。

(10)虽文言文即使扩展阅读:

一、“虽”字形演变和字源解说

1、字形演变

2、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靠近食物,就餐,与“既”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文言版《说文解字》:即,即食也。从皀,卪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即,入席就餐。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卪”作声旁。

热点内容
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谁最优秀 发布:2025-07-08 15:12:29 浏览:490
英语日记例文 发布:2025-07-08 14:54:10 浏览:973
全国卷英语2017年 发布:2025-07-08 14:44:12 浏览:921
与老师聊什么 发布:2025-07-08 14:31:26 浏览:134
涟水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08 14:30:17 浏览:157
初中科学教师招聘 发布:2025-07-08 14:24:10 浏览:100
教师不知道 发布:2025-07-08 14:09:07 浏览:788
教师晒礼物 发布:2025-07-08 13:58:41 浏览:17
罗森历史 发布:2025-07-08 13:20:04 浏览:293
交大是哪里 发布:2025-07-08 12:06:29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