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课内外文言文七年级下

课内外文言文七年级下

发布时间: 2020-11-23 14:22:37

A. 课内外文言文。浙江专版。林可人主编。七年级阅读训练 P16页的 天外来石

第三题比喻 五个方面:声音 亮光 形状 颜色 温度
第一题1通现 出现 2被 3这 4 还
第二专题1不一会而属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的。

B. 7下课外文言文阅读

【班超立志】
1.解释词语:
居家常“执”勤苦:干,从事
不“耻”劳辱:以……为耻,意动用法

2.班超的哪些行为,性格能使他实现自己的大志?
不辞劳苦,认真做事,读书增智,扩展胸怀。

【害群之马】
1.解释词语:
问“涂”焉:通“途”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完了,罢了
黄帝“再”拜稽(qǐ)首:又

2.翻译句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 马者哉?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人有什么区别呢?

【怯与勇】
1.解释词语:
跳而越者“予”千金:给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回头看见

2.翻译句子: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那个半勇半怯的人一心想着钱财,必定要跳起而越过去,而那个胆怯的人还是不能跳跃。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这样那么人难道说有勇敢与怯懦吗?关键在形势逼着他那样做。

3.对于文中的3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什么?
勇者的“势”:耻怯。勇怯参半者的“势”:奔利。胆怯者的“势”:求生本能。

C.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整理

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梦溪笔谈》一则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辩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药议》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此殊未当: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若:假如。
缘土气有早晚:
凌冬不凋:
则粪溉者先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通俗的事实和道理说明了采药不可拘于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为药用( )的不同,( )也应随之不同,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作者还进一步阐明了植物生长、成熟的早晚,是因( )、( )、( )、( )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采药的时间决不可以限于固定的月份。
(2)针对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说明“ “”五种情况。
(3)作为一篇说明文,这一层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D.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习题。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③自工( ) 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
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④多作自能见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14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

(四)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五)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

(六)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8分)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①而置之其坐( 同 ) ②反归取之( 同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4分)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分)
答: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竞赛卷参考答案
(一)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
1、 ①曾经 ② 写 ③精,妙 ④小毛病
2、 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三)
1、 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 B
3、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 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四)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六)
1、 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 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 尺码
4、 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 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E.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原文: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注释:
(1)梁丘据:齐景公的大臣。 (2)谓:对…说 (3)不及:比不上 (4)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 (5)常:常常,表示容易、接近。 (6)置:弃置,放弃。 (7)休:停止。 (8)故:同"胡",何,什么。
译文: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不断实践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经常实践却不放弃,经常行进却不停下的人,你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导读: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本文通过梁丘据与晏子的对话,借晏子之口,阐明了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包括学一门学问,只有“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才能获得成功。晏子用自身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启示: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最终会得到成功。达到成功的彼岸!

