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带一的文言文

带一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3 14:39:42

㈠ 带(名)的文言文句子名的意思是命名

带(名)的文言文句子名的意思是命名:不完全正确,证据如下:

  1. 莫「名」其妙:无法「形容、描述」其中的奥妙。

  2. 一文不「名」:一毛钱都「没有」了!

  3. 不矜「名」节:不爱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4. 「名」不符实:外在的「名声」,与内在的实质不相符合。

  5. 《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出来」的「称谓」;便不是永恒存在的「称谓」。)

一般来说:当文言文的句子中有「名」这个字,且後面加个「之」字,或明显是个「名词」的话,或许可以解释为「将这个命名为。。。」例如:「名之曰:至圣先师。」

㈡ 文言文中带有字的有哪些

或 1 有时,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长烟一空 2 有的,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言文的"或"字不解释为"或者",解释为"有的(人或物)" 解释: 1 也许,有时...

㈢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

古文经典励志名句

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2、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1、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5、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2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3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经典励志名言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㈣ 带的的文言文

带的文言文解释

拼音:dài 部首:巾

详细释义

dài
①<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专》:“属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②<动>偑带;带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③<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④<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
⑤<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
⑥<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

㈤ 求一篇带 ‘的’ 字的文言文。

作为现代用法的“的”,古代汉语里应该没有,即便出现,也是以其他面貌出现,比如:
1、“朱唇的其若丹”:鲜明、明亮。
2、“设五寸之的”:箭靶的中心
3、“的应不是别人来”:确实
4、“点双的以发姿”:古代女子点在额前作为装饰的红点

㈥ 文言文带期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㈦ 文言文带(其)的句子及翻译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两个“其”分别作分句主语,前一个相当于“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个“其”相当于“他们”,代指上文的“游人”.④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

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

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其”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岂”,可译为“难道”.

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

“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

(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的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其”解释为“将要”.

(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当于“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

㈧ 带又一字的古文

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
译文,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㈨ 有哪些带名字的文言文

很多文言文都带有名字啊,如《伤仲永》,《陈太丘与友期》,《廉颇蔺相如传》等

热点内容
大老师恶心 发布:2025-07-08 08:52:35 浏览:959
日本历史学 发布:2025-07-08 08:37:05 浏览:487
有什么好歌 发布:2025-07-08 07:06:26 浏览:68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发布:2025-07-08 07:06:19 浏览:841
数学老师推荐信 发布:2025-07-08 04:44:51 浏览:167
mc另类压声教学 发布:2025-07-08 04:35:41 浏览:891
古代地理学巨著 发布:2025-07-08 04:35:00 浏览:600
松鼠公开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7-08 04:08:22 浏览:946
中国房价历史 发布:2025-07-05 16:22:07 浏览:309
2年级的英语 发布:2025-07-05 13:33:31 浏览: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