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前沿
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
较广义的"人文学科"则还可以包括诸如现代语言内和古典语容言、语言学、考古学、乃至含有人道主义内容并运用人道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② 人文学科的介绍
人文学科(humanities)这一名称本身就是科学所界定的,是20世纪对那些被排拒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外的学科的简便总称。现代哲学是由科学形成时清除出来的东西界定的,其他现代人文学科则首先以古典语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后衍生出历史、现代语言甚至艺术史。人文学科的主干可以现成地用人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来指称,或者再加上艺术。较广义的“人文学科”则还可以包括诸如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考古学、乃至含有人道主义内容并运用人道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辨别大学文科中“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一个便捷的办法是:文科中凡是不那么实用、因而也不那么赚钱、趋于冷门的学科大致就是“人文学科”了,而比较实用、赚钱和热门的学科、例如经济学、法学,则大致属于“社会科学”1。
③ 如果想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该怎么办
多参加一些国内外专家讲座,多进一些阅览室图书馆,多上网搜索一下相关领域发展动态。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申请出国交流学习。
④ 人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人文学科的一般特征,主要是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比较(尤其是后者)中展开:
⒈根源性:人文学科可以说是今天许多其他学科、尤其社会科学诸学科的母体,它们大多是近代以来从其分化出来的。
⒉历史性:与社会科学相比,它主要是纵向的,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根基深厚,眼光长远,这不仅对深入认识现代社会及其未来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认识人类的历史本身亦是一自在的目的。
⒊差异性:或者说联系于各民族,各文明传统的特殊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较注意探讨普遍规则,而人文学科则与各民族的特性紧密相关,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确立恰当的认同,也提醒人们注意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性、多元性、以及交流和互补。另外,人文学科还有一种联系于个人的特殊性,它注重个别。
⒋综合性、贯通性:人文学科相对来说眼界广阔,适用广泛,它们不是太重视具体专业的界限(或者说本身是领域宽广的专业),它着眼于培养通才,或者说使任何专业的人才都有一广博的眼光和胸襟,有专业以外的知识和对文学、艺术、道德的较高鉴别力。
它尤其与语言文学有关,重视通才、通识、“君子不器”;或不为小器而正欲成大器,具有某种业余性,不仅中国古代的君子之学如此,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亦然。
⒌经典性:人类公认的经典绝大部分可说是人文经典,而学习人文学科的主要方法也是亲近大师,了解经典。
⒍悟性:更重智慧而不是知识、定律。它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那样注重普遍规律和累积知识,而是更注重一种智慧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紧张和有创造性的探讨过程而非固定的结论。它对个人的独创性留有更浩大的空间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
⒎非实用性:对外在物质条件和利益的某种独立性和距离,人文学科一般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那样依赖实验条件,物质条件,当然,另一方面,由于它并非直接实用的学科,它一般也不能给其学习者或从业者带来直接的物质利益,但将带来一种心灵的丰富和满足。
⑤ 《语文学科前沿知识》对语文专业成长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模块
汉语言文学模块是目前国内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及本科知识的精简与汇总。本知识模块在于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从事文学评论、编辑、采访、出版、教学与研究,以及文化、宣传、文秘等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外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讲授从古希伯来(圣经)文学,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文学到古典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至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结束. 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作家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其意义
《语言学概论》胡明杨,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它分为“现代”(现代文学史上)和“当代”(现代文学史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即习惯上的现代文学史部分,它主要描述1917年前后到1949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第二部分即习惯上的当代文学史部分,它主要描述从1949年到约2000年之间所发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演变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罗宗强、陈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含作品 )( 一 ) 、 ( 二 ) 课程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 含作品 )( 一 ) 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含作品 )( 二 ) 包括宋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本课程的学习,在于较系统地掌握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
《唐宋名家词导读》彭玉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拮取了唐宋50多位名家近200多首词作品进行导读欣赏。这些作家作品,从唐代早期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浓厚的文人词,到晚唐五代浓艳香奁的花间词及词境渐深的南唐二主词,到代表宋朝一代文学的豪放、婉约和清雅词,到宋末元初的四大家作品,基本涵盖了词的发展脉络和经典创作。
《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叶春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民间文学的基本原理,民间文学的种类和体裁,民间文学实习纲要