F.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76页(1)(2)(3)题目

第一份:小河已露尖尖角,只待蜻蜓立上头。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静心尽力,展示自己。祝你成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木屐(jī) 重荷(hè) C、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òu) D、迸出(bèng) 深邃(sùi) 喧嚣(xiāo)磐石(pán)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举目无亲 狂风呼号 来势凶凶B.九曲连环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亦复如是C、锋芒必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炯炯有神D.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3.下列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水开) 而后已(停止) 鲜为人知(很少)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B.迥乎不同(不同) 气冲斗牛(直冲) 沥尽心血(滴) 无暇及此(到)c、鞠躬尽瘁(劳累) 平沙无垠(边际) 兽铤亡群<疾走) 风悲日曛(烟雾缭绕)D、可歌可泣(可以) 心会神凝(领会) 潜心贯注(连贯) 燕然勒功(刻石记功)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诗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B、则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 诗人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C、一文中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D、一文写于“九.一八”事变那年,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抒发了自己深沉的被压抑着的饱满的爱国之情,极富感染力。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现代作家D.《丑小鸭》——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c,《最后一课》——都德——德国短篇小说家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屠格涅夫——俄国作家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7.下列翻译不完全准确的—句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呢!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山。D.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 译文: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干百次残酷的战斗,将军身先士卒了,而壮士却胜利归来。8.填空:(8分)(1)鸟向檐上飞, 。 (2) ,明月来相照。(3)峨眉山月半轮秋, 。(4)故园东望路漫漫, 。(5) ,何人不起故园情。请写出三个有关黄河的古诗句:(6) , 。(7) , 。(8) , 。二、阅读与理解(38分)(一)课外阅读(13分)阳光是一种语言①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是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展开,像一个个恭听教诲的耳朵。②晴朗的日子 , 走在街上 , 你不会留意阳光。普照的阳花 , 有时像是在对大众演讲的平庸的演说家 , 让人昏昏欲睡 , 到处是燥热的嘈杂。③阳光动听的声音 , 响在暗夜之后前日出 , 严寒之后的春天 , 以及黑夜到来前的黄昏。这些时刻 , 阳光会以动情的语言向你诉说重逢的喜悦、友情的温暖和哪怕是因十分短暂的离别而产生的愁绪。④倘若是雨后的斜阳 , 彩虹将尽情展示阳光语言的才华与美丽。赤、橙、黄、绿、青、 蓝、紫 , 从远处的山根 , 腾空而起 , 瞬间飞起一道虹桥 , 使你的整个身心从地面立刻飞上天空。现实的郁闷 , 会被一种浪漫的想像所消释。阳光的语言 , 此刻充满智慧 , 让你理解天雨花 , 石点头;让你平凡生活的狭窄 , 变成一片无边无垠的开阔 ; 让你枯寂的日子的单调 , 变得丰富多彩。⑤可这一切 , 只是一种语言 , 你不可以将那金黄的叶子当成黄金 : 江河之上,那些在粼波里晃动的金箔也非真实 ; 你更不要去攀援那七彩的虹桥 , 那是阳光的话语展示给你的不可琢磨的意境。瞬间 , 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可是 , 这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 , 它们在你的心中留下切切实实的图画 , 在你的血管里推涌起波澜壮阔的浪潮 , 在你耳边轰响着长留不息的呼喊 , 使你不能不相信阳光的力量和它真实的存在。 ⑥同阳光对话 , 感受光明、温暖、向上、力量。即使不用铜号和鼙鼓 , 即使是喁喁私语,那声音里也没有卑琐和阴暗,没有湿淋淋的、怯懦者的哀伤。⑦你得像一个勤劳的淘金者 , 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 , 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 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 , 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 , 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 , 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明亮清高的心境。⑧阳光 , 是一种语言 , 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9. 请从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中找出 3 个运用拟人手法的词语 , 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3 分 )词语 : 、 、 作用 : 、 、 10. 从①至④段看 , 作春赞美阳光 " 语言 " 的哪些特点 (3 分 )(1) 。(2) 。(3) 。11. 第⑤段中 , 作者说 " 一切都会不复存在 ", 又说 " 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 。怎么理 解 (2 分)12、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2分)13、 作者说 : 阳光是一种语言 , 它和树叶攀谈 , 和鲜花对语 , 动情地向人们倾诉 , 给世界带来温暖和力量。还有人说 : 阳光是跳动的旋律 , 将七色幻化为七个美丽的音符 , 在大地上谱写着动人的乐章。你想把阳光比喻成作什么呢 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阳光的感受。 (3 分 )(二)课内阅读(13分)①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②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③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④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⑤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⑥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⑦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⑧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14、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1分)修辞,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了解当时人们是怎样看待贝多芬的?(3分)15、第⑤段中,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分)16、你怎样理解⑥段中画线的贝多芬说的那句话?(3分)17、第⑧段中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其中所提到的“永恒”你认为指什么?(2分)(一)文言文(12分)狼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8、《狼》选自《 》,作者是清代的 (人名)。(2分)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①止有剩骨: ②目似瞑: ③屠暴起: ④其一犬坐于前: 2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B.从先人还家 一狼仍从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D.