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人愚蠢的文言文
谓不好者一点心都无
Ⅱ 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你 或者我都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他人。用古语/文言文应该怎么说
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你?:余尚不明,何以授汝?
我都不知道,怎么教别人/他人:余尚不明,何以授人?
Ⅲ 用文言文说一个人没素质怎么讲
圣人有言,吾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非能皆效圣贤,但于童稚时,专或闻道于师长、或属受教于父母,亦能初识礼仪。今有一人,冠冕其外而糟糠其理,俗且鄙也。其但食粟麦而未入泮学耶?
Ⅳ 有一句文言文古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想要说别人的时候,想想你自己有没有做好,好像是老子还是孔子说的吧,
只记起孔子说的一句比较接近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Ⅳ 讽刺他人不讲诚信的诗词,古文或话
古语: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失信不立。 ——《左传》
古文:
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Ⅵ 要表达两个人的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怎么说有文采,有没有古话,文言文。
一、要表达两个人的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可用文言:天壤之别、云泥之别。
1、天壤之别
【出处】: 《抱朴子·内篇·论仙》:“趋舍所尚,耳目之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2、云泥之别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二、详情延伸
1、天壤之别
【拼音】: tiān rǎng zhī bié
【解释】: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举例造句】: 按照一般人的生理机能来说,聪明与不聪明虽有差别,但并不存在天壤之别。
2、云泥之别
【拼音】: yún ní zhī bié
【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举例造句】: 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Ⅶ 别老玩心计,你以为你占了便宜别人不知道,谁都不傻。有没有形容这句话的古语,比如谋篇文言文里面有的。
勿辄玩心,汝为汝得之者人不知,谁都不痴
Ⅷ 亲人的劝告不听信外人的话用文言文怎么讲
家人有嘱:勿信生人言
Ⅸ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对一个人很失望,很看不起, 或者有这样的名言名句也行
予尝求所不可为~切乎! 儒(或汝)马儿之辈!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离别后,不知你行程是远近,事事物物都凄凉,我的心里多烦闷!你渐走渐远无音信,水面宽阔、鱼儿下沉,到哪里去找送信人?
夜深人静秋风紧,竹子发出瑟瑟音,万叶千声、声声敲打我的心,怎叫人、不怨恨?孤零零斜靠单个枕,想到梦里把你寻.辗转反侧难入梦,可恨的灯油又燃尽.