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跨学科知识点

跨学科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0-11-23 14:08:48

『壹』 笔友Michael想当英语老师,和他交流当老师的要点,主要内容有:渊博的英语知识,跨学科素质,性格

hi Michael, this is li hua, thank you in spite of being very busy toglance can see my letter.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also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but I can't remember the word, every time to remember soon forgotten; And grammar is also don't know how to learn, in writing, always English grammar mistakes. I want to please the teacher to me, help me how can remember words and learn grammar, thank you, ms liu.

『贰』 大三理工类本科,女,想跨学科考研考行政管理,怎么

如果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者现专业社会就业和待遇一般,对于女孩来说,考行政管理硕士是很好的选择,一:可提高学历,便于后续学术研究/就业/公务员;二:摆脱现有的专业;三:考研后,结识的另一层次圈子(绝无抛弃本科同学感情之意);四:可继续享受几年象牙塔生活。
一般行政管理硕士专业对报考该专业的本科专业限制较低,所以,首先跨专业报考行政管理不是问题。其次,考硕科目为3+1科(及高数、英语、政治+专业课),具体来讲,行政管理高数为经济类高数,对你这位理科生来说有先天优势,而且这科150分,学的好考的好可以拉分很多;英语对理科生来说是薄弱环节,前期需注意打牢基础,特别是单词和阅读感培养,而且录入分数分为一二三区,以此约下降五分;政治基本上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拉开差距不大;专业课,有些学校专业课考核设置不止一门,这是很经常出现的,所以对跨专业报考同学来讲,需尽早提前确定报考学校的选用书籍课本,提前学习,尽早了解该专业所涉及知识和内容。
目前距离18年考研还有一年的时间,学习时间充足,但也须提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寒假时间可以好好想想。大三下学期有些科目需过一遍,英语:星火单词和阅读可以看了;高数课本可以回顾下了,尤其是课后练习是很重要的题源,之后可以揣摩真题;政治个人经验不着急,看得早了也会忘,暑假或大四再看不迟;专业课提前着手。
决战考研,改变命运。
加油,献给拼搏向上的你!

『叁』 如何高质量学习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学习效果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心里规律,处理好学习与玩的关系。
现在,很多孩子都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
另外,有的孩子学习能力有障碍,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却不了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能力,而是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逼着孩子学习,效果会更差。

『肆』 老师如何进行跨学科整合和教学

在不断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科整合思想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学科整合相互渗透,不仅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也避免了教育教学中的重复性与单一性。我校北京市长安小学是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校,几年来一直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渗透、跨学科

『伍』 跨专业考研问题。

一、是否有专业限制

大学生在选择考研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专业限制,有很多的研究生专业是不接受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的,只接受本专业的学生。因为有的专业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性太强了,如果本科不学习这个专业,考研的时候选择这个专业,就会有很大可能考不上,就算考上了,也很有可能补不上基础课程,从而让自己完不成学业。所以,有很多的考研专业是不允许跨专业考的。大学生要想跨专业考试,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考研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选择跨专业考研,就更难了。选择跨专业考研,需要一定的勇气,不过单单只有这份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并且一定要搞清楚与跨专业考研相关的一些问题,不要在这些方面出现错误。最后,希望所有的考研大学生,都可以如愿以偿,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陆』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四: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6)跨学科知识点扩展阅读

学习方法: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柒』 浅谈如何注重“知识生长点”

是时代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现结合教材的知识体系与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注重教学的“知识生长点’作一阐述。所谓“知识生长点”可以理解为:对各类学校的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那些最基本的、处于人的认知结构中最关键部位的知识点。“知识生长点”相对于常说的知识点来说,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既得又简,又能以简驭繁的,是人在学科认知上的核心,是可以以它为基础来不断丰富、扩大在学科乃至跨学科的认知结构。因此,帮助与要求学生理解。明确、掌握“知识生长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知识生长点”的理解、掌握又是动态的,它必须经过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经过多次由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深化,从深化到灵活应用才能形成。所以,就学生而言,“知识生长点”的形成之初,就需要由教师在系统了解中学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明确知识点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对象的实际去确立,明确其在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指导学生经过举一反三,对新知识分析、归纳和反复思考,促使学生既能对“知识生长点”加深认识、又使认知结构不断

『捌』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跨学科素养

首先,教师要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版,不要权总用“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观点切断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其次,老师要进行跨学科听课、参加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这是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类跨学科活动虽不能直接解决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教学,但可以让老师学会跨学科思维,因为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思维方式是有差距的,理科老师经常听听文科老师的课,参与文科的教研活动,就能借鉴文科老师的做法,让语言更加艺术、生动、表达清晰;
其三,广泛阅读也是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阅读,除了要阅读、丰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广泛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到学科交叉的知识,必须自己先搞明白,并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处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又轻松愉快。
再次,借助身边的力量解决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中时常碰到学科之外的知识,不妨去请教相关学科的老师,甚至请相关学科老师共同参与本节的课堂教学,共同解决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科学素养,这是跨学科素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玖』 教师怎样具备跨学科素养 读后感

有一次,我去听一位青年物理教师的课。他讲到“扩散”的概念,并强调学生必须记住这个重要概念。他说:“所谓扩散,就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我听罢有些疑惑:关于“扩散”的解释,在生物课堂上也讲过。关于这个概念,不同的学科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解释?在我的印象中,生物课以及化学课上讲的“扩散”意思大概是一致的,即“物质的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到达低浓度区域”。比如,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氧气分子就会从肺泡进入血液内,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课后,我问授课教师:“关于扩散的概念还有没有别的解释?”年轻老师被问得一脸茫然。
或许,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他只按照学科要求解读就可以了,但在学生那里会不会造成概念的混乱?对于同一个概念,物理课是这样解释的,可化学课是那样解释的,生物课又有第三种解释。这就意味着,仅仅一个知识点,学生就要记住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且要记住不同的案例。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他们理解知识的难度。我心生疑问:能不能尽量让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学科的解释趋同,以减少学生理解的负担?我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素养。
其实,不只是这一个概念出现在不同学科,还有很多知识也都是跨学科存在的。例如,在教师给初一的学生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就涉及很多化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很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恰当的语言告知学生,让学生知道小分子、大分子等概念,继而理解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了能量,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有时,教师在生物课上还会引经据典,把古诗文拿来,让学生了解前人已经发现的一些生物学现象,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同时,在语文课上也会遇到很多关于动物、植物的描写,这些描写涉及生物学知识。

『拾』 我是一名中文专业的学生想跨学科考教育学专业,不知道教育学和现当代文学哪个专业更好考一些,只要考上就

跨专业真的很抄难的,袭如果想考,千万慎重!我考研的时候,想跨考课程与教学论,拿教育硕士文凭的。拿到了那几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的时候就傻了,东西全部不知道,知识点零碎又多,完全从头开始。后来无奈,又转回本专业考研。所以,如果只是抱着想考上的想法的话,还是考本专业吧!但现当代文学一直是考研的热门,因为它远比语言学、古代文学容易一些。你如果不在乎研究方向的话,可以考虑下别的方向。

热点内容
交大是哪里 发布:2025-07-08 12:06:29 浏览:594
香港有哪些特产 发布:2025-07-08 12:04:51 浏览:832
船用化学品 发布:2025-07-08 11:24:18 浏览:912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
古代地理学巨著 发布:2025-07-08 04:35:00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