宾客意少舒 少时,一狼径去21、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分)三、作文(40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往事令我们刻骨铭心,我们曾激动、甜蜜、兴奋或者流泪………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有了出色的人生体验,获得了宝贵的人生财富。请以“成长中的往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D 6、C 7、D 8、(1)云从窗里出(2)深林人不知(3)影入平羌江水流(4)双袖龙钟泪不干(5)此夜曲中闻折柳(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9、词语:攀谈、颤抖、炫耀赋予阳光照射绿叶的现象以生命的活力 , 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 更具有形象性。10、(1)明亮、透彻 ( 清纯亲切、令人振奋 ) 。(2) 动情 ( 动听、温馨 ) 。(3) 充满智慧 ( 丰富、有才华 , 有启发性 ) 。11、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虚幻、不真实)的,但对人的影响是有力的,是“切切实实”的。12、做阳光的朋友,对阳光语言用心把握,真切感知。13、阳光是灿烂的微笑 , 它用温情融化坚冰 , 它以快乐淹没愁苦 , 让人平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4、比喻 脾气暴躁 难以接近 15、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树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争 16、这是贝多芬在向客人描述自己:虽然遭受耳聋的打击,但他的创作欲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音乐事业。 17、议论 音乐18、聊斋志异 蒲松龄 19、 通“只” 闭着 突然 像狗似的 20、B21、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②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第二份: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想知道,自己能否学以致用呢?请随我来吧!一、积累运用(22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写在括号里。(3分)(1)确凿( )(2)珊( )瑚(3)人迹罕( )至(4)骊( )歌(5)炽( )痛(6)谰( )语2、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汉字。(4分)gěng咽 屏zhàng 环yè 玉zān kuī甲 澎pài狂lān 可hān 3、根据提示,填出横线上的句子(6分)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④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⑥写一条与黄河有关的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校园内有一个清水池塘,塘中点点清荷常飘来清香。然而近日偶见有杂物漂浮于水面上。为保持塘水洁净,学校制作了一块告示牌,请你在牌上代写一句轻易使人领悟和接受的告示语。(留意:不要用“禁止”等类似词语,不超过20个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列句子,请你再写2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6分)示例: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嚷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写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感悟(38分)(一)课外阅读(13分)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坎坷吗?我是一座大山庄重地思考!报我以幸福吗?我是一只凌空翱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6、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概括了人生中的各种经历。(4分)7、本诗运用了_________段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以生动的形象传达出诗旨。(3分)8、简析最后一节的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诗的主旨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本诗的语言特点是( )(2分)A、精炼、朴实B、明快、活泼C、深沉、含蓄D、幽默、风趣(二)文言文(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①尝______________②异______________③奇______________④乞______________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3分)① 借旁近与之( )②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 稍稍宾客其父( )13、翻译划线的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说明了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不使学”造成了怎样的结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13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者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6、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的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18、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第二段中加点的“他”指待什么?此处所描述的心境和第一段所表达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两段选文在表达方面你最欣赏哪一处?为什么?(2分)最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40分)题目:我好想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做个好学生”、“有自己的空间”、“有个和睦的家”等等。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③500字以上。参考答案:一、1、⑴záo ⑵shān ⑶hǎn ⑷lí ⑸chì ⑹lán2、哽 、障、谒、簪、盔、湃、澜、汗3、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②关山度若飞。③黄河远上白云间。④更上一层楼。⑤大漠孤烟直。⑥跳进黄河洗不清。4、例:池塘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荷花。5、(略)6平坦、坎坷、幸福、不幸7排比、反问、比喻8、点题,总结全文。9、微笑着走向生活。10、B11、①曾经 ②感到诧异 ③以……为奇 ④求取12、①邻居 ②文采和道理 ③渐渐13、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14、仲永具有很强的作诗天赋。15、神童“泯然众人” (大意对即可)16 略 17 比喻 拟人18 表现出船划得快,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19宛转、悠扬的笛声 这里所表达的是“我”被宛转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20 略我自己出的,希望采纳

G. 七年级下和课内文言文有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④及鲁肃过寻阳( )
(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填空。
本文选自《 》,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治经”可解典”。“经”,指《易》《 》《 》《 》等书。
(4)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 案: (1) 分值(2分)①当道、当权 ②推托 ③通“耶”,语气词 ④到了……的时候
(2) 分值(4分)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3) 分值(3分)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诗》《书》《礼》《春秋》(写出其中三个即可)
(4) 分值(3分)提示: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H. 七年级短文言文课外译文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谢谢采纳哦~

热点内容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
古代地理学巨著 发布:2025-07-08 04:35:00 浏览:600
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08 04:08:22 浏览:946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