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D
小题:A
❷ 古文翻译: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意思是不能够将凶恶罪逆之人清肃消灭,才会使王室皇族到了如此这个地步,对此抱恨九泉之下,既然知道是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
出自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编撰的《北史·来护儿传》。
节选原文: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
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译文:
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2)来护儿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北史》上起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下迄隋义宁二年(618年),记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及隋六代二百三十三年史事。
《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李延寿撰写这两部书,本是为了“追终先志”,继承父亲李大师未竟的事业。
李大师熟悉前代历史,又长于评论当世人物,青年时代就产生了撰写一部编年体南北朝史的志向。但他着手做这件工作时,已是唐朝武德初年了。不久,他因生活条件的变化,又曾一度中辍了这件事。
当他再次获得从事于此种撰述机会时,已是武德九年(626年),而他在贞观二年(628年)就去世了。他在临终之前,因“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恨”。父亲的事业和遗恨,深深地影响着李延寿,对他产生了一种感召的力量。
李延寿贞观初年参与《隋书》编撰工作,从这时起,他就决心把南北朝史写出来。以实现父亲的遗愿。李延寿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搜集资料,而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因参与修撰《五代史志》的工作,便得以广泛阅读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八朝正史,于是正式开始撰写《南史》《北史》。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到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从建国到覆国虽然只有38年,但却南下灭陈统一南北朝,北破突厥,征服林邑,驯服契丹,收复琉球,震服伊吾,攻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平定各方叛乱,隋朝涌现出的名将比起其他朝代也是毫不逊色。
来护儿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累功至上开府,后来跟随杨素平定高智慧起义,升任大将军。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
大业八年(612年),隋军一征高句丽,来护儿率水军逼近平壤,因为轻敌致败。大业九年(613年),来护儿随军二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造反,遂回军平叛。大业十年(614年),来护儿率军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王请降。
义宁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隋炀帝,来护儿一同被叛军杀害。
❸ 文言文《隋书.来护儿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也。幼而卓诡,好立奇节。初读《诗》,至“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舍书而叹曰:“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护儿所住白土村,密迩江岸。于时江南尚阻,贺若弼之镇寿州也,常令护儿为间谍,授大都督。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从杨素击高智慧于浙江,而贼据岸为营,周亘百馀里,船舰被江,鼓噪而进。素令护儿率数百轻艓径登江岸,直掩其营,破之。时贼前与素战不胜,归无所据,因而溃散。智慧将逃于海,护儿追至泉州,智慧穷蹙,遁走闽、越。进位大将军,除泉州刺史。时有盛道延拥兵作乱,侵扰州境,护儿进击,破之。又从蒲山公李宽破汪文进于黟、歙,进位柱国。仁寿三年,除瀛州刺史,赐爵黄县公,邑三千户。寻加上柱国,除右御卫将军。炀帝即位,迁右骁卫大将军,帝甚亲重之。大业六年,从驾江都,赐物千段,令上先人冢,宴父老,州里荣之。数岁,转右翊卫大将军。辽东之役,护儿率楼船,指沧海,入自坝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乘胜直造城下,破其郛郭。于是纵军大掠,稍失部伍,高元弟建武募敢死士五百人邀击之。护儿因却,屯营海浦,以待期会。后知宇文述等败,遂班师。明年,又出沧海道,师次东莱,会杨玄感作逆黎阳,进逼巩、洛,护儿勒兵与宇文述等击破之。封荣国公,邑二千户。十年,又帅师度海,至卑奢城,高丽举国来战,护儿大破之,斩首千馀级。将趣平壤,高元震惧,遣使执叛臣斛斯政,诣辽东城下,上表请降。帝许之,遣人持节诏护儿旋师。护儿集众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贼,此还也,不可重来。今高丽困弊,野无青草,以我众战,不日克之。吾欲进兵,径围平壤,取其伪主,献捷而归。”答表请行,不肯奉诏。长史崔君肃固争,不许。护儿曰:”贼势破矣,专以相任,自足办之。吾在阃外,事合专决,岂容千里禀听成规!俄顷之间,动失机会,劳而无功,故其宜也。吾宁征得高元,还而获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君肃告众曰:“若从元帅,违拒诏书,必当闻奏,皆获罪也。”诸将惧,尽劝还,方始奉诏。十三年,转为左翊卫大将军,进位开府仪同三司,任委逾密,前后赏赐不可胜计。江都之难,宇文化及忌而害之。
翻译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刚读《诗经》,读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和“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
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间谍,授给他大都督的官职。
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了功,升迁为上开府。
他跟随杨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敌军盘踞河岸扎下营寨,绵延一百多里,大小战船覆盖了江面,击鼓呐喊向前进军。
杨素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只轻快小船,径直登上江岸,直往敌营掩杀过去,一举攻破敌军。
当时敌军和杨素交战,不能取胜,退回去又无立足之地,因此就溃败逃散了。
高智慧将要向海上逃窜,来护儿追赶到泉州,高智慧走投无路,只好逃向闽越。
来护儿升任大将军,授任泉州刺史。
当时有个叫盛道延的人聚众叛乱,在州境内侵犯骚扰,来护儿率兵攻打,击败了叛军。
又跟随蒲山公李宽在黟、歙大败汪文进,升职为柱国。
仁寿三年(603),授任瀛州刺史,赐予他黄县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不久又加升为上柱国,授任右御卫将军。