《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李玲璞,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古代汉语课程的结构分为文选和通论两大部分文选以散文为主,精选春秋时期至汉代的作品。文选分今注、古注、白文三类。今注文选精讲,古注文选讲练参半,白文供练习之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王富仁、刘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内容包括“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到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学习先秦至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学习宋代至近代的文学作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征,培养阅读、鉴赏、分析、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汉语修辞学》王希杰,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
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汉语修辞进行研究和探讨,努力创建新的修辞学体系。全书从汉语交际活动出发,力求解决表达及理解方面的问题,帮助读者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素质的建设。
《现代汉语》张斌,语文出版社,2000年3月
本课程在于全面系统地学习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把原有的对现代汉语的感性认识理性化、系统化、增强运用语言规律的自觉性。并在学习、掌握具体的有关现代汉语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运用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解释常见语言现象的能力和纠正语言运用中的错误的能力。
《文学概论》童庆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吴宏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本书收入自新中国建立至80年代后期文坛上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中短篇作品,其中包括诗歌、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剧本等。
《外国文学作品选》陈悙、刘建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外国文学作品选》的内容包括世界文学史上42位作家的45种著名作品,西方文学占34部,东方文学占11部。其中,莎士比亚、歌德、拜伦、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海明威、泰戈尔、川端康成等九位作家的作品为学习重点。
《普通逻辑原理》吴家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本书包括简单判断、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演绎推理、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等内容。
《心理学》张厚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蒋凡、郁源,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8月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周国光、张林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学习小贴士:你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
1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否掌握?
2文学鉴赏能力是否具备,可以写好一篇评论吗?
3是否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是否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5是否能阅读古典文献?
6写作能力是不是很强?如果不是那还要继续努力!
追问:
是否非此专业的学生,若想自学,那他是该首先做哪些准备,学哪些内容?还是先考本科再选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初次问问多谢关注!
打字不宜,请采纳
⑥ 人文学科的面临困境
现实困境
在当今这个失业率节节攀升、高校基金捐款不断减少的新时期,重新探讨人文学科在高科技社会中的意义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历史的经验表明,经济的衰退往往将导致诸如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研究、哲学和宗教等人文学科的高校入学人数减少。相关学者担心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下,高校人文教育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
二十世纪的下半叶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愿意献身人文事业的学生比例不断下滑。根据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公布的Humanities Indicators Prototype显示,人文学科在学院学位中所占的比例不足六十年代中期至晚期顶峰时期的一半。他们统计了大约百分之八的学生(约有十一万),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比例。人文学科的学位比例低谷出现在八十年代早期的经济滞涨时期。
人文学科和精英
中继续得到重视,但是在私立学校和其他学院间的分歧在不断扩大。Williams大学的名誉主席和思想史教授,Francis C. Oakley指出,一些大的州立学校经常拒绝希望报读人文学科的学生。而在华盛顿大学,最近几年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没能接受一门人文学科的教育。
随着资金的收缩,人文学科也许会逐渐变回其上个世纪最初的状况,那时候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成为了富人的特权。
这或许很不幸但是我们无法避免,Kronman先生说。人文教育的本质——通过阅读伟大的文学和哲学作品而去“探究生命的意义”——也许会再次成为“人们无法承受的一种奢侈”。
⑦ 什么是学科前沿
前沿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研究和解决前沿领域的问题,既可以带动学科内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又可将学科向前推进,取得更大的发展。
判断准则:
1、具有重要基础文献集合。
2、存在主要研究问题共识。
3、在国际前沿有进展活力。
(7)人文学科前沿扩展阅读:
各学科前沿技术
1、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成为21世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在引领生物技术向系统化研究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促进基于生物特征的、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多领域的创新。
3、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新材料。
⑧ 人文学科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
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中包括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是科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人们认知、维护、改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工具。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 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是科学地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模型科学。通常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以社会客体为对象,包括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