隋炀帝即位,来护儿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皇上待他很亲近很敬重。
大业六年(611),他跟随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赐他千段布匹,让他上祖坟祭祀祖先,宴请乡里父老,州郡乡里都认为很荣耀。
几年后,他转任右翊卫大将军。
辽东战役中,来护儿率领楼船,直指沧海,进入氵贝水,离平壤六十里,和高丽人相遇。
来护儿进军攻击,大败高丽人,又乘胜追击直逼城下,攻破他们的外城。
来护儿于是纵恿军队大肆抢掠,军队纪律渐渐松懈。
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队迎战来护儿,来护儿因此后退,在海浦扎下营寨,等待机会反击。
后来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经兵败,于是班师回朝。
第二年,又出兵沧海地区,军队驻扎在东莱,赶上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进军巩、洛,来护儿率兵与宇文述会合大败叛军。
皇上因此封他为荣国公,二千户。
大业十年(614),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丽全国人都来迎战,来护儿大败高丽人,斩杀一千多人。
将要向平壤进军时,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来隋朝叛将斛斯政,到辽东城下,上书请求投降,炀帝答应了。
炀帝派人拿符节召来护儿回师。
来护儿召集众人说:“三次出兵,都没能平定敌人,这一回去,不可能再来。
现在高丽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没有青草了,凭我的部队作战,不需多久就可战胜他们。
我想发兵,直接围攻平壤,捉住他们的头领,好回去向皇上献捷。”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师。
长史崔君肃极力同来护儿争辩,来护儿不答应。
来护儿说:“敌人的气势已被打垮,只要军队交由我指挥,就足以惩办他们。
我在朝庭之外,遇事可以独自决断,千里之外怎能受制于成规!顷刻之间就失掉机会,劳而无功,所以应当白忙乎。
我宁愿征服高元,回去以后受责备,要我舍弃将要获得的大功,我办不到。”崔君肃对众人说:“你们如跟随元帅,违抗圣旨,我一定告知圣上,你们都要获罪。”众将领都害怕了,劝说来护儿回去,来护儿才奉旨回朝。
大业十三年(617),改任左翊卫大将军,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皇上对他的委任更多,前后的赏赐不可胜数。
江都变乱中,宇文化及因忌恨他而谋害了他
❹ 求解答过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B 2.C 3.C 4.(1)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侍奉您,版请让我现在告权辞吧。” (2)“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 |
❺ 文言文中“区区”的用法
区区:
1、小;少。形容微不足道。《左传·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而有诅有祝,祸之本也。”三国魏曹植《与司马仲达书》:“今贼徒欲保江表之城,守区区之吴尔,无有争雄于宇内、角胜于中原之志也。”《旧唐书·张镐传》:“臣闻天子修福,要在安养含生,靖一风化,未闻区区僧教,以致太平。”
2、犹方寸。形容人的心。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讎,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清黄生《义府·区区》:“‘区区’少意,盖指此心而言,犹云‘方寸’耳。”
3、引申谓真情挚意。《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感君区区怀。”宋苏轼《与陈公密书》之一:“即造宇下,一吐区区,预深欣跃。”
4、形容一心一意。宋梅尧臣《金陵有美堂》诗:“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清唐孙华《有客》诗:“勿如南郡生,区区慕上京。”
5、自得貌。《商君书·修权》:“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吕氏春秋·务大》:“燕爵争善处于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区区焉相乐也。”高诱注:“区区,得志貌也。”
6、拘泥;局限。《汉书·杨王孙传》:“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晋葛洪《抱朴子·百家》:“狭见之徒,区区执一。”《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六》:“所谓下者,则谓凡学为君子者,便须立志于高明广大之域……而不区区向一事求精、一行求至也。”
7、愚拙;凡庸。《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隋书·来护儿传》:“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长相知啊!长相知!这岂是区区的男女之情,碌碌的儿女之意哉!”
8、自称的谦词。《后汉书·窦融传》:“区区所献,唯将军省焉。”宋李纲《象州答吴元中书》:“区区自过象郡,颇觉为岚气所中,饮食多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区区向往之至。”清李渔《慎鸾交·却媒》:“在下是当官媒婆……历科状元爷,那一个不娶小奶奶,都是区区做媒。”
9、指国家。《新唐书·李揆常衮赵憬等传赞》:“昔齐桓、秦坚任管仲、王猛,兴区区,霸天下。”
10、谓奔走尽力。区,通“驱”。《汉书·窦田灌韩传论》:“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区区其间,恶能救斯败哉!”南唐伍乔《林居喜崔三博远至》诗:“几日区区在远程,晚烟林径喜相迎。”元杨显之《潇湘雨》第3折:“一自做朝臣,区区受苦辛。”清刘大櫆《祭望溪先生文》:“汉氏以来,羣儒区区。六经之道,虽辟而芜。”
11、匆忙;急忙。区,通“驱”。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之八:“自去春初到维扬,……自后区区不觉逾岁。”《三国演义》第43回:“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12、弯曲,曲折。区,通“句”。唐罗隐《秦中富人》诗:“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
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注]
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美女回财物呢! (2)每答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或在众人面前耍威风时,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 |
❼ 求解答过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1.B 2.C 3.C 4.(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美女财物呢! (2)每当敌军中有勇猛精锐的将士在军前出入炫耀或在众人面前耍威风时,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 |
❽ 高考文言文一般选自哪
高考文言文大多选自二十四史还有诸子百家
但是各种模拟试题文言文会选